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b。更新)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6︰卻說張勛三人得了曹操詔令,即刻點兵往蕭關聚齊,半路上三人聚在一處私下商議,劉勛道︰「如今天下大勢一眼便知,曹操被大將軍壓在官渡,雖仍未覆滅,卻也只是在苟延殘喘而已,咱們哥幾個何必和他曹操綁在一起同歸于盡呢?」小……
楊弘當過袁術的長史,學問要深一些,聞言也點頭贊同道︰「張將軍說的是啊!張遼終歸是代表著朝廷,代表著漢室正統的名義,曹操手上雖有一紙密詔,卻不知真偽,張遼討曹操,此乃是以順討逆,沒有不克的道理,咱們也應當順勢而動,若逆天而行,我等必死無葬身之地矣!」5333
只有劉勛還有些猶豫,劉勛字子台,瑯琊人,中平末為沛國建平長,在任時曾與當時賦閑在家的曹操有舊。後被袁術拜為廬江太守。
去年,他在廬江太守任上被孫策陰了一把,出兵上繚時被孫策端了老窩,回兵時又遭伏擊。走投無路之下劉勛投靠了曾與他有舊的曹操,曹操對他很是善待,令他治理壽春。對曹操,劉勛還是很感激的,听張勛和楊弘二人之言明顯是要背叛曹操投靠張遼,劉勛雖然也想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不過想起舊交曹操接納的恩義,心里終歸有些過意不去!
「子台兄,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啊!今日若不做決斷,我等日後必死無疑……」見劉勛猶豫,楊弘向張勛使了個眼色,話中大有深意的道。
張勛聞言會意,不動聲色靠上前來,手悄悄按在劍柄處,劉勛正處於思想激烈交戰的糾結之中,渾然不覺危險的降臨!
眼看張勛已到劉勛身側,楊弘暴喝一聲︰「還不動手,更待何時?」劉勛聞聲仰頭看時,就見一道寒光從眼前閃過,劉勛只覺著頸際一涼,接著就看到自己的一顆頭顱飛上半空,與身體分離!臨死前還能看到脖子上噴涌而起的血柱!
張勛殺了劉勛,帳外頓時沖進十幾個親衛,見此情狀頓時驚呆了,三位將軍怎麼好好的,突然在帳中火拼?
張勛道︰「劉勛想要追隨曹操謀反,現在已被我殺了!我與楊將軍不日要去歸順朝廷,投靠大將軍!你們可願意與我共謀富貴?」
幾個親衛聞言面面相覷,絕大半人伏地表態道︰「我等願追隨將軍!」但也有一兩個劉勛的親衛不肯相隨!楊弘見狀,上前砍翻了兩個不願意追隨的劉勛親衛,作色道︰「劉勛謀反,不願隨我投靠朝廷的都是反賊!不從之人一律格殺勿論!」
眾人見不肯投靠的都是這般下場,皆凜然應命,不敢有違!
楊弘命人台下劉勛尸首,坐下與張勛商議,楊弘道︰「曹操能在東線抵抗河北軍,主要是依仗蕭關險峻,如今咱們兩個受曹操之命救援蕭關,可如此這般……若能奪了蕭關獻于大將軍,那便是大功一件,日後封侯拜將,指日可期!」
張勛聞言點頭應允。
二人當下吞並了劉勛的部曲,統兵來到蕭關,此時河北軍張頜、臧霸攻打蕭關正急,夏侯淵正苦苦阻止士卒守御,听聞援兵趕到,心中大喜,親自給張勛、楊弘二人設宴接風之後,毫不客氣的把防務分出一部分交給這支生力軍,殊不知這一調動正應了二人心意。
回到自己住處,楊弘作降書一封,約定三日之後開門放河北軍入內。是夜,楊弘將降書綁在箭上射出關去。關外河北軍士拾到,送到張頜手里。
張頜正愁這段時日攻打蕭關傷亡甚巨,苦思攻城之策無計,看了楊弘降書不禁大喜,立即命人做好準備,好容易熬到三日之後,是夜三更,張頜命管亥選兵五千為先鋒,自與臧霸為中軍,點精兵三萬悄然出營,人餃枚,馬勒口往蕭關行去。
管亥來到關下,果見城頭上號火亮起,管亥命軍士以約定信號呼應,關門果然在寂靜中緩緩開啟,管亥見狀大喜,大吼一聲一馬當先沖入關內!
夏侯淵正在熟睡,突然听到府外響起一陣喊殺聲,夏侯淵慌披掛出府,只見曹兵四處亂竄,狼奔豸突。尋來一亂兵詢問,只道河北軍已經殺入關中,夏侯淵正驚怒間,突見管亥領一彪軍殺來,夏侯淵迎上奮力廝殺,與管亥交手二十余合竟不分勝負!
夏侯淵舉目四顧,只見河北軍越來越多,自家軍士漸漸抵擋不住,牙關一咬,虛晃一刀撥馬便走,管亥在後緊追不舍。背後張頜、臧霸也引兵殺來,一路追殺十余里才收兵入關,夏侯淵死戰得月兌,領著殘兵兩千余眾狼狽逃回官渡!
張頜佔了蕭關,命張南分兵兩萬駐守,並負責輜重糧餉的補充。自領大軍浩浩蕩蕩殺奔官渡,這一路兵雖然之前攻蕭關時折損了不少步卒,不過此戰大勝,俘虜的降卒就有萬人左右!加上張勛、楊弘的兩萬降兵,去除守蕭關的兩萬兵馬,此時沿途殺向官渡的戰輔兵馬仍有十萬之眾!
蕭關一破,豫兗二州門戶洞開,再也無險可守,其實更主要的是曹操再也沒有多余的兵力構築新的防線據守。張頜兵鋒所過,沿途郡縣無不望風歸順,幾乎未遇到任何有意義的抵抗,不過短短十余日功夫,張頜、臧霸便連克一十三城!勢如破竹殺入陳留尉氏境界扎下營寨,十萬大軍連營十余里從側後方威脅曹軍官渡大營!
夏侯淵星夜逃回官渡,听聞此訊的曹操驚叫一聲,踉蹌著幾乎跌倒!半晌在眾人的救治下才緩緩醒轉,不禁仰天嗟嘆一聲道︰「難道是天要亡我曹操嗎?」河北軍三路兵馬從三面圍住許昌、官渡,兵馬超過三十余萬眾!而此時的曹操,即便是強制征召了治下所有十四歲以上的男丁,手上的部隊規模也只有不到十五萬人!曹操已經有些絕望了!眾文武也是面色沉凝,默不作聲,曹營上下,似乎都彌漫著一片愁雲慘霧……
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