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文遠神情凝重,鄭玄也不敢怠慢,道︰「文遠請說。」
文遠點了點頭道︰「是這樣,我向請康成公……」文遠嘴一張,滔滔不絕說了半天,鄭玄听得面色又喜又驚,甄儼之前雖然听文遠大致說了一遍,此時再听也是感慨連連,贊嘆主公竟然有如此豪壯的氣魄!
最好好不容易听文遠一口氣說完,鄭玄仍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動的語無倫次道︰「文遠、呃不,將軍的意思是打算在我治下各縣開設學館?」並非是鄭玄是對文遠突然態度生硬,而是這件事情實在關乎重大,由不得鄭玄不鄭重以待!
在治下各縣開設學館,將受教育的機會提供給普通百姓!這是何等的大事?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接受教育是幾乎世家大族的特權,寒門子弟能讀得起書的佔讀書人的連百分之一都有限,雖然寒門子弟讀書一般都用功刻苦,比大族豪門子弟成才的比例更高,但是巨大的基數差距擺在那兒,即便寒門子弟再用功,最後能夠飛黃騰達成才為官之人和世家子弟的數量仍差距很遠。
對文遠的想法,鄭玄是又喜又驚又有些憂慮。
喜的是文遠計劃開設學館,此事無疑是天下一心向學之人的福祉,要知道漢代只有一座朝廷公辦的最高學府——太學,無論士庶,想要接受教育都是很奢侈困難的事情,豪門大族家中有藏書還好些,而寒門家無一片書簡的比比皆是,想要讀書習文,只能四處游歷,到當時退隱或者致仕的名士自辦的私人學館或者里求學。比方說高密鄭玄、涿郡盧植、當初就在家鄉辦了自己的私學。對外講解經義,四方學子無不聞名而來,有的甚至千里迢迢從天南地北趕來。
這些學子遠離家鄉,有些人衣食艱難仍刻苦求學,當時想要受教育的困難由此可見一斑。
而文遠要在治下各縣開設學館,教天下向學之人讀書識字,這樣的好事一代名士鄭玄如何能不高興得激動莫名?
喜悅的同時,鄭玄又被文遠的如海一樣浩瀚的氣魄所震撼,要知道開辦學館可不是小事,人力、財力、魄力三者都要具備。
人力是文遠此次來找鄭玄的主要原因,鄭玄麾下弟子眾多,文遠去年鄴城大封時曾點名調走近百人,不過剩下不擅長為官只一心鑽研經學的弟子也不在少數,文遠的一絲就是讓這些鄭玄弟子每人到一處縣邑治學,如此可以迅速開枝散葉,讓更多人能更快有機會學習到文化知識。
這樣的文壇大事,鄭玄自然是拍著胸脯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的,在他看來人力的事很好解決,唯獨後兩者讓他有些擔憂。
要知道文遠如今治下有一百多個縣,一個縣設一個學館,就是一百多個學館。學館里的先生可以從鄭玄弟子或者當地文士中抽出,可是書籍呢?現在雖然有巨鹿紙,線裝書,是很方便。可是這兩樣東西的價格仍不是尋常百姓子弟能夠承受,此外建學館的經費,先生的薪俸等各種各樣的支出也不在少數,若是不提供極大的財力支持,辦學館講學的事情很難實行。
見鄭玄提到這個,文遠面容堅定的道︰「這個康成公不必擔心,我之前已經和甄儼商量過,建學館和先生俸祿等初期一應所需錢糧包括給每個學館配備一整套教科書皆有官府支付,在公布辦學館講學的政令之後,甄家商會生產的巨鹿紙、線裝書的價格直降至原本的三成,如此想必會有更大一部分人能夠接受。但是學子學習住宿,也需要交納最基本的生活費用。以保證學館日後的正常運行如果是家境實在貧寒的學子,可以買紙抄錄,或者在學館打些散工補貼生活之用,我所能做到的也只有這樣了,這樣的條件對有心向學之人比之以前已經足夠優厚。」
文遠說完,看了看甄儼,甄儼雖然肉痛,卻也無奈的點了點頭。巨鹿紙、線裝書直降至原價三成,原本可稱得上暴利的買賣因為主公的強制要求此時不得不將一大部分利潤讓出,好在主公答應他今後依據市場需要,可以將無限制的擴充產能,雖然利潤薄了一些,但是既然銷量多了甄儼還勉強可以接受。
文遠有何嘗願意放棄這麼一大塊利潤,要知道文遠治下各個項目的進度都需要靠巨鹿紙和線裝書這一塊來支撐,這兩件商品如今在市場上佔據著絕對的壟斷地位,也就是說價格多少,隨便自己怎麼定。現在利潤一下子消減掉一大半,文遠其實比甄儼更心疼,不過為了盡早培養出忠于自己的人才,為了打破由世家豪族掌控社會秩序的樊籠,也為了整個民族更快進步,眼前遇到的這麼一點困難簡直是微不足道的,文遠也願意接受!
不過也學館建好之後的一切仍有官府支付,眼下可不是什麼和平年代,文遠治下州郡不過是剛剛平定,天下戰亂連綿,周邊強鄰無不虎視冀青二州,內外形勢如此惡劣,這個時候文遠可不會白痴的全力發展什麼全民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這在漢末根本就不現實。百姓溫飽問題、軍事自保能力才應該排在最前頭。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連文遠前世的祖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都花費了數十年時間,一千八百年前的漢末,當然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如今文遠給學子們提供的條件已經足夠優厚,如果他們有心想學,即便是有些困難也必然能夠克服。而且文遠一時也並不奢求能有多少寒門子弟能夠拔尖冒頭,只需要這些出身貧寒之人將由士族把持的社會秩序一點一點撬動,當士族中的有識之士發現的時候,已經無力挽救。
鄭玄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雖然沒有文遠的眼光長遠,不過也對文遠的腳踏實地持贊成態度,去除人力、財力這兩項因素,最後唯獨對魄力問題有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