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796年8月3日,羅馬、蘇丹、單于、鮮卑四國和談會議,在羅馬城郊的哈德良宮召開,會議公證方由漢帝國使節團擔任。
哈德良宮是以羅馬皇帝普布利烏斯.艾利烏斯.哈德良的姓氏命名的。張銳對這位在羅馬歷史上毀譽參半的羅馬皇帝很感興趣。談判的第一天,他早早來到哈德良宮,在羅馬官員的陪同下,游覽了一番這座豪華的宮殿。
張銳與林白泉一邊游覽,一邊暗自品評著這位羅馬皇帝。觀看一個紀念這位皇帝戰績的展覽室時,林白泉感嘆地說︰「這位皇帝的豐功偉業可以與咱們的同樂皇帝相媲美啊。」
陪同的羅馬官員听見這樣的評價,沒有言語。在他們看來,漢使節能把哈德良皇帝與漢帝國的當今皇帝相提並論已經是很不錯的評價了,可張銳清楚林白泉話里有話。
哈德良是圖拉真的繼承人,據說他是羅馬帝國皇帝里最有文化修養的一位。在他長達21年的統治期間,大部分時間他都不在羅馬城,甚至不在羅馬本州,而是在帝國各行省巡游。
哈德良巡游的目的,一是他本人熱衷旅游觀光。放在前世,他比張銳更適合「驢友」這一稱謂。哈德良親自攀登過埃特納火山、橫游過尼羅河,可以說羅馬帝國內所有值得一游地地方。都曾經留下過他的足跡。
二是,哈德良的巡游充分顯示他重視行省的地位,把行省看得如羅馬本州一樣重要。在歷代羅馬君王中,只有哈德良有這樣的意識。因此,在哈德良執政期,羅馬各行省對他空前支持。國家的和諧程度比帝國以往任何時期都要穩固。
三是,哈德良借著巡游督促各地軍隊保持高度戒備狀態。他巡視每到一處,都要去視察當地地軍隊駐地,對將士們發表講演,要求他們加強紀律,提高訓練水平,保持強大的戰斗力。因此,在哈德良當政期間,羅馬軍隊的戰斗力都保持在相當高的狀態。
哈德良無疑是非常杰出的羅馬皇帝之一,但他也有缺點。一是喜好大興土木。他重修奧古斯都時期興建的萬神殿,並修建了維納斯女神廟,以及這座以他命名的宮殿等等宏偉壯觀的建築。
在他的帶動下。上行下效,羅馬各地大肆修建神廟、劇場、公共浴室等建築。據後來有人統計,現今羅馬各地城市留下的標志性建築十有七八是哈德良時代修建地。在某一個時期,同時興建多如牛毛的大型建築,嚴重擾亂了羅馬的經濟。
再則,哈德良地反猶太人政策,在他生命快要完結的時候爆發了。哈德良個人非常崇拜希臘——羅馬文化,不滿猶太人拒絕接受希臘文明的態度。
他發布赦令,不準猶太人過安息節,禁止割禮。並在猶太人的聖地——耶路撒冷建立以皇帝姓為名字的羅馬殖民地,還在耶和華神廟的舊址上修建了羅馬之神朱庇特的神廟。
他的這些行為,招致猶太人強烈的不滿。進而爆發起義。哈德良不得不抱病親臨戰場指揮平叛,從各行省調集軍隊鎮壓叛亂。猶太人的起義堅持了三年時間,才最終被鎮壓下去。
平叛之後,哈德良又下令,所有猶太人每年只允許到耶路撒冷去一次。不得違令。猶太人從此失去了他們地聖土故鄉。只能在羅馬各地顛沛流離,過著流浪生活。哈德良的反猶太人政策。使得每個猶太人都從心底恨透了羅馬人,也不把自己當成羅馬人。
從哈德良的這些經歷上看,同樂與哈德良地確有相似之處。他們都經歷過本國歷史上聲勢浩大的起義,而且都成功地把起義鎮壓了下去。
哈德良在鎮壓猶太人期間,一共摧毀了猶太人的988座村莊,殘殺了58萬猶太人。但他的「功績」顯然不如同樂。同樂在鎮壓突忽人叛亂期間,共計摧毀上千村莊,不計作戰、疾病、饑餓而亡之人,共殘殺了西部五州人96萬。
張銳知道林白泉是在借哈德良諷刺同樂,但他並不完全認同林白泉的看法。張銳並非因為不是同樂下達屠殺令而為他報不平。因為任何內閣地決定,都要經過同樂地認可才能執行。故此,紅色討伐令是不是同樂首先提出並不重要,關鍵是他同意了這項決定,就注定要在歷史上背負惡名。
在張銳看來,事物都有正反兩面。一方面,猶太人視哈德良為不擇不扣的暴君、魔鬼,是哈德良讓他們失去了故土,成為了流浪地民族。而西部人恨不得食同樂皮肉,因為正是同樂的屠殺令,使得西部人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但反過來看,哈德良鎮壓猶太人起義後,羅馬東部行省形勢穩定下來。幾百年來,也沒有出現過較大規模的叛亂行為。而同樂鎮壓第二次突忽叛亂的屠殺,再次嚴重削減了西部人口,西部五州近百年內不可能再發生成規模的叛亂。
因此,他們實行的屠殺舉措無疑對本民族而言是有益的。在他們統治的年代,不能用博愛的情操要求他們。他們行為只要能被本民族人認可、稱頌,也就算是成功的君主了。當然,張銳不會在這個時候和林白泉爭辯,只當是沒有听懂林白泉話里的含義。
在和談會議開始前,張銳又見到了一位老熟人——鮮卑國特使拓跋。拓跋可以說是張銳以及西征軍的救命恩人,去年如果不是他向左賢王提議。聯合漢軍對付右賢王地策略,並親自前往白烏山帶領被困的漢軍突圍,恐怕張銳也沒有機會出使羅馬。
張銳對拓跋很有好感,自從白烏山外一別,他與拓跋就沒有再聯絡過,但雙方默契配合取了尉遲暉的性命。這時再見面。似乎老友重逢,心里特別激動。
只是在這種場合下,張銳不可能對代表鮮卑方的拓跋流露出好感。一是出于國家關系考慮,現在漢帝國和鮮卑之間的戰爭還沒有結束,見到敵對國家的人,當然不可能笑臉相迎。
二是出于策略地需要。左賢王的存在,是鮮卑內亂的源動力。如果雙方合作謀害尉遲暉的事情曝光,左賢王一伙人無疑會成為萬夫所指的「鮮奸」,從而失去絕大多數支持者,必將被右賢王取而代之。
為了這個目的。張銳也不能對拓跋流露出半分親近,反而拉長著臉怒視對方。而拓跋對張銳也是不冷不熱的行了一禮,就擦肩而過。
在來羅馬之前。張銳並沒有听說本次和談有鮮卑人參加。他詢問冼夫人是否知道鮮卑人會出訪羅馬,冼夫人也搖頭回答不知道。
冼夫人悄聲告訴張銳,她猜測羅馬人之所以讓鮮卑人參加和談,只是為和談作勢。鮮卑人無論是對羅馬、對漢帝國都沒有能力再繼續戰爭,鮮卑人現在最需要就是取得兩個大國的諒解。
羅馬人這個時候把鮮卑叫來,很明顯就是想利用鮮卑人的求和心切,在會議上首先對其入手。無論羅馬人提出怎樣的要求,估計鮮卑人都不會強烈反對,最終都會答應羅馬人地條件,從而給蘇丹和單于兩國樹立一個仿效的榜樣。
冼夫人的一番話。使張銳茅塞頓開。他心里想,羅馬人可是玩外交地老手。自從立國之初,到帝國的興盛。羅馬人的所有軍事行動之前,都是以外交先行。利用鮮卑只是羅馬人的手段之一,可以預計羅馬人在這次會議上還會玩出多種花樣。
果然,如冼夫人猜測的一樣。在會議開始後,羅馬人首先向鮮卑人提出要求。第一。鮮卑必須承認侵略了羅馬。並正式向羅馬道歉。第二,鮮卑軍隊必須完全撤出羅馬領土。(這點等于是廢話。去年漢帝國向鮮卑宣戰後。鮮卑人就已經從佔領羅馬的美索不達米亞行省撤軍。)第三,必須賠償羅馬的戰爭損失費。
而鮮卑人的態度也和冼夫人先前預測的一樣。拓跋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羅馬人的前兩個條件,只是在戰爭賠償費上與羅馬人提出地條件產生了分歧。此後雙方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在向鮮卑提出條件之後,羅馬人又向蘇丹和單于兩國提出條件。對蘇丹人提出的條件是︰第一,必須承認庭巴克地存在。第二,歸還佔領的包括庭巴克都城莫普提城在內的大部分庭巴克國土。第三,蘇丹和庭巴克的領土分界,要保持在第一次蘇庭戰爭結束後的實際控制線內。
對單于國,羅馬人地條件是︰第一,必須立即撤出佔領羅馬地達西亞和色雷斯兩個行省。第二,必須就侵略羅馬的行為,進行道歉。第三,要賠償一定數額地戰爭損失費。
蘇丹特使萊昂.哈桑從張銳嘴里「無意間」得知了漢帝國沒有干預這次會談的打算,就與單于特使私下約定,在沒有取得一定的好處前絕不輕易與羅馬人達成協議。
對羅馬人的漫天要價,蘇丹人和單于人不僅沒有像鮮卑人那麼容易屈服,同時也開出了自己的條件。
單于國提出的條件是︰撤軍可以,但羅馬必須支付單于國的出兵軍費。並對單于開放拜佔庭城,允許單于國的船只自由出入拜佔庭海峽。
蘇丹人提出的條件相對很「簡單」︰可以讓庭巴克復國,但現在羅馬流亡的庭巴克王必須回莫普提城繼位。可所有人都知道,羅馬人是絕對不會答應這個「簡單」的條件。因為蘇丹並沒有對羅馬人提出的邊界條件作答復,意味著庭巴克國王回莫普提城後,將要受到蘇丹人的控制。
從表面上看,庭巴克是復國了,但也庭巴克從此在蘇丹人的「保護」下,變成了蘇丹的一個屬國。這樣的條件,羅馬怎能答應?
第一天的會議,就在彼此漫天要價中渡過。下午結束會議,在回驛館的路上,冼夫人對張銳說︰「今天只是開始,除鮮卑人外,大家都是在試探,並沒有提出真正的想要得到的條件。據我估計,以後幾天這種狀況都不會改變,大家都在比耐心。在這場比耐心的較量中,誰稍有動搖,那就等于輸掉一半的勝利。」
這天的會議讓張銳感悟頗多,這與當年他保護尚顯與突忽人之間的談判有天壤之別。與今日會議相比,當年尚顯與那位突忽使節之間的耐心比拼,只是一場小游戲而已。
難怪羅馬人把和談會議的期限定了一個月,原來他們有充分的準備面對這個局面,也準備打一場持久戰。張銳猜想,羅馬人肯定會利用會議這段時間,采取各個擊破的手段。在單于和蘇丹兩國中,選擇一個當突破口。只要這兩國有一國被羅馬人誘惑,那麼剩下的一個也無法單獨對抗羅馬,必然會選擇屈服。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冼夫人,冼夫人很贊同他的觀點。只是他們還暫時猜不出羅馬人準備選擇那個國家當作突破口,只能對單于和蘇丹各負責一個,加強他們對抗羅馬人的決心。
張銳近來與萊昂.哈桑的私人關系進展很順利,他準備再繼續灌輸萊昂.哈桑戰勝羅馬人的信心。他在來羅馬的路上,就想到了一個針對羅馬人的作戰計劃。現在,是將這個計劃透露給萊昂.哈桑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