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今兒起還是決定做3K黨,啊,讓推薦票來得更猛烈些吧!
晚間,趙秀才親自上門,一一拜訪了村中鄉鄰,說是感謝各人多年來的相幫。大家心知肚明他所謂何來,不過人家不說破,也就罷了。笑嘻嘻地送了趙秀才出門,自告奮勇地要帶著家人去給趙家幫忙,趙秀才又一一謝過。
唯有譚家,趙明禮躊躇了好久,也不知該不該上門拜訪。算起來,往年對趙家照顧最多的,就是譚家了。譚叔原是村長,莫說村中有甚好處,就是家中需要人手,也會叫上趙家。今年依著習慣,叫了大郎二郎幫忙,可間接的,也是害得二郎傷了眼。
更可況前幾天趙老大剛跟人家拌過嘴,趙明禮實在是不知拿什麼心情、什麼面孔去面對譚家人。
譚家壩本就不大,戶與戶之間隔得也不甚遠,趙明禮挨家拜訪,譚家人也不是瞎的。見他就在附近轉悠,老譚村長笑了一笑,便叫譚勇捷去叫他上來。
歸來後早就听說了關于譚勇捷的事情,可見著真人,看著他那身跟野豬有得一拼的疙瘩肉,趙明禮忍不住就閃了神︰這樣精壯一個漢子,會不行?
隨即臉上一紅,怎麼能跟那些村中婦人一樣,就尋思人家這些私密事?同時暗暗提醒自己,莫要說錯了話,接了人家瘡疤。
進了門,接了茶,老譚村長笑嘻嘻地將他引了堂屋里說話,譚勇捷自進了門就不吭聲了,自去院壩里收拾苞谷。
那一掛一掛金燦燦的苞谷掛在檐下,一群雞母趾高氣揚地在院子里溜達,間或傳來下頭豬子的哼哼聲,趙明禮嘆了一聲,莫說人家就老少兩個爺們兒,可這日子實在是過得紅火。
寒暄了幾句,老譚村長問了問他在外的情形,一老一少倒也能聊得攏去。場面話說得差不多了,老譚村長磕了磕煙鍋子,向他開口說道︰「趙老2啊,我跟你爹都是兄弟伙計,托個老叫你一聲老2,你不計較吧?」
趙明禮當然說不計較,做出一副認真傾听的模樣。
老譚村長重新裝了一鍋煙,打著火,吧嗒吧嗒抽了兩口,滿屋子青煙蒸騰。老人的樣子似乎是在回憶,又似乎是在遲疑。
趙明禮也不去打攪,果然沒過一會兒,老譚村長說︰「老2啊,本來你們老趙家的事,輪不到我這個外姓人置嘴插言,可我也說了,跟你爹是多少年的兄弟伙計,所以有的話,我就忍不住,要是說得你心里不高興,你也莫見怪,只當我這是耳旁風,讓它過了就是。」
「自從往年你爹過世,你們家就亂糟糟的。你母親她是個婦人,頭發長見識短的,我那麼生拉死扯的,都愣是活生生斷了你們老大的學業。要不是你自己硬挺著,估計那會兒也念不成了。」
「你倒好,有了出息,就為了個女子跟你母親鬧翻,話也沒得一句,抬腳就走。聖人教的就是這個道理?一走好些年,若不是老三,你們老趙家只怕是早就倒了。這回來也就罷了,你也算是衣錦還鄉了,可你自己想想,這才多少日子,你們老趙家就出了多少事兒?」
「現在村兒里那些好事的,成天就盯著你們家,你說這樣有意思麼?人家那些本分過日子的,誰樂意跟你家往來?這男人再是在外頭頂天立地,回家也要有個窩躺下不是?你們老趙家成天吵吵,誰能躺得安穩?」
「這不能論誰對誰錯,清官還難斷家務事哩。這過日子,不都是你讓著我點兒,我讓著你一點兒?你也跟你母親,你媳婦兒好好說說,都消停消停,這才是安穩過日子呢!」
一席話下來,趙明禮一句話也沒說,可句句都敲在了他的心窩子上。老譚叔這是怪自己這個男人沒個擔當呢。也是,子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連一個家都不安穩,到哪里修身?還治什麼國?平什麼天下?
臨走時,譚勇捷拎了一籃子雞蛋出來往他手上塞。趙明禮推辭不收,譚勇捷就瞪起了同鈴似的眼珠子︰「咋啦?你大哥不是個東西,你也分不清個是非?又不是給你的,諾,一半給二郎,一半給二嫂子。我們家雞母多,兩個光棍兒吃用不完。你那兒要是不夠,就過來拿。」
老譚村長在堂屋里听見了,笑罵道︰「勇捷你個龜兒子,老子讓你給趙二哥裝幾個雞蛋,你連話也不能好好說?」
譚勇捷扯著嗓子回身吼道︰「鬧騰什麼!哪句話假啦?」
完了估計覺得自己的話是有些不太對勁的地方,可也說不出哪里不對勁,只是瞪著眼往趙明禮懷里塞,跟他說︰「告訴你大哥,下次別被我踫上,不然老子饒不了他!二郎這可憐見的,要是老子,早就掄起拳頭揍他爹了……」
話沒說完,老譚村長就在堂屋叫他進去,他這才住了口,回去了。
趙明禮捧著一籃子雞蛋哭笑不得,這人,真是個渾人,莫要下次見了面還教二郎如何打自己爹罷?
終歸是人家一片好心,趙明禮小心翼翼地把雞蛋抱回了家。想了下,並沒往西廂閣樓里拿,而是站在堂屋里叫了大嫂出來,說是譚家給二郎補身子的,全給了她。
王氏笑眯眯地抱了雞蛋回房,趙老大一听來由,立刻得意洋洋地說︰「我就說了嘛,二郎的眼得找譚家負責哩,你看看,他自己都是有數的,不然送這麼多雞蛋來?」
不說這個事還罷,一說王氏就暴跳如雷︰「你還有臉說?總是你打了兒子,不是譚勇捷打了二郎吧?找人家負責?趙明仁啊趙明仁,你是什麼明仁?你就是個爛人!」
罵了一通,還不解氣,王氏忽然想起來另一件事︰「那天二郎出事之後,你上哪兒去了?當時倒跑得快,銀子也不留下一分。對了,銀子呢?我記得你手頭應該還有十幾兩銀子呢!」
趙明仁支支吾吾說不清楚,兩口子壓低了聲音吵了一宿。
第二日一大早,東方才現了魚肚子白,便有相約好的鄉鄰三三兩兩往趙家來了。也不用上坡,徑自在院壩里頭踫了個頭,便一起上了後坡。
趙明禮帶著天賜天佑也起了大早,給天賜天佑換上了便于勞作的粗布衣裳,讓他們跟著上坡看看。劉管家得了陳氏吩咐,片刻不離地跟在兩位少爺身邊,惹得二郎偷偷地笑,大郎拽了他衣服好幾下,他才忍住。
除了還在坐小月子的陳氏和三個年幼的女圭女圭,一家人都已是起了。趙李氏忙著安排早飯,小李氏和劉媽媽帶著小小在後廚忙活,要先燒幾大桶茶水出來。只有王氏坐在堂屋里無所事事,惹了趙李氏不悅︰「往年干什麼的今年還干什麼,怎麼家里多了人幫忙,好像你就不知道腳往哪兒放啦?」
王氏拉著趙李氏賣乖︰「娘啊,我這不是怕你辛苦麼?這樣吧,鋪陳飯食啥的讓我去做,反正現在後廚有劉家的給老三媳婦兒幫忙哩,你就去休息一下吧。」
趙李氏卻不接受她的好意︰「老大家的,你要是有這功夫,不如上坡去瞅瞅,二郎是你兒哩,這大清早冷風直吹的,他眼傷都還沒好就心急上坡,你這當娘的也不心疼攔著點?」
王氏訕訕地走開了,就知道跟老太婆沒啥好說的,不就是怕自己鋪陳飯食多拿了她的糧食麼?這才剛打了糧,白米飯也沒吃上一頓,成天不是陳苞谷糊糊就是蕨粑粑懶豆腐地對付,這個死吝嗇!
小小在後廚里幫著燒火。
這許多天,別的沒有學會,至少燒火她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加柴,什麼時候該減火了。就比如現在,只求水快點燒開,把火添得旺旺的就行。但是水一開了,就要記得把柴減出來,免得多燒了柴禾。
本來她跟劉媽媽都是不想來幫忙的,可這是趙家的大事兒,不管現在面上撕擄成什麼樣了,對外來說,二房和趙家總是一家人,就算是分了家出去,這樣的大事兒也得回來幫忙。所以一大早大家伙兒都還是趕緊地忙活起來。
鍋里燒的茶水是山里人稱的「梨兒茶」,喊的是茶,其實不是茶,就是一種野樹葉子,據小李氏說,喝了能夠敗火提神。莊戶人家沒那麼多講究,一般都是喝的這個,還有那些更不講究的,直接就是喝的生水哩。
不過今天日子不同,人家給趙家幫忙,趙家也得拿出相應的體面來才是。
燒好了兩大鍋茶水,用涮得干干淨淨的水桶裝好了,又洗好了一摞土碗,這茶水的準備就算告一段落了。過會兒大郎和二郎來抬。
接著就是該準備今日的飯食了。
說起這個,小小就覺得奇怪。這宅子,除了趙李氏住的東廂房和大房住的西廂房她沒進去過,其他的地方她也算都走遍了,愣是沒發現糧倉在哪里。
劉媽媽也好奇,往年小姐還沒出嫁的時候,陳家的糧倉是單獨的一間,要通風干燥避地氣。成都住的宅子雖然小,糧倉和雜物間共用著,可也是單獨的。但這趙家老宅各個房里都住著人,實在看不出糧倉的所在。
二人便問小李氏。這個家里,三房對他們算是頂好的了,小李氏也不避諱,直言告之,就在老太婆住的東廂房上頭,有個閣樓。不僅存放著糧食,還有家里的細軟等等。後廚出去,還有個地窖,等到收了洋芋啥的,都得窖存起來。保管得當,是家里一年的口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