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疑案》後注︰
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江西臨川人,世稱臨川先生。慶歷二年(1o42年)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留有《王臨川集》。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于兼並。因此,在嘉祐三年(1o58年)上宋仁宗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封建士大夫亦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執政。由于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o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變法派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蘇軾便是反對者之一)。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于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o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本文故事生于宋神宗元豐初年至二年,其時王安石早已罷相,只是新法尚未廢除罷了,文中細節與歷史有所出入。
2、蔡襄,後世所推崇宋代書法大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四大家。蔡襄,字君謨,興化仙游人。《宋史?列傳》稱他︰「襄工于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由愛之。」宋四大家中,蔡襄年齡輩份在蘇、黃、米之前。蘇東坡道︰「其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沈括道︰「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自成一家。」
3、豆腐是我國古人明的一種傳統食品,古稱「乳脂」、「脂酥」、「菽乳」、「黎祈」「犁祁」、「鹽酪」,「鬼食」,「黎福」,「黎起」、「無骨肉」、「小宰羊」、「白起肉」,等等,五代陶谷所撰的《清異錄》稱豆腐為「小宰羊」,明《通雅》言︰古人的脂酥即豆腐。蘇東坡在《又一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詩中說到豆腐,詩雲︰「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貧家百物初何有。」有人將豆腐分為南、北兩大類,北豆腐又稱老豆腐,以鹽鹵(氯化鎂)點制,含水分較少,色乳白,味微甜略苦,烹調宜用厚味久炖;南豆腐又稱女敕豆腐,以石膏(硫酸鈣)點制,含水分高.色雪白,質細女敕.味甘而鮮。我在小說的《小鎮疑案》《黃州迷案》等故事中采用了「豆腐」一說,與史料是不相符的。《小鎮疑案》中有關豆腐的制作工藝流程,源于我的親見,這是江南民間原汁原味的純手工豆腐制作工藝(包括手工推石磨),主人的手藝是從祖輩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據此推測,應與古代制作工藝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