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覺得崔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認賊作父的勢利小人百分比︰18.01%——
忍辱負重的大唐忠臣百分比︰22.48%——
識時務者,正如李劍南投靠鄭注。百分比︰8.88%——
等我看完小說結尾就告訴你答案……百分比︰50.63%——
首先感謝一千多位熱心讀者的投票。從投票結果中可以直觀地看出,認為崔度同志已經背叛革命的,只佔18.01%,而一口咬定他是在玩兒無間道打入敵人內部的,佔到22.48%。第三個選項,是認為崔度同志的叛變有情可原,似乎可以認為是承認了崔度「認賊作父」的事實,但不予以道德上的譴責,正如李劍南投靠鄭注。選第四個選項的……嘿嘿,狡猾狡猾地。
崔度,如起點另一讀者白衣在評論中所言「首先,崔度,人未出場,由隨兒的口已先聲奪人「隨兒眼珠一轉,道︰「本來也想選你的,不過啊,我听說近來在我朝邊關崛起一位少年英雄,姓崔名度字珙奏,從軍半年,立大功五件小功無數,曾一人一戰中斬殺吐蕃來犯之主副將七人,殺二千余人,降三千人,」一個少年英雄已躍然紙上。」論壇中也有人提出置疑,說崔度這樣是不是太牛了點,有點「非人哉」的味道︰》,這個關于崔度的傳言可以這麼分析,那時唐朝邊關積弱,打不過吐蕃回鶻,就會虛報戰功邀功請賞,甚至會砍了邊關敵人百姓或自己大唐百姓的人頭來湊數,這點,李劍南在曲江池比武前置疑過,這證明李劍南是不相信崔度能有那樣英勇的作為的,而鄭注婢女水靈一家和幾個吐蕃百姓被唐朝守軍抓了當做奸細押解到長安請賞,也是這種行為的表現。在「尚梅朵」一章的第一節,李劍南逃亡邠州時遇到崔度的兩個兄弟,朔方十二龍之一的沈戍邊的一段話正可作為注解︰「上次我們左右兩翼包夾吐蕃來犯之敵,仗一開打,他作為主力先溜了,五倍于我們的番兵一起向我們左翼壓過來……哼哼,幸虧我們十二龍夠狠,結果此戰反倒成就了我們的威名,五千吐蕃軍連他們的主副將統統被我們或殺或擒,這風頭出大了,連皇上都親自召見了我們八哥」。可以說,崔度「斬殺吐蕃來犯之主副將七人,殺二千余人,降三千人」是真,但並非是「一人一戰中」,而是協同作戰的集體成果。之所以被集中到崔度一人身上,可能是崔度所屬邊關守將的故意夸大其辭,也可能是文宗想樹立崔度的威風,然後重用崔度,去收復河湟。
崔度,雖然行伍出身,但他明顯是文武全才的;正如李劍南進士出身,也是文武全才。神之諭mm在書評中,認為「當然英雄的生命里不會只有美女,他還需要一個實力相當的對頭,也就是書中的崔度。」看過曲江池崔度李劍南比武,很多讀者會自然地覺得,崔度和李劍南爭公主、爭涼州,論武功論謀略論地位,似乎都可以勝任「第一反派」這個重任,但崔度和李劍南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可以單純地以「敵」、「友」劃分,那只是一個開始。
如果分析崔度的心路歷程,他不屑于大唐文官們的軟弱,放棄了通過考取進士報國這條升遷道路,直接參軍,對吐蕃作戰,可以得出初步結論︰崔度並不是很看重功名和個人得失。立大功後,成了「全國勞模」,受到「中央首長親自接見」,眼看就能平步青雲了,崔度仍然是少年意氣,一句「臣是嘆這園中又多了幾十個尸位素餐,只知蠅營狗苟的進士,加起來還不如我邊關一個矢志殺敵,誓收河湟的老卒!」不僅得罪了將來有可能成為自己同僚和上司的新科進士們,後來又一句「每當我們武將議復河湟,就是你們這班文人久議不決,婆婆媽媽,這次在朔方,我軍本來是要一鼓作氣奪回吐蕃所佔的涼州,又是朝中大臣說什麼時機尚未成熟,要我們撤兵固守!白白貽誤了戰機!」又將整個大唐的全部文臣給得罪了,甚至這也直接開罪了最終做出撤兵決定的文宗皇帝。崔度這種行為,證明他當時還壓根沒把升官發財放在心上。跟李劍南的一場御前比武,讓目中無人的崔度對李劍南生了惺惺相惜之心,他選擇的是和李劍南爭涼州,而不是去做別的州的節度使,此時,崔度已將李劍南作為了潛在的「對手」,那種能起到正面激勵作用的對手,而不是「敵人」。
之後,讓崔度的心路歷程發生轉變的,是二公主隨兒。小說中並未正面表現,是一種「暗寫」,看過章節「鳳翔鎮」第一節的朋友知道了崔度在甘露之變時突然刺了李劍南一槍並已歸順宦官仇士良是受命于二公主隨兒,關于杜牧為何對隨兒評價那麼高,隨兒的政治手腕又是如何高明,在以後專門給隨兒寫的人物評論中會詳細分析。在此,只說跟崔度有關的,隨兒的美貌和公主的身份,是幾乎任何一個男人都無法抗拒的,何況正值風流年少的崔度。很明顯,隨兒私下和崔度會面後,崔度就對隨兒俯首帖耳言听計從了,當然,這也是因為隨兒的一個重要承諾,這個承諾小說後面自會交待。崔度作為新近崛起的少壯派軍官,仇士良是必然會拉攏的,不過崔度在曲江池上的囂張表現,當然也會使他的投靠不那麼令老奸巨滑的仇士良安心。而崔度投靠仇士良,還可以是因為李劍南投靠了同樣名聲不佳的鄭注,能和鄭注一比的主子只有仇士良。「對手」間的攀比心理和抗衡是無處不在的︰》或者也正因如此,讓仇士良多了一份對崔度的信任。
崔度殺京兆少尹羅立言時,是韓約殺仇士良失敗之後。而他背後刺李劍南的那一槍,可以算是毫不留情的致命一槍,以致仇士良不會再懷疑崔度的忠心。當時是「李劍南心情舒暢,渾身一松,這才覺得被亥豬扣中的胸口上鑽心地一痛,不由得用左手一捂一彎腰,忽听腦後風聲一響,李劍南向左一側身,右肋下一痛,李劍南一個側滾,右膝跪地,左手捂住右肋」如果不是李劍南先一「彎腰」,崔度的一槍是否會讓李劍南命喪當場……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或許崔度早算準李劍南要彎腰……也或許,那個瞬間,大好的時機令崔度真的動了殺心,決定除掉這個自己最強勁的「對手」,雖然,崔度在後面放了李劍南一馬,讓他得以逃出皇宮,也暗中放了李訓……
崔度並未因幫助仇士良後在兵部任要職而迷失本性,他主動申請外調至鳳翔前線做低一級的鳳翔節度使,而李劍南在吐蕃的一舉一動,崔度也極為關心並詳盡掌握。李劍南的大出風頭,早已讓好勝的崔度坐不住了,所以他才會請旨出兵。
但,如果沒有二公主隨兒,按崔度的個性他似乎也是不會虛與委蛇投靠仇士良的。還有,甘露之變中,在仇士良最後的底牌「風雅天尊」遁走後,崔度如果和李劍南聯手,就有可能控制局面,制服仇士良,扭轉乾坤……人生最大的樂趣,就在于將來的「不確定性」吧,甚至,連「過去」都有那麼多的「不確定性」……
每日必投5票並發書評的熱心讀者曾說「白衣兄,明顯小說開始的時候,崔度給大家的印象太好了,甚至有點兒蕭峰的味道——豪爽、耿直、武藝超群,要知道蕭峰是大家心目中完美英雄,完美英雄除了問題,大家多半會在心里替他開月兌……所以我覺得千萬小心描寫崔度的轉變和其原因及其以後的行動,如果突然一下子把崔度寫成了十惡不赦之人,讀者們多半受不了——認為崔度在忍辱負重的人比例超過認為崔度是認賊作父的人——不少讀者們潛意識里認為崔度是個英雄。」
另據N(N≧5)個讀者反應,崔度同志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是高過豬腳李劍南同志地。另一讀者白衣同志在「兩個白衣的對話——《匹馬戍涼州》人物逐個評」的第一篇書評就寫給崔度,可見一斑……汗一個,李劍南同志繼續努力,崔度同志戒驕戒躁~~~~~~~~
最後俺要說一句,通過這次民意調查發現,那句顛撲不破的名言再次應驗︰「群眾地眼楮是賊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