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也是廣義上步兵的一員,其實狙擊手和普通步兵之間界限十分漠糊,差別僅在訓練水平和所用槍械之上。因此除了必須擁有普通步兵所不具備的百步穿楊的射擊技術之外,近身搏斗和格殺的技能同樣是一名優秀的狙擊手所不能缺少的。這一點對于長期以來在叢林之中游蕩的蒙托亞來說並不困難。而這或許也就是他在攀爬到接近固定射塔頂部時,現並沒有甩掉尾隨著自己的法國外籍軍團士兵時選擇用近距離肉搏來格殺對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和很多狙擊手一樣,蒙托亞擁有著短兵相接之時的自衛武器一枝俄制的mp-448型手槍,但是在戰斗開始之前,他將這支配給自己的近距離交火時的利器交付給了自己的弟弟。因此將手中的米狙擊步槍和偽裝服堆在鋼架一旁之後,蒙托亞從自己的小腿之上抽出了早已磨礪的軍用匕,屏住呼吸潛伏在射鋼架的一側等待著那個緊隨在自己身後的追逐者落入了自己精心構築的陷阱。而在僅在不到一分鐘之後,來自法國外籍軍團的華裔士兵李同根便小心翼翼的爬上固定射架的頂部。
事實上蒙托亞和李同根此刻登上的固定金屬塔架並非是「阿麗亞娜」第3射場的主要射平台。在這個位于法屬圭亞那的射中心之內,「阿麗亞娜」第3射場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運載火箭射任務都是由帶有臍帶塔的移動射平台系統來完成的。這個長25米、寬21米的移動射平台重達噸。分為三層分別用于流體設施指揮、控制系統電源和空調系統。而射平台和臍帶塔(注1)之上還設有射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機械和電氣的測試設備。這套設備和運載火箭及其檢測系統在一起,因此在射前往往只需要進行一次準備和測試就夠了。
所以此刻李同根腳下這個高大的建築物從來就不是為「阿麗亞娜」系列運載火箭所準備的。它真正所承載的是歐洲人雄心勃勃的「海爾梅斯」號(也被翻譯為「使神」號)航天飛機。作為相對于美蘇(俄)的後進者,歐洲航天局于1985年1月制定了包括「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海爾梅斯」號航天飛機和「哥倫布」航天站在內的長期計劃。
其中「海爾梅斯」號航天飛機提出的要求是可乘坐3名宇航員和攜帶3噸有效載荷,在軌道上自主飛行11天,其中6天停靠在航天站上。而「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箭除作為一般大型運載火箭外,還將作為「海爾梅斯」號航天飛機的助推系統。這兩者的有效結合將構成歐洲航天局運送宇航員和貨物的航天運輸系統,這是歐洲實現獨立自主載人航天的必要條件。而「哥倫布」航天站則包括密封艙、極軌平台和有人照料的自由飛行平台三個組成部分。最終形成一個密封艙和一個資源艙組成的有人照料的自由飛行平台投入運行。
不過就和古老歐洲的很多宏偉計劃一樣,由于資金和成員國意見不一等原因前途光明的「海爾梅斯」號航天飛機在投入了2o億美元之後最終中途夭折了。當然其中也不乏美國方面開放給歐盟各國參加美國航天飛機的搭載飛行的因素。雖然此後在美國方面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之後,封存封存仍在服役中的3架航天飛機。歐盟方面曾多次試圖重啟這一計劃。但是最終卻總是在澎湃的熱情之後不了了之。
雖然「海爾梅斯」號航天飛機最終未能翱翔在蒼穹之上,但是其相關配套設置卻早已就位了。歐洲人早在上個世紀便為自己的載人航天之夢築就了長梯。這座只供射「海爾梅斯」號航天飛機時宇航員登機使用的高塔總高度為米,設有12層固定平台。塔上相關的防爆電梯、航天員逃逸滑道等設施一應俱全,塔頂有重型吊車、避雷針,塔底建有雙向導流槽,全塔總重約噸。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之中,這座高塔曾一度閑置。但是為了配合這一次歐洲有史以來次獨立載人航天射任務搭乘歐洲航天局的第二艘型貨運飛船「約翰內斯.開普勒」號奔赴國際空間站的3名歐洲宇航員的登機需要,歐洲航天局在近半年之中對射塔的相關設施進行了檢修和改進。
此刻李同根所登上的正是位于塔頂的宇航員等機平台。雖然說是平台,但空間也並不寬裕,在眾多的機械設備的簇擁之下。實際上可供轉圜的空間並不大,李同根小心翼翼的環視著周遍,這是一個紛亂的空間,太多的角落和遮蔽物無疑都是伏擊者最好的藏身之處。本能警覺使他舉起手中的突擊步槍,警惕的環視著四周每一個角落。在昏暗的光線之下,一個黝黑的幻影出現了他的左側,在倉促之下,李同根幾乎錯把那一堆狙擊手月兌下的「吉利服」和靠在其上的米狙擊步槍誤認為就是那名自己所追逐的狙擊手。
但是就在扣動扳機的剎那之間,李同根的頭腦之中的突然閃過了一道警覺的閃念︰「這是一個聲東擊西的陷阱。」而就在他猛的轉身的同時,一個無聲無息的殺手已經貼近了他的身旁,鋒利的軍用匕劃著奪目的寒光刺向了李同根的咽喉,而在幾乎同時李同根手中的槍托也砸向了對方的後腦。這無疑是一次電光火石般的攻防轉換。匕的鋒芒貼著向後退去的李同根的脖子割開了空氣。而李同根的槍托也被對方堅實的左臂所格開。
在一個踉蹌之後,李同根努力站穩了身姿,抬起手中的突擊步槍結果這個危險的對手顯然是他的第一選擇。但是蒙托亞顯然並不打算給他機會,凌厲的側踢準確的將李同根手中的突擊步槍踢月兌了雙手,但也幾乎在同時李同根的左腿也有力的踹在了蒙托亞的小月復之上,顯然對方在近身格斗領域也頗有造詣。就在蒙托亞被踹得連退數步的同時。李同根已經貼近身來,蒙托亞手中的匕被率先打飛,李同根掄起雙拳左右開弓,猛毆這個今夜曾幾乎殺死他的狙擊手。,
但是令李同根難以置信的是在他的鐵拳猛擊之下,並不高大的蒙托亞竟沒有被迅擊倒,相反對方很快便騰出手來予以了反擊,近距離的肘擊重重的命中了李同根的臉頰,而李同根的膝蓋也重重的頂在對方的小月復之上。最終在這座人類奔向太空時代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上。一場最為原始的肉搏戰在地面上橫飛的曳光彈背景之下無休止的進行著。誰出拳更猛、誰更能扛打,誰才可能是這場赤手空拳的較量最終的勝利者。
不過這兩個男人之間的較量已經注定與今天晚上的大戰局無關,因為此刻2架隸屬于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的卡5o型武裝直升機已經吸引了地面上所有的目光。「該死,這些俄羅斯人是從哪里冒出來的?」站在一輛「潘哈德」型裝甲偵察車之上的「鐵牙」營的指揮官威侖上尉對著從自己的頭盔上延伸下來的對講機怒吼道。
雖然在庫魯航天射中心危機爆以來,以法國為的歐盟聯合反恐部隊加強了對法屬圭亞那地區的空中和上海監控,甚至派出了一架法國空軍e3F「望樓」型空中預警機進駐馬提尼克島的法蘭西堡,擔負今晚強攻行動的空中預警和指揮中心。但是顯然對于幾乎貼著雨林飛行、且裝載有電子干擾吊艙的俄羅斯特種部隊的卡5o型武裝直升機,無論是法國方面的地面還是空中雷達網都未能及時現,更無從作出反應。
「是‘格魯烏’的第1o獨立特種旅,看來莫斯科方面是不會在這次行動中袖手旁觀的。」就在威侖上尉憤怒的質問聲中,位于法蘭西堡附近的法國海軍基地內,法國外籍軍團司令阿爾弗雷德.勒瓦中將和布內爾上校同樣第一時間獲悉了俄羅斯方面的武裝直升機出現在戰區的消息。事實上除了擁有龐大的諜報網絡外,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從前蘇聯時代便指揮著一支世界聞名的特種部隊第1o獨立特種旅,這支由前蘇聯總參謀部前線偵察部隊演化而來的特殊部隊其訓練、裝備和戰斗力都優于俄羅斯乃至世界各國其他著名特種部隊。而在蘇聯存在和解體之後的漫長歲月里,這支部隊都一直以海外長臂的身份在阿富汗、安哥拉、柬埔寨、埃塞俄比亞、伊拉克、越南、前南斯拉夫以及其它「危險區域」成功展開捍衛莫斯科利益的特種行動。
「只要有需要,我們隨時準備就緒,可以在全球任何地點展開行動。」是這支部隊的口號的責任。1999年以來,這支特種部隊僅在車臣戰場之上就消滅了名車臣非法武裝的精英,其中利用蘇27型戰斗機攜帶空地導彈擊斃車臣匪杜達耶夫的故事為世人所熟知,但是真正令布內爾上校記憶由心的卻是他們成功殲滅車臣戰地指揮官號稱「黑色天使」的格拉耶夫的經典戰例。因為當時在海拔米外高加索山地之中,除了格拉耶夫麾下的車臣武裝、穆斯林聖戰士之外,還有奉命與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一起行動的法國外籍軍團第2傘兵團的1支突擊小隊。
「莫斯科是不可能讓他們制造的一枚手提式核武器落入我們這些歐洲人之手的。」在自己過去的軍旅生涯之中,阿爾弗雷德.勒瓦中將已經多次與俄羅斯軍人打過交道。應該說他早已熟悉了俄羅斯民族這種蠻橫跋扈的行事風格,而這一次同樣也不例外。當然參與行動的法國外籍軍團和歐洲聯合反恐部隊有足夠的理由阻截對方的這次不請自來。但是毫無疑問代價將是巨大的,在目前的戰場環境之下,2架低空突入的卡5o型武裝直升機無疑是盤旋在空中的死神,它們所攜帶的強大火力足以掃蕩缺乏防空武器的所有歐盟部隊。不過阿爾弗雷德.勒瓦中將相信俄羅斯的目標應該是那些龜縮在射控制中心之內的「恐怖分子」。
果然第一架卡5o型武裝直升機機身兩側的短翼以下開始閃爍起了致命的火光,數枚s-8型8o毫米火箭呼嘯著掠過一片嘩然的戰場上空直撲目標建築物射控制中心。不過這一樣的攻擊顯然無法摧毀這樣一座宛如地堡一樣的高強度鋼筋混凝土建築,除了在牆上炸來一個直徑不過一米的大洞之外。這座建築物整體上依舊毫無傷。
「混蛋!」在劇烈的爆炸和震顫之上,位于射控制中心之內曼科.卡帕克少校此刻已經並不關心究竟是誰在攻擊自己。他的雙手飛快的在兩組密碼輸入器之上輸入著那毀滅的密碼。不過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就在那直徑1米的缺口之中,一枚s-8型8o毫米火箭從低近攻擊的第二架俄羅斯卡5o型武裝直升機的機翼之下準確的射入了射控制中心的內部。
「原來這是俄羅斯處理危機的方式啊!」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伊萬.巴博突然回憶起了在莫斯科連通巴黎的熱線電話之中,俄羅斯領導人梅德韋杰夫為薩科齊總統所斷然拒絕的建議。玉石俱焚,但一勞永逸,這或許就是俄羅斯人處理復雜問題時最為簡單的解決方式。火箭彈在空中炸響,最初的火光並不刺眼。飛舞的彈片雖然造成了一定的殺傷。但是真正的恐怖卻才剛剛開始。戰斗部內被高溫揮成氣態的環氧烷烴類有機物迅與與空氣混合,就形成氣溶膠混合物,瞬間在整個空間內點燃了一道毀滅的火鐮。爆轟波在牆壁之間反射疊加,強大的壓力和沖擊波瞬間將建築物內大部分的人員殺死。而更為恐怖的是燃料參與爆炸反應,大量消耗了區域內的氧氣。可使整個建築物缺氧達數分鐘。即便躲過了爆炸和破片,扛過了二次爆炸和沖擊波,最後的幸存者們還是無法逃過缺氧的扼殺。
但就在一切歸于沉寂之時,再無生命的射控制中心內,一切卻並非完全的結束。在無人察覺的情況之下,位于手提式核武器內部的高壓電容器突然開始工作起來,而分別置于炸彈兩端的氚氣容器上的小火藥此時也相繼點燃。這些火藥推動活塞,將氚氣壓入一些細小的金屬管內,其中的一條管子通入更深層的初級反應體之中,而其他的管子則把氚氣導往二級反應體。這道過程並不需要特別快的反應,其目的是不過是各種不同的氘化鋰和易于產生核融合反應的氚原子混合在一起。雖然繁復但是整個過程實際上只用了不到十秒鐘的時間。
隨後電容器開始放電,產生的脈沖穿透電線進入配電盤的電路網之中。這是一個由精密扳機組的配電電路網其中每一個開關都是利用具有自動離子化及放射性的氪氣來控制高精確度的放電時間的一種小型精密裝置。利用脈沖壓縮的技術以提高其安培數,那個配電電路網可將原來的脈沖分別輸入4o條不同的引爆電線之中,在這道精確的脈沖作用之中。4o個高能炸藥組成的爆炸模塊將在同一個時間引爆。
脈沖的作用先傳遞到**之上。這些**基本上都是由一些極細的電線制成,由于縴細而脆弱,因此當電流抵達時,這些電線會自行爆炸。電脈沖傳到每個爆炸藥塊的內部,所造成的結果並不是向外爆炸,應該說是向內爆炸,因為更強大的殺傷力需要爆炸的力量向內集中。
所有高爆炸藥模塊事實上是由兩層不同成分的物質所制成輕金屬及重金屬粉末。外層都是由引爆度比較緩慢的炸藥所組成,因此在每個炸藥塊的**引爆後,沖擊波向四周傳播,迅地抵達炸藥模塊的邊緣之上。由于每個炸藥塊是由外向內引爆,所以沖擊波的威力在炸藥塊里內向聚攏。在介于快慢度不同的炸藥之間所含的空腔迅將球形的沖擊波改成平面形狀,變形後的沖擊波再度聚焦以配合推動那些被稱為「驅動器」的金屬模塊。
這些金屬顆粒是經過詳細加工的錸鎢合金。這些錸鎢合金在強大的沖擊力的撞擊,迅向內部產生真空運動。這些錸鎢合金內層是一層的鈹金屬,再內層則是一層高純度的鈾235。所有炸藥及金屬管所對準的中心點是一塊1o公斤且具有輻射性的鐶239。鐶239的密度原本就比鉛還大,而現在又被內爆炸所產生的百萬個氣壓的壓力所壓縮,密度自然更加提高。而通過一個外表像家用吹風機的緊密的迷你離心加器向著著鈹金屬層射氘原子,最終產生了大量運動度是光的十分之一的中子。
跟前蘇聯的核物理學家設計的一樣,當中子抵達之時,鐶元素的密度才剛好到其尖峰密度的一半。原本密度只有鉛的兩倍左右,這些鐶元素的密度現在已經是原來的十倍,而且還在向內加前進。中子撞擊並進入了那個還在壓縮中的鐶元素塊,核分裂的效應最終產生了。
鐶原子原子量為239,這表示其原子核內的中子及質子的數量總和有239。接下來生的現象真可說是千百萬個原子中同時生反應,但每一處生的現象都完全一樣。一顆入侵的「慢」中子太過接近鐶元素的原子核,被一股維持原子核在一起的核力吸人了原子核內。中子被吸人一顆原子的中心後,改變了一大群原子核原來的能量狀態,使得後者變得不穩定。
原本處于均衡狀態的原子核開始瘋狂地旋轉,並因核力的起伏變動而產生分裂。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核分裂通常會有一個中子或質子完全消失,轉變成愛因斯坦相對論中質能方程所提出的能量,即「能量等于質量乘以光的平方」。由這些粒子的消失所產生的能量,以伽瑪射線及x光輻射線的形態,或其他三十幾種較不重要的方式釋放出去。最後,分裂過的原子核再釋放出二到三個多余的中子。原先只需要一個中子引核分裂,原子核卻又釋放出二到三個以過光的十分之一的度運動的中子都會撞擊到其他的原子核。而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能量,足以繼續維持反應是前一個階段的兩倍,而接下來的一個階段又是原來的兩倍。原先開始只是少許的能量以及一點點的自由粒子在加倍、再加倍,最終凝聚成足以毀滅一切的巨大威力。
注1︰臍帶塔這個名稱來自「胎兒」(指運載火箭和航天器),在尚未「分娩」(飛離射台)以前,靠臍帶從「母體」(地面設備)吸收「營養」(氣、電、液)和「信息」的寓意。臍帶塔是火箭起飛前火箭和飛船與地面設備之間的聯系橋梁,主要支撐地面與火箭、飛船相連接的供電電纜、供氣管路、加注管路,為航天員進艙提供通道,同時為工作人員提供射前檢查的工作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