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三十七章書信

作者 ︰ 風似刀

第三十七章書信

度雲山位于度信州西北面,屬于蔥嶺西麓分支山脈。這里地形曲折,山道蜿蜒,行人進山後常常會遇到無路可走的情況。

漢元790年3月2日,荒山寂寂,夜幕沉沉,林間宿鳥無聲,只有寒風掠過林梢瑟瑟作響。此時在度雲山一處人跡罕至的小山溝里卻透出點點亮光,遠處望去似繁星點點,又如匯集一起的群群螢火蟲。

在近處看,原來是雪地上生著一堆堆篝火。每堆篝火前都側臥著幾名騎士,人不解甲,武器隨身攜帶,有的倚靠著粗大的樹根,有的睡在揀來的樹枝上,身下鋪著皮毯。午夜的荒山刮著刺骨的寒風,但騎士們都疲倦地睡著了,沒有一人醒來,只是偶爾有人翻動一子,偶爾有一兩名傷員發出微微的申吟。

離火堆很遠的地方似乎有黑影在晃動,仔細看是一群群的戰馬,它們身上的馬鞍都沒有卸去,只把肚帶松了松,它們也終于輕松了一些。有的馬正在啃著身前的干草,有的馬卻用蹄子撅著地上的積雪,只要刨出了干黃的草根,便低下頭連根拔起,美美地大嚼一通。

樹林一處背風的地方也燃著一堆篝火,這堆篝火前卻坐著幾人,正在輕聲地討論著什麼事,他們正是張銳和張銳營的幾位連長。

2月21日,張銳率部成功地襲擊了突忽人的鐵騎營後,沒有停留。他們晝夜兼程,疾行三百余里,達到了新羅的北部,而後隱藏在一處山谷內修整。不久高朔所部也到達此地,全軍匯合。

匯合後,張銳營還剩下騎士五百八十人,其中傷員六十七人。日夜不休地疾行之後,騎士們都已疲憊不堪,于是張銳下令部隊就地修整一晚。騎士們睡下後,張銳又親自帶著幾位營部的騎士,挨個兒幫受傷的騎士洗傷、上藥、包扎,整整忙了大半夜。

張銳一邊為騎士療傷,一邊跟受傷的騎士交談。詢問他們的家鄉,了解他們的家家庭背景,聊他們的父兄子女,真摯誠懇之情溢于言表,懇切可親的態度,既似朋友,又似兄長……對于情緒低落的傷員,張銳告訴他們近期收到的漢軍勝利的消息,鼓舞他們的士氣,增強他們的信心。

第二日,張銳帶著部隊繼續北行,按他的預想,他準備帶著部隊穿越西部大草原,回到烏孫州。進了西部草原後,張銳不打算在那兒進行打糧行動,能避免戰斗就盡量避免。所以在進入草原之前,張銳必須要組織人手,去附近的村莊打糧。

打糧行動持續了五六天的時間,張銳派了兩個連注意柳城方向的動靜。可是一連數日,柳城方向卻沒有見到一兵一卒追來。甚至連周圍府縣的少量的留守部隊,也沒有派人來追剿過自己,他們難道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部隊,在他們的管轄範圍內恣意妄為嗎?

突忽毫無還擊反應的奇怪現象,張銳覺得不可思議,但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在柳城下的示威舉動,已經讓突忽人坐立不安,而采取的調虎離山之計又讓突忽人遭受重創,使他們千辛萬苦組建起來的鐵騎營全軍覆沒,更加叫突忽人切齒痛恨。張銳探知,柳城附近至少還有幾千突忽輕騎兵,他們的兵力遠遠超過自己部隊的兵力,可是他們為什麼不追擊自己呢?

答案終于在昨日夜晚揭曉。杜 連在出去巡查時,途中遭遇一隊突忽騎兵。大約五六十人,他們遠遠不是杜 連的對手。不到十余分鐘,杜 連就全殲了這股突忽騎兵,並且抓住了四個受傷的突忽騎兵。

杜 連的騎士在打掃戰場時,從其中一具尸體身上收出了一封書信。這份書信是從楚河營壘送往柳城,遞交汗王的奏折。杜 猜想此事重大,于是匆匆將突忽人的俘虜和未啟封的書信送到了張銳的手中。

張銳打開書信,發現是突忽汗國丞相阿巴貢呈遞的奏折。阿巴貢不就是高照山嗎?原來是他在楚河前線指揮這次戰役。當初張銳剛到突忽戰場就被派往敵後執行偵查任務,完全不知道高照山就是突忽指揮蔥嶺戰役的最高指揮官。

此刻,張銳突然得知和自己交手的原來是老同窗、老朋友時,心里頓時感概萬千。自己讓他損失了幾千騎兵,他也截斷了自己的後路,讓自己身陷險境。兩人各有所得,各有所失,算是打了個平手。

在張銳的印象里,高照山是一個性格沉穩,心思縝密,頗有城府之人,遇到這樣的一個對手,張銳也感到不易對付,心里去意更加急迫。現在是高照山騰不出時間,也沒有多余的兵力來對付自己。一旦前方戰事結束,以高照山的心機和智慧,自己的這點計謀恐怕都會被他看破。如果自己再稍有失誤,難免落入他的手里,還是抓緊時機,走為上策。

再細看書信上的內容,只見高照山寫道︰「父汗聖體萬安,兒臣跪啟陳奏︰兒臣奉命討賊,已一月有余。前父汗聖斷之策,兒臣均按部行事。漢軍主力皆匯于楚河一線。伊利元帥攻西海州始,漢軍方知中計,欲退兵救之,特安達元帥率部追擊阻截。

「2月26日特安達所部于柏寒城堡南三十里沙林地區與漢軍展開一次會戰。我方參戰人數為特安達元帥所部三十五萬人馬,敵方系漢彪騎軍指揮官司馬逸率領的十一萬漢軍。雙方激戰一日,不分勝負。

「此番會戰,我軍奮勇殺敵,致使敵寇損失慘重。此戰中我軍擊斃漢軍三萬余人,擊傷三四萬。斬漢軍將官三人,校官二十七人其余尉官不計其數,大漲我軍威風。

「不過漢軍悍勇,我方為國捐軀者也達五萬余人,另受傷者兩萬余,此外還有數千人下落不明。此戰中我軍將官身前士卒,奮勇向前。托克、維爾、阿爾塔、卡斯將軍皆為國盡忠,戰死沙場。

「兒臣乞父汗下旨,大力表彰諸將功績,追授諸將功勛。他們家中老人幼子無靠者,望父汗每月給予補貼,直到家中老人去世,兒女成人為止。其余陣亡將士也應得到一定的補償,此事或父汗聖斷,或等兒臣回朝再議,總之應做到功有所賞,亡有所償。如此這般,我軍將士人心可用。

「會戰之未,特安達元帥主動後撤至班迪山口駐防,漢軍則退至柏寒城堡駐守。兒臣恐特安達元帥兵力不足,故親率第十軍團前往接應。此戰我軍雖傷亡較大,但致使漢軍實力大損,再無力余力馳援西海州戰事。

「此前兒臣一直有所憂慮,多伊利元帥所部除十萬人是我軍正規軍團外,其余皆是農兵臨時編制而成。一旦遭遇漢帝國正規師團,這些農兵軍團後果不堪設想。現既已解除憂患,多伊利元帥將便能順利的完成既定目標。望父汗多關注西海州戰役進程,督促多伊利元帥務必在春播前徹底佔領西海州。

「另兒臣欲乞父汗恩準戰役之後,我軍能有修整時日。兒臣認為,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進攻計劃應適當延後。一則,新得西海州,我們需要一段時間接手。二則,此次參加蔥嶺地區作戰的四十萬軍隊皆是我們的主力部隊。沙林會戰中我軍損傷近十萬,各軍團也需要有時間重新整編。所以,兒臣認為後年年底時再行動也不遲。

「父汗看此奏時,兒臣已到班迪山口與特安達元帥合兵一處。兒臣定將漢軍死死的拖在柏寒城堡附近,直至西海州戰事結束為止。兒臣謹具折,伏乞聖恩垂鑒。謹奏。」

張銳看完此信後,大驚失色。原來突忽人在蔥嶺地區玩的是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他們發動這次戰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奪取西海州。他們使用了幾乎全部的主力來吸引漢軍,難怪總部的將軍們都上了當。

農兵軍團,這是張銳第一次看見這個詞組。張銳知道在聖祖之前的中國歷史上,這種農事耕地,閑時為兵的征兵方式是隨處可見的。那時各方領主在農閑的時期,將自己領地里的農民集中起來,簡單的武裝一下,就帶出去搶奪一番。這樣的征兵方式,領主們不需要多少錢就能招集軍隊,搶奪來的財物就分配一些給這些農兵充當軍餉。

這樣的征兵方式在聖祖以後,被大漢帝國淘汰。其實早在聖祖發家時期,聖祖就下令在自己領地內實行軍農分家政策。首次提出了職業軍人的稱呼。參加軍隊就是從事一種職業,軍人在軍隊里,可以拿到養家糊口的工資,立功還有額外的獎賞,退役時還有一筆退役金,就是自己不幸陣亡,家中的老少也能得到補償。

聖祖就是用這種職業征兵方式,征集了三萬人的部隊。就是這三萬軍隊,在聖祖初期時南征西討取得無數輝煌的戰績,他們打敗了數十萬的地方軍閥的農兵。使得當時的諸侯,對聖祖這數萬人的戰斗力深為忌憚。

而聖祖也是到了準備北伐之時,才擴充了自己的部隊人數。漢帝國再次中興立國之後,聖祖專門制定了法規來保證軍人的權利。軍人在漢帝國有非常高的榮譽地位,他們可以以戰功授爵,從而進入貴族階層。朝廷也制定了許多具體的優惠政策,軍人的子女可以免費上學,軍人家中田稅比普通的人戶低,軍人家中開的商號所交的稅率也比普通商人低等等。

漢帝國有龐大的新州作為基礎,可以實行如此的優軍政策。世界上除了漢帝國,放眼各國,無一家的優軍政策可以和漢帝國一較高下。富如羅馬帝國這樣的強大國家對待軍人的優惠政策,也遠遠不及漢帝國。

正是因為漢帝國制定了廣泛的優軍政策,大漢民眾中有許多人想加入帝**隊。漢帝國數百年來沒有為缺乏兵源發過愁,每年漢帝國的甲等軍團新收的每名士兵都是從千百名預備役中精挑細選而出,兵源素質之好不言而喻。有了優秀的兵源做保證,漢帝國正規軍的作戰能力之強也不難解釋。

漢帝國自聖祖起就實行的精兵之道,是大漢帝國立國的基礎。漢帝國幅員遼闊,僅僅擁有百萬正規軍。其中只有十個甲等主力作戰軍團,作戰人數不過五十萬人。後來因第九軍團撤編,現在僅僅九個軍團四十五萬人。

這樣少數的軍隊,保衛一個國土面積遼闊的國家,對于其他國家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理解的。如單于國,國土面積只不過是漢帝國的百分之一,人口數量也比漢帝國少得多,可單于國號稱擁有三百萬軍隊和四百萬預備役,軍隊數量之多連他的鄰居羅馬帝國也達不到。可是以戰斗力來比較,單于國與羅馬帝**隊相比就相差甚遠,更不要說與漢帝國的軍隊相比。

也正是如此,漢帝國數百年來,何時用過農兵?又何時將農兵放在眼中?現在突忽人卻使用了農兵作戰,而且取得了成功。這些農兵雖然裝備並不精良,訓練也不完善,也不具備強大的戰斗力,可是最為突出的優點在于,不用多少錢就能編制成軍,人數也特別多。突忽人的農兵已經多得讓漢軍無法同時應付他們攻擊,正是這些平日漢軍根本不屑一顧的兵種,卻偏偏讓漢軍吃了大虧。

張銳心想,突忽現在是在搞全民皆兵的方式,若要徹底平定突忽叛亂,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轉而又想到,按高照山信上所寫,沙林之戰是以平局收場。可是如果突忽軍隊沒有戰敗,高照山又何必親自帶隊去支援班迪山口呢?

張銳想到這里,立即命令手下審訊。開始四個突忽人都不回答,張銳命令手下使用各種酷刑輪番上陣,幾個小時之後,終于有一名突忽俘虜不堪忍受折磨而招供了。

原來,這些俘虜都是參加過沙林會戰的突忽第一騎兵師二團。據他交待,沙林會戰當日從上午十點開戰到傍晚六點時,雙方一直互有損傷戰成平手,眼看著當日的戰事就快以平局結束。

可是傍晚七點過時,戰場情況風雲突變。一股漢騎兵突然出現在中央戰場突忽人陣地後方,他們突襲了幾處突忽人的重型武器陣地和一兩個強弩營。他們的突襲造成了突忽人的遠程武器攻擊基本癱瘓,加上前方漢軍關鍵時投入了重騎兵沖擊突忽人的步軍隊列,致使突忽人的中央戰場全線崩潰。

突忽軍中央戰場指揮官阿爾塔為了給自己後方的特安達元帥爭取逃離的時間,帶著數千親兵死戰不退,最後被漢軍擊斃。阿爾塔的最後一博也起到了關鍵作用,不僅使特安達元帥安全撤離,而且拖延了時間,漢軍將其消滅後,天色已經暗了下來。黑暗阻擋了漢軍的視線,漢軍難以分辨出突忽軍的具體方位,無奈只能向後撤離。

據這名俘虜說,當特安達元帥听說中央戰場崩潰的時候,拔出刀來就要自殺,被部下眼明手快救了下來,隨後在將士們的保護下匆忙逃離中軍大本營陣地。黑夜中,特安達帶著親兵和剩余騎兵歷盡數次險情,終于找到了烏斯和卡度的數萬主力,特安達元帥感嘆道︰「黑夜挽救了我們!黑夜拯救了我們的部隊!」說罷,帶著這些人匆匆退往班迪山口營壘。

第二天,突忽人的殘兵陸續返回,特安達清點了一番,發現能作戰的士卒只剩二十萬人左右。數名軍團長陣亡,校尉級軍官更是死傷慘重,部隊一時無人整備,士卒也找不到自己部隊所在位置,驚恐、疲憊、絕望交織在一起,哭聲不絕。

特安達見士卒士氣皆無,唯恐漢軍趁機前來進攻。他知道,靠這些士卒能不能守得住班迪山口很是問題。在這種情形之下,只能向後方的阿巴貢求援。

今日被杜 所部俘獲的這些突忽騎兵,便是特安達派遣到楚河營壘向阿巴貢求援的信使,阿巴貢看完特安達的信後,當天就率領第十軍團趕往班迪山口。臨出發時,阿巴貢又命令他們將自己的一封書信送到柳城交給汗王。不料在半路遇到杜 所部被一網打盡。

張銳听完俘虜的供述後,將他說的情況又整理了一番,心里隱隱升起一些想法。為了慎重起見,張銳又細致地向那名俘虜打听了許多事情,那名俘虜既已招供,也不再隱瞞,對張銳所問之事一一據實回答。張銳一邊听著那名俘虜的回答,一邊在腦海中冒出一個大膽的計劃。

這個計劃能否實施呢?倘若實施,其中的危險非常大,稍有不慎眼下這幾百人會全軍覆滅;倘若不去做,又將錯失良機,終身後悔。一時間,張銳躊躇不定,難下決心。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