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 第三十五章 決戰波蘭

作者 ︰ 天空之承

波蘭,一塊古老的土地,這里地勢平坦、資源豐富,其銅儲量佔世界的10%。從陸路、水路來說,這里都是東、西、南、北相通的中心樞紐,所以波蘭也被稱為歐洲十字路口。正是這種地形和地理位置,導致波蘭連年戰爭,幾個世紀以來波蘭的版圖也一改再改。

從17世紀中葉起波蘭開始走向衰落,農奴制強化,封建割據嚴重;「自由選王制」(國王由議會選舉產生,外國人有資格競選)致使王位頻繁更迭,外國人為王者不乏其數,15721795年總共11位國王中有7名外國人;「自由否決權」制度(議會決議只要有一人反對便不能通過)使波蘭無法實行有效統治,從17世紀中葉起約100年間召開的55次議會上,有48次未作出任何決議。政局混亂的波蘭成為強鄰爭奪的對象,其東鄰俄國視波蘭為自己通往西歐的障礙,北方戰爭後成為波蘭的最大侵略者。女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繼承了削弱波蘭的政策,其西鄰普魯士和南鄰奧地利也對波蘭有領土野心。在1772年8月、1793年1月、1795年1月,俄、普、奧三國對波蘭進行了三次瓜分。

在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沙俄奪佔的領土約佔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佔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佔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經歷了這三次瓜分之後,波蘭亡國,波蘭作為一個**國家從歐洲地圖上消失。

從1914年8月開始,波蘭大地上又一次烽煙四起,數百萬外國士兵在波蘭人的土地上相互搏殺,受苦受難最多的卻是無辜的波蘭人。

這天,居住在羅茲附近的波蘭人帶著茫然與無助的眼神剛剛送走一批垂頭喪氣的東方侵略者,很快又迎來一批來自西方的新主人。

在一個小山包上,幾個將領模樣的人縱馬立于高處,如同閱兵式一般檢閱著行進中的那一列列士兵。

那群將領中,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將顯得鶴立雞群,他穿著大約屬于上個世紀的元帥軍服,頭戴傳統的奧地利藍色軍帽,金色的帽徽幾乎佔據軍帽的整個正面,衣領由兩片醒目的鮮紅領章所覆蓋,上衣瓖嵌著兩排明晃晃的大金屬扣,灰色褲子兩邊繡著金色的條紋;其他軍官的軍服色調也基本一致,只有領章和褲子上的條紋顏色黯淡一些,一個騎兵手持一面金黃色的大旗表情嚴肅地立于他們旁邊。

下面行軍的奧軍士兵4人一排,組成一個個長長的矩形隊列。士兵們大多戴著瓖嵌大徽標的藍色軍帽,藍色上裝、灰色褲子與以前的普魯士軍隊非常相似,領章和袖口都是傳統的鮮紅色。

那位白發元帥就是奧軍主要統帥之一,弗里德里希大公。此時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涌動著的深藍波浪,大公心里不禁豪情萬丈,他麾下4個集團軍百萬大軍正在緊緊追趕伊萬諾夫將軍的俄西南集團軍群。正是這群俄國人,在半個月前打得奧匈聯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弗里德里希發誓要好好出出這口惡氣。不過若是沒有德國東普魯士軍團突然從俄軍後路殺出,他和他的士兵不出意外的話將被俄軍徹底擊潰,同時在加里西亞損失了大批優秀而富有經驗的官兵之後,奧匈帝國的軍隊再也沒有恢復過來,戰爭結束後整個帝國也被列強瓜分,使得奧軍在後人心目中僅留下一些模糊不清的印象。

實際上,奧匈帝國是個民族結構極其復雜的國家,據統計在戰爭爆發之初,奧匈聯軍的民族構成包括31%的克羅地亞人、20%的匈牙利人、16%的德奧裔人、14%意大利裔、12%捷克及斯洛伐克人、4%波蘭及羅馬尼亞人、3%的斯洛文尼亞人,這樣雜多的民族構成給訓練和作戰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一個奧匈聯軍的軍官如果不會講4種以上語言,便不能算稱職。

奧匈帝國所有20-43歲的男性公民都必須服兵役,因此戰爭爆發時,奧匈聯軍是歐洲當時規模最大軍隊之一,其可以動員的兵力達到370萬,僅次于沙俄的650萬和德國的450萬。

奧匈帝國曾雄霸歐洲,20世紀初仍是顯赫的強國,開戰之初它的工業產量居世界第六位,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4.4%。奧匈帝國擁有發達的軍火工業,斯科達兵工廠是世界最大兵工廠之一,在歐洲享有盛名,但奧匈國內民族眾多,矛盾紛織;教育落後,軍隊中的文盲士兵眾多。因此奧匈帝國的軍事機器效率低下,與沙皇俄國一樣外強中干。

雖然奧匈帝國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但是為了報皇儲在薩拉熱窩遇刺的一件之仇,他們將相當一部分軍隊投入到塞爾維亞戰場,然而開戰之處入侵塞爾維亞的三個集團軍居然被塞爾維亞老將普特尼克帶病擊敗,1914年9月,奧軍再度發動的第二攻擊又遭敗仗。正是出于這個緣故,盡管有德國後備軍的支援,奧軍在面對俄軍時還是常常顯得兵力不足,他們在8月末遭遇敗仗之後沒有及時得到足夠的援軍,險些一敗再敗。

現在,弗里德里希大公和他的軍隊是以勝利者的姿態追趕俄軍,並且大踏步行進在通往華沙的道路上。世界對于這些奧匈聯軍的官兵來說是如此美好,秋天已經漸漸到來,他們趕著在冬季來臨之前攻入俄國月復地,爭取早日結束這殘酷的戰爭。

波蘭地區第二大城市羅茲目前已經成為俄西南集團軍群的前沿陣地的重心,俄軍指揮官伊萬諾夫將軍最近這一個月都郁悶萬分,他的集團軍群原本形勢一片大好,然而那支神秘的德軍部隊從東普魯士突然插入自己背後,自己接連派去的兩支部隊由魯茲斯基將軍指揮、從各集團軍中抽調而來的23萬部隊,列茨斯基將軍指揮的完整的第9集團軍23萬部隊,先後被那支德軍部隊圍殲和擊潰,結果讓奧軍得到了喘息之機。現在就連阿格列尼大公親率的近衛軍部隊也被那支德軍部隊擊退,十幾萬德軍已經兵臨華沙城下。究竟是繼續撤退到華沙與第9集團軍會合,還是在這里與奧軍決戰而讓第9集團軍獨自抵擋德軍,伊萬諾夫感到進退兩難。

雖然自己手里現在仍舊擁有4個集團軍90多萬官兵,但是伊萬諾夫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在與奧匈聯軍作戰之處,他的西南集團軍群與對手兵力相當,都只是剛剛超過100萬士兵,經過一番鏖戰之後他的部隊漸漸佔據上風,對手的損失也比他多將近一倍,而且俄軍後援部隊比奧匈聯軍要多上許多,在8月之後已經陸續有40余萬俄國部隊抵達波蘭,但是那些後援軍隊大多都是臨時征召的新兵,缺乏作戰經驗和武器,大炮更是少的可憐,現在這個西南集團軍群與2個月之前的那支部隊已經有了天壤之別。富有戰斗精神和作戰經驗的老部下已經損失大半,五分之一的士兵沒有武器,由于德軍佔據了一條主鐵路線,伊萬諾夫的後勤補給只能依靠下的一條鐵路線,然而現在他得到的補給卻遠遠低于以前的一半。由于國內戰爭準備不足,大部分俄軍部隊缺乏的不僅是槍支彈藥,連食物也日漸緊缺,這迫使俄國士兵們不斷對波蘭人進行掠奪,以至于波蘭人漸漸站到同盟國一方,一些波蘭人甚至開始向德奧軍隊通風報信,或者直接破壞俄軍的通訊設施、提供俄軍假情報。

心急如焚的伊萬諾夫同時向莫斯科發去求援電報,莫斯科同意西南集團軍群放棄波蘭,並命令阿格列尼前去接應。阿格列尼表示他的部隊會立即從明斯克出發,但是他的部隊需要至少一周時間才能抵達華沙附近配合西南集團軍群撤退。

「一周時間……」失望的表情布滿了伊萬諾夫布滿皺紋的臉頰,不過阿格列尼的態度無可指責,剛剛損兵折將的他能夠前來接應他們撤退就已經不錯了。

「通知第3、第4、第5和第8集團軍,全線平行向華沙後撤,各集團軍注意互相掩護側翼,爭取在後天,也就是9月30日之前撤到華沙,之後各部隊有序地通過華沙-明斯克鐵路撤往白俄羅斯地區。通知列茨斯基將軍和他的第9集團軍,在我們撤退到華沙之前無論如何都要守住那里!」伊萬諾夫沒有想到,這道簡單後退命令引起許多軍官的誤解,後退幾乎演變成為一場無序的潰退。

俄國西南集團軍群的第3、4、5、8集團軍由北向南依次排開,混亂最先出現在南面的第8集團軍,一個哥薩克騎兵軍的軍長以為先到華沙者先行撤回白俄羅斯,听聞德國東普魯士軍團養著一大群吃人怪獸的他當即帶著自己的騎兵揚塵而去。這時奧匈聯軍的一支偵察騎兵部隊正好出現在第8集團軍西面不遠處,使得第8集團軍其他幾個步兵軍以為奧軍主力已到,紛紛扔下大炮和輜重掉頭向東逃跑。在這之後,第5集團軍的一個步兵師與奧軍先頭部隊在一片樹林附近交上了火,結果戰斗愈演愈烈,雙方紛紛召來後援部隊,奧軍先頭部隊僅有1個騎兵師和一個鐵皮卡車團,看到對方人數遠遠多余己方,他們倉惶向後退卻,俄軍指揮官則帶著自己的部隊進行反擊,最後第5集團軍一半的部隊都被吸引在了這片地域。

伊萬諾夫將軍自己帶著第3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並行後退,卻沒有注意到第5、8集團軍發生的情況,結果在羅茲和華沙之間的地域上出現了有趣的一幕︰一群俄軍仍舊在羅茲附近與奧軍交火,兩群俄軍發揚團結友好的互助精神排成一線緩緩向東行進,另一群俄軍則不顧一切地奔向華沙。出現這種狀況不僅僅是俄軍指揮官們的失誤,俄軍落後的通訊手段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久之後,德軍偵察機便發現了這一現象,東普魯士軍團的指揮部里,辰天和他的將領們全都樂得合不攏嘴,這無疑是重創俄國西南集團軍群的大好時機。他們迅速作出部署,同時向奧匈盟軍通報了這一情況,奧軍統率弗里德里希大公也嗅到了戰機,當即決定與德軍全力配合,夾擊俄國西南集團軍群。

華沙外圍的德軍部隊迅速行動起來,所有重炮開始轟擊華沙周圍的俄軍防御工事,馬肯森將軍指揮的第二步兵軍則在德軍陣地上來回調動,作出一副積極準備進攻的樣子。奧爾格的裝甲軍和辰天親自率領的第三步兵軍則從北面繞過華沙,快速向後退中的俄國西南集團軍撲去。

盡管俄軍協調上的失誤使得各集團軍之間出現了空隙,但是辰天非常清楚,任何一個俄國集團都擁有超過20萬兵力,若是硬拼起來他和奧爾格這10余萬部隊也撈不到太多便宜,因此他們決定在這次作戰行動中以奧軍為主攻暫時先放過落荒而逃的俄國第8集團軍,由德軍對俄第3、4集團軍進行穿插和分割,奧軍則負責消化被分割的俄軍各部。

弗里德里希大公的4個奧匈集團軍由北向南依次是第2、1、3、4集團軍,其大致位置基本與俄軍的3、4、5、8集團平行,之前與俄軍第5集團軍交火的正是奧軍第3集團軍。弗里德里希大公很快下令讓他的第3集團軍繼續牽制住俄第5集團軍,並從第1、4集團軍中各抽調一個軍包圍那支不知死活的俄軍,其余部隊則全速追擊俄軍第3、4集團軍。

俄第5集團軍的指揮官普列韋將軍是個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作為皇室的遠親他有著堅毅而倔強的性格,在之前與奧軍先頭部隊的交戰中看到可趁之機後,他將伊萬諾夫的命令放到一旁,準備率部打一場漂亮的反擊戰之後在加速追上大部隊。當他發現自己已經被奧軍包圍之後,又試圖獨自突圍,結果遭到兩倍于己的奧匈聯軍迎頭痛擊,損兵折將之後普列韋不得不向伊萬諾夫發出求救,使得伊萬諾夫和第3、4集團軍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在腦海里苦苦掙扎和斗爭之後,伊萬諾夫還是決定率部回援普列韋集團軍,然而他很快就迎面踫上了自己的老對手。弗里德里希大公的旗幟霍然出現在他面前,兩軍繼加里西亞戰役之後再度發生遭遇戰。伊萬諾夫期望能夠接應第5集團軍突圍,弗里德里希大公則期望重現奧軍曾經的輝煌,悄悄出現在俄軍背部的辰天所部則希望盡快結束東線戰局,以騰出手來到西線大展拳腳。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場決定東線局勢的決定性戰役,只不過德奧軍隊的贏面要大上許多,鋪天蓋地而來的德軍飛機也加上了一塊不輕的砝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請叫我威廉三世最新章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文閱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