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在清朝 二十五

作者 ︰ 魅燕

一大早,一群人就來到武神門集合,康熙發表了講話,反正都是些注意安全、不要走丟之類的。康熙的大馬車走在中間,男人們騎馬圍在馬上的四周,雅晴跟寶寶、紫兒一輛馬車,王嬤嬤她們一輛,還有三輛主要是物質,康熙只帶了男人,十三十四也是。

出來京城,雅晴掀開簾子往外瞧,就見外面已經是一片綠油油,深深吸了一口氣,哇古代的空氣就是好的沒花說。她很開心,抱著兒子一起看著外面,輕聲的介紹著各種植物。弘晴也很高興,雖然只會說些簡單的,可是兩母子一問一答玩的不亦樂乎。

看著沿途的景致,密密層層的女敕綠青草,樹木生機勃勃,大山看起來高不可攀,各色各樣的植物千姿百態,很漂亮、很美。

抱著兒子歪在車上欣賞著窗外的美景,昨日的擔憂一掃而光。又什麼好擔心的呢,人生得意須盡歡。心里高興就好。想起這里沒有田氏,自己真的很想唱歌,就放縱一次吧。

「今日天氣好晴朗

處處好風光好風光

蝴蝶兒忙蜜蜂也忙

小鳥兒忙著白雲也忙矮

馬蹄踐得落花香

馬蹄踐得落花香

眼前駱駝成群過

駝鈴響叮當響叮當

這也歌唱那也歌唱

風兒也唱著水也歌唱」一首《今天天氣好晴朗》悠揚的響起。

老康听到歌聲,心情十分的好,這曲兒應景。便問旁邊騎馬的十四「誰在唱曲兒?不錯,很應景。賞了。」

胤祉一听就是自己媳婦夫人聲音,趕緊說「回皇阿瑪的話,是兒子媳婦。」

「恩,很不錯。」康熙眯著眼說。看不出這老三媳婦還挺有江南女子的風味啊。十四調轉馬頭來到三嫂的窗前,就看見她撩著簾子往外看。

「三嫂,看不出你曲兒唱的不錯嘛,皇阿瑪有賞呢。」

雅晴笑眯眯的受了,她以前是明星,唱歌這是小事兒。「吃隻果不?」拿了一個自己從空間放出來裝在盤子里的隻果問道。

「好啊。多給幾個。你看三哥他們都等著呢。」十四無賴的說。

雅晴無奈又拿出四個。說道「給皇阿瑪一個、李公公一個。」

「好勒。」十四招手示意十三過來拿,十三聰明的向她要了個盤子,全部一次端走。十四一邊吃一邊逗弘晴。

「小佷子,來,十四叔帶你騎馬。」

「好啊好啊,額娘,我要騎馬馬。」弘晴樂呵呵的趴在雅晴懷里撒嬌道。

「不行了,你還小。再說你十四叔太不靠譜了。」雅晴不給面子的說。

「三嫂,我哪里不靠譜了?我厲害著呢。真的。」十四辯解道。

「哎,要不你把弘晴背身上?」

十四一想那多丑啊,從來都沒有男人這樣過,然後撇了撇嘴不情願的走了。

搖搖晃晃了好幾個時辰,馬車終于停了下來,雅晴以為到了五台山了,從馬車里出來,瞧見竟然是一處樹林,胤祉走過來解釋道「天黑了,先在這過夜,明天繼續趕路。」

十三和十四也從馬上下來,十三道︰「三嫂,我來抱小佷子吧,我餓了。」十四在旁邊咽了咽口水表示贊同。

胤祉立刻說「十四弟跟我去打獵,十三看著弘晴。」雅晴無奈的擺擺手,敢情她就是個廚子。

一會王五他們也搭好帳篷,胤祉他們也回來了,打了三只野雞、兩只兔子,王嬤嬤生了火。紫兒拿出帶來的米按照福晉的要求放進去煮了起來。雅晴自己動起手來,叫胤祉整好雞和兔子,三只雞撒上各種料,裹上荷葉,再叫十四拿黃泥封的嚴嚴實實,然後埋在地下,上面生起火來。兔子切好放到米里面一起熬。

康熙好奇的在旁邊看著,這老三媳婦怎麼看怎麼像個農民,可是這雞放地里埋著還有的吃嘛,康熙不相信的搖搖頭,還是吃點干糧吧。十三把弘晴交給十四,自己手癢,又打了只小野豬回來,雖然說小,但是好歹有八十來斤,去毛洗淨,利落的在一旁上火烤上了。

一會兒,鍋中的兔肉粥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一個個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雅晴又叫胤祉滅了火,挖出地下的野雞,胤祉敲開厚厚的黃泥,一股香味撲鼻而來。雅晴笑眯眯的說「這是叫化雞,大家開動吧。」說完拿出碗打了粥遞給康熙。

康熙也不講究那些虛禮,接過滿意的點了點頭道「老三媳婦,這飯食做的不錯。大家都吃吧。」喝了口發現果然好吃,之後大家都不多話,埋頭苦吃。

等所有人都吃過後,便各自回了自己的帳篷,讓王嬤嬤、紫兒她們不用伺候了,都下去睡吧,弘晴今晚跟他們一起睡。

一夜很快就過去了,第二天一早,洗漱好又坐上了馬車,往著五台山前進。幾天幾夜的搖晃,天兒也是越來越冷,好在她修煉了功法,抱著寶寶,都沒有被冷到。其他人都是越穿越厚。

前世她也來過五台山,五台山的海拔很高,氣候特征和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夏季濕度大,經常下雨,登山一定不要忘記帶雨具。像現在或者秋天來五台山游玩,保暖衣是少不了的。要是想登東台看日出,必須必得去租棉大衣,不然受不了。

山上最大的寺廟南山寺,該寺始建于元代,整個寺院共有7層,分為三大部分,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中間一層名為善德堂,上三層稱作佑國寺。

寺內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點,內容包括佛教傳說、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圖案,刀工細致,構圖精妙,堪稱五台山一絕。這一特點在該寺的佑國寺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而且站在佑國寺最高層還可以遠眺五台中的四台,景致相當不錯。南山寺的建築也極具特色,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各殿之間迂回曲折,小徑通幽,令人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顯通寺是五台山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俗稱「祖寺」。該寺位于五台山中心區、菩薩頂腳下。始建于漢明帝永平年間,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時有所擴建,唐太宗時重建,易名為大華嚴寺。明太祖朱元璋時重修,賜額「大顯通寺」,明成祖朱棣賜名為「大吉祥顯通寺」,明神宗朱翊鈞再賜額為「大護國聖光永明寺」,簡稱永明寺。

清康熙二十六年出巡,再改名為大顯通寺,在掛著山門外兩側,各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摹仿龍形和虎形,分別寫著「龍」、「虎」兩個大字,是唐代的遺物。大雄寶殿是舉辦佛事活動的場所,殿內正中央供奉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的塑像,整座大殿開闊疏朗,古色古香。無量殿是一座磚砌結構建築,該殿奇特之處在于殿內無梁無柱,殿外無廊檐,形制非常獨特,因此又稱為「無梁殿」,藝術價值很高,殿內壁上有走廊一圈,在走廊的任何一個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千缽文殊殿內供奉著鑄于明代的千缽文殊銅像,銅像上疊五個頭像,胸前有手六只,其中的兩只捧著一個金缽,缽內坐著釋迦牟尼佛,背後向四周伸出一千只手,每只手上都有一個金缽,每個缽內都有一尊釋迦牟尼佛,造型非常奇特。銅殿鑄于明萬歷年間,是一座青銅建築物,高8.3米,寬4.7米,深4.5米,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萬佛;隔扇的外壁鑄有各種圖案和花卉鳥獸,非常精致。銅殿前原有銅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現僅留下兩座,八面十三層,玲瓏秀麗,引人注目。在顯通寺前的鐘樓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銅鐘幽冥鐘,鐘的外部鑄有楷書佛經一部,共一萬余字,因為鐘聲綿長,又叫做長鳴鐘,也稱為長命鐘。

南禪寺,寺院規模不大,卻有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全寺可分為兩個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包括大佛殿、東西配殿、南過門殿等,後院有僧房30余間。大佛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始建于唐代,進深三間,面闊也是三間。殿內沒有柱子,梁架制作極為簡練,殿內的塑像都是唐代原作,17尊塑像分布在佛壇上,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兩邊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看情形似在講經說法。這些塑像,個個神態自然,佛壇四周有70多座磚雕,上刻著精美的花紋、花邊和蓮瓣。

塔院寺內有五台山的標志性建築——大白塔,塔高約50米,通體潔白,塔頂上懸有兩百多個銅鈴,聲音清脆悅耳。在白塔的東邊還有一座小白塔,相傳此塔內藏有文殊菩薩顯聖時遺留的金發,所以又稱文殊發塔。藏經閣在大白塔北側,是一座木結構建築,內有用漢、蒙、藏多種文字所寫的經書兩萬多冊。

菩薩頂在五台山靈鷲峰上,相傳菩薩頂為文殊居處,故又名真容院,亦稱文殊寺。創建于北魏,歷代重修,明永樂以後,蒙藏教徒進駐五台山,大喇嘛居于菩薩頂,于是菩薩頂成了五台山黃廟之首。康熙每次朝拜五台山,都在菩薩頂住宿,並撰寫碑文,在東院過廳和後院,有兩座漢白玉四稜柱碑,碑身四面分別刻有漢、蒙、滿、藏四種文字所書的碑文,均為康熙帝手書。

雅晴他們也非常幸運的住進菩薩頂,其實除了原始了點、空氣好了點、冷了點。她真沒覺得有什麼。康熙日日吃齋念佛,抄寫各種**。他們幾個就日日出去玩兒,這不都快住了八天了,真是冷的很多人都受不了了。

終于,二月初八,康熙大手一揮。回京。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逍遙在清朝最新章節 | 逍遙在清朝全文閱讀 | 逍遙在清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