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 第十九章 各懷鬼胎

作者 ︰ 學徒歸來

打開朱紅匣子,里面乃是一方四方玉印,玉印方四寸,上鐫五龍交紐,一角崩缺,是用金子瓖成的,上有蟲鳥篆八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這就是歷史上可稱無價的傳國玉璽!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于神州二千余年。然終于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扼腕嘆息。

得了這傳國玉璽,他倒是不敢妄自尊大,被虛名所累,不過若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把此物獻給朝廷,大小一個將軍位應該跑不了。

玉璽之事告一段落,文遠招來張頜,詢問軍中事宜。

這幾日倒沒有什麼大事發生,自從打破虎牢關後,各路諸侯分屯要地,卻遲遲不見繼續進軍,曹操幾次派人往袁紹處催促進兵,始終不見回信,曹操心中急切,打算親自前往河內催各路諸侯進軍。

之後想來就是曹操慘敗的滎陽之戰了。

文遠听說曹操要連夜趕往袁紹大營,因知此後再無大戰,且手上已拿到重要的東西,便也領軍同回。

二人到了大帳,袁紹親自出來迎接,見了文遠,忙疾走幾步迎了上去,握著文遠手臂溫言道︰「張將軍真英雄也!獨戰溫侯呂布,名揚天下,大漲我聯軍士氣,我欲表奏汝為奮武校尉,望將軍日後戮力殺敵!」

文遠尷尬一笑,心中暗道︰「名氣大了就是有好處,這袁紹小兒也來招攬自己了。若讓他知道自己手上還得了那件東西,嘿嘿……不過……此刻正是良機!」突然心中一動,偷眼向韓馥看去。

果然韓馥見袁紹向自己部下示惠,面色早已不豫,此時文遠如怨婦一般向他看來,目光中盡是尷尬、委屈。

這個袁紹,居然連我冀州牧的愛將都敢搶!韓馥心中頓時怒不可遏,血氣直沖頂門,上前瞥了袁紹一眼,一把拉過文遠道︰

「此事不勞盟主費心,文遠立此大功于朝廷,我自當上表保奏。」

文遠立即躬身拜謝,心理面卻是暗暗好笑︰斗吧,你們兩個斗得越歡越好!

見文遠如此知情識趣,韓馥頓時滿心歡喜的將文遠扶起,只是背後袁紹看向二人的目光則稍顯陰郁。

韓馥當即上表暴走奏文遠為奮武校尉,自此對文遠信任不移。

群雄將曹操、文遠請入大帳,曹操神情激憤,詳細講述斥候所報之事,並力促群雄出兵。

虎牢關之戰勝利之後,群雄皆兵逼洛陽,袁紹、王匡、公孫瓚、韓馥、張楊等人之兵進駐河內。

劉岱、孔、張邈、張超、橋瑁、袁遺、鮑信、曹操等部眾屯于成皋。

袁術、孫堅部自魯陽北上威逼洛陽。

而當時董卓已經放棄洛陽以及河南尹的大部分地區,只領大軍屯于洛陽西郊斷後,更由于洛陽驅趕軍民撤退行動中,軍紀百環,軍容散亂,士氣幾乎完全渙散,此時大軍趁勢追趕,正是天賜良機。

只可惜初開始時群雄還是信誓旦旦誓師討賊,虎牢關一被打破,此時揮兵西進,迎回天子的希望就大了!此時群雄卻個個勒兵不前。

曹操自己也沒想到,十幾路諸侯雖然號稱聯軍,卻各懷鬼胎,都不願意讓自己的軍隊大前鋒,與西涼軍團對敵,更重要的是群雄起兵,其真實目的並非是為了營救天子,剿滅董卓,而是借此名義切斷與朝廷的的聯系,不停調遣,擁兵自立,如果這時候把小天子搶回來,他們辛苦經營的地盤、軍隊將如何安置,難道還要交給漢室朝廷指揮?

曹操毫不客氣對袁紹道︰「如今董賊軍無戰心,大舉西撤,我們正好可以乘勢追襲,迎回天子,本初按兵不動,這是為何?」

袁紹咳嗽兩聲,含糊答道︰「我大軍連番作戰,將士疲累不堪,而西涼軍雖遭敗績,但主力未損,焉知他不會沿路設下埋伏,輕敵冒進恐怕沒什麼好處吧?」

操冷哼一聲,環視眾人道︰「舉義兵,出暴亂,名正言順,現在各路兵馬雲集在一起,正是出擊之時,董卓焚燒洛陽宮室,劫持天子遷都長安,此事天下震動,人心惶惶,不知該怎麼辦,正所謂天怒人怨,正是天要亡他董卓的時候,只要大家同心協力,一戰就可以定天下,諸公為何還在猶疑,不能把握這一良機呢!?」

眾諸侯都有些無動于衷,各懷各的心思,一怕自己兵力受損,二來洛陽時塊飛地,打下來也不歸自己管。

曹操遍視帳中諸人,見一個個各懷心機,低頭不語,大怒拂袖道︰「豎子不足與謀!」遂憤然出帳,自引兵萬余,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

文遠在帳中暗自慨嘆,曹操此時還心向漢室,此心此節都讓人欽佩,若非日後勢大,漸漸生出篡漢野心,自己便是投靠了他,也並非不可以,只可惜自己一受不了人約束,也不願助其行篡漢之舉,這種想法,還是算了吧!

且說曹操領兵離開聯軍大寨往洛陽而去,不數日,便傳來大敗消息,曹操領軍剛到汴水,就踫見了董卓大將徐榮,原來董卓在虎牢留有哨探,一听說曹操單獨進關的消息,就將徐榮的大軍調到汴水,準備迎擊曹軍。

曹操本來兵馬就少,又是招募不久的新軍,且連日奔跑,早已人困馬乏,反觀徐榮麾下清一色的西涼精銳,又以逸待勞,早已擺好陣勢等在那里,一番沖殺,曹操大敗而回,徐榮揮軍緊追,一箭射中曹操肩部,又一箭將曹操座下馬射翻在地,就在身後追兵即將圍攏之計,一將領百余兵殺至,將曹操救起。

二人一路奔逃,途中夏侯兄弟、曹仁、李典、樂進等領兵皆到,天明收聚殘兵,得五百余人,唏噓一番,同回河內。

此戰雖敗,卻暴露了天下群雄討伐董卓並非為了拯救漢室,而欲擁兵自立的私心,曹操雖敗猶勝,從此聲名布于海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最新章節 | 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全文閱讀 | 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