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牛弘的治亂觀
漢靈大帝
十二月底,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席卷了整個北方,帝都洛陽的雪都有一尺半高。由于有了前年的大雪,百姓們有了經驗,洛陽近郊的房屋基本沒有壓塌,沒有百姓傷亡的奏報。
今年的雪比前年大得多,造成最大的不便是交通。河東和三輔地區諸郡還派人送來了奏報,河西五郡完全斷了消息。
有道是瑞雪兆豐年,大雪對莊稼人來說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土里的莊稼早已收割了,大雪還會把一些吃莊稼的蟲子凍死,明年的莊稼病蟲害會大大降低,還會給土地保熵。所以說,冬雪對于莊稼人來說,是有利的。
然而,大雪對游牧部族卻是災難性的。前年的大雪讓游牧部族受到重創,去年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今年這場比前年更大的雪,將會凍死牛羊無數。明年開春後,他們將很快面臨生存危機。
邊境地區已歸附大漢的游牧部族,這兩年得益于帝國積極倡導的定居策略,已經有一大半建立了定居式的居民點,盡管房舍,特別是牧舍還不夠,但這一部份牧民的損失相對來說會小得多。
這是對帝國邊境有重大影響的天氣事件,帝國高層又一次集到了一起,商討對策。帝國中央機構改革後,帝國高層會議增加了一人,御史卿李膺。
太傅和太尉對牛弘去年上半年鼓動游牧部族定居的決定深表佩服。要不然,今冬這一場大雪對所有牧區都是毀滅性的。牧民賴于生存的牛羊如果在野外,必將凍死大半。由于帝國鼓勵歸附大漢的部族定居,不僅減少了這次雪災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帝國對牧區的影響力。
明年開春後,還是照老辦法,對歸附我大漢的游牧部族進行救助。關于這一點,帝國高層沒有異議。現在帝國糧庫的存糧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救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可以適度地消化部份存糧。
商議的重點將是鮮卑人的問題。由于這一場大雪,歷史又走到了一個重要的關口,如果處理得好,不管帝國的定居政策最終是否得到鮮卑人的積極響應,帝國的北方邊境將獲得十年以上的安寧。否則,一場大的草原動蕩就在眼前,是否會波及大漢帝國還不好說。
對于怎麼應對巨大雪災後的鮮卑人,帝國高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橋玄還是那個急脾氣,他說難逢啊,大雪已經把檀石槐埋了大半個身子了,帝國應該立即著手軍事準備,明年一開春,進軍草原,把檀石槐滅掉,拔掉這個眼中釘。
太傅卻說沒有必要帝國出兵,以供糧為誘餌,讓鮮卑人自己把檀石槐干掉。還說「檀石槐是草原的一坨屎,帝國出手還嫌污了手」。
太尉說,應該乘機以糧食為籌碼,讓在大漢邊境線千里以內的游牧部族全部定居下來。再從里向外,逐步歸入帝國體制管理。
參議劉龐附和太尉的觀點。李膺是新進入帝國高層會議的,對邊境事務不熟,沒有表意見。
牛弘卻不急于表態,而是跟帝國高官講起了歷史,為什麼秦帝國會二世而滅,為什麼會有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為什麼會有新莽之亂。牛弘卻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那就是有限的土地上的人口壓力。
牛弘想借此機會,提出帝國中長期展思路。帝國的中央機構在趕鴨子上架中完成了改革,但如果不改變施政理念,沒有一個中長期展方向,機構運作真的會變成換湯不換藥。
牛弘說,秦始皇一統天下時,有四千萬子民。中原大地的土地還有足夠的能力養活這麼多人,本來秦帝國是不會這麼快就消亡的。但是,在中原大地春秋戰國數百年間,北方游牧部族也迎來了休養生息的春天,以匈奴人為主的北方游牧部族的人口膨脹到三四百萬人。已經接近北方草原能夠養活人口的極限。
那個時侯,游牧部族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對農耕民族大肆劫掠,補充生存資源。不是游牧部族豺狼心態,而是為了生存下去。
秦始皇作為一個杰出的帝王本來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聚全國之力,與北方游族部族拼殺十年。要是這樣,中原土地上的人口或許只剩下不到兩千萬人,與高祖一統天下時差不多,而北方游牧部族肯定不會多于百萬人。草原巨大的人口基數與土地的矛盾不復存在,北方的威脅就會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得到緩解。對內又大大地緩和了人口與土地的矛盾。只有這樣,秦始皇的後人才有實現天下大治的條件。
牛弘接著說,秦始皇早年進行統一戰爭時,曾得到西戎各部的全力幫助,與游牧部族有一定的感情。正是秦始皇一念之仁,面對北方游牧部族愈演愈烈的劫掠,采用畫地為牢,敬而遠之的策略。傾全國之力,修築長城。
十幾年後,北方游牧部族土地與人口的矛盾沒有絲毫緩解,北方的威脅沒有減少半分。中原的人口沒有大規模減少,卻被長城拖得民不聊生,所以才有陳涉吳廣,才有高祖項羽。到這個時侯,天皇老子下凡也無濟于事。所謂的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說穿了就是通過天下大亂,大規模地減少人口,大大緩解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
在說到秦始皇還有仁慈之心時,高官們陷入了沉思。在他們的意識中,秦帝國是因為殘暴才被推翻的,才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人口的數字是鐵錚錚的事實,容不得第二種解釋。
牛弘接著說,文景之治後,大漢帝國恢復了元氣。孝武皇帝作為一個不世帝王,具有遠見卓識。自孝武皇帝開始的抗擊匈奴的政策,削弱了北方游牧部族的實力,減少了他們的人口,緩解了游牧部族人口與土地的矛盾,才使得帝國的北方邊境相對安寧。要想消除北方的威脅,不是靠長城,而是要讓他們的人口始終保持在土地能夠養活的範圍之內。
這是一個全新的觀點,高官們覺的有理,但總感到有點別扭,需要慢慢消化。
牛弘接著說,新莽時期,大漢帝國的總人口達到六千萬,這是中原大地能夠養活的人口極限,是最大極限!牛弘強調了一句。
牛弘說,既使王莽不篡位,天下也會大亂。原因就在于中原大地養活不了更多的人口。
這又是一個新的觀點,把新莽時期致亂的原由歸結為人與地的矛盾。太傅陳蕃一直在跟著牛弘講的思考,听到這里,他內心認可。心想,要是這樣說,新莽不就成了替死鬼,否則這一件罪過又不知會安到誰的頭上。
新莽之亂以後,就有了光武中興。光武中興與文景之治的起點是一樣的,那就是帝國總人口不到二千萬,這也是文景和光武能實現天下大治的客觀條件。
「陛下,現在大漢帝國就有六千萬人口,那不是很危險。」劉龐插話說。
「是的,咱大漢帝國在看上去平和的氣氛下,可以說危機四伏,處處凶險。」牛弘答道。
牛弘接著說,自己一親政就開南方,今年又開始了南下戰略,就是為了緩解帝國面臨的人口壓力。搞畜牧業,強調增加地力,精耕細作,培育良種,是為了增加土地容納人口的能力。可以暫時化解這一矛盾,贏得十年以上的時間來改造帝國。
對于這一點,帝國高層還是深有體會的。帝國現在對南方的控制力在逐步增強,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明顯的變化。目前社會矛盾不是很突出。
氣氛有點沉悶,牛弘想輕松一下,就說起了翹皮話。牛弘說,自己壓制宦官,壓制外戚,就是不想給天下士子以借口,把萬一出現大亂的責任推到自己頭上。
「天下士子只有死心塌地跟著朕一起走出這個困局,否則都是千古罪人,一個都跑不了。」牛弘笑著說。
眾人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