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五十章同樂帝

作者 ︰ 風似刀

第五十章同樂帝

漢元790年4月1日一早,漢帝國的上都外郭城像往日一樣,在六點時開打所有的城門。97小說網在外早已等候多時的菜販們紛紛拉著裝滿蔬菜的馬車依次魚貫而入。首先是供應御用菜品、供應達官顯貴菜品的商販車馬進入,而後才是各零散客商進入。待商販們都通過後,才輪到進出城的平民百姓。一時間城門口附近變得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漢帝國將國都設立在上都,即東漢末年時期的荊州,是經過聖祖的深思熟慮才決定的。國都選擇得好與不好,直接決定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選不好就可能造成王朝的傾覆,歷史上有過不少這樣的例子。

當年聖祖立國之時,不將國都設立在帝國的北部和西部,是因為漢帝國北面和西面的威脅已經不存在。往日對漢帝國形成威脅的匈奴以及鮮卑等民族,不是被漢帝國同化,就是被漢帝國驅趕到遙遠的西方。而且當時漢帝國正準備征討南方地區,為了便于指揮部隊南下去征服更多的疆土,將國都確定在上都也是必然的選擇。

以上都為帝國的國都,有許多好處。首先從經濟上考慮,荊州的糧食充足,僅荊州出產的糧食就能保證帝國十數個州的所需。以上都為國都,漢帝國的不用擔心首都缺糧的問題。

其次從防御上考慮,當時漢水位于上都以東,長江由西向南環繞上都,東南方有寬闊的雲夢大澤,北面是巍峨的興山,這些都成為上都的天然保護屏障。

再次是交通上的考慮,正是因為上都周圍水系發達,上都是水路交通的樞紐,用船運輸各種物資既節約了費用,也節約了時間。而且運送部隊也較為方便,水陸齊進,能在較短的時間,就將主力部隊派遣到所需要的地方。

最後是政治文化上的考慮,東漢末年躲避戰亂的文豪學者紛紛遷移到荊州,荊州已經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上都附近已開設了大學以及書館百余間,要進行遷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打開漢帝國的疆界地圖,人們也會發現上都幾乎位于整個漢帝國國土的正中心點上。所以全國各地的奏疏、塘報等文件都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送達上都,朝廷所發布的命令也能夠在第一時間送到各地州府,不至于在路上消耗太多的時間,不會耽誤軍機要務。

此外,漢帝國在以後的幾百年里,不斷修建以上都為中心、輻射到全國各地的驛道以及商道。使得上都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中心城市。上都每日開城都是這番景象,南來北往,東進西去的行人都會途經上都。現在每天至少有十余萬流動人口途經上都,以致于上都城的出入城流量一直很大,城門口的人摩肩接踵,擁擠不堪。

面對如潮水般涌過的行人,守城的武士們早已見慣不驚。他們站立在城門內外兩側,仔細觀察進入城內的行人有無攜帶武器,除此之外便不會干涉行人的自由出入。他們還時不時地招呼一下行動比較遲緩的人,叫他們快速通過城門,以免造成擁堵。

今日,上都正北的大勝門也是如此景象,進出的行人幾乎塞滿了城門洞。六點半時,正在通過城門洞的行人突然听見守城的武士高聲呼喊︰「驛馬將要通過,行人速速閃開!」行人听說驛馬要來,慌忙擠向兩側。走在門洞里面的車馬,也紛紛快馬加鞭極速通過。不一會兒功夫,中間便閃出一條大道。

這時,人們才听見由遠方傳來一陣疾馳的馬蹄聲,片刻後,七八個驛使騎著高大的漢馬飛馳而過。通過城門時,眼尖的人會看見其中一人身後背著一個紅色的信桶,知道這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件。心想,可能又是出西部傳來的戰報,是不是西部又出現戰事了?

驛使通過後,守城的武士便招呼行人可以通行,道路又一次恢復通暢。不過有的人還是對這些驛使感到好奇,紛紛交耳竊語。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幾個小時,整個上都的人都議論開了。而此時,驛使帶來的信件也已經分送到皇帝和內閣大臣的手中。

同樂皇帝接到這封急件的時候,正在永樂宮的暖閣里用早膳。昨日他也是凌晨兩點過才睡下,今日不到七點就起身。多年來的早起晚睡,使他面色憔悴,眼圈發黑,今年以來還時常出現短暫的頭暈目眩癥狀,有時甚至突然昏厥過去。

太醫們診視後,知道這是積勞成疾的癥狀,只是用藥很難奏效,于是紛紛上奏同樂,請求他要按時作息,最好去西苑靜養一段時間。同樂沒有理會他們的建議,只要頭腦清醒,就會將自己關進御書房,除了召見內閣大臣前來議事時開一下門,其余時間一直是房門緊閉。

同樂性情剛烈,後宮高至太後、皇後,低至太監、宮女,沒有一人敢去勸他休息片刻。再有聖祖掛在後宮門口的那句︰「後宮、宦官不可參政,違者當以謀反罪處之」的警句,也時刻提醒著他們不能去管,不能去說。他們只能盡量將同樂的飲食安排豐盛一些,為他補補身子。

2月初,同樂就接到突忽戰區總部傳來的戰報,得知突忽人發動了冬季戰役,有圍攻柏寒城堡的態勢。到了2月底,又傳來突忽人向後撤退,不與漢軍交戰的消息。

同樂暗自納悶過,也詢問過內閣的意見,不過都沒有模清楚突忽人的真正意圖。有人也提出過,突忽人可能是在做調虎離山的把戲,不過隨後就被他人否決了。道理很簡單,突忽人的幾乎所有主力都在蔥嶺地區,剩余的部隊就是想做聲東擊西的把戲,也沒有足夠的兵力。

結果3月下旬傳來的消息,讓同樂大為震驚。突忽人居然集中了幾十萬農兵和上百萬後勤人員,蜂擁進入西海州。西海州的防御部隊不足以抵擋這麼多的進攻部隊,西海州的失守已經成為必然的結果。

這個消息恍如當頭一棒打在同樂頭上,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書房內走來走去,不時地頓足嘆息。「唉!韓擒啊,韓擒,太負朕意!」他在心里念叨著,把西海州失守的責任都歸咎于韓擒身上。恨不得當時就想下旨切責韓擒的無能,並撤換韓擒的戰區統帥職務。

可是後來定了定神,稍稍冷靜了一會兒,轉念又想,此刻還不是撤換韓擒的時候,在戰役的進行過程中撤換主帥,誰來指揮整個戰區?這樣做恐怕會導致整個戰區的失敗。考慮到這一層,撤換韓擒之事也就暫且放下不提。不過在同樂的心里,韓擒已經不是戰區統帥的最佳人選,至于換誰去,同樂也需要一段時間來仔細斟酌。

直到後來的沙林會戰的戰果傳來,同樂的郁悶心情才得到一些緩解。十萬人用一天時間就大破三十余萬敵軍,這樣的輝煌戰績不可多見。于是對韓擒的怨恨,也減少了些。不過同樂仍然認為韓擒不是主帥的最佳人選,至于用誰去替換韓擒的職務,同樂仍然在琢磨。同時,同樂下旨叫內閣商討替換主帥一事。

但是他的提議遭到了內閣大臣們的反對。內閣不同意更換戰區統帥,他們上表同樂,說明西海州失守並非韓擒指揮失誤,而是因為戰區兵力太少的緣故。他們一致認為,就算韓擒判斷失誤也非大錯,其罪不至免職。

由于內閣大臣眾口一詞反對換帥,同樂也無法強求撤換主帥。聖祖曾規定過,皇帝的命令必須經過內閣的審議,只有在半數以上通過的情況下,才能下達執行。同樂不滿內閣的意見,為此專門將三公叫來詢問,可是獨孤信一直是哼哼哈哈不知所雲,高穎低頭沉默不語,只有太尉一人對他說明了其中的道理。太尉的語氣雖然恭敬,可是態度卻很堅決。

這讓同樂大為惱火。同樂心想,古時的君王哪會像自己一樣,事事都要听從內閣大臣們的意見?那時候,大臣哪敢違抗君命,那是殺頭之罪,甚至滿門操斬。可是到了眼下,聖祖立下了規矩,皇帝的命令也需內閣審議後才能執行。同樂對此滿月復的怨氣,但也不敢違背祖制。他只能在心里暗暗責怪聖祖,為什麼要立下這種規矩,讓大臣們的權力太大了,都凌駕于君主之上了。事事受制,這還讓我如何施展才能,中興帝國。

同樂與內閣賭上氣了,既然你們不同意我的決定,那麼我也有權否決你們的決定,殺殺你們的銳氣。幾日後,內閣遞交上來一些針對突忽戰區的獎懲決定,奏請同樂最後審議時,同樂一概否決。內閣不解,詢問同樂帝有何不妥,同樂只說此事還欠考慮,需要再議。

一來二去,內閣大臣們也明白了同樂的心思和手法,不過其中一部分人仍然堅持自見,不肯向同樂妥協。

今日,同樂起床後心情特別沉重,考慮著自己與內閣之爭到底何時才能了結。他也明白如此拖延下去也不是辦法,可是要叫自己先讓步,同樂是絕不願意的,這次妥協了,以後出現類似的情況又如何解決?如果事事都妥協,我這個皇帝當著還有什麼意思?還不如放手不管,盡情享樂好了。

同樂正在低頭沉思,一名宮女用雙手捧著一個東都制造的牡丹花瓣式的銀胎紅托盤,上面放著一個盛著燕窩湯的青花蓋碗和一把銀匙,輕輕地走進暖閣。另一名宮女從托盤上取下蓋碗和銀匙,放在同樂的面前,輕聲說道︰「陛下,這是皇後娘娘給您送來的燕窩湯,請陛下食用。」說著隨手把蓋子揭開。

同樂瞟了那個宮女一眼,他剛剛才吃過早膳,現在並不想吃這種令人厭惡的東西,可是想到是皇後送來的,也就勉為其難地拿起銀匙,慢慢地喝了幾口燕窩湯。同樂的皇後姓陸,是衛公陸氏家族出身。自被選立為皇後,對太後恪盡孝道,自身嚴守宮規,對人寬厚仁慈,表現出極高的品行,深得同樂的心意。同樂雖然也有十余個嬪妃,但他有空之時,多半都到皇後居住的長樂宮安寢。

昨夜,同樂本來不想太晚打攪皇後休息,可是心中郁悶,很想找人陪伴。于是詢問掌管太監杜衡何處別宮還未休息?杜衡沒有猶豫直接回答皇後還沒有就寢。同樂就奇怪了,杜衡未去查看怎會知道皇後還未睡?細問之下,才知道皇後每日都是得知他睡下之後才會安睡,心中頓時感動不已,于是便移駕長樂宮。

同樂昨夜也將自己的心中之言全部對皇後道出,皇後只是靜靜地听著,沒有插言半句,等同樂傾訴完畢,才勸說同樂安歇,同樂對她的表現甚為滿意。因為同樂也只是只想找個人听他述說一番,並沒有讓他人出謀劃策的意思,倘若皇後真的對此事加以議論的話,同樂可能會痛加斥責。正因為皇後的善解人意和嚴守規矩,同樂才會對她格外敬重和寵愛。

同樂喝完燕窩湯,等宮女們退出去後,問一旁的杜衡道︰「今日有何急奏?」

杜衡躬身低聲回答︰「啟稟陛下,今早直到有兩份奏折。一份是西部戰區的傳來的這次戰役的統報。一份是督察處參議虞世基的一封密折。」

同樂皺皺眉頭,這兩份奏折對他來說都是不願意見到的。突忽戰區來的統報,可以算是韓擒上奏,同樂現在提起這個人,心里就煩悶不已。而虞世基身為督察處參議,戰役前沒有察覺突忽人的調兵動向,也是有罪之人,現在同樂還沒有抽出時間來過問他的事情,他怎麼會向自己上表呢?

同樂比較一番,對杜衡道︰「你將虞世基的奏報讀給朕听!」

「是!」杜衡轉身取過一份文件,打開後讀了起來。虞世基的奏疏中許多句子寫得慷慨激昂,充滿忠君愛國的激情,文章也是寫得四工八穩,取句也是抑揚頓挫,便于朗讀。杜衡讀了幾句,便被文章所左右,讀到精彩之處不由得搖頭晃腦,腔調十足。

同樂也漸漸地被打動,一面听一面不住地點頭,臉上也帶有一絲微笑。同時在心里說,難得!難得!看來虞世基是一個大大的忠臣。他不僅承認了自己的錯過,還在文章中表達了他想上前線贖罪的想法,希望自己能戰死沙場,以報國家社稷。對于這樣的人,自己怎能為他犯了一些小錯就去處罰他呢?對他應該重獎,應該重用。看來朝廷中的大臣也是有懂道理的,像這樣的人才是進入內閣的最好人選。也許應該找個機會鍛煉一番虞世基,使他以後有機會進入內閣。

听完虞世基的奏疏後,同樂的心情有所好轉,接著讓杜衡讀突忽戰區傳來的統報。這份統報是張銳返回烏孫,整個戰役全部結束以後突忽戰區所統計的一個戰後總結報告。

當同樂听到,本次戰役一共斬殺突忽軍七萬余人,俘獲一萬余人,擊斃突忽將官七人,生擒將官一人時,輕拍了一下幾案,心中痛快之極。

統報也報告了己方的損失,當同樂听說有兩萬余人戰死,三萬余人受傷,還有西海州的數千守軍下落不明時,又是怒火上竄。死了的人要安撫,受傷的人有的要運回,這些哪樣不需要花錢?

一想到又要花錢,同樂又開始煩躁起來。國庫沒有余錢,自己的老底也快被掏空,現在哪兒去找錢?前些時日,听說內閣正在商議解決此事。不過戰事一起,又擱下來了,也許應該叫三公前來問問此事的結果。

同樂正在煩惱之時,暖閣外又走進一個面目俊秀的太監,低聲說道︰「啟稟陛下,三公正在御書房外等候見駕。」同樂看看掛鐘,已經是上午十點,不知不覺已經這個時候了,同樂立刻起身道︰「起駕!」

出了長樂宮,春日的陽光普照大地。長樂、未央、明光、長信等諸宮,在藍天碧雲下,顯得異常宏偉壯觀。皆殿宇池沼樓台林苑相屬,各宮宇樓台之間閣道相連,若長橋飛虹互相通達。

同樂坐在步輦上,由二十個太監抬著在長樂宮與長信宮之間的飛橋上通行。一群從建章宮放出的鵓鴿帶著響哨,在空中劃過,向著明光宮飛去。在太陽光的反射下,飛橋下的各處白玉雕欄、古銅飛鶴和鎏金銅鼎發出刺眼的光芒。同樂閉上了雙眼,暖洋洋的陽光曬得他覺得渾身舒暢,不久他便沉沉地睡去。

到達御書房時,杜衡發現同樂已經睡著,左右為難,不叫醒同樂吧,待他醒來後必是一頓責罵;叫醒同樂吧,又于心不忍。他知道同樂每日廢寢忘食為國事操勞,睡眠嚴重不足,御醫已是多次交待自己要盡量勸同樂多休息。現在同樂好不容易睡著了,自己怎能將他叫醒?

正在杜衡為難之時,站在書房外的三公見到這個情景。太尉悄聲對杜衡道︰「陛下整日勞累,少府還是讓陛下多休息一會兒,我等在這里等著就行了。」

杜衡還沒有回話,同樂睜開了雙眼說道︰「朕還沒有睡著,有什麼事兒進來回吧。」同樂下了步輦,不理會正在下跪的三公,快步走進了書房。三公起身後對視一番,才躬身進入書房。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