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石器時代 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

作者 ︰ 射天虎

現在華族的木材竹材使用已經很普遍,不過限于工具的原因,一些石路急需的東西無法制作,族人中比較善于制作器物的人,技術也有些粗糙。隨著銅的使用,讓石路有了突破的機會。

石路把研發用的幾棟房子改成匠人常駐的產所,在邊上搭起了幾個草棚,找幾個人在那里把粗大的木頭拉開成木板。匠人隊伍現在擴充到三十個,每天都在這里忙活。這幾年積累了不少的硬木,大部分已經干了,石路打算用這些上好的木材做成紡車以及織布機。只是工具還是個問題,目前只有刀、鑿子和鋸子,除了他,少有人懂尺子的用法,這都需要一一的傳授。

現在興村那邊每天能夠運來四十斤的粗銅和一兩斤的鉛,錫礦石也在那煉成錫︰冬天雖然不能行船,民兵訓練的時候騎馬很快就能到。石路在冬天很少過去神馬谷那邊,而是帶著薛開發制作更多的工具。第一批被制成的是一些銅尺,這是一把彎成九十度的銅片做的稍重的尺子,專門為木工和冶煉組準備的。最大的尺子的一邊長半米,另一邊是二十五分米,為了度量的需要,小一些的也被造了出來。度量衡也被統一,就用米為基準,其他的分為分米厘米毫米等,重量為斤。一把大尺子重半斤,小的有兩種型號,二兩半和一兩。長度則為二十五分米以及二十分米,上面都有比較標準的刻度。

制成尺子以後,石路又用現在的秤為標準鑄造了些秤砣,大大小小的都有。制成的一些小秤讓薛的冶煉更方便,每次都能準確的投料,找到合適的比例。青銅的比例也就是在這東西的幫助下,很快的確定下來。確定了青銅的比例以後,薛第一件事就是把制作完成了的武器和刀具逐一收回,換成新比例的,這樣更鋒利。石路在有了合適的材料後,就按照尺寸和標準的重量制作了一批斧頭和鑿子,刨片,並且讓薛記錄下每一種物品尺寸、重量以及所需的銅的量,方便日後制作。鋸子的樣式也被定了下來,大大小小的有四五種。

在薛忙著按照石路規定的尺寸制作工具的時候,巫卻是在尋找各種煙灰。最後找到一種松樹的松脂燃燒後的煙灰適合用來調制墨水,他找來許多植物的根葉搗碎了,和煙灰攪合在一起,制成了最簡單的墨。石路給他幾個剛剛制作出來的天平,讓他確定配方然後做更多。墨水搞定以後,桑在石路的吩咐下,用苧麻搓了一些比較均勻的線。石路把這些組合在一起,又造了一個簡單的搖把和小輪子安在一截竹筒上,就成了墨斗。

在桑制作繩子的時候,石路帶著孩子在一邊想事情,想了半天沒有頭緒,卻發現桑拿著刀在割斷繩子確定長度,他一下子想起來一種重要的東西——剪子。想想他也該理發了,這些年都沒有理過發,看水的倒影都沒仔細看自己,想到這,放下孩子就跑去了薛的冶煉作坊。鑄造兩個刀片,在中間留出眼兒,接著用銅釘穿在眼兒里,釘子的兩頭敲扁了就成一把鋒利的青銅剪子,樣子怪模怪樣但是能用。確定了剪子的規格以後,石路讓薛趕緊制造一批,好在這東西簡單,弄好模子,一坩堝銅水能造不少。

剪子弄出來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理發,族人們不知道族長發什麼瘋,看到他的頭發幾乎被剪沒了,腦袋上坑坑窪窪——桑和葉的手法都不熟,沒把石路腦袋剪掉算不錯了。這還不算,人們看到族長連哄帶騙把巫、和、陸果以及牛箭的腦袋都剪了一遍,照樣是坑坑窪窪,好像是被他們騎的馬給啃過的草皮。幾個人每天都哭喪著臉干活兒。和一看民兵們嘲笑他,就從薛那里弄來些剪子,強迫著給每個男民兵都弄了個馬啃草皮的頭型,結果是一群大男人哪怕在屋里吃飯也不願月兌下兔皮帽子。

石路很懊惱,這玩意兒還真不會用,是個技術活兒。最後找到一個平時善于用刀削制小東西的族人,讓他去找孩子們練習,同時也讓薛制作了一些鋒利的小刀,讓葉把自己的草皮頭刮了干淨,胡茬子也被一掃而光。他也沒忘記要給其他人弄,就到處的找人試,只是族人們有了馬啃草皮的經驗,哪怕他是威望最高的神族長,都不願當試驗品。

他只好朝自己兒子下手,趁著桑沒注意,讓葉幫忙著給興刮了個光光頭。剛弄好把孩子抱出去,就遇上巫來找石路。看到父子倆都光著個腦袋,巫問怎麼回事,石路一陣吹噓加恐嚇,讓他相信這可以除蟲和闢邪。第二天,巫就用神和石路的名義,宣布了光頭的決定,所有的男人和孩子都要弄光頭,女人每天都要到澡堂洗頭,發現頭上有蟲子的統統弄光。不幾天,華部落上上下下千人到處是光頭,銅帶著他的采礦隊頂著個光腦袋挖礦,凍得哆哆嗦嗦,葉就調了一批兔皮帽子過去。

備齊了工具以後,在鋸子和鑿子的幫助下,簡單的紡車試制成功,並且教了桑怎麼使用,開始把苧麻紡成線。織布機最麻煩,石路只能根據在博物館看到過的樣子,做了個模型,然後慢慢的實驗。單是經緯和梭子就忙活了半個多月,廢品一大堆。石路這時候才體會到小時候听說過的最好的木匠是能**制作成織布機的人。進入十二月,一架簡陋的玩意才被搗鼓出來,又在廢了一些線以後,才改進成功。

葉和桑用苧麻線試著開始織布,苧麻今年收獲的不多,僅弄了四米的布料就用完,這時的布還是有些粗糙,不過第一步算是成功了。石路決定把這塊布作為部落的圖騰旗,過年的時候啟用。為此他還弄了些顏料染了一些線,讓桑在布上繡梅花和龍,這次石路把後世的龍直接畫上,反正現在已經有個龍頭,補充完也沒啥。他給巫的解釋是,龍頭那就是代表了我們華的最初組成,在翻越猙獸山時融合為華部落的。至于後面麼,我們不是捕殺鱷魚嘛,那是爪子,捕魚就是魚鱗。巫想了半天,心想這東西也不像魚鱗,爪子更不是鱷魚爪??石路也不以為意,反正就是畫了個不太像的動物,湊合著用。

在研發織布機的時候,石路也在準備造船的事兒。之前沒有木板,沒有釘子,無法造出合適的船。現在趁著冬天人手的充足,就在碼頭邊上建了個船塢。船塢用的是草頂,邊上用柵欄圍起來。陸果忙著砍各種硬木準備木板。石路回到匠人那里做了一些小的船模,並且教會木匠們使用尺子來按照尺寸做一些家具。等到他們熟悉了如何用新的工具、如何在木頭中鑿眼兒,就開始為春天的建房活動做準備。木料是準備齊全的,這時候一些柱子,橫梁以及椽子都可以先行加工。弓箭由于有了更好的工具,就開始做一些竹木混合的弓,增加了射程。箭支已經能選更硬的竹子和木材,而且更直,箭頭依然保持石器以及添加了一些獸類的牙。民兵手中的長矛也擺月兌了粗糙的桿兒的情況,節疤和枝杈都修理平,使用起來更順手。

在整個過程中,石路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好多人在動手之前不知從哪兒入手,沒有標準化的概念。他召開了長老會議,決定把每一項工作的工序都記錄下來,這時候能簡單記錄的人已經不少,正好準備一些竹簡來做這事兒。

巫也決定用文字和圖案記錄一些資料,並且根據日晷的記錄以及石路傳授的知識修訂了歷法,確認了春分和秋風的日子,其他的節氣還待,一個月的長短則是要觀察月亮以後才決定新的標準。石路也發現這里的氣候比較特殊,河流封凍,主要原因是水量減少以及比較平緩所致,一些後世常見的植物都比較耐寒,這出乎他的意料。山谷中哪怕是下雪了還有一半的植被是綠色的,這包括竹子,這些為來此過冬的動物提供了足夠的食物。河的南邊比北邊更多綠色植物,北邊的光照相對好,竹子卻少一些。每年十月末進入冬季開始降溫下雪,到二月末三月解凍,在他熟知的氣候中,這類氣候分布的區域應該是亞熱帶和溫帶交匯處,不過河流的封凍就顯得怪異了。也許是和風有關,西北邊的許多高山是終年積雪的,每年冬季風都是從峽谷西北吹過來,順著谷口出去,在谷口的大沼澤上風比峽谷中還大,有時候雪更多。這樣華谷就成了一個溫暖的容易過冬的地方。他把觀察到的記錄下來,打算作為未來種植作物以及修訂歷法時的參考。

飼料的儲備還比較豐富,石路決定讓和去尋找今年是否還有馬群來山谷中過冬,如果發現就一並捕捉後馴養。陸蔥和牛箭沒有跟著去,而是帶著全族進行長矛和弓箭、滑雪的訓練。冬小麥被積雪覆蓋著,陸果除了平時查看有沒有破壞麥田的老鼠兔子以外就不用再田里忙活。不過其他的活還是不斷,特別是冶煉組和匠人對竹木的需求越來越大,勞動組不得不冒著風雪砍樹燒炭。

開完長老會議以後,石路一看手頭也沒有別的活兒,都分配出去了,新的內容還得等族人消化了新工具的使用以後再傳授,于是就決定窩在家里陪兒子玩,同時記錄一些資料,編寫給孩子們用的教材。有空的時候,石路就會去教匠人們制作些新的東西,傳授零碎的新的知識。在別人忙碌而石路的悠閑中,又快過年了。這是石路到這時空以後的第三個年頭,三年取得的成就也就是定居下來,農業的發展沒有他想象中那麼快,不過最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接下來就是會提速的時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石器時代最新章節 | 回到石器時代全文閱讀 | 回到石器時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