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 207 雷霆萬鈞之勢

作者 ︰ 學徒歸來

劉備劍眉一挑問道︰「哦?盟主月前便留下錦囊,孫太守如何不早說?,盟主錦囊中說的什麼?」他一向對文遠頗有忌憚之心,一直以為張遼不會那麼輕易就被袁紹打敗的,總覺著有什麼後招沒使出來,今听孫瑾一言,果然早在一月之前定下計策。

只是這份心機和敢于將自己置之險地的膽魄……也太可怕了吧!

孫瑾不客氣的瞪了劉備一眼道︰「瑾自忖胸懷,既受盟主托付,豈會事先偷看錦囊?今日若非諸公催逼過甚,這錦囊我本打算明日才拿出來呢。」確實,孫瑾此人素重信義,歷史上幽州牧劉虞仁政愛民,死于公孫瓚之手,孫瑾親赴薊城吊孝,怒罵公孫瓚不仁,結果被公孫瓚所殺,與劉虞陪葬。

文遠當初就是看他有君子之風,所以才將錦囊交到孫瑾手上。

劉備驚覺自己失言,忙向孫瑾賠罪,接著自然是催促孫瑾拆看錦囊。

只見孫瑾貼身取出一只錦囊,拆開視之,只見寫著上面一行字︰「諸公見此錦囊,想來已過一月之期,可留一支兵馬虛立各營旗號穩住斥丘守兵,余部發兵西進,借助袁紹西歸之路後共擊之,到時自有援軍接應。」

「就這樣?完了?」孔融仔細看了兩遍,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劉備一臉沉靜,實則內心已經翻起了驚濤駭浪,此時他已經全明白了,張遼孤軍深入只是為了以自身為誘餌誘出袁紹,為此不惜只帶區區兩萬人馬便于袁紹前後近十萬人僵持對抗一個月的時間。

這需要多大的魄力?對麾下軍士多強的信心?若是稍有不測,豈不是讓袁紹連鉤帶餌一起吞掉?

如果是那樣的話,青州黃巾想必明日也差不多應該收到消息了吧,而且,張燕襲掠上黨郡想來多半也是張遼預先放出的風聲,三萬上黨精銳此刻怕是已經走在堵截袁紹的路上……

想明白這一切,劉備只覺著後背已經被汗水浸透了,他心中禁不住驚嘆道「好可怕的算計……張遼……此人心志氣魄非常人可及啊!」

…………

蕩陰縣是魏郡的一個小縣城,位于鄴城之南,魏郡的西南角,這里距離鄴城不到百里的樣子,再南面幾十里就是司隸河內郡的地界了。

由于處在魏郡西南距離戰場較遠的地方,這里已經屬于袁紹的後方。

張袁兩家交戰已經一年多了,戰爭給雙家軍隊帶來了極大的傷亡,呂布急于擴充兵力,一入冀州就瘋狂招募兵壯,袁紹年初為了抵擋文遠攻勢,更是抽調魏郡是十四歲以上青壯入伍。只是這大半年的時間,袁呂兩軍就從人口近百萬的魏郡招募了七八萬青壯。

如今這些軍隊大多都集中在陽平亭這塊芝麻粒大小的地方。

而蕩陰縣因為地處後方,只有守兵不足千人,而且還都是戰力低下的老弱殘兵。

這里本不是袁紹重點防守的方向,可是這一日,十幾萬大軍卻如同洶涌的洪水聚攏在這座不過三五萬人的小城外。

十幾萬大軍,光是人挨人站著都能站滿幾十平方公里的區域,一眼看過去,仿佛視線所及之處都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

這麼大的陣勢,任誰見了都會忍不住兩腿發軟,更何況這十幾萬軍馬圍住蕩陰縣可不是閑著沒事過來觀光的。

這十幾萬大軍來自河內朝歌,他們有意個響亮的名字——河內黑山!

十幾萬黑山大軍陣前,飄揚著十多面黑色大旗,上面並非是用隸書寫著軍中大將的姓氏,而是畫著一些圖案,分別代表黑山軍十多位渠帥的名號,眭固、于毒、白繞、平漢、大計、五鹿、李大目、左髭丈八……

在十幾萬黑山軍大隊之中,還有一支身穿漢軍服制的萬余部隊,旗桿上飄揚著一個張字,正是河內太守張楊所領的軍隊。

沒錯,這兩支軍隊,就是文遠一直準備的後手之一。

事實上,黑山軍早在去年十月的時候便已經被崔琰說服,願意出兵助文遠攻打袁紹。

本來文遠的計劃是希望通過對魏縣的強攻,吸引鄴城的兵力,之後令一直蟄伏在暗處的張楊和黑山兵馬奇襲鄴城,一舉拿下袁紹的大本營,徹底將袁紹打得無法翻身。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鄴城城高壕深,袁紹麾下又有十萬兵力,如果文遠一下子亮出所有的底牌,加上黑山超過三十萬人。袁紹必然膽寒固守鄴城。到那時文遠想要打敗袁紹並不容易,反倒會傷亡慘重,並且戰火會禍及更多的冀州百姓。

所以文遠一開始並沒有暴露全部的實力,而是準備在關鍵時刻給袁紹致命的一擊,只有攻陷鄴城,才能徹底斷了袁紹的根基。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當初文遠考慮計劃時漏過了呂布這一塊,沒想到袁紹憑借著呂布的武勇在魏縣抵擋住了自己的攻擊,根本沒有從鄴城分兵支援魏縣,所以才有了文遠孤軍深入,誘惑袁紹出戰的誘餌戰術。

如今這枚暗子已經潛伏了半年多時間,文遠也順利將鄴城的五萬守軍調出了三萬人,眼下便是使用這枚暗子的時刻了,所以文遠前腳剛剛擊退了袁紹最猛烈的一波攻擊,後腳立馬派周倉前往河內聯絡張楊和黑山軍趁勢而起。

這十幾萬軍隊的目的只有一個,攻佔鄴城,斷去袁紹的根基!

而位于鄴城之南的蕩陰縣,便是前往鄴城的第一站。

十幾萬大軍,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小小的蕩陰縣城給淹了,只有不過千人的守兵如何能夠抗拒,蕩陰縣不戰而降,張揚和黑山大軍兵不血刃進了蕩陰,馬不停蹄繼續向北行進。

七月,河內太守張楊宣布加入館陶聯軍,領兵一萬出河內,入魏郡。

同七月,河內黑山軍眭固、于毒、白繞等宣布討伐袁紹,兩路軍馬合兵一處,共聚部眾十七萬人,大軍一日連克蕩陰,安陽兩城,于七月初四抵達鄴城,十余萬軍馬將鄴城圍得水泄不通,守將麴義見賊兵勢大,緊閉城門不敢出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最新章節 | 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全文閱讀 | 縱橫三國之我是張遼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