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大帝 正文 一一五章 電的問世

作者 ︰ 大石浪

一天,牛弘正在建章宮書房。小尾巴劉江興匆匆地來找牛弘,還拿了一個小盒子一樣的東西。

「陛下,小江做出電池了!」小劉江顯然很興奮。

「什麼?做出電池了?」牛弘听了很吃驚,電池的問世在帝國的展中絕對是一個重大事件。想不到牛弘只給他們講了幾堂簡單的原理課,他們的興趣小組沒幾個月就把電池弄出來了。

牛弘拿過來一看,就知道劉江弄的是鉛酸電池。牛弘拿來劉江手上的導線,在電池兩極上一試,有電火花。

「真了不起,沒錯,這就是電池。」牛弘對劉江說。

得到牛弘的肯定,劉江開心地笑了起了。

「你的興趣小組現在有多少人?」牛弘問道。

「可多了,有三十多人。」劉江很自豪地說道。言下之意,劉江在洛陽太學現在也是個人物。

牛弘想乘機搭個攤子,專門從事電學研究。就讓劉江先別走。牛弘召來了劉洪,田豐和馬鈞。商議建立一個電學的研究作坊。

牛弘先拿劉江做的電池,用導線打出火花,告訴田豐他們,這就是電,與天上的雷電是一樣的。接著牛弘講了電有什麼用途,從電燈,金屬焊接,電動力一直講到通訊,機構物理量的測量與控制等等。

如果從思維的側重面和智商來說,劉洪應該能理解電學方面的東西。劉洪曾是一位學者,具有在看不見模不著的世界里暢想的能力。但現在劉洪被具體的管理事務拖住了,根本沒有精力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听了牛弘對電的介紹,劉洪只是把電的用途記住了。

這些東西還是太玄了點,連馬鈞都沒法理解。只知道電很神奇,值得帝國花大力氣去研究。

牛弘讓洛陽太學組建一個電學研究作坊,由劉江負責。開始規模可以小一點,一步步來。踫到機械和化工方面的問題,讓機關研究作坊和化學作坊全力協助。

劉洪,田豐和馬鈞表示全力落實。

牛弘考慮到電這東西看不見,模不著,如果讓他們自己去模索,進展就很慢。于是,牛弘決定再開一個專門講電的講座。听講的主要是劉江他們興趣小組的太學生,隔一天講一個時辰。

劉洪他們走後,牛弘問劉江,趙嬈現在過得怎麼樣。自從李肅出了事後,趙嬈很少進宮來,牛弘還有點想她。牛弘至所以不下詔舉國捉拿李肅,主要是考慮照顧趙嬈的面子。要是李肅被別人捉住送官,那只能怪李肅運氣不好了。

劉江只是笑,吱吱唔唔地不願說。

牛弘知道了,趙嬈很會照顧自己。這下牛弘就放心了。趙嬈跟董氏關系很好,要是真踫上什麼麻煩,她會到宮中求援的。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牛弘又成了辦講座的先生了。牛弘考慮到電這東西要運用,光有蓄電池是不夠的,還需要弄出交流電來。所以在講的內容中,專門講了大量的電和磁的相關知識。學生們很專注,幾乎把牛弘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反復討論。踫上不懂的就問牛弘。既有理論方面的,也有實際方面的。

自劉江他們弄出了電池,洛陽太學掀起了一股電學熱,很多太學生對電這種神奇的東西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要求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有一大批,劉江還有點管理才能,他把眾人分成幾個興趣小組,有的小組專門研究電熱,有的專門研究電磁,如此等等。劉江把電熱放在第一位,是想把天子說的電燈弄出來。

當然,不能所有人都來听講座。劉江只能把每個小組的骨干安排听講座,回到學校後再分別組織交流和討論。

牛弘知道,與炸藥一樣,電的問世到能實際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己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現代人的優勢,正確引導,把社會展進程加快。

六月上旬,東海郡、廣陵郡、吳郡和會稽郡先後送來奏報。奏報稱,海上掀起了濤天巨浪,海水漫溢,卷走了沿海的居民。奏報稱,災情生前,海面平靜,沒有風暴。

現在帝國官員知道牛弘的脾氣,在奏報時描述的比較詳盡,數字盡可能準確,不象以往一樣專門用形容詞。

比如東海郡的奏報稱,巨浪高約兩丈(四米五),卷走居民六十四人,二人生還。吳郡和廣陵郡各有十幾個人被卷走。會稽郡的人員傷亡大些,因為帝國在那兒有個鹽場,僅鹽場就有七十人被卷走,會稽總共有一百零六人死于這次海災。

牛弘還記得勃海間隙泉事件,最後導致勃海王劉悝謀逆,很多人被卷入其中。對于這一類大的事件,需要早作解釋,省得人們胡思亂想。

為此牛弘還專門開了帝國高官會議。

會前,高官們已經知道奏報的內容。所以一開始就議論紛紛。

「陛下,會不會是大的東西在鬧海。」牛弘還沒開始解釋,劉寵就問。

「不是的,那是海嘯,是很遠的地方傳遞過來的。」牛弘說道。

牛弘解釋了海嘯是怎麼形成和傳播的。牛弘分析,形成這次海嘯可能是兩種情況中的一種,一是倭人居住的島嶼生了大地震,二是倭人那一帶某個海島靠近帝國一側生了大的崩塌。這種事情不是經常生的,需望帝國的高官安撫人心。

听牛弘這麼一解釋,帝國的高官們放了心。象大漢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幾乎每天都有意外傷亡,四個郡死了兩百來人不算嚴重。只是海嘯這樣一種形式見的不多,所以引起了一定的恐慌。

「朕至所以要跟你們講清楚,主要是為了防止另一個杜密胡思亂想,再弄個天龍鬧海什麼的蠱惑人心。」牛弘笑著說。

盧植和王允連忙說,「陛下英明」。

而其它高官都笑了起來。特別是李膺,杜密原來在黨人中的地位跟他是齊名的,人稱「李杜」,對這位老兄最後弄成這個樣子,李膺當時也只有苦笑。

今年的蝗蟲比往年少,而牧場的蝗蟲需求量在逐年上升。所以今年要能弄到蝗蟲肯定能賣個好價錢,使得這幾年在蝗蟲交易中大賺特賺的蝗蟲商人急得跳腳。眼看著有大把的錢不能賺,那些賺錢有癮的商人心里那個苦啊,沒處說。

于是,有的商人就組織人力,到大漠去捕沙蝗。沙蝗盡管量也是不小,但流動性大,捕捉難度大,相應捕捉成本就會提高蠻多。

一談起蝗蟲,太尉張奐就來了勁。在大漢帝國,太尉可是大規模捕捉蝗蟲的第一人。牛弘則認為,蝗蟲畜牧業擴張到一定時侯就平衡了,不可能每年擴張下去的。以後牧業的蛋白飼料來源應該慢慢多樣化,象蠶蛹,小魚及魚骨粉等都可以作為飼料。

現在畜牧業的展已經不用牛弘專門去強調,到時侯捉不到更多的蝗蟲時,人們自然會想到飼料來源的多樣化。而蝗蟲這一農業的大害蟲,卻經幾年下來,成了帝國土地上的一大資源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靈大帝最新章節 | 漢靈大帝全文閱讀 | 漢靈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