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國營商行
「阮愛卿。」
阮登炳見朝會時我第一個點到他,連忙出列道︰「臣在。」
「銀莊開業後的情況如何?我大宋華夏幣的發行是不是遇到了阻礙?」
阮登炳低著頭道︰「回陛下,華夏幣的兌換確實不夠理想。」
「原因何在?」
「陛下,臣以為主要是我朝百姓對于紙幣缺乏信心。近幾年來,我朝的紙幣交子會子信譽不佳,連續出現貶值現象,且幅度很大,所以臨安城中的商行有九成以上都不願意接受紙幣,至于小商販們更是只收銅錢。目前,銀莊的存儲業務倒是漸漸多了起來,而前來兌換華夏幣的客人卻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用會子來換取華夏幣。臣每天都安排人手在銀莊外面宣傳華夏幣的好處及朝廷的貨幣政策,而且還印制了大量的宣傳單,在繁華的商業街道上向商鋪和行人發放,但至今收效甚微。」
我的手指不經意地又敲了敲龍椅的邊沿,問道︰「各位愛卿,你們有何建議?」
一陣沉默後,馬廷鸞奏道︰「陛下莫急,雖然阮大人所言確有幾分道理,但只需對百姓多加引導,臣認為百姓會樂于接受的,華夏幣畢竟是我朝的法定貨幣,面值大小適合,且紙幣攜帶方便,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當年發行交子會子時,人們也是觀望良久,才逐漸認可的。」
「這個朕也知道,一旦朝廷停止鑄造銅錢,百姓也就只好使用紙幣了,但那時就十分被動了。朕的意思是找出一種方法能讓百姓盡快接受,目的是恢復百姓對于朝廷公信力的信心。」
「陛下,臣王應麟有本啟奏。」
「王愛卿,請講。」
王應麟是我新提拔的崇政殿說書,曾任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先帝西去後,為馬光祖舉薦,召其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現擢攝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在趙順孫進入政務院後,又得趙順孫和文天祥的推薦,我啟用王應麟替代了趙順孫的部分工作。王應麟大約四十出頭,祖籍河南開封,後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曾被放逐。
歷史上的王應麟學識淵博,著作頗多,南宋滅亡後,堅不仕蒙,隱居二十年,著《玉海》、《困學紀聞》等,後世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便是其著作之一。
「陛下,臣仔細听了阮大人所述之原因,這其中的根本有兩點,一是百姓擔心華夏幣同會子般無法保值,二是沒有商鋪願意接受。所以,臣以為應該從這兩點入手來加以解決。」
我微微頜頭道︰「那王愛卿有何方法呢?」
「陛下,正如馬大人,阮大人所言,我朝的交子會子等紙幣在百姓中的口碑極差,要扭轉這種思想意識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宣傳實為最好的方式,臣以為還應加大宣傳的力度,比如說,在臨安城的所有報紙上大肆宣傳,務必要做到讓所有臨安百姓都知道華夏幣不同于以前的會子,它的發行原則是基于我朝金銀的儲備量,絕對不會隨意多發,濫發的。一旦臨安的百姓認可了,其它各路的百姓就相對易于接受。對于第二點,臣以為首先當嚴令臨安城的大商行,大商鋪,大酒肆等必須無條件接受華夏幣,華夏幣是我朝之法定貨幣,作為我朝之人,你可以不使用,但你卻不能拒絕他人使用;另外就是開辦直屬朝廷的商鋪,供應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糧食,鹽,火燭,布料等,這家直屬朝廷的商鋪可以接收任何我朝法定的貨幣,那麼百姓兌換了華夏幣就有地方可以使用了。」
「什麼?朝廷怎麼能開商鋪?」
「這于禮不符啊。」
「就是,謬也,謬也。」
雖然大宋朝的商業氣氛濃厚,但在這些朝廷高官眼中,商業的作用,也僅僅只是讓其增加享樂的去處而已。
堂堂的朝廷怎麼能做這種事?
一時之間,王應麟的提議遭到了七成以上官員的反對。
「王應麟之意不就是要開辦後世的國營商場嗎?」
我沒有去听大臣們的反對聲,國營商場在計劃經濟時代數量最多,幾乎佔有了商場總量的九成,在一定時期里起到了穩定物價的作用,也保證了百姓的基本供給。
「這或許是種可行之法。」我想到。
殿上的大臣們見我不說話,也就慢慢安靜下來,齊齊地望著我。
「師臣,你意下如何?」我看著心不在焉的賈似道。
九月九日將會是軍改與否的決定日,賈似道的心思都放在了「九九」會議上,最近幾日的朝會都顯得無精打采。
「陛下,老臣贊同王大人的提議。從古到今,雖然沒有朝廷開辦商鋪的先例,但也沒有任何禮制規定不準朝廷開辦商鋪,就像我朝出現的紙幣,在以前的歷朝歷代也沒有誰使用過。」
賈似道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對此我也不禁點了點頭︰「師臣此言甚合朕心。既然師臣也覺可行,那朕就同意了。商業部江萬里,廖瑩中,銀莊阮登炳,崇政殿說書王應麟。」
「臣等在。」四人出列道。
「朕下詔,以商業部之名義,在臨安城主要商業街道及百姓住宅集中區域開設商鋪連鎖,主要經營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此事交與你們四人共同商議,由王愛卿負責,所上奏折朕審閱後便交商業部執行。半月之後,朕要在臨安街上見到第一間商鋪出現。」
我想了想補充道︰「商鋪的目的並非要盈利,但也沒有必要虧本。定價原則暫時按照臨安市面上同種貨物的均價,略低就行,不要去沖擊原有的市場價格體系。貨物的種類由商業部選定,滿足百姓的基本生活即可。」
「是,臣等遵旨。」
「請陛下為商鋪賜名。」四人中職位最高的江萬里道。
「這名字嘛,朕看就叫做大宋國營商行吧。其首要目的就是配合銀莊發行華夏幣,使得百姓兌換後的華夏幣能夠使用。還有,商鋪的經營也要嚴格遵守我朝的商業法,稅法等。」
「是,陛下。」四人再度應道。
「潛說友。」
「臣在。」
「臨安府也需派人配合銀莊上街進行宣傳,並嚴查各大型商行酒樓等,嚴禁其拒收華夏幣。」
「是,臣遵旨。」
「好。下面朕再來說說廬州之事。各位愛卿,廬州戰事已經結束,雖然戰爭規模不大,但我軍的勝利也極大地鼓舞了我朝將士的士氣,朕為我朝之勇士感到驕傲。師臣,有關各將士的獎賞事宜,樞密院整理完畢了嗎?」
「陛下,已經完成,請陛下過目。」賈似道起身,雙手舉著一份奏折道。
「呈上。」
小七走下台階,接過了賈似道手中的奏折轉呈于我。
「今廬州大捷,全賴陛下洪福齊天,我朝將士奮勇殺敵,樞密院及兵部商議後,擬定封賞如下︰一,原廬州統制範勝、統領**、正將高興、副將孟興在與蒙古阿術所部的交戰中英勇向前,不幸身亡,特追贈統制範勝為輕車都尉,余者皆追贈為騎都尉,四人之一子進勇副尉。二,淮南西路制置使夏貴指揮有方,建議晉升為護軍,將軍王勝,夏青等晉升為上騎都尉,將軍韓震,史玉琪等晉升為飛騎尉。以上為勛官。三,樞密院及兵部建議,夏貴將軍晉級太中大夫,王勝,夏青等晉級通直郎,韓震,史玉琪等晉級承事郎。以上為散官。四,在本次戰役中表現優異者,王勝升步軍廂都指揮使,夏青升馬軍軍都指揮使,韓震升馬軍軍都指揮使,史玉琪升軍都虞候。士卒中表現優異者張峰升馬軍軍使,李學州升步軍都頭,高康健升步軍都頭,余者獎賞附錄明細。五,樞密院及兵部建議,獎廬州全體戰士錢十萬。」
我看完後也沒有能夠全部明白,什麼勛官,散官的,只知道是各種名譽職位,只有第四,第五點我基本清楚,都是實實在在的晉升。難怪後世在評論宋朝官職時都覺復雜,看來我這方面的知識也要補習下了。
樞密院擬定的方案中,韓震的升遷速度最快,已經和夏青一樣,均為馬軍都指揮使了。不過,從夏貴的戰報及龍牙情報部的消息看,韓震也確實頗有將才。
「陸愛卿。」
「臣在。」
我讓小七將賈似道的奏折遞給陸秀夫,道︰「樞密院及軍部所擬之獎賞方案,朕準奏,此方案交軍務部擬旨,隨後通告廬州戰區。」
陸秀夫接過奏折道︰「是,臣遵旨。」
賈似道心里極為不快,按照慣列,皇帝批準後,當由樞密院起草擬旨,再經皇帝蓋印簽發。而今卻交給了軍務院,雖然旨意的內容還是按照樞密院的奏折,只是改變了簽發的形式,但也顯示了軍務院明顯是在分散樞密院和兵部的權力,換而言之,就是皇權在分化賈似道的相權。
我當然清楚賈似道的心思,我也不去理他繼續道︰「文愛卿及政務院各位愛卿,朕于明日朝會後在偏殿召開行省制改革的會議,你們事先做好準備,另外關于律法司的建立也一並在明日會上商議。對了,師臣,你和中書省翁愛卿也參加。」
「是,臣等遵旨。」
賈似道听罷,心里覺得完全不是個味,最後還是壓住心中的不滿道︰「老臣遵旨。」
離開大慶殿,小七道︰「官家,顯文閣已經改建完畢。」
「是嗎,很好,走,現在就去。」
宋朝皇室有個傳統,每位皇帝死後,繼任者便會在宮里宮外修建或改建一處樓閣,用來收集整理前朝相關的御筆及各類皇室秘密文獻。自龍圖閣(始自宋真宗)開始,已經修建了10座,顯文閣是第11座。
宋朝的殿閣學士很多,其起源便是來自這里。比如,後世人人皆知的鐵面包公包大人就擔任過龍圖閣直學士,也就是閣學士(分為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四等)的一種。殿閣學士本來的職責是整理編排前朝皇帝的資料,後來演變為一種名譽學士官職了。
先帝理宗在宮中的辦公地點有兩處,一是寧乾宮的御書房,一是旁邊的顯文殿。顯文殿靠近金水池,理宗喜水,所以將顯文殿當做了自己的辦公室之一。
我登基後,便按照禮制將其改建為顯文閣,作為收藏理宗時期御筆資料的藏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