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其實倒不會真的對臧霸這麼優厚。文遠手下將領比臧霸能力強。資歷老的多了。趙雲、顏良、太史慈、郝昭、呂蒙哪一個軍團都督拉過來都能勝任兗州都督之位。讓張頜和臧霸暫領豫兗二州軍權。除了考慮其余幾個軍團在外征戰太久的原因。還有就是半年之後文遠必然會重新選人。眼下這種做法純粹是為了應急。
依著文遠的計劃。半年之後內。還要在豫兗二州再組建兩支軍團。招募戰輔兵馬近二十萬人。其中兩個軍團的戰兵合共六萬。其余輔兵負責供應後勤補給。
加上這兩個州新組建的軍團。算起來文遠編制就有十個軍團。戰兵差不多三十萬人。如果加上輔兵。那就是近百萬兵馬。這樣一個數字說出來實在有點嚇人。
一百萬軍士啊。雖然輔兵主要的任務是負責生產和維持地方秩序。可是軍戶編制上達到百萬人。還是讓文遠心中開始產生警惕。
軍戶衛所制度前期雖然確實能形成很強的戰力。養活大批的士兵。可是後期的種種弊端。卻由不得文遠不小心謹慎。
元末明初。平民皇帝朱元璋實行軍戶衛所制度。軍戶的主要的義務。便是出一丁男編入輔軍。成為正兵。其他的子弟稱作餘丁或軍餘。正兵服兵役。餘丁生產供養軍需。如果正兵死亡。就會從軍戶中遞補一人服役。如此世代延續下去。戰時亂世。百姓能活下來就是好的。根本不會考慮其他的東西。
明代的軍戶衛所制度。其實是吸取中國歷史屯田經驗。是一種寓兵于農。守屯結合的建軍制度。明太祖曾夸口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靠著軍戶的自給自足。朱元璋供養起規模龐大的軍隊。在元末亂世中月兌穎而出。軍戶衛所制度初期也確實體現出驚人的戰力。幫助朱元璋擊敗當時天下各路諸侯。將曾經橫掃歐亞的元蒙趕出中原大地。甚至在明代初期還屢次出兵關外。打得元蒙幾乎要從大草原上向西遷移。
可是長期存在的軍戶制度到了和平年代就不一樣了。世代從軍這條規矩就顯得不盡如人意了。畢竟生在清平時期。能活得下去。誰還願意當兵。讓家中丁口承擔危險的軍役。軍戶思想觀念的轉變還是次因。主要的還是容易滋生貪腐問題。各地軍戶分散在郡縣這些底層行政地點內。又不受地方官府的監督。只受輔軍將校的管理。這樣極容易滋生腐敗。淚如明朝自英宗之後。衛所制度就逐漸開始衰敗。各級朝廷命官佔奪屯田。任意役使衛所軍士。很多軍士甚至被迫為權貴種地。淪為佃戶。這就讓軍士們的生活愈發艱難甚至無以為繼。軍士們病無醫藥。死無棺斂。致使軍士逃亡量越來越大。而軍官則引以為利。以貪污缺額月糧。如此一個惡性循環下來。軍官唯利。兵無戰心。導致整個明末中後期軍隊的戰斗力下降到了令人不敢想象的程度。文遠經常能從一些資料小說中讀到。幾十個倭寇或者後金騎兵就敢追殺數百上千的官軍。所以後來戚繼光抗倭就堅決不用舊軍。而是不惜耗費錢糧功夫招募從沒有當過兵的百姓重新訓練成軍。
文遠可不想日後自己的軍隊也像大明後期的官軍。讓中原百姓在滿清的鐵蹄下遭受見他蹂躪。如果那樣。他張遼縱然平定了這亂世。也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一輩子不得安心。
所以究竟如何消除軍戶制度的弊端。一直是文遠所追尋的。而在沒有具體解決的辦法之前。文遠覺得首先還是不能擴充太龐大的軍籍。
如今文遠麾下已經有了冀、並、青、幽、徐、司隸六州之地。再加上不久後吞並的豫兗二州之地。以及淮泗一代揚州的一部分。東漢十三州。文遠已經實實在在據有了三分之二。八個州、數十個郡。七八百個城池縣邑。加上渡口、關隘。分置有戰輔兵近百萬人。近百萬人是什麼概念。
一百萬戶軍戶。光是朝廷授予開出來的公田就有三萬頃。三千萬斛。足夠百萬大軍吃用一年。咩年還能剩下千兒八百萬斛的。三萬頃以一軍戶家中丁口無人計算。這就是五百萬人身上背有軍籍。八州合計才有一千余萬人口。五個人里面至少有兩個是軍戶子弟。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了。長久下去。對朝廷的賦稅收入也會產生相當的不利。
所以文遠決定。輔兵保持七十萬的基數已經足夠了。此次新佔領的豫州兗州。將不像以往那樣繼續在本地招募民戶編入軍籍。而是從冀州、青州、河南、河內這些地方抽調輔兵充實道豫兗二州去。
這些地方文遠治理已有些年頭。民殷城富。屬于人口密集的區域。又遠離前線。屬于內地。地方戍衛的擔子相對邊關前線要輕一些。從這里抽調輔兵。一來可以削減龐大軍戶群體給文遠帶來的壓力。二來也可以減輕地方上的負擔。再有就是豫州兗州剛剛從攻下。如果就地招募難免其中會有心存敵視居心不良之人混在其中。使用從別處抽調來的兵馬。跟本地人沒瓜沒葛的。也不會出什麼亂子。
所以文遠打算以後如果再有擴張佔領的地盤。也這樣從各地輔兵中抽取一部分。七十萬輔兵。至多不能超過一百萬人。如果再多。以後那就會真的出亂子的。
輔兵的難題解決。接下來便是原曹操麾下舊臣的安置問題。
此次官渡之戰曹操的麾下雖說戰死不少。前後有夏侯惇、典韋、許褚、夏侯德、李通、劉馥、袁渙等文武官將十余人。其余不知名的將校官吏更是多到不可勝計。不過活下來的人還是有很大一批。
從事步騭報道︰「主公。根據回報。曹操麾下共有毛玠、呂虔、陳群、陳矯、滿寵、蔣干、朱靈、昌豨、吳敦等大小官員二十七人被俘獲。其余人皆在前日隨曹仁突圍前往汝南。不知這些人該如何安頓。」
文遠沉吟了半晌道︰「曹操帳下的親信先不要管是否降順。全部帶回鄴都去。至于各郡縣的下級官吏。如果願意投降的就讓他們仍暫居原任。不願意為官的。就換上咱們自己的人。七日之內。把這里的事情有個大致的處理。大軍提前做好準備班師回鄴都去……」
「七天。這麼急……」听到文遠這麼一說。頓時有人禁不住月兌口驚呼道。
…………
也許確實是想家的原因。在許昌待了不過半個月的功夫。文遠就統領冀州、幽州的兵馬離開許昌。北上回冀州去。行程顯得頗為倉促。甚至關于如何治理兩州的大框都沒來得及確定。許多細節都沒有來得及商議。文遠就一股腦的都交給了崔琰和王修二人。文遠已經上表。奏請天子封崔琰為豫州刺史。封王修為兗州刺史。治理二州。恢復戰後破碎的民生經濟。
這二人都是治政的高手。又跟隨文遠多年。知道文遠以往治政所慣用的模式。相信即便遇上些難事也知道該如何處理。交給他們文遠根本不用操心。
不過文遠也只是將兩個州的行政長官確定。其余地方郡縣上的任官人選。一大攤子事都交給二人處理。就領著河北軍班師回去……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許昌城北郊之外。大隊的河北軍士浩浩蕩蕩的向北行去。因為走在回家的路上。戰士們的臉上洋溢著濃濃的喜色。時不時有歡快的軍歌聲響起。
看著這些河北軍。感受著他們濃濃的思想情緒。文遠不無感慨的對曹操道︰「孟德兄你看。將士們多高興。還是回家的感覺好啊。他們其實並不是真的那麼想要斬首。想要功勛……一個溫暖的家。一份安定的生活才是將士們最需要的。」
「是啊。戰爭就代表著破壞。沒有什麼人是天生喜歡打仗的……」從許昌城出來。曹操就一直低頭沉思。此時听了文遠的話頓時深有感觸的點了點頭。
能連續一年高強度的作戰。還能保持如此高昂的士氣。河北軍的表現讓曹操很是驚異。不過相比這些。許昌百姓這兩日的變化給曹操的震撼更深。
曾經。許昌百姓日子過得也是挺安逸的。可是一年多的征戰卻讓他們生活盡毀。方才從許昌城中一路所過。許昌城的百姓們無不衣衫襤褸。瘦骨嶙峋。城外田地荒蕪。人煙寂寥。更讓曹操深感羞愧。而不過短短幾日。百姓們對河北軍竟然感激歡送。這樣的變化卻著實讓曹操夠震撼的。
他這幾日雖在府中軟禁。卻對文遠的動作有所耳聞。這段日子河北軍放賑救民。每日舍粥。活人無數。曹操也明白了。真心實意的給百姓謀福利。才能得到百姓的歸心。看來這才是王道呢。難怪河北軍南征北戰。能無往而不利。
作者有話說
今天晚上回家的時候發現家里斷網了,擦擦的,先更一章吧,這兩天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