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就像諸葛亮會在草船借箭之後讓軍士們喊「謝曹丞相」一樣,在佔了周瑜便宜之後,他居然就這樣讓軍士們又喊出了這樣的話。站在諸葛亮立場的人看到這樣的情節,不免感到十分愉快,但是其他人,心情就有些復雜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成秋屏沒有刻意美化諸葛亮的期望。他本來就不算是完人。實際上,在成秋屏的個人印象中,諸葛亮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個具有一點「愛現」特征的人。他這樣的性格特征體現在很多細節里。就比如說草船借箭和刺激周瑜之後的喊叫聲,實際上沒有軍士們的叫喊實際並不礙事,激怒對方也沒有多少實際效果,但是他就是這樣做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總是自己去做事,誰都知道他是蜀國的頂梁柱,這根頂梁柱一倒之後根本就沒有替代品。事實上,真正合適的做法並不是完全外露地展現自己,而是適當調配手下。
成秋屏的影片,體現的當然是她的想法,她照搬了關于喊話的部分,卻沒有給諸葛亮任何解釋或者洗白。甚至刻意在周瑜之死的部分進行了渲染。
美周郎如今看起來很憔悴。他還很年輕,但是屬于死亡陰冷的力量已經侵蝕了他的身體。
小喬在他窗前,雙眼通紅。
他已經是油盡燈枯之相,因為諸葛亮那一句「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因為孫權的不信任,收回兵權。
他與東吳曾經的領導者孫策是連襟,原本因為這一層關系,在東吳他算是如魚得水。可是後來孫策意外身亡,他的孩子還小無法承擔起東吳領袖的責任,最終孫權上位。
即使有親戚關系,身為曾經領導者的親信,周瑜知道自己是不被信任的。即使他有才能,即使他的確忠誠。而後到了這一出,當曹魏大軍壓境,除去他周瑜,東吳還能用誰?他想著要穩固自己的地位,要取得孫權的信任。費盡心思,好不容易和那諸葛亮聯手,取得赤壁大捷,而後本想著要借孫劉還未徹底破裂的機會解決劉備這心月復大患,甚至將弓腰姬孫尚香都嫁給了劉備,最後卻得了這麼個結果。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他不是什麼寬宏大量的人,但是一兩句話怎麼會讓他到油盡燈枯的地步。使得他走到如今的,是明明采用了計策最終卻搬弄權術將一切歸于自己身上,那位自己效忠的主公,奪了自己兵權的主公孫權!
他以為自己先效忠孫策,再來孫權當會是一場佳話,卻不知對方未必想要這個佳話!
只是他能說什麼呢?周瑜看著自己美貌的妻子。他要庇佑自己的妻兒,要庇佑家族,要庇佑孫策留下的孩子。所以他不能有埋怨,即使是在這樣的時刻。
听說人死的時候是從腳死起的,一點一點往上,最後思維停止。
而他已經無法感覺到自己的雙足。
他想起屢次和諸葛亮相比拼,卻總是落敗,想起整個蜀國對諸葛亮的信任,原本已經失卻了往日光芒的眼楮突然亮了起來,帶著一點慨嘆,一點遺憾,一點疑惑,一點嫉恨,說出他這一生的最後一句話——
「既生瑜,何生……亮!」
這是極度精彩的一出戲。成秋屏采用了另外一家電影公司的當家男星來出演周瑜,這個人其他的都好說,從微表情表現心情和場景的功底非常強,饒是如此,這一幕也是連續拍攝了接近八十次才成功過關。為的就是在只有一句埋怨諸葛亮的台詞中,如何以表情和氛圍暗示出周瑜死亡背後的真相。展現東吳陣營的內部斗爭。這一點的要求非常高,這位演員竭盡全力也只做到這個地步,不過在後期剪輯中,成秋屏以閃回畫面的方式對應了這個主題,倒是不虞觀眾難以理解。
好吧,總有人喜歡說不要以為觀眾什麼都不懂,要求給觀眾足夠的思考余地。但是成秋屏總喜歡把什麼都解釋清楚一點,倒是正好應了那句話︰想要拍大片掙大錢?把你的觀眾當做幼兒園小孩看吧。
然而,雖然周瑜之死誰都知道實際上不算是諸葛亮的錯,但還是有不少喜歡周瑜的觀眾們開始遷怒了。如果不是諸葛亮,周瑜的計策未必會失敗,他的計策不失敗,就不會被孫權推出去當擋箭牌。這並不是多有道理的想法,只是每個人都有立場,難免如此。
劇情並不因為人們的感情而改變,依舊進行著。
這一場橫跨整個中原的戰亂依舊在持續。戰亂、天荒、瘟疫、異族、中原已十室九空,但戰爭依舊不停止。
曹操自華容道逃生,關羽敗走麥城,丞相揮淚斬馬謖,劉備白帝托孤。三國之間此起彼伏,當初的英雄們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現下,是屬于後輩們的時代。
劉禪繼承了蜀國。但這個國家是負擔在諸葛亮肩頭的。
諸葛亮的年紀已經大了,當初那位風度翩翩的謀士,如今也有了白發。
他要北伐了。劉禪並非雄主,他頂多能夠守成,但開拓不足,假如沒人能夠在他之間完成北伐之舉,日後就應當是曹魏南征了。
他寫了一封《出師表》,就是那一封被無數人拿出來品了又品讀了又讀的《出師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他這樣說自己,太過謙卑。水鏡先生門下臥龍之名,誰人不知?他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謀士之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天下英雄無不投奔明主,但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明主,就像郭嘉選擇了曹操,至死不悔,就像周瑜因孫策早逝,最終也不得施展。這些謀士們是忠誠的,他們忠誠的其實不是某一個主公,而是忠誠于他們自己,忠誠于他們想要于這天下棋盤上下子的。但這樣的忠誠無比穩固,就像諸葛亮,與劉備多年君臣。以劉禪之資質哪里值得他輔佐?以他的名望,即使想要篡位也並非難事。只是在他心中,既然被劉備托孤,既然將阿斗視為自己的孩子,怎麼會做這樣的事情?
「後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原來都已經這麼久了。他曾經是南陽隱者,如今卻是蜀國丞相,早已習慣了事事為蜀國做打算,為這個國家費盡心血。他的確是將阿斗當做兒子看的,即使是寫一封呈上的《出師表》,也在字里行間說著先帝,沒有半分真正的臣子痕跡,分明是身為長輩對後背的諄諄教誨。
劉備又何德何能竟得臥龍這樣的人才相助?
他在《出師表》最後寫「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不是真的不知所言,只是知道自己說了太多東西,他想要將自己的閱歷灌輸到阿斗腦子里,但是卻又知道阿斗不懂那麼多,于是只能用一句「不知所言」作為縱容,不急著這樣逼阿斗,那是他看大的孩子。終究他應該可以為這個孩子鋪好路的。
成秋屏左右看看,在銀屏上多彩的光芒映射下,無論是曹桓還是易水輿的表情都有些不贊同。她知道這兩個人的想法,無非就是如果他們是諸葛亮,絕對不會如何如何。但是有點時候,越是完美的人越不會被喜愛。人們之所以喜愛諸葛亮,一方面是為他驚采絕艷,智計出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他的這些不完美。對蜀國的忠誠也好,對阿斗的縱容也好,逞強也好,當人們喜愛一個人的時候,這都是能夠被理解的。而誰又會真正討厭一個和你一樣內心有著種種弱點的人呢?
只是觀影者們已經知道恐怕最後的結局要來了。
因為他們知道在首映式上諸葛亮的那句詞。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們不知道為何諸葛亮會出師未捷,也不明白他是怎麼死去。回想成秋屏曾經拍攝過的電影,如李白者未逢伯樂,如嵇康者當權不容,如岳飛者遭遇奸佞。難道這蜀國也會出現排斥諸葛亮的人,使得丞相落入那樣的境地嗎?只是以諸葛亮在蜀國的名望,怎麼都不像是會發生那樣的事的樣子。整個天下,誰人不知他的忠誠和能力?朝中所有人都服他,坐在皇位上的阿斗更不會害他。那,還能如何呢?
對于成秋屏來說整個答案非常簡單。人禍之外,還有天災。而天意如此的時候,一切更加無可挽回。諸葛亮一生順遂,但終究也擋不過天意。就像當初他千叮萬囑卻最終只能痛失街亭斬馬謖一樣。有的事情注定了,就難以改變。
這個戰亂的,四十歲已經算是老了的時代,諸葛亮的年紀已經夠大了。而他多年一肩挑下整個蜀國的舉動,終究讓他太過勞累,積勞成疾。(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