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大帝 正文 第六十九章 杜密的煩惱

作者 ︰ 大石浪

第六十九章杜密的煩惱

「朕準備把宮女辰兒賜給徐晃,給帝國的將士們鼓鼓勁。」牛弘說。

這下帝國的高官們松了一口氣,心想,宮中美女如雲,但宮女社會地位並不高。通常是皇帝把宮女賞賜給大臣或將士,正兒八經拿宮女賜婚,也虧你想得出來。不過牛弘賜婚這樣一個形式,也是很高的榮耀。

只有太傅多少知道一點辰兒在牛弘心中的份量,這樣一來,徐晃可就要官運亨通了。

消息傳回後宮,除了少數幾個徐晃的粉絲有點羨慕外,其它人各有各的想法。宮中從來就是勾心斗角的場所,盡管牛弘用秩序把這股風從表面上壓下去了,但人的心態一下子還不可能轉變過來。所以宮中對外面的事一般不大關心。

比較主流的看法是辰兒有什麼地方把天子得罪了,天子借此把她送出宮去。只是念在她長期精心照顧的份上才給她安排一個好的歸宿。建章宮宮女這個位置是多少宮女夢昧以求的,在這里,很有可能爬上枝頭變鳳凰。

辰兒還是沉浸在她那級粉絲的夢幻之中,根本不管別人是怎麼想的。現在離目標更近了,相思得反而更厲害了。

牛弘也為她高興,以這樣一種形式安排好辰兒的未來省下了很多口舌。想到很快就會把辰兒嫁出去,牛弘多少有點失落。

宋怡不顧有孕在身,為辰兒精心準備了一份嫁妝。當然,只需要號司令,不需要親自動手。

二月初,勃海相送來奏報。聲言勃海出現了一個奇異的涌泉。據他的描述,那泉水原為涓涓統流,近日突然冒出大水。也是不整天有大水,而是每隔七八個時辰來一次,傾刻方園十數畝的泉潭漲水四尺有余,波濤洶涌。四鄰八方之人無不稱奇,爭相前來觀看。

這勃海相大概是吸取了豫章張英的教訓,只是據實奏報,而不再弄個什麼天降祥瑞之類的討好牛弘。

好家伙,十幾畝的泉潭能漲水四尺以上,那不是每次冒出幾千個立方的水,水量是夠大的。

牛弘知道,那是間隙泉。間隙泉分為熱泉和冷泉兩種。

熱泉一般是地下水流經的地方與深層的地熱區有裂紋或通道,地下水流入深層後,踫到熾熱的岩石,汽化後產生強大的壓力,推動地下水向地表狂涌或狂噴。深層蒸汽噴到一定時侯,壓力就卸得差不多了,地下水又向深層流,這時地表就安靜了。這樣反覆循環就形成了間隙熱泉。不過間隙熱泉沒有勃海相所說的那麼大的水量。

冷間隙泉是一種虹吸現象。勃海相的描述中有泉潭,說明那兒本來就是一個地下水的出口。可能是前些時那兒有什麼建設,把地下水上弓彎道的透氣口堵住了,形成虹吸間隙泉。

牛弘這次不想排憂解難,告訴別人真相。現在帝國的糧食情況已大為好轉,讓那些有錢人去旅游也許是一種新的經濟萌芽。現代人不是專愛裝神弄鬼來吸引游人的嗎,諸如尼斯湖水怪,神龍架野人等等,讓那些自以為很聰明的人去探密,把人氣搞得旺旺的。

想到這兒,牛弘不僅不說出真相,還推波助瀾。在奏報上寫上「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朕也有點想去看看,玩玩」的御批,把奏報退回尚書台。

不到兩天,帝都洛陽都在盛傳勃海有神奇的涌泉。人們對未知事物總是好奇,而且各人的理解不同,使得勃海涌泉越傳越神奇。帝都洛陽不泛既有錢,又空閑的人,于是就有人開始結隊往勃海,去探個究竟。

在帝都洛陽,既有錢,又空閑,名氣又大的人非杜密莫屬了。

要說當年杜密在黨人中的名聲,也僅次于太傅陳蕃和劉淑等有限的幾個人。只因摻和了前年外戚與宦官之斗,兩敗俱傷,被牛弘罷官,成了名氣最大的待業者。

牛弘也沒有把他看死,他自己在帝都也有關系,但就是沒有合適的崗位。本想一走了之,回家鄉做富家翁算了。但左思右想,還是沒有臉回去。現在帝國政治清明,牛弘現在做的就是當年杜密大力倡導的。現在回去表明自己沒有用,真沒有臉見家鄉父老。

杜密常常想,要是天子起用宦官或外戚就好了,自己做不成官也心甘情願。這樣自己就可以昂挺胸地回鄉,對家鄉的父老鄉親說︰哼,我周甫(杜密字)是什麼人,怎麼能與「xx」為伍呢。

看到原來比自己低得多,常常有求于自己的人當官當得很滋潤,杜密很郁悶。看到同是潁川大儒的荀爽自告奮勇出任機關研究作坊祭酒,杜密不肖。有一段時間,杜密甚至迷信起風水來了,杜密有點懷疑自己家的祖墳可能風水不好,害得自己官場不順。為此杜密專門回了一趟潁川老家,請了幾位精通風水之說的人看了老半天,也沒有看出什麼名堂。

現在听說勃海有神密的涌泉,杜密來了精神。這到要去看看,權當散散心。

誰知杜密竟一去不返,竟在勃海住下了。

在太傅等人與牛弘談起此事時,牛弘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杜周甫能沉迷于山水之間,似閑雲野鶴,朕不如也。」

太傅等人也有同感。

其實牛弘是說笑的。現在帝國人才太多,杜密年紀偏大,實在不好安排。這樣說,傳到杜密耳朵里,意在讓他開心一點。

令牛弘興奮的是,機關研究作坊和方士的研究進步很快,出了很多成果。

馬鈞他們攻克了齒輪加工的難關,在車床上用齒輪傳動取代了分級皮帶傳動,使得車床具有了加工螺紋、絲桿之類構件的能力。他們還制出了台軋鋼機,能軋制寬半尺,最薄至一分的鋼帶。

這是鋼材加工的重大突破。使得很多鋼鐵制品的工藝簡化,質量大幅度提升。

比如說制劍,沒有鋼帶前制劍是很麻煩的。一般先鑄出劍的大致形狀,再反覆鍛打,必須把鋼鐵澆注凝固形成的各向同性的粗晶粒,通過鍛打,細化晶粒,並形成沿劍身方向的縴維狀分布,劍才具備韌性。鍛打次數多了,反復加熱,又容易造成鋼鐵表面氧化月兌碳,得不到所需要的刃口硬度。又需要多次小火悶燒滲碳,這一過程對工匠的技術要求很高。

古代工匠能基本掌握這些工序的訣巧就是鑄劍名匠了,那就不得了了。

現在制劍就簡單了,用軟的帶鋼切割後,把劍鍛打成形,帶鋼的晶粒本來就是縴維狀分布的,不用反覆鍛打。

因為方士的研究成果,他們煉出了鋼鐵滲碳催化劑。使得劍的表面滲碳也一次完成,質量穩定。

現在洛陽太學機關研究作坊里連學徒都能制劍,而且劍的各項性指標優于象歐冶子這一級別的鑄劍名匠的水平(一些不懂的人喜歡把古代的名劍胡吹一氣,好象古代的技術神秘莫測。其實古代受技術的限制,制造全靠工匠的手藝,制出來的劍遠遠達不到現代流水線生產的水平的。前些年曾出土越王勾踐劍,代表了古代制劍頂級水平,實際韌性極差,在展出途中斷掉了。)

鋼帶的用途很廣。原來一些農具之類的鐵器,因為用鋼來制成本太高,因此以鑄造為主,質量低劣。現在可以用鋼帶來制,成本比鑄造高不了多少。

馬鈞他們的機關研究作坊正在加緊制造更多的軋鋼機,配備到帝國各個官營冶鐵作坊。同時制定了配套的管理措施,雜質少的優質帶鋼嚴禁流入民間。防止流落境外,使帝國以外的國家或部族具有制造優質兵器的材料。

方士的研究也成果累累。除了水泥、透明琉璃、橡膠三大明外,還煉制出多種化學品,煉制出了鋅。鋅與銅適度配比就可以煉制出黃銅,那可是比青銅用途廣的多的銅材。

現代三大強酸中的二種硝酸和硫酸也問世了,只是純度還較低。牛弘要求方士們設法提純。只要有了高純度和高濃度的硝酸和硫酸,黃色炸藥就可以問世了。

面對井噴式的技術成果,牛弘要想一想,先用什麼產業來帶動呢?如果不應用,這些明創造就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應用是關鍵的一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靈大帝最新章節 | 漢靈大帝全文閱讀 | 漢靈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