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領二十余步卒出了包圍,不敢停留,一路向南疾走,還未奔出數里,突然一彪軍迎來!
關羽大驚,只道是張遼為保全名聲故意放自己離開,卻令部將半途截住,正自驚怒,卻見來將豹頭環眼,燕額虯須,手綽丈八蛇矛,竟是三弟張飛!
原來劉備奔出十余里,直至泗水西岸,見追兵漸遠,心中略寬。不過他擔心關羽安危,正要命部將糜芳領兵前去接應哨探,恰巧張飛引三百余騎殺透重圍趕了回來,听說二哥引兵斷後,二話不說就搶了糜芳的差事一路向北尋來。
見二哥安然無事,張飛大喜,策馬上前噓寒問暖,關羽只推說見劉備走遠,便奮力殺出重圍,並沒有向張飛說之前張遼放他一節。
二人一同回見劉備,劉備見二弟黯然歸來,喜不自勝,因為之前這場大敗而抑郁的心情終于舒展了一些。
此次一戰,劉備可謂是大傷元氣,帶出去的兩萬軍士折損過半,陸續逃回來的殘敗兵馬**千人。
不過這還不是劉備最心疼的,關鍵是經此一戰,軍中的精銳部眾傷亡殆盡,只怕需要幾個月才能恢復戰力,所幸帳下幾員武將沒有陣前折損。
曹操那邊也差不多,逃回營寨計點損失,兵馬折損兩萬余人。此戰一敗,曹操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士氣,當下拔寨星夜退兵回徐州城,沿城一帶築起堅營十余里,深溝高壘,閉而不戰。又令劉備屯兵郯城西北四十里外的襄賁城,如此互為犄角之勢,扼住河北軍南下要道!
只不過經此主動出擊之後的一場敗績,態勢已經打響了平均,曹操佔據徐州地利,河北軍若想大軍馳援呂布,必須經過徐州和襄賁這道堅固的防線,若是繞道而行,就要小心曹操對河北軍糧道的偷襲。
不過曹劉聯軍縮入堅固的城池之中,雖然避免了和河北軍戰陣交鋒,也把主動權讓給了河北軍。河北軍雖然不能在未攻破徐州、襄賁一線的情況下全師去救下邳,不過派出一支分遣部隊前去還是沒有問題的。
呂布危如累卵,發兵去救已經刻不容緩,十二月中,當顏良、呂蒙領著冀州戰輔兵馬趕來與文遠回師之後,文遠自領中軍七萬留下與曹操、劉備對峙,立刻命張頜、徐晃分青州兵、驍騎營三萬余人取道蘭陵、博陽,繞過襄賁城南下去救下邳,半月之後,徐晃傳來消息,已經戰退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暫解了下邳之圍。
雖然大勝一場,不過因為文遠箭瘡未愈,需要好生將養一陣,一時並沒有對曹劉聯軍發動大舉的攻擊,己方勢力在徐州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對峙態勢,文遠與曹操劉備相拒于郯城、襄賁城一線的泗水河畔,河北軍分遣部隊則同呂布在下邳城犄角相依,一同抗拒夏侯惇兄弟的四萬多兗州兵,因為彼此間各有顧忌,一時之間,徐州大規模的戰事少了許多,當然,時不時的小規模戰斗還是免不了的,只是曹劉聯軍營壘堅固,河北軍多次的攻擊都無功而退……
在這段時間當中,文遠好好的在中軍帳中將養身體,月余之後,才漸漸痊愈。
只可惜文遠正當準備再與曹劉聯軍大戰一場的時候,王力卻突然傳來兩份十萬火急的情報,一是太史慈在函谷關中計遭伏!司州軍團三萬兵馬折損近半,軍旗輜重盡毀不說,伏擊的張繡、劉表聯軍換了河北軍號衣,詐開函谷關,一舉奪了關隘,兵臨三川,直逼雒陽!
二是這一月曹操在郯城檄文天下,號召天下諸侯共討張遼,據各地細作回報,起兵響應的諸侯大大小小十余路,其中比較有名望勢力的便是兗州曹操、豫州劉備、江東孫策,荊州劉表、南陽張繡、西涼馬騰、韓遂!
此前曹操派滿寵聯絡天下諸侯,都是在暗地里。直到張繡出奇兵攻佔函谷關,兵逼雒陽,天下盡知時,這個早就在暗中操作的反張遼聯盟才徹底付出水面,令文遠震驚的是,除了早已明面上和曹操站在同一陣線的劉備之外,曹操竟然一口氣拉攏了這麼多人!孫策兵馬因為突然襲擊廣陵的反常動向,加入聯盟文遠倒不甚意外,可是遠在西涼的西涼馬騰、韓遂以及荊州的劉表、張繡竟然也加入到這支敵對聯盟里!
這七路諸侯,擁兵數十萬,跨地數千里,七家加在一塊,比之文遠領土疆域、人口兵力還要強上一倍,若是他們從西到東一起向河北軍發難,以文遠目前麾下的兵力,別說進取,想要保全現有的土地都不容易!
然而這些諸侯各有著不同的想法,各有著不同關切的利益,曹操居然能穿針引線將這些人聚攏在一塊,由此可見曹操想一舉扳倒自己的野心!
七路諸侯聯盟的事情倒可以暫且放在一邊,畢竟板上釘釘的事情,再去多想毫無意義,眼下最緊要的是如何應付關中洛陽一線的危局!
王力帶回來的情報很詳細,說明關中洛陽一帶的情勢已經相當危急。在馬騰韓遂十幾萬西涼兵馬的強攻之下,鐘繇已經放棄長安退守潼關,與太史慈的兩萬戰兵合兵一處,倒是不必擔心馬騰韓遂能夠兵出關中,襲掠弘農、河東之地,只是函谷關糧道被斷,糧草輜重都要經過河東之地,而河東衛家似乎也參與了叛亂,擁兵數千人侵擾河東諸縣,使得這支孤軍的供給轉運有些困難,不是長久之計。
弘農河東的形勢,這還不算最危急的,關鍵是河南洛陽一帶,太史慈走後,偌大的河南地區除了虎牢關還留守有一萬戰兵,其余各地只有寥寥數千輔兵把守,守備空虛,以東都洛陽為例,如此重地竟只有兩千輔軍!
洛陽北接冀並,南臨荊襄南陽之地,西通雍涼,東連中原大地,幾乎可算得上大漢王朝地理位置的中心,四方都可顧及,光武帝劉秀當年建都于此就是基于這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