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大帝 正文 第二十三章 親政 新的開始

作者 ︰ 大石浪

第二十三章親政新的開始

這場黨人與宦員之間的惡斗同竇家父女爭奪主導權之爭是同事進行的,最終演變成宦官與竇家的拼死一搏,兩敗俱傷。牛弘在最後輕松地贏得了勝利,不僅是力量上的勝利,而且是道義上的勝利。

作為一個皇帝,用皇權戰勝對方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是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如果不能取勝則是無能的表現。而現在,宦官與竇家的困獸猶斗留下了太多的把柄,自然成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牛弘取得了完美的勝利,既使是最挑剔的史學家都無可指責。

當然兩股力量同時被消滅留下了權力真空,由誰來填補,如何平衡都是應該考慮的問題。要不然,單從帝國權力架構的角度,掃除宦官和外戚是沒有意義的。

建寧元年八月九日,牛弘掌控帝國後的第一個朝會。這一天,牛弘才滿十三歲。

朝會一開始,竇妙下旨還政于天子。說完後就回長樂宮去了。她盡管沒有從昨天的打擊中完全恢復過來,但人還是顯得很輕松。因為牛弘給了她這樣一個體面的權力交接。

接著議定了一些初步的帝國管理架構的變動和人事變動。

太傅陳蕃奏請任張奐為太尉,眾大臣沒有異議。

牛弘果斷地拿掉了兩位天王巨星級的黨人杜密和尹勛,貶為庶民。

原太尉劉矩改任杜密的太僕之職。

朝臣對處置杜密、尹勛議論較大。有人還把他們說成是與宦官作斗爭的英雄。

太傅以官吏行事先得守法駁之。

杜密與尹勛表現的很霍達。他們表示,天子能鏟除宦官勢力,完成了他們的心願。既使砍他們的腦袋也沒有怨言。

不過牛弘對黨人也不純粹壓制。提議由李膺任御史中丞。這項提議不僅令各級官吏頭疼,連太傅也皺眉。讓這位主擔任帝國最有實權的檢察官,以後做官得格外小心了。

太傅奏請段潁接任司隸校尉一職也獲得通過。

對竇武一家的處理議論較長。抓住竇武私自調兵要求嚴辦的人還較多。牛弘力保,但難以服人。還是太傅拿了個折衷的方案,削職不削爵,算是勉強通過。由此取消了大將軍府的編制。

來事情弄得差不多了,牛弘準備散朝。那個大漢政壇的不倒翁,司徒胡廣以母以子貴為由,奏請立董氏為太後。

這是個順水人情。牛弘本來想把這事緩一緩,但有人提出來了也不好反駁,怕傷了董氏的心。這一提議也獲得通過。這一下大漢帝國有兩位皇太後了。

散朝後,牛弘留太傅和太尉宮中議事。

帝國的職位變動只是有了個初步框架。清算宦官勢力和此次沖突違法官員的事情由廷尉負責。肯定還會清理掉大批官吏。杜密尹勛本來可以不處理,牛弘是故意給黨人一個警告。不要以為把宦官斗倒了就是他們的天下了。

在牛弘的書房里,陳蕃和張奐向牛弘行過禮後就坐下議事。太傅跟牛弘比較隨意,張奐有點緊張。這次機緣巧合讓這位涼州名將進入了帝國的權力中心讓他有點受寵若驚。

「張太尉,這次給朕捉了多少蝗蟲?」牛弘先得把這事處理了。

「大致有二十二萬石,陛下」。張奐可能已經把這筆錢怎麼使用都計劃好了,所以連零頭都不想抹掉。

牛弘讓張奐把蝗蟲送去皇家勸農莊,憑莊主周贏收條到少府領錢。

城外駐扎的大軍,太傅建議先回原來的軍營。陣亡將士的撫恤和軍功將士的獎勵可先安排,功軍突出者的升遷等過一段時間大批職位空出來後再安排。

牛弘讓張奐今後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制定一個安定邊疆的中長期方案。從西域護都府到幽州玄菟樂浪,帝國在十年內盡量避免大的戰爭。

張奐對邊疆事務熟悉,由他制定方案才不會紙上談兵。

張奐告退後,牛弘與太傅繼續議事。

「太傅,眼下帝國最緊要的事有那些?」牛弘問太傅。

「眼下急事莫過于三件,整頓吏治、展農業,安定邊疆。」太傅胸有成竹地答道。

牛弘知道,整頓吏治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最難。徇私舞弊,貪髒枉法的事幾乎是與權力伴生的。只有把人全部趕回大山里去做猴子,才能基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但那是一種社會的倒退。當然,不能因為是不可避免的,就听之任之。作為一個帝國的決策和管理者,應該把由此附加的社會成本盡量降低,控制在一個不危害社會,不阻礙社會展的程度。

牛弘跟太傅討論起精兵簡政的問題。如果能夠精簡掉一成官員,對帝國的展意義巨大。一個三百石官員的食秩就相當于二千多畝田一年的稅收。大漢帝國目前還處于農業文明階段,田畝稅是國庫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帝國的財政還基本上是個吃飯財政,付了官員的食秩後,就所剩無幾了。想搞大型工程建設或對外戰爭,還得額外開闢稅源,加重百姓的負擔。

一算帳後,太傅也覺得精簡機構,減少官員編制對帝國的意義更大。先按減少一成的目標,對帝國的機構設置和官員編制列出一個規劃,力爭在兩年內逐步實施。這次借鏟除宦官的大清洗中空中來的崗位不急馬上全部填補,寧缺勿濫。

至于貪腐問題,把那個嫉惡如仇的李膺放在帝國總檢察官的位置上作用巨大,各級官吏肯定會收斂一些。不過那家伙有點太嚇人了,眼里容不得半顆沙子。要是他跑到一個地方,那些太守縣令全跑了就糟了。因為新任官員還是會貪。要是變成飽狗子跑了,餓狗子來了,社會成本更大了。看來牛弘得找時間與李膺談一談,讓他掌握一個尺度,一視同仁。才能安大多數官員的心,對貪心不足的沉重打擊。

對于農業的展問題,太傅認為主要有水利、農具和耕作、肥料三個方面。大漢帝國歷代都重視水利,按目前的技術水平已經做的很不錯了。農具方面,鋼制優質農具價格太貴,還沒有普及。這個也只能提高帝國鋼鐵冶煉技術,降低成本,等帝國財政好轉後,還可以通過優質農具免稅的辦法,讓農具的價格降下來。肥料目前只能通過在帝國各大莊園推廣大型牧場的辦法來解決。

牛弘還增加二條,良種培育和地域均衡問題。特別是地域不均的問題。南方開遲緩和邊境地區的空心化。這不僅對解決帝國糧食問題意義重大,而且邊境地區屯田還利于邊境將士就地補給,增加帝國在邊境的實力。張奐將軍的安定邊疆方案應該從軍事和農業兩方面綜合考慮。

牛弘和太傅之間交談很隨意,又談到召集天下儒家學派開會的議題上去了。太傅說,他已和鄭玄、荀爽等有影響力的儒學者寫過信,也和在京的劉淑談過,這些儒學者對開會這種形式的交流很感興趣,已經把這提到創儒學盛舉的高度了。牛弘讓太傅再跟這些儒學者連絡一下,年底開這個會。另外,還要讓冶鐵工匠,煉丹方士也來帝都,開個會進行交流。

听牛弘說要把方士也請來,太傅開玩笑說︰「陛下,你想讓方士煉長生不老丹?」

牛弘說︰「方士們整天拿水銀煉來煉去,煉出來的丹人吃了短壽,自己也因中毒而短壽。朕要為他們指點迷津。」

太傅知道牛弘總有些匪夷所思的觀點,倒也相信。

太傅走後,牛弘還在想吏治的事。聯想到自己,牛弘笑了起來。在大漢帝國,皇帝是最**的人。皇宮里光是宦者一項,就有千把人,那都是帝國稅收供養人員。這次宦者與竇武對決,最後有一百多人被抓,逃走的有近兩百人。還有近七百人,牛弘是不準備增加了。後宮弄那麼多人,氣派是氣派了,那些人整天無聊勾心斗角常常讓帝王頭疼。清官難斷家務事,皇帝也不例外。

牛弘得把思路理一理。後宮的事不是小事,帝王的家事也是國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靈大帝最新章節 | 漢靈大帝全文閱讀 | 漢靈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