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發展經濟(1)
看著越撤越遠的魏軍,駝龍關城頭一片歡呼,所有人都洋溢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此役,駝龍關共計傷亡八百七十一人,其中死亡三百零二,重傷九十六,剩下的基本都是輕傷員,魏軍則付出了好幾倍的代價,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好處。
接下來是對傷亡官兵及其家屬的撫恤工作,凡英勇戰死者,其家可免五年賦稅,另一次性發放十兩黃金,其後代可長大後可選擇參軍,也可選擇務農,不受強制征兵的範疇。
重傷者免除三年賦稅,輕傷者免除一年賦稅,另計數量不等的黃金撫恤。
做完這些,駝龍關的庫房幾乎空了,姬杰終于明白了打仗其實就是打錢這個道理,小小的一場戰斗竟然耗費了數萬之資,想要用兵就必須由強大的收入做後台。
該發展一下經濟了,只靠著關內數以千頃的土地種糧食不是長久之計,必須有個穩定的錢財收入才行,造紙一事被提上了日程。
紙在現代社會是最常見不過的東西,可眼前的戰國還沒有被發明出來呢,按照正常的歷史往下發展,至少要到幾百年後的東漢才能出現。
就算咱沒接觸過這個行業,不能做到大工業化的生產,手工生產總能滿足吧,姬杰第一步要解決的是原料問題。
在他的記憶中,能制紙的原料多得很,樹木、竹子、農作物的秸稈等等,而且這些都是廉價無比的原材料,可以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來形容,既然要造出比絹帛便宜的紙張,原料的價格自然也要控制到最低。
開始試驗,姬杰先采用縴維含量比較高的樹皮作為原料,蒸、煮之後將得到的縴維切斷,做成紙漿,再用抄紙簾抄紙,置于陽光處暴曬。
第一張紙就這麼被發明出來,雖然和想象的還有些差距,也不太結實,但勉強可作為書寫材料。
姬杰找來了一幫能工巧匠,將簡單的造紙方法教給他們,同時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思想啟發,讓這些人去深入的發掘其他制造方法。
很快,樹皮紙成為第一種成品紙張出現在眾人面前,一張紙的價格只有錦帛的百分之一,而且書寫更為流利,結實程度也不錯。
姬杰馬上提出了一個改進方案,現在的樹皮紙外表缺乏美觀,要想辦法將其變成白色,眾工匠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且很快進入實質性改進階段。
漂白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生產出潔白的紙張。木漿紙、竹紙等新品種不斷涌現,利用農作物秸稈造紙的技術也得到了掌握,駝龍關內專門開闢出一大片地方,興建造紙廠。
司馬雪然負責造紙廠的一切事物,她一開始對這個計劃並不感興趣,畢竟紙是一種從未出現過的東西,後來一捆捆潔白的紙張送到她的面前,她才意識到姬杰的想法是多麼實用,這些東西只要上市,一定會引起一場驚天變化,沉重的簡牘和昂貴的絹帛會在一夜之間被替代。
就在眾人信心百倍的時候,姬杰又提出了新的理念——加快生產速度,雖說每一名抄紙工每天都能制造出數千張紙,但這樣的速度還是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用上一切能夠利用的資源,水力、風力等等,他通過琴清請來一幫能工巧匠,建設了一批水車和風車,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的同時也提高了效率,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造紙漿的過程就完全由簡單的機械代替了手工操作,抄紙的方法也在不斷的改進之中。
第一批紙二十萬張,分成十兩馬車運出駝龍關,浩浩蕩蕩的去往周邊城市銷售。
在此之前,姬杰命人把紙張裁剪之後做成本子,在城中演示書寫技巧,並且極力向官府推薦,琴清的琴氏商社更是不予余力的進行宣傳,上市之初就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力。
上市不到半天,十車紙被搶購一空。
出去的時候是十車白紙,回來的時候是十箱銅錢,除去人工材料費,賺翻了。
琴清親自親來駝龍關,與姬杰商議聯手造紙一事,雙方很快達到共識,由姬杰這邊出技術,琴清那邊負責銷售渠道,利潤均分。
先是打敗魏軍,接著把蕭條無比的駝龍關的經營的熱火朝天,周圍的農人紛紛遷徙而來,駝龍關的居民人數超過五萬,儼然一座規模不小的城市。
看著熱鬧的景象,琴清笑著說︰「小杰,清姐真沒想到,你做什麼事都那麼的出色!」
「呵呵,說的我都有點兒不好意思了!」姬杰心道我有什麼出色的地方,無非是憑借著腦子里的只是比你們多一些而已。
司馬雪然經營之下的造紙廠不斷擴大規模,日出廠量從三萬張提升到了三十萬張,每日的收入是超過千金,只此一項,每個月就有數萬兩黃金進賬。
紙作為一種新興的書寫材料,已經輻射了方圓數百里的地方,並且通過琴氏商社的馬隊,源源不斷的運往其他各國,各國權貴爭相購買,互贈親友,一時間紙成了市井上被談論最多的話題。
配方和制造工藝嚴格保密,這是姬杰下的死命令!
開玩笑,老子好不容易研究出的成果,總的先賺上一大筆再說推廣的事兒吧,這可是我的專利!
駝龍關的軍隊也在這段時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人數達到五千,依然使用姬杰的那套訓練方法練兵。
姬建提出購買一些戰車,用以提升軍隊作戰能力,被姬杰直接否定,歷史證明戰車這東西華而不實,平原沖擊尚能體現出一定的殺傷力,一旦到了丘陵山地,會馬上變成累贅。
他的主導思想是發展騎兵,一支勇猛善戰的鐵騎才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
造紙一事告一段落,接下來只要按部就班的發展應該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姬杰的注意力開始轉移,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軍械制作。
到現在為止,駝龍關守軍手里的兵器還是五花八門,多以采購而來,當然無法做到制式統一,刀槍長短不一,盾牌大小不一,箭簇有三面的、四面的、菱形的等等。
「清姐,幫我找一些鐵匠吧!」姬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青銅兵器已經開始沒落,先進的鐵器才是順應歷史潮流之物。
琴清欣然答應,馬上派人去吳地招募,那里的鐵匠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