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的春天終于含羞帶怯的來了,沈君易也終于盼來了自己奮斗篇章的小陽春。
新結構大棚區早在年前就建的七七八八了,過了年在政府的強烈干預下,一些設備都紛紛備齊,十個農科員也從各自的家鄉趕了回來,現在就等著開工種菜了。
沈君易這兩天卻在給十個農科員加班,既然決定了要辦學習班,怎麼地也要把教學的師資力量弄好。沈君易也不想自己一個人當老師,那可是要死人的。而這十個農科員要經驗有經驗,要學問也有學問,再說,人家的年齡也比自己當老師適合多了。所以,沈君易刻意的要把這十個人打造成學習班的骨干師資力量。
榆林政府在得知沈君易有意在玉林舉辦大棚技術的培訓班,是興奮異常,雖然沈君易答應過要把大棚的技術交給政府,可是榆林政府也知道如果沈君易現在就開辦學習班,榆林就會趕在全國前面讓老百姓能夠學到這個技術,這簡直就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舉啊。所以,榆林的章副市長親自給沈君易弄了場地,還由市廣播電台向全市做了宣傳動員。
動員的效果是明顯的,特別是一些人在打听到了這個大棚技術可是會帶來暴利的時候,報名的人更是人潮涌動,人山人海。榆林政府特地為此次報名開設的報名點差點沒被這些性急的家伙給擠得散了架。而本來打賭輸的劉建軍在看到這個景象之後,直接選擇了逃跑,收錢?那是笨蛋,就看著政府給預備的三個會計忙的滿頭大汗的樣子,劉建軍打死也不會進去收這個錢。
沈君易定下的報名費是元每人,包學會,如果出元,可以派人去幫助修建大棚,出元就可以享受到5年的售後服務。這樣的報名方式在當時可是第一次看到,眾人也一時半會弄不清楚什麼是售後服務。還是在劉建軍解釋了以後才知道,那就是以後能夠享受大棚技術的升級和突情況的協助處理。
這個年代,伍佰元就算是很多了,所以真正出五千元去享受售後服務的人還真的不多,讓沈君易一陣郁悶。第一天報名結束後,會計把人數和報名的錢數報告給了劉建軍後,劉建軍一**坐在地上半會沒有起來。
沈君易也沒有想到第一天就報了多人,平均元就是5o多萬,連著附近的銀行也被驚動了,派了專人上門收款。
「我說,君易,這,這錢這麼好賺?」劉建軍有些哆嗦,說話也不是很利索,活了這麼大年紀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錢,也難怪他有些語無倫次。
「那倒不是,雖然現在是收了錢,可是我們答應人家是包學會的,我們還要做大量的工作,只有等學習班結束,人家都學會了,這錢才能真正算咱們的」沈君易倒是沒有沖動,雖然這麼多錢也讓他激動了一段時間。
而第二天的情況比第一天還要瘋狂,甚至一些別的省份的人也從很遠趕了過來,看來,對于這樣的新技術感興趣的人還是很多。榆林政府為了讓更多的人學到技術,干脆延長了報名時間,我們的沈君易同學為了多賺錢竟然也沒有反對。所以,學習班的時間被推遲了十天,但是因為知道報名工作沒有結束,大家也能夠理解。
最後的統計結果讓早有心理準備的沈君易也一陣無語,對于這個時代的瘋狂算是有了重新的認識。總共報名人數驚人的過人,包含一些需要售後服務的人員,總共收取現金298萬。沈君易已經是個百萬富翁了。
這麼多人,要想達到教學效果,沈君易還要重新計劃一下。他把人分成十個批次,每個批次十個班,每班5o個人,按照報名的先後順序來確定其批次。
這個計劃得到了榆林政府的支持,專門為了這個學習班準備了場地,就在市委黨校,不過市里也有些小條件,那就是在一些班級里安排一些自己的人進去听課。沈君易當然沒有反對,和場地比起來,那可是小問題,否則自己要到哪兒去找這麼大的地方?
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沈君易讓十個農科員擔任了任課老師,他也沒有虧待人家,給出了很高的工資。理論課就在黨校上。實踐課就上大棚區。
沈君易這段時間也讓劉建軍把自己的銷售渠道建立了起來,在現在還沒有大範圍的大棚種植時期,渠道的建立還是很順利的,沈君易讓劉建軍和這些渠道商都立了合同,而且還是三年的合同,等到學習班基本結束的時候,銷售公司的網絡也正式的組建了起來。
沈君易也在早一些時間和林啟正取得了聯系,林啟正告訴沈君易,西藏的大棚也試驗成功了,林啟正也算為西藏的全體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為自己取得了豐厚的政治資本。而且,林啟正還把這件事情通報給了軍方,讓軍方也取得了這個技術,這個好處可是不言而喻的。對于沈君易在這個事情上的幫助,林啟正也沒有多說感謝的話,他們之間似乎也不需要。不過,林啟正對于沈君易下一步的打算還是很上心的,詢問他準備考什麼大學。沈君易現在還沒有想好是直接深造還是繼續讀自己前世的那個大學,只好回答還要想想才能決定。
沈君易一直有一件事情都沒有去做,在從江南省來之前就準備去做的,但是卻因為自己的恐懼心理沒有去,那就是回到自己前世的家鄉,看看那里究竟有沒有前世的自己。看來這件事,只有等到考大學以後去完成了。
伴隨著沈君易不緊不慢的高中生活,大棚技術培訓班愣是火了兩年,全國各地都有人來榆林學習這個技術,這其中收益最大的還是沈君易,他的那張匿名存折上已經有了萬的資產了。隨之而來的是整個榆林農業的展,榆林政府的苦心總算沒有白費,在學習班之後,很多人都先後建起了大棚,生產出來的蔬菜雖然沒有沈君易這個大棚區這麼多,但是也豐富了榆林的市場。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其中,榆林的市場終于飽和,蔬菜開始向整個全省範圍內甚至向邊緣省市輸送,榆林徹底擺月兌了冬天沒有新鮮蔬菜吃的歷史。
由于有了前期經營的渠道和網絡,劉建軍的銷售公司一直也很紅火,雖然利潤不在像以往那麼暴利,但是還是可以得到高額利潤的保證的。而這兩年,劉建軍也是煥出新的生命力,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用他的話來說,咱這個大老爺們怎麼地也不能輸給自己的佷子吧。不過,讓他一直郁悶的是,就算自己再努力,還是趕不上沈君易的日進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