明朝貴公子 第一卷 潛龍在淵 第三章 起步

作者 ︰ 會飛翔的魚

這天,趙永泰用一個問題難倒父母後就又到院子里休息了。身邊跟著一個十二歲的書童趙業。每次叫他的時候趙永泰都有一種感慨,不過慢慢也就習慣了。畢竟他現在已經是趙永泰了,趙燁只是前塵往事。

「葉子,知道哪兒有墨煙粉賣嗎?」

「少爺,墨煙粉是什麼?」趙業知道小少爺經常會問出一些奇怪的問題,也不奇怪。而且少爺對下人很好,對他提問題也不會不高興,所以就直接問道。

「就是用來做墨塊的原料。這附近有制墨的作坊嗎?」

「不知道誒,要不我去問問祥叔?」看少爺點了點頭,趙業馬上跑去找管家趙祥打听。

不一會兒就跑了回來︰「少爺,祥叔說附近沒有制墨的作坊,最近的作坊好像在寧波府那邊。」

趙永泰听到後想了想︰「這樣啊,那你去幫我刮點鍋底灰來。」

「啊!少爺,要鍋底灰干什麼?老爺知道會罵的。」趙業有點害怕。

「怕什麼,有少爺我保著你哪。快點兒去吧。」趙永泰半威脅半鼓勵道。

「哦,那要多少啊?」

「先來個兩三斤吧。」趙永泰滿不在乎地揮揮手道。

「啊!少爺,咱們家一共也才幾口鍋,哪能刮出那麼多鍋底灰。」听到兩三斤,趙業嚇了一跳。

「那有多少算多少,越多越好,弄得多少爺我有賞。」趙永泰開始利誘。因為他有個小財迷的外號,逢年過節的家人親戚都會給他一些銀錢,現在他也有近一百兩的私房錢了。

為了讓下人們幫他做一些奇怪的事或者通風報信,他也會經常拿出幾文當賞錢。做一些沒有危險的奇怪事情,不但能討好少爺還能有賞錢,所以大家都很願意為小少爺做事。而且幾文錢對一般的下人來說也不少了。

听到有賞,趙業一溜煙就跑沒影兒了。少爺向來是說話算話的,這半年也賞了自己不少錢了。

半個時辰後,趙業頂著張花臉就回來了。這時趙永泰剛好完成今天的課業從屋里出來。

看到少爺,趙業高興的報功︰「少爺,我弄了大半斤回來。呵呵~!」

「嗯,不錯,先去把臉擦了,然後跟著我去瓷窯。」趙永泰看了看趙業抱著的小罐子,沒敢踫,罐子外邊到處都是黑的。

因為以前鬧海盜,所以台州府也築了高大的城牆,不過城不是很大,才方圓十里。趙家的瓷窯在南城外,去還要用馬車。不過老爺子和父親對他的行動不怎麼管束,所以他到處溜達用車也很方便。

「少爺,您怎麼來了?」瓷窯的管事趙勇看到少爺帶著書童過來了,趕緊出來招呼。

「趙管事,現在作坊里忙不忙?不忙的話就叫個工匠來幫我做個東西。」

「現在倒不是很忙。少爺您在這兒先等會兒,我這就給您叫人去。」說著趙勇就進了作坊里。一會兒就帶了個年老的匠戶出來。「少爺,這個是咱們瓷窯里最好的匠戶,姓盧。這是小少爺。」

「少爺!」盧老匠戶听到管事的話,趕緊行禮。

「不用多禮了。盧老爹,我想用這個灰和粘土混一起燒出細棍樣的東西,你看能行嗎?」說著,趙永泰示意趙業打開罐子。

「請問少爺,這里邊是什麼?」盧老爹看了看,里邊黑呼呼的,用手指捻了捻,也不知道是什麼,遂問道。

「鍋底灰。」

「呃。」听到少爺的話趙勇和盧老爹都是一愣,用這東西做什麼?

「可以是可以,有沒有混合的比例?」盧老爹想了想還是沒問其他的。少爺想做就做唄。

隨後,趙永泰就和盧老爹一邊介紹,一邊討論,一邊試制。以前只是听過這麼個說法,並不知道具體的配料和制程,只能找人模索。理論上來說應該不是很難。

經過幾天的模索,幾根粗壯的鉛筆芯終于制成了。

「盧老爹,這個東西的配料比例和步驟都要保密。這幾十文是這次的賞錢,以後如果大量制作,還會有更多的獎賞。」趙永泰示意趙業將筆芯用紙裹起來。從錢袋里取出了三十文錢遞給盧老爹。

「小人記下了。這都是小人的本分,不敢要少爺賞賜。」盧老爹趕緊答話。雖然三十文錢很有吸引力,但是盧老爹不敢壞了規矩。

「拿著吧,你沒听說少爺經常有賞賜給下人啊。以後多盡心給少爺做事就是了。」趙勇在旁邊幫腔道。

「趙管事,今天兜里只有這些,就不給你了。以後這里做好了爺爺、父親會加倍賞你的。我們先走了。」

「少爺,您哪里的話,我就是幫家里看著,還要什麼賞賜。呵呵~!少爺您慢走啊!」趙勇殷勤地把少爺送上了車。幾十文對他來說是小事,關鍵是能討好了少爺。

「泰兒,你這幾天都往瓷窯跑,去干什麼哪?」剛進門,就踫到了老爹。

「爹,我給你看樣東西。」說著就拉著趙崇賢往書房里去。

進了屋,趙崇賢看見兒子從趙業手里拿過了一支短棍樣的事物,然後鋪開一張紙寫了起來。雖然因為小孩兒手勁不大,再加上筆太粗,寫的字不太好看,但是趙崇賢看到這幾個字後還是愣住了。並不是這幾個字有什麼,而是看到兒子用一根短棍樣的東西寫出了字,而不是用筆墨。

「泰兒,這是什麼?」趙崇賢接過兒子手中的短棍看了起來。外邊裹著一層紙,里邊是一根粗黑的短棍,寫字的那頭被削尖了。

「碳筆,我發明的!呵呵~!」想想這時比法國那個發明者早了一兩百年,說是自己發明的也不為過。

「你看,這個是筆芯,比較硬,一根筆芯可以寫很長時間,粗細可以自己用刀削。就是沒有模具,筆芯做得比較粗,外邊的紙換成木殼就更方便了。」

趙崇賢一邊听著兒子的介紹一邊在紙上寫了起來。雖然不習慣,字寫得很難看。但這個炭筆確實能夠長時間使用,不用磨墨,不用加水。攜帶也方便。趙崇賢越寫越高興︰「泰兒,這個是用什麼制成的?」

「鍋底灰和粘土,還用了點兒油。」

「鍋底灰?」听到兒子的話,趙崇賢一愣。這個也能用來做原料?

「本來是要用石墨或者墨煙粉的,不過葉子打听說附近沒有,就用了鍋底灰。」趙永泰說著有點不好意思。

「哈哈~!泰兒很聰明!走,我們去見你爺爺。」趙崇賢笑著抱起兒子就往外走。

給老爺子試用和解釋清楚後,老爺子也很高興,又賞了孫子十兩銀子。趙業也得了幾十文。而後就把孫子兩個打發出屋,與兒子商量著怎麼來經營這個東西。

老爺子和父親怎麼做趙永泰就不管了,有了鉛筆,他就開始琢磨做水車了。

這天下了課,趙永泰叫趙業將家里最好的張鐵匠找了來。

來了之後,趙永泰就將自己畫的一張鋼珠軸承草圖給他看。經過詳細解釋之後,張鐵匠說可以試一試。趙永泰也就讓他先做幾個同樣尺寸的來看看。

半個月後,張鐵匠才帶著四個輪軸來見他。試了一下,沒有現代的好用,不過用手工錘制的這個程度已經不錯了。然後讓趙業將家里的孫木匠也叫了過來。叫他們兩個一起做一架鋼軸的水車,用軸承固定在支架上。這時張鐵匠有點明白自己做了半個月的東西用來做什麼了。

因為孫木匠以前做過水車,所以這次這個小型水車只用了十天就做好了。在河里進行架設的時候趙永泰就在旁邊看著。畢竟這個東西雖然不大,但是對以後的計劃實行影響很大。

當看到安裝完成之後的小水車以遠高于其他木軸水車的轉速轉起來後,趙永泰的心情也跟著飛揚起來。讓孫木匠他們在這里看著,自己飛快地坐車回家將父親拉了過來。

「泰兒,你這是要帶我去干嘛?爹還有一大堆事要做哪。」趙崇賢被兒子匆匆忙忙拉了出來,到現在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兒。

「爹,給你看樣好東西。比炭筆好很多的東西。到了,下車。」「你看這個!」趙永泰下了車指著那個小水車說道。

「這不是個水車嗎?就是小了點,有什麼用?」趙崇賢看著眼前這個小水車很疑惑。

「你沒發現它有什麼不同嗎?」趙永泰滿臉期待的問道。

「除了小點兒,也沒看出有什麼不同啊。」趙崇賢邊嘀咕邊仔細觀察著,看兒子興奮的樣子這個水車應該是有什麼不一樣的。

「這個」趙崇賢無意中掃了一眼遠處的大水車,終于發現了這架小水車的不同,它比其它水車轉得快了很多。「這個是怎麼做成的?」

「哈哈!看出來了吧。我們回去再說。你們把它拆回去。」說完,又拉著父親上了馬車往回走。

「爹,你覺得照這樣做個大的怎麼樣?」趙永泰滿心高興的問道。

「嗯,也行,這樣磨面粉的速度快不少。多做幾個家里可以考慮開個糧行。」趙崇賢想了想說道。看他的神情好像真是在考慮要不要加開一家糧行。

听到父親的話趙永泰絕倒︰「您就沒想過用它做點兒其它的?」

「其它的?對,再加上米粉,南方人都喜歡吃米粉、米線什麼的。」說著,趙崇賢笑了起來,看來真準備開個糧行了。

趙永泰直接癱倒在車廂里。

萬歷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神宗朱翊鈞卒于弘德殿,年五十八,在位四十八年。九月初一,光宗朱常洛病逝,在位一月。九月初六,朱由校登基,是為熹宗,時年十五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貴公子最新章節 | 明朝貴公子全文閱讀 | 明朝貴公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