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已到了金秋,天氣也不如三伏天那麼炎熱,秋風吹起總是讓人沁人心脾。
何瑩站在院壩里,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金黃的一片,煞是好看,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春天種下的秧苗已經長成了金黃的稻谷。
不得不說這古代糧食產量真的很低,何瑩看著自己田里的谷子有些感嘆,一株稻子也只有五六穗,這一穗谷子就只有十來顆,照這樣看了一畝地能打個五百斤谷子就算高產了,而自家地里的一畝能有四百斤何瑩就滿足了。
想在現代時一畝地至少一千斤以上,听說有新品種甚至能達到二千斤左右,不得不感嘆一下了,雜交水稻就是好,何瑩拉回心神,這五畝地要靠自己打完還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呢,看來又只有請人幫忙了。
何瑩跑遍了村里的人,都沒找到合適的人,原因就是大家都在農忙,根本沒時間,自家田里的稻子都要趕時間收,那還有時間管別人的,何瑩有些無奈,這些人還真是,往常請我幫忙時,跑的比誰都快,現在不需要我時,避得也比誰都快,生怕叫住他們。
不過何瑩向來不喜歡鑽牛角尖,不幫就不幫吧,畢竟人都是自私的不是,而且就算是自己,也會選擇拒絕的吧,這天氣還不知道會不會下雨,如果下雨那麼谷子沒曬干就完了,趕著天氣好把自家的稻子收完也沒什麼不對,況且那還是人家一年的口糧呢。
想通了這些,何瑩剛才郁悶的心情輕松了不少,找不到人就回家拿鐮刀自己割,少少的收,總會收完的。
何瑩打定主意,就急忙的跑回家,現在離中午還早,太陽也還沒升起來,割谷子正好,要是等太陽升起來時,谷葉粘到身上很難受的,有時還會把皮膚割爛,火辣辣的疼,而且還癢,自己以前小時候就遇到過,那種感覺很不好。
何瑩換了雙比較破舊的布鞋,田里的水都放干了,現在田里就是穿布鞋下田也不會打濕鞋子,田里的水要等谷子打完才蓄,這是這里一直的習慣,不過何瑩很是滿意這樣,這樣自己就不用泡在水里了,更關鍵是這樣田里就不會有自己最害怕的螞蝗。
稻子上還有些許露珠,不過這也不影響什麼,小豆子也跟何瑩出來了,何瑩看著拿著鐮刀蠢蠢欲動的小豆子有些無奈的說道「小豆子你還是听姐姐的話,回家去看書練字吧,這活不適合你干,要是以後有你能干的姐姐再叫你,乖快回去。」
小豆子听何瑩這樣說撇撇嘴不服氣的說道「姐,這話你從家里出來都念了無數次了,跟你說了,這個我能做,不就是割谷子嘛,你都能做我怎麼不能,況且我還是我們家唯一的男子漢呢。怎麼就不能做了。」
何瑩听小豆子這樣說呵呵一笑「嗯,你才多大,等以後真的長成男子漢時,再出來做,行不。」
小豆子有些急,說道「姐不管你怎麼說,我都不會回去了,今天我就要割谷子。」
何瑩仍苦口婆心的說道「這谷葉很是割人,割起來得傷口又癢又疼,姐姐干活皮膚都習慣了,你細皮女敕肉的怎麼受得了,你還是听姐姐的話,回家看書去。」
小豆子听姐姐這樣說,干脆選擇不說話,跳到田里就開始割谷子,何瑩看小豆子倔強的樣子,知道自己是勸不回他的,也罷希望他到時知難而退就好。
小豆子也是聰明的,雖然他自己不會割谷子,但他卻懂得學,看著自己姐姐割了幾株後,便有樣學樣的割起來。
何瑩其實懂小豆子為何這麼倔著要割谷子,還不是因為心疼自己這個當姐姐的,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豆子就是很好的示範。
中午太陽很大,何瑩並沒急著出門,而是在家納涼,雖說是秋天,但這太陽還是很毒辣的。
孫大福和孫大爺來找何瑩時,何瑩正躺在堂屋的竹椅上小睡,听到敲門聲何瑩忙起來開門,一看是孫大爺和孫大福忙請他們進屋坐。
何瑩給他們一人倒了碗茶水,這農村自然沒大戶人家那麼講究,一般喝茶都是用粗瓷碗喝,孫大福大大的喝了一口開口道「還是瑩丫頭想得周到,先把茶水燒好,等喝時就涼了,這一口喝的痛快,瑩丫頭再幫我倒點。」
何瑩又跟孫大福碗里添了一些,笑道「孫大爺和大福叔不是只來我家喝水的吧,是不是有什麼事。」
孫大爺也端起碗咂了一口,「這茶水還真是喝的過癮,」
何瑩看他們一老一少賣關子的樣子,覺得有些好奇,忙拉著孫大爺得手搖到「是什麼好事呀,孫大爺就給我說說好不好,看你們神秘的樣子,把我的心勾的直癢癢。」
孫大爺看何瑩這調皮的樣子哈哈一笑,說道「你大福叔說,今年我們三家的谷子在一起打,相互幫忙。」
何瑩一听這話,便明了,坐下說道「我知道你們是想幫我,可是你們兩家地也多啊,特別是大福叔家,這樣你們都好吃虧的。」
孫大福一听何瑩這樣說安慰的說道「怎麼說這話,在大叔心里你就是我的閨女,幫閨女做點事哪還有什麼吃不吃虧得,就這麼說定了,今天下午我們就開始先把大爺家的打完,再打你的。」
何瑩听孫大福心里這樣說,心里很感動,到這以後雖然沒爹沒娘,但好在又這麼多關心照顧自己的人,何瑩覺得很溫暖,雖然眼前這兩個人跟自己沒血緣關系,卻比親人還親。
何瑩突然有些想哭,哽咽的說道「以後你就是我干爹,孫大爺就是我爺爺,以後你就是瑩兒和小豆子最親的人了,謝謝你們一直對瑩兒的照顧,瑩兒銘記于心。」
小豆子其實早就醒來了,只是一直都沒出來,一直都在旁邊的屋子听他們說話,這會听姐姐這樣說,心里很是贊同姐姐的話,大福叔和孫大爺對姐弟的照顧真的很周到,小豆子不善表達,也只好把這份恩情記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