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三章︰飛豹凶猛(五)

作者 ︰ 紅色獵隼

美國都華盛頓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七月末的平均氣溫可以達到3o攝氏度,但是遠道而來的智利外交部長索萊達.阿爾韋亞爾女士卻無法感到絲毫的溫暖。聖地亞哥向來重視同美國的關系。美亦把智作為優先考慮展關系的拉美重點國家之一,美國一直是智最主要的經貿伙伴和投資國之一。而這次面對阿根廷的入侵,智利政府更是動用了自己在美國政壇可以動用的全部力量。除了獲得時任美國總統的邁克.李的親自接見之外,索萊達還受命與那些與智利有著休戚相關利益關系的華盛頓「院外游說」集團鼓動美國參、眾兩院制造聲勢,要求美國政府直接出兵援助戰局不利的祖國。

智利曾經兩度「幫助」了美國,有馬克思主義思想傾向的社會黨人阿連德年大選獲勝後,在衛生、教育和住房等公共領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巨額資金。全國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大幅增加,窮人區第一次有了免費的公共幼兒園,工人的收入得到提高,大量土地分到貧苦農民手中,失業率一度下降到只有3%,儲量佔世界第一的智利銅礦資源被從美國企業手中強制收歸國有。智利的左轉不僅打破了美國在拉美地區對古巴的全面圍堵,更有可能令整個拉美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在2o世紀7o年代,正深陷越南戰爭泥潭之中美國不願看到在自己的後院在出現眾多傾向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

為此中央情報局試圖破壞阿連德政府的執政地位,采取了各種措施。不過真正有效的還是令同樣和阿連德來自海港城市瓦爾帕萊索,比他小7歲的同鄉皮諾切特「挺身而出」。「告訴他,他必須無條件投降!無條件投降!」動軍事政變的6軍司令讓部屬通過電話通知仍然堅持留在總統府戰斗的阿連德總統,「告訴他,他和他的家人可以得到一架飛機,離開這個國家。」這份1973年9月11日政變當天的錄音記錄顯示,皮諾切特在布完上述命令之後,笑著對身邊的其他政變將領說︰「然後我會讓那架飛機從天上掉下來。」

在飛機和坦克的轟炸中,阿連德選擇了在成為火海的總統府中用卡斯特羅贈送的ak47型自動步槍了結殘生。忠于自己和華盛頓的皮諾切特順利的幫助美國撲滅了南美洲大6之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隨後皮諾切特更一手推動了阿根廷、巴西、智利、玻利維亞和烏拉圭南美洲獨裁政權之間協商一致鎮壓反對派人士的「禿鷹計劃」。用「白色恐怖」令南美洲大6在冷戰正酣的2o世紀7o~8o年代進入了令美國放心的「穩定」之中。

而在21世紀正當南美洲國家正為建立一個不受美國主導的南美自由貿易區而談判時,智利卻在被稱為「經濟學中的莫扎特」之稱的拉戈斯(注1)總統手中單獨與美國簽定了自由貿易協定,為美國極力倡導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在南美大6打開了第一個缺口。

但是這一切卻不能成為擁有全世界最強大戰爭機器的美國在此時拔刀相助的理由。一方面正在全球推行「月兌身戰略」的邁克.李總統不願意在節外生枝,而另一方面出身于美國社會底層的邁克.李深知美國民眾對智利以及南美洲國家的傳統印象。皮諾切特時代的種種報道,令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出于自己的國家利益干預了別國的內政,而政變之後上台的軍政府更是給美國民眾留下了惡劣的形象。

無論如何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講,拉美地區偏安一隅,在整個國際戰略格局中的地位並不十分突出。再加上經濟相對落後,這里很少成為美國社會的輿論焦點。崛起的阿根廷雖然凶悍,但是一切卻都還在華盛頓的掌控之中。「美國無意卷入兩個甚至更多南美洲國家之間的戰爭。」邁克.李的回答令滿懷希望的索萊達倍感失落。這位女士無法理解,竟然美國無意保護智利,為什麼還要與智利海軍共同進行一年一度代號為「美洲伙伴」的聯合軍事演習。

「國際社會的生存法則是從來只有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一個國家必須學會獨自面對危機。」作為世界叢林中的強者,高居「國際食物鏈」頂端的美國從來都只注重利益。在華盛頓的眼中智利多年與美國的結盟,從來就聖地亞哥的自主選擇。何況從美國的投資者手中智利人也獲得了足夠的回報,華盛頓沒有義務為這個位于「世界盡頭」的國家流血。當然邁克.李總統並沒有讓索萊達.阿爾韋亞爾女士空手而歸。華盛頓承諾︰「如有需要美國將在適當的時候向智利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與在華盛頓的冷遇相比,智利在南美洲國家之中尋求援助的行動更可以說是受盡了羞辱。生活在智利的拉美人對智利人印象普遍不佳,在互為胞親的拉美大家庭中,智利一直比較沒有人緣。但是智利卻從來沒有檢討過這一切的原因。智利在拉美地區的孤立狀況與其在歐洲、美國和亞洲受到的歡迎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智利人為此感到大惑不解,幾家主要的日報去年也開闢出專門的版面,邀請專家學者對此表看法。《三點鐘》報的一位著名評論員在分析了一番後認為,智利的經濟成就遭到了其他拉美國家嫉妒。他說︰「我們是智利人,我們是最優秀的,智利更像是個歐洲國家而不是拉美國家」。智利人這種想法與東亞渴求「月兌亞入歐」的日本人倒是有些相象。

不過事實上智利是拉美地區貧富懸殊程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在世界範圍內列第九。而總部設在智利都聖地亞哥的聯合國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美經委會)也在最近的報告中稱智利社會1o%,最富裕家庭的收入是1o%最貧窮家庭收入的35倍,貧富懸殊程度在拉美地區僅次于在世界範圍內同樣排名第一的巴西。從這個角度講,智利甚至比大多數拉美國家更像拉美國家。由于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所得稅率偏低以及教育展的極度不平衡,智利社會的財富分配嚴重不公。當僅佔人口很少一部分的富人過著豪宅、莊園和游艇的舒適生活時,大部分普通百姓還在為工作、醫療健康和子女教育等基本的生活要求而操勞。一位居住在智利的西班牙商人就感慨道,智利富人的生活比西班牙的富人一點不差,智利窮人卻比西班牙的窮人要窮的多。

翻開南美洲的歷史,世人不難現智利在19世紀的南美洲大6各國的擴張期中幾乎得罪了周遍所有的鄰國。自聖馬丁和奧希金斯率領的義軍在查卡布科大敗西班牙殖民軍之後,智利共和國便進入了高展的快車道,智利政府鼓勵來自歐洲各國的移民,侵佔印第安人的土地。開阿塔卡馬和科金博銅礦,使智利成為世界重要的產銅國。隨著礦產和糧食的出口增加,大量英美資本投入硝石、銅礦開采業以及鐵路。羽翼漸豐的智利終于在1836∼1839年間開始進行了對抗秘魯玻利維亞聯邦的戰爭。

當時的秘魯玻利維亞聯邦正處于南美洲獨立戰爭英雄桑塔.克魯斯的領導之下。桑塔.克魯斯9年參加西班牙殖民軍。年在秘魯加入J.聖馬丁統率的愛國武裝,投身南美獨立戰爭。1824年參加胡寧戰役和阿亞庫喬戰役。1826∼1827年任秘魯總統。1828年8月,玻利維亞議會也推選他為玻利維亞總統,翌年就任。他整頓財政,鼓勵外資,促進制造業和農牧業的展。1831年制定新憲法,廢除總統終身制,確定「三權分立」;成立各種立法委員會,先後制訂民法、刑法、訴訟法、貿易法、礦業法等法規;創辦高等學院和公共圖書館。但是其要求玻利維亞與秘魯結盟,並于1836年成立秘魯-玻利維亞聯邦,自任聯邦的「保護者」卻遭到了南美各國和鄰國智利的恐慌。同年11月,智利向秘魯玻利維亞聯邦宣戰。兩軍鏖戰三年,由于缺乏統一的指揮,1839年1月2o日,秘魯玻利維亞聯邦軍在永蓋被智利打敗,聯邦瓦解,桑塔.克魯斯被迫出逃。最終病死在法國。

這次戰爭可以說是智利與秘魯、玻利維亞兩國仇恨的開端。就在桑塔.克魯斯的聯邦夢破滅之日的4o年後,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的軍隊再度聯手對抗智利的兵鋒,戰爭的起因是位于玻利維亞、智利和秘魯的交界處的阿塔卡馬荒漠,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這片土地從未明確劃定歸屬。三國獨立後,玻利維亞據有阿塔卡馬荒漠中部安托法加斯塔地區,秘魯佔有荒漠北部塔拉帕卡地區,智利則取得荒漠南部地區。雖然三國都認為對荒漠地區擁有主權。但是對于這片不毛之地誰也不必大費周折

但是隨著在阿塔卡馬荒漠中部和北部現豐富的硝石礦藏,三國爭執開始尖銳。1866年,智利與玻利維亞簽訂邊界條約,規定以南緯24°線為兩國邊界,南緯23°線與25°線之間一切礦產品和輸出產品的關稅,由兩國平分。同年,智利和英國合資經營的硝石公司同玻利維亞簽訂合同,取得在安托法加斯塔地區的開采權。1874年智利與玻利維亞兩國簽訂新約,規定智利政府放棄南緯24°線以北地區的全部權利,玻利維亞同意在25年內對智利公司不提高現行稅率。1878年,玻利維亞決定對智利公司增加稅額。智利公司根據1874年條約拒絕交納。玻利維亞決定沒收其全部資產並公開拍賣。

1879年2月14日,智利在英國資本家的支持下,出兵佔領玻利維亞領土安托法加斯塔,南美太平洋戰爭爆。秘魯因曾與玻利維亞簽訂一項秘密同盟條約,不久也卷入沖突。同年4月5日智利正式向玻利維亞、秘魯兩國宣戰。智利動員軍隊1.3萬人,玻利維亞和秘魯軍隊各為人。雖然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奪一片沙漠,但是這場戰爭與傳統的沙漠戰爭完全不同︰由于阿塔卡馬地區的交通狀況極其惡劣,對海洋的控制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而在經歷了數屆短命的政府之後,玻利維亞自身並未做好應對戰爭的準備,它甚至沒有一支像樣的海軍。玻利維亞的盟友秘魯在這之前剛剛經歷了一次經濟危機,其6軍和海軍都缺乏必要的訓練和維護。它擁有2艘鐵甲艦、1艘巡防艦和1艘炮艦,但其中絕大多數都陳舊過時,無力進行正面海戰,只有鐵甲艦「胡阿斯卡」號()具有一定戰斗力。與之相反的是,智利盡管也處于經濟危機中,但擁有一支更為現代化、訓練也更有素的海軍,包括2艘鐵甲艦、4艘巡防艦和2艘炮艦,準備顯然更為充分。

弱小但頑強的秘魯海軍從未打算屈服。在「胡阿斯卡」號艦長、杰出的海軍司令米格爾.格勞()上校指揮下,秘魯的兩艘鐵甲艦進行了一系列**行動,多次深入智利水域進行騷擾性的奇襲。該計劃旨在打破智利的封鎖行動,在完全不必與優勢對手交戰的情況下即迫使敵方艦隊撤回南方。一旦這一計劃得以實現,智利對玻利維亞和秘魯的6上入侵將被延遲,聯盟將得以自由地沿海岸線補給和加強6上軍隊,武器也可以從北方運進秘魯。

但是在伊基克與格雷薩岬海戰之中,秘魯海軍卻遭遇了一次可悲的戰術勝利。雖然成功解除了伊基克的海上封鎖,迫使智利人離開了這一區域。但是,這次戰斗在戰略上代價重大︰智利只損失了其最老的幾艘木制戰艦之一,而秘魯海軍由于擱淺喪失了最有威力的兩艘艦艇之一︰「獨立」號。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胡阿斯卡」號被迫孤軍奮戰面對整個智利海軍。

「胡阿斯卡」號成了秘魯僅存的可以用來抵御侵略的戰艦。整整六個月間,該艦都在海上游蕩,有效地切斷了智利的補給線。格勞海軍上校以一人之力抵擋住了整個智利海軍,奪回了幾艘被俘的秘魯艦船並嚴重損毀了供智利海軍使用的幾個港口。他對戰艦的一系列運用令人印象深刻,這些行動以「 」(胡阿斯卡的劫掠)而廣為人知。這艘孤單的戰艦阻止了智利對玻利維亞和秘魯領土的入侵,並成功地保持這一狀態達5個多月之久。智利登66軍的任何企圖都不能奏效,因為「胡阿斯卡」號使整個智利海軍對海洋的絕對控制成為不可能。而他在俘獲智利運輸船後先要求全體船員離船後才開火,這些舉動為他從對手那里贏得了「」(西班牙語「海上騎士」)的稱號。作為對他的赫赫戰功、騎士風度與紳士做派的敬意,格勞被秘魯政府提升為海軍少將。

智利人嘗試了數種手段試圖俘虜或擊沉「胡阿斯卡」號,但無一奏效。智利海軍遂決定改用更為靈活的戰術以對付飄忽不定的「胡阿斯卡」號。里韋羅斯精心設下了埋伏,整個智利艦隊被分成兩部分︰一支小艦隊奉令在玻利維亞沿岸搜索對手的蹤跡,而智利的6艘主力艦則在港口待機,隨時準備听候唯一的一道命令擊沉或俘獲「胡阿斯卡」號。

9月2o日在安加莫斯海岬()附近,智利海軍的機會終于來了。早已埋伏停當的6艘智利軍艦成功的伏擊了秘魯海軍的「胡阿斯卡」號和護衛艦「聯合」號。面對強敵,鎮定自若的格勞少將下令「聯合」號向北全月兌離戰場,尋找安全港口避難,他自己則率旗艦做好戰斗準備。一場敵眾我寡的戰斗開始了。在壓倒性優勢的智利海軍的炮火之中,年僅45歲的格勞少將英雄殉國。「胡阿斯卡」號中彈76,徹底失去戰斗力,避免不了被俘的命運。

隨著「胡阿斯卡」號的被俘,海上的戰斗結束了。除了一些局部的小沖突以外,智利在戰爭的隨後階段完全控制了海洋。智利掌握制海權後,在此後的戰爭中廣泛運用海軍力量,通過一系列登6作戰將大量6軍部隊運送上岸。11月,智利遠征軍1萬人在皮薩瓜登6,經聖弗朗西斯科之戰和塔拉帕卡之戰佔領秘魯塔拉帕卡省。年3月,m.巴克達諾指揮智利軍隊1.2萬人在阿里卡附近登6後向內地推進,擊敗由玻利維亞總統n.坎佩羅指揮的玻利維亞秘魯聯軍;5月在塔克納之戰中以損失人的代價殲敵近人,突破聯軍防線,6月7日攻佔阿里卡。11月,巴克達諾率軍2.65萬人在皮斯科登6,沿海岸向秘都利馬進逼。1881年1月13日和15日,智利6軍連續突破秘魯軍隊兩道防線,17日攻佔利馬。此後,秘魯軍隊轉入游擊戰。

1883年,智利軍連挫對手,最終迫使秘魯議和。同年1o月,雙方簽訂《安孔和約》,秘魯將塔拉帕卡省割讓給智利;塔克納和阿里卡由智利管轄1o年,管轄期滿後由當地居民投票決定其歸屬。1884年4月,玻利維亞與智利簽訂《瓦爾帕萊索和約》,將安托法加斯塔省劃歸智利,從而喪失了出海口,最終成為南美洲的一個內6國家。這場歷時四年的戰爭同樣被稱為太平洋戰爭。雖然智利人用武力出色的完成了開疆擴土的使命。但是卻永遠的得罪了自己的北方鄰國。1929年在美國的調停之下秘魯與智利經過和平談判,收回塔克納省和亞利加地區的主權。但多年來,玻利維亞一直要求重新獲得出海口的外交努力毫無成效,1978年兩國因出海口問題談判破裂而斷交,迄今只保持領事關系,這也使玻利維亞一直耿耿于懷。在玻利維亞拉巴斯的一座保存「南美太平洋戰爭」的博物館內,一枚作為展品的徽章上就寫著︰「玻利維亞不曾失去,也永遠不會失去它在太平洋的權利。」

但是玻利維亞雖然礦產資源豐富。有錫、銻、鎢、銀、鋅、鉛、銅、,鎳、鐵等。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28依桶、天然氣1o79億立方米。森林面積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51%。但是苦于沒有出海口,大量的資源無法出口。加上獨立後,國內政局長期不穩,長期的內亂外患使經濟展十分緩慢,成為拉丁美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自年起,玻利維亞經濟狀況更是不斷惡化。生產持續下降,財政赤字猛增,外債負擔沉重,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進入工業時代以來,「窮國無強兵」已經成為了顛簸不破的真理,玻利維亞雖然擁有數萬人的常設軍力,但是武器裝備極端落後,單純依靠己國的力量要想壓服南美三強之一的智利收回出海口顯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智利的皮諾切特政府時期,玻、智兩國間邊界領土糾紛談判一度取得了進展。當時智方同意將出海口歸還給玻利維亞,條件是玻以另外一塊土地交換。本來雙方已基本同意這一方案,但由于領土交換涉及到其他一些復雜的因素,故這一方案最終沒能落實。進入上世紀9o年代,隨著一系列經濟協議的簽訂,兩國關系有所改善,但雙方在出海口問題上依然針鋒相對。對于玻方希望得到出海口的要求,智利方面除答應願意提供給玻方免稅區外,在涉及領土主權問題上從不松口,並一再強調智利與玻利維亞間沒有懸而未決的領土問題。

沒有出海口,玻利維亞的經濟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智利政府的強硬立場,又引玻民眾心中根深蒂固的反智情緒,兩國間的外交摩擦因此一直不斷。3年9月底,因為玻利維亞政府批準了通過智利向北美洲出口天然氣的計劃,引起玻民眾的持續大規模示威。軍警的鎮壓造成7o余人死亡,最後甚至導致玻利維亞總統桑切斯被迫辭職並出逃,原副總統梅薩就任總統。但是梅薩對于這一問題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希望將這一問題多邊化、國際化,借此向智利方面施壓。但事實上玻利維亞和智利兩國的出海口之爭在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3年玻利維亞經歷了「1o月危機」之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表示支持玻利維亞新政府,並願出面調停,但調停遲遲沒有實現。

阿根廷軍政府上台之後,胡安.卡洛斯曾通過秘密活躍于秘魯和玻利維亞政壇的「切.格瓦拉」旅的力量,與兩國新一任領導人玻利維亞的埃沃.莫拉萊斯及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秘密會晤,並訂立了後來被西方稱為「布宜諾斯艾利斯軸心」的《三國秘約》。根據《秘約》的約定,當阿根廷與智利生戰爭之時,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應在最長不過1個月內出兵參戰。而如果智利出兵攻擊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阿根廷則應立即派兵參戰。但是條約雖然簽定了,但是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卻遲遲沒有動作。除了對智利政府的求助報以冷漠之外,兩國的軍隊甚至沒有動員和集結的現象。

而來自阿根廷北部鄰國的聲音最終令胡安.卡洛斯明白,在南美洲大6之上阿根廷要想真正的崛起,除了智利之外還要面對一個更為難纏的對手。

21世紀的世界格局早已令人淡忘了哪個在帶給西方世界輝煌大航海時代之中,最新挺立在風口浪尖之上的弄潮兒葡萄牙,但是卻無法忽視里斯本強大「直系的子嗣」巴西。

托爾德西拉斯,距今天西班牙的都馬德里西北公里的一個小鎮。今天的小鎮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殊,但是它在世界歷史上卻是大名鼎鼎。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這里簽署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托爾德西拉斯條約》。這是一個在今天毫無道理的奇怪條約。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根據在佛得角以西2o56公里或者西經48度到49度之間,從南極到北極劃出一條分界線。在分界線以西的地區,專有權歸西班牙,葡萄牙的遠征考察活動只能在分界線以東進行。兩國都不得佔領已經歸屬基督教統治者所有的任何領土。雖然奇怪,但在世界歷史上,這畢竟是第一個由兩個國家共同瓜分世界的條約。而那條分界線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教皇子午線」。

12、13世紀時,基督徒和穆斯林血戰數百年的伊比利亞半島上不斷涌現出新興的天主教國家。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以及葡萄牙王國等都在競都相爭奪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統治權。人口不足百萬葡萄牙在這場殘酷的地面戰中顯然沒有勝算。但是這個面向大海的國家卻有著自己的優勢航海業。迪尼茲國王頒布法律鼓勵本國在海外的商貿展,並且鼓勵熱那亞的海員來葡萄牙為王國的航海事業效力。費迪南一世繼承王位後,沿襲了他的政策,大力扶植造船業和海外貿易。14世紀晚期,里斯本已成為一個國際性港口,同時加那利群島和馬德拉群島也已經被現了。

由威尼斯和熱那亞人壟斷的香料貿易所產生的巨額財富令葡萄牙人放棄了在6地上爭奪,將目光投向了一衣帶水之外的非洲,以及在馬克.波羅筆下美侖美奐的東方。經過了大約半個世紀的試探,葡萄牙航海家獲得了關于大西洋水域的豐富知識。大西洋的海流、風向、季節和水域變化,已不再神秘莫測。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欲想繞過非洲,不必謹慎地沿著它的西海岸航行,一段段地上岸汲取淡水和食物。而應當向西、向西再向西,深入到亞爾群島以西海里的馬尾藻海中,順風、順流南下,在風向航和時間上都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而葡萄牙的幸運更在于,就在他集中精力進行近1個世紀的海洋探索之時,鄰國西班牙光復國土的戰爭還在繼續。當西班牙人最終攻克格拉納達,結束了長達年的光復運動之時,早已壟斷了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乃至東南亞的航線。而就在此時一個被葡萄牙人認為不是瘋子就是騙子的航海家出現在了西班牙皇室的宮廷之中,兜售他一個大膽的西航計劃。根據這位名叫哥倫布的熱那亞人的計算從加那利群島向西航行到日本只有海里的距離。

在哥倫布的藏書中,有一幅當時非常流行的《托勒密地理指南》。這幅地圖描繪了古羅馬時代的世界,地球表面七分之六是6地,只有七分之一是海洋。歐洲和亞洲跨海就可以相通,根本沒有美洲大6的存在。根據這個錯誤的常識,哥倫布少算了3/4的距離。(加那利群島到日本的空中直線距離是海里)。這樣錯的離譜的計算結果顯然騙不了長于航海的葡萄牙人。但是苦于尋找通往東方航線的西班牙皇室卻決定冒險一試。

當時的西班牙正處于「帝國事業的上升期」,其制造業、運輸業、進出口貿易也非常繁榮。紡織、呢絨、絲綢、皮革、武器制造、造船都相當達。集市如林、帆檣如雲,吸引了全歐洲羨慕的眼光;上帝又通過哥倫布之手把美洲獻給了西班牙國王。

科爾特斯和皮薩羅交替使用奸詐和暴力將墨西哥、秘魯、智利相繼強佔,使王室得到了比本土大幾十倍的海外領地。印第安人世世代代積累的金銀和礦藏,通過船隊運往歐6,一個世紀竟達1.34萬噸。在當時,財富就意味著艦隊。西班牙人勇敢、堅韌、耐力好、守紀律,是一流的步兵隊伍;在流行接舷戰的年代,艦隊加步兵等于制海權。很快從墨西哥到合恩角,大半個南美洲大6全部都納入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因此也有了「教皇子午線」的最終瓜分。

但是葡萄牙人在南美洲大6之上也並非全無據點。哥倫布雖然從1492年到4前後共四次遠航美洲,但卻從未到過那塊後來被稱為巴西的土地。而葡萄牙航海家卡布羅(1)卻鬼使神差一般的意外的抵達了南美洲。年,他從葡萄牙的里斯本出往南,沿著非洲海岸計劃前往印度,卻不知威嚇偏離了航道,?有饒過好望角,而是向西越過了大西洋,在今天的上岸,並?這里命名為聖十字架島(),後來才現這根本不是一個?,而是美洲大6的一部份。

伺候葡萄牙人相繼?到此地,但比起他們的西班牙鄰居來,巴西並沒有豐富的金銀。當地印地安人原始的工藝技巧,在當時根本無法吸引16世界初歐洲人的興趣。唯一有些價值的是一種名為「1」的珍貴?木,除了是上等木材原料之外,其木質中中還可以提煉?色染料,而當時的歐洲正好風行?色服?。「1」被大量出口到葡萄牙,大家也因此漸漸地稱這片殖民地為1。

巴西成為了葡萄牙人在「教皇子午線」以西的領地,同樣西班牙在葡萄牙人控制的東方航線上也控制了菲律賓群島。16世紀3o年代之前,葡萄牙政府派出了一些小股部隊保衛巴西海岸。現這里以後,這里不時受到法國人的騷擾,葡萄牙人在這里還截獲了1艘法國的船只,上面除了巴西木和奴隸以外,居然還有張豹子皮和公斤棉花。但是在很多年里,這里只是葡萄牙派往印度的船只和軍隊的停靠站。

年,馬丁.阿豐索.德.索烏扎率領船隊到達巴西。在這一年,聖維森特城成立。從此葡萄牙人開始有系統地開拓這塊殖民地。他們在這個城市的沼澤地上種植了甘蔗,並且安裝了第一台軋糖機。一位名叫拉馬里奧的葡萄牙人在距離海岸大約幾里格的月復地建立了一個村莊,名叫皮拉迪寧卡村。後來它展成為今天巴西的聖保羅市。這個名字來源于1548年隨同第一任巴西總督托麥.德.索烏扎率領的第一批耶穌會的一位牧師,他名叫諾布列卡,他在皮拉迪寧卡村建立了聖保羅修道院。後來這所修道院的名字就成了城市的名字。

與葡萄牙如日中天的東方貿易相比,巴西的開不聲不響,但卻實實在在。它避免了其他歐洲大國的覬覦。為了促進經濟展與拓殖活動,葡萄牙皇家建立「贈與制度」。1533年起,允許領主或地主將土地沿著海岸延伸也被稱為領公里,以及向內地無限延長。贈與制度一直延續到十八世紀,直到王室收回那些尚未歸還的土地為止。在這個政策的刺激下,在巴西南部的聖維森特和北部的伯南布格很快繁榮起來。到1548年的時候,葡萄牙人在巴西沿海已經建立了16個葡萄牙人定居的村鎮。這些居民大多都和葡萄牙本國進行貿易,除了木材以外,還有糖、棉花和煙草。經濟地位的上升使國王決定在這里設立總督府,索烏扎率領的名移民來到這里。他將總督府設在北部的聖薩爾瓦多,它很快展成一座繁榮的城市。

當時巴西企業家中最多的是糖廠老板,這里氣候濕熱,適宜于甘蔗的生長,糖廠老板同非洲的幾內亞海岸建立了聯系,從非洲購買了大量的黑奴去巴西,讓他們種植甘蔗或者從事軋糖業。糖廠不僅是家庭社會和經濟生活的中心,而且是使葡萄牙移民在這里扎下了根的紐帶。1583年,在巴西定居的白種人達人。在當時許多葡萄牙人的眼中,去印度是只為了掙一筆錢回來的務工,但是去巴西卻是定居之旅,他們已經開始將巴西當作第二故鄉。

當然葡萄牙對巴西的殖民也並非一帆風順。十六世紀前半期,法國試圖與巴西東北部通商,但葡萄牙人立刻加強防御;先在贈與制度下設立殖民地,接著將這些殖民地交由巴夷亞的中央殖民地政府接管。法國人在東北部被驅逐後,又于十六世紀後半葉將注意力轉向東南部,並于1555年在里約灣建立殖民地。其移民在5年後被葡萄牙人驅逐。為了進一步阻止法國人入侵這個地區,葡萄牙人于1567年建立里約城。不過,這巴西未來的都在此後的二百年里成長緩慢。

隨後更強的敵人接踵而來,西班牙人與荷蘭人同時入侵,西班牙人無意征服巴西。只是西班牙軍隊在-年間佔領並統治葡萄牙本土,令巴西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荷蘭人于1624-1654年間控制了巴西的東北方部分地區;他們帶來了藝術家、科學家及新教喀爾文教派的領袖。除了刺激思想上的改革之外,他們也允許猶太人居住在荷蘭人所控制的巴西地區。不過荷蘭人來沒有來得及在巴西建立起完整的殖民體系。年,葡萄牙人反抗西班牙對里斯本的佔領,便刺激了巴西人于1641年起而反抗荷蘭人。1654年,荷蘭軍隊不得不由巴西完全撤出。

獨立後的葡萄牙王國在布拉干沙王朝()統治下復興。荷蘭人十多年間也為巴西的成長與擴張作了鋪路的工作。巴西在葡萄牙的管轄下,將注意力轉向北方的亞馬孫河及南方的阿根廷附近,葡萄牙人從6路沿著遼闊的平原南下,迅建立起同往南部的基地。更為振奮人心的是17世紀9o年代葡萄牙人終于在現在的敏納斯現黃金,隨後更現了鑽石礦藏。到18世紀末,巴西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之一,它的面積及農、礦產業的富庶,足以使得葡萄牙一度遺忘他們在亞洲和非洲的大帝國。因此7年法**隊在拿破倫的指揮之下入侵葡萄牙時,葡萄牙攝政王約翰選擇帶領皇室逃亡巴西;同時將其朝廷、內閣攜往巴西。雖然1821年他以葡萄牙國王約翰六世的身分回到里斯本,但是在巴西的歲月里他已經為這片土地建立了穩固的君權,一直持續到1889年。

不知道是否是貪戀巴西的富饒,當1821年約翰六世將自己的兒子王儲佩德羅()留在巴西擔任攝政王之後。1822年當葡萄牙議會召喚佩德羅回里斯本與其父會合之時卻遭到了拒絕。1822年9月7日,佩德羅戲劇性地表巴西獨立宣言。當他抵達伊比倫加河岸時,一位使者通知他,他的權力已經被削減,佩德羅拔出佩劍喊道︰「不獨立,便成仁!」12月1日,這位攝政王加冕為巴西皇帝,為佩德羅一世。當地的葡萄牙官吏經過一番反抗後,不得不次年被趕出巴西。

這場「兒子造老子反」的鬧劇究竟背後有什麼隱情,或許將永遠是個謎。但是它卻形象的昭示了巴西和葡萄牙之間的關系。葡萄牙人撫育了巴西,但是隨著巴西作為一個國家最終成長起來之時,割裂便在所難免。佩德羅一世制訂巴西第一部中央集權的憲法,一直沿用到1891年。他與東北及南方的叛黨進行交涉,頗具成效,保持了國家的統一。同時他也率領巴西與阿根廷展開了第一次烏拉圭戰爭。雖然結果是兩敗俱傷。但是真正促使他失去民心的卻是他那總令人懷疑具有親葡的同情心,畢竟他是在葡萄牙出生的王子。加上傲慢、揮霍無度及公然背叛妻子。1831年,佩德羅一世被迫退位並離開了巴西。

他的兒子佩德羅二世于1841年加冕,一直統治到1889年。這段期間中,這位給人印象是高大挺拔,具有國王的氣派的孩子,最終成為了聰慧文雅、堅強而有能力的統治者。1824年的憲法規劃一個有限度的君主政體,但授予國君較大權力,使佩德羅二世統治巴西時,可以作實質上的獨裁者。但是他治理國家寧願像一位在議會制度下,在敵對團體間有力的仲裁者。他在國內也以同樣的態度對待政治家及知識分子,因此促進巴西藝術及科學的展。第二帝國在他在位期間,國內長治久安,經濟繁榮,文化璀璨。引領巴西在利用高的外交手段在第二次烏拉圭擊退了阿根廷獨裁者J羅薩斯染指烏拉圭的企圖,隨後又聯手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國一舉摧毀了如日中天的巴拉圭軍事強人弗朗西斯柯.洛佩斯(;這兩場戰爭的勝利不僅迎來了巴西國內黃金時代的曙光,更奠定了這個新興國家在南美洲大6之上獨執牛耳的權威。不過佩德羅二世的帝國卻同樣已近黃昏,共和黨(以年出現在里約的《共和黨報》作為標記)日益成長,奴隸制度逐漸廢除(在皇帝的支持下,于1871-88年間實施)。廢除奴隸制度的代價是得罪了許多支持君主政體的地主、反對共和政體的人士及破產的農場主人。他們都加入野心軍官的陣營。軍隊與共和黨領袖聯手,最終強迫佩德羅二世于1889年退位並離開巴西。

歲月匆匆,一百年之後的巴西已經成為了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南美洲經濟最達的國家,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過傳統的農業和礦業產業部門。鋼鐵、汽車、飛機造船等工業都居南美洲位。其農業同樣達,咖啡、蔗糖、可可、大豆的生產居世界重要地位。其中咖啡的產量和出口量都佔世界位,以東南部為主要產地。而且巴西可墾地還很多,農業生產潛力依舊巨大。與那些由西班牙的殖民地相繼獨立的南美洲鄰國動蕩不安的歷史和現狀相比,葡萄牙人似乎笑到了最後。現在這頭南美洲最為龐大的巨獸似乎終于覺醒,並走出孤立在全世界範圍內初試啼聲了。

一向被譽為「未來之國」()的巴西,是一個上帝偏愛的國度。她國土遼闊,總面積多萬平方公里,在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之後,名列世界第5位。她的可耕地面積達2.5億公頃,且土地肥沃,被譽為「21世紀的世界糧倉」。巴西的得天獨厚,還不止于此。她似乎擁有無盡的自然資源︰從號稱全球之肺的亞馬孫河熱帶雨林到豐富的石油和鐵礦,鋁、鎂、錫、金等金屬礦藏幾乎樣樣俱全,伊瓜蘇瀑布的水力電幾乎能供應全國所需之電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巴西經濟實現了兩次比較大的飛躍,積累了實現現代化的豐富經驗,曾一度躋身世界第八大經濟體。目前,巴西工業體系完整,工業門類齊全,技術水平比較先進,部分產品在國際具有相當強大的競爭力。巴西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已經取得的經濟成就,為巴西經濟的進一步展和國家的崛起奠定了雄厚基礎。

因此,在巴西,常會听到這樣的說法,「上帝是巴西人,生在……」出生地則是隨當地人所說,里約人就說上帝生在里約,都巴西利亞的人就說上帝生在巴西利亞。地大物博、潛力巨大,使巴西成為21世紀最有希望的新興國家代表之一。

巴西的大國意識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6o年代,「巴西最終將成為大國」的觀念就已深深地植入巴西精英階層的心坎里,並成為巴西外交政策孜孜以求的目標。這種大國意識在經濟蓬勃展、綜合國力迅增強之時,往往被強烈地喚醒。巴西的強國之夢可以說是幾經起落。19世紀早期,如何成為世界強國就已經成為巴西精英階層反復探討的問題。二戰期間,巴西前外長阿蘭納指出︰「巴西必將成為世界上經濟、政治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聯合國創建時,巴西就曾試圖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二戰後,巴西迎來了第一次經濟飛躍,庫比契克總統因此提出了「5年內實現5o年進步」的雄偉誓言,表達了巴西人對國家展潛力的堅強信念。

上世紀6o年代末至7o年代中期,巴西經濟再次騰飛,連續7年高增長,創造了「巴西經濟奇跡」,由此躋身「新興工業國」的行列。經濟實力的大幅增長提升了巴西人的民族自信心,1975年,卡洛斯將軍公開宣稱,「巴西擁有在世界強國之列中謀取一席之地的所有條件」。但是到8o年代,巴西一度陷入了嚴重的債務危機,其國際地位受到很大的削弱。「強國夢」因此受挫,巴西被戲稱為「永遠的潛力大國」。

但巴西人一直沒有放棄努力。進入21世紀,巴西通過推進國內改革、積極參與全球化、開展多元外交等途徑逐步實現著自己的「強國之夢」,而申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更是其實現「強國之夢」最鮮明的例證。

巴西的大國抱負不是體現在一種自命不凡的大國意識之中,而是包含于其基于國家利益的務實的對外政策之中。多年來,巴西一直作為地區的力量中心在拉美的國際事務中揮著領導作用。隨著盧拉總統的上台,巴西渴望在美洲乃至全世界揮重要作用的大國戰略正式付諸實施。

盧拉,這位蓄著粗短的胡須,說話聲音低沉,而且略微有點口齒不清的勞工黨領袖,充分顯示了一個大國的領袖風範。上任伊始,盧拉就表示希望建立「一個新南美」,並公開宣稱巴西應該領導整個南美大6。在他眼里,「19世紀屬于歐洲,2o世紀屬于美國,21世紀則屬于巴西。」與深陷困境的鄰國相比,巴西在盧拉政府的領導下,克服了經濟的脆弱性,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大大改善,增勢強勁,出口增長迅猛。

被人夸張地形容為「在國外的時間比在國內還多」的盧拉總統,在全球穿梭訪問,竭力跟世界眾多國家建立起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盧拉的經濟顧問團認為,在未來幾十年里,巴西將和中國、俄羅斯及印度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巴西要當第三世界領袖,明確表示「在國際舞台上,巴西要當主角而不是配角」。在由展中國家組成的2o國集團中,巴西是新興國家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代言人。3年9月坎昆會議失敗後,巴西與中國、印度等國一道向富國施加壓力,要求進一步削減農業補貼,終于在次年8月的多邊貿易談判中取得勝利。這被世界輿論認為是展中國家的重大勝利。

5年5月,南美國家和阿拉伯國家的3o多位國家元或政府腦齊聚巴西利亞,參加屆南美-阿拉伯國家峰會。盧拉在大會上表示,南美-阿拉伯聯盟的目標是改變「窮國更窮,富國更富」的世界秩序,保證窮國能夠在全球化中受益。

盧拉4年相繼訪問中、印、俄等大國,並在自己國土上接待中、俄等國元,不但表明巴西有意追求大國地位,而且有把自己定位為非西方大國的傾向。巴西在多邊外交領域的「搶眼出鏡」表明,巴西已經站在國際政治舞台的中心,正逐步施展其獨特的大國抱負。

但是巴西是一個歷史較短的年輕國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缺少像中國、印度等國的歷史積澱,在走向世界強國的道路上,還面臨著不少障礙和巨大挑戰。經濟對外依賴性強、外貿在國際貿易中的低份額,使巴西遠不具備作為一個重要的進出口國家所擁有的世界性影響力。貧富差距大,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落後也給巴西帶來了嚴峻挑戰,而展戰略和政策的失誤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教訓。正是由于這些因素,「未來之國」對巴西而言,依然只是將來時。

此外,巴西雄心勃勃的大國外交戰略引起了周邊鄰國的戒心。在聯合國改革問題上,巴西和拉美其他國家就存在分歧。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反對增加常任理事國,他們擔心,如果巴西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會改變拉美地區的力量平衡,不利于該地區的穩定。拉美國家在聯合國改革問題上的立場分歧,是這個地區歷史與現實力量變化的反映,同時也說明,巴西要真正成為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必須獲得周邊國家的支持。巴西要走向世界,必先整合拉美。

而要整合拉美,巴西不免要面對同為「南美三強」的阿根廷和智利的挑戰。因此在加強與南美諸國經濟和外交領域合作的同時,巴西也從未放松過軍事領域的強化。巴西不僅擁有著南美洲最為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更是南美洲國家之中唯一的準核武器擁有國。巴西鈾礦資源儲量居于世界第六位,早在1932年,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科學家就進行了核裂變試驗,此後巴西又相繼現儲量豐富的鈾礦,為巴西核技術的展提供了資源保證。上世紀4o年代,正秘密研制原子彈的美國急需大量這種關鍵性原料,因此和巴西簽署了以核技術換原料的「互助協議」,巴西的核技術水平因此得到迅提高。1957年,艾森豪威爾總統頒布和平利用核能計劃,作為當時美國西半球盟友的巴西抓住機遇,在聖保羅建設了巴西第一個核反應堆。1968年,巴西開啟核能電計劃。三年後,在美國西屋電力公司的指導下,巴西第一個核電站(安格拉一號)在里約熱內盧州沿海開工建設。

正當巴西一步步踏入「核俱樂部」門檻時,美國突然改變核政策,單方面中斷對巴西的核技術援助和濃縮鈾出口。當時,巴西的核技術依賴美國,核反應堆所需的濃縮鈾也全由美國提供。作為拉美第一大國,巴西一直認為欲捍衛大國地位,擴展國際威望,必須擁有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實力,核工業和核武器正是迅提高影響力的捷徑。于是,巴西軍政府決定擺月兌美國的控制,在自主開核計劃的同時將目光投向歐洲。1975年,巴西和西德簽署合作協議,購買八個反應堆、一個商業用途的鈾濃縮設施包括核濃縮技術和一個鐶回收工廠。借助于這些設施和技術,在西德專家的幫助下,巴西相繼建成了曾中斷了的安格拉一號核電站和安格拉二號核電站。由于兩國的核技術交易是瞞著國際原子能機構秘密進行的,結果招致美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懷疑,導致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巴西核濃縮機構的核查風波。

上世紀7o∼8o年代,在巴西大力展核工業的同時,軍政府1975年秘密啟動了代號為「索里米埃斯」的核武器展計劃(後改名為「平行線計劃」)。巴西展核武器的主要動力來自既是鄰國又是老對手的阿根廷。巴西、阿根廷同屬拉丁美洲,實力相當,又都有爭當拉美領袖的勃勃雄心,二戰後兩國都開始了自己的核計劃。到上世紀7o年代時,巴西軍方認為阿根廷的核技術展更快,遂決心通過展核武器越鄰國。

巴西軍政府為此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員。1987年,巴西成功提取純度為2o%的濃縮鈾。空軍也已在北部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建立了一個核試驗基地,核試驗緊鑼密鼓地加緊進行。恰在此關鍵時刻,1988年巴西文人政府上台,新政府制定新憲法,禁止將民用核計劃轉為軍用,而且規定所有的核活動都要由國會監督。這一舉措增加了和平展核計劃的合法性,也得到聯合國核計劃監督官員的認可。但當時巴西民主體制尚未穩固,軍人勢力依然強大,軍方不顧政府的反對,仍試圖秘密進行核武試爆。巴西國家核能委員會用了七個月的時間才找到軍方部分核設施。在強大的國內外壓力下,軍方才不得不暫停展核武器計劃。6年8月,曾有巴西一著名核科學家披露,巴西軍方曾違抗總統命令,差點制造出原子彈。

而除了核武器之外,建造攻擊型核潛艇也是巴西海軍1979年開始實行的一項計劃的一部分。受預算和軍事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計劃進展並不順利,但歷屆巴西政府一致認為,這項計劃對于國家安全來說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因此從未將計劃正式撤消過。

對于阿根廷軍政府的上台之初,並沒有引起巴西政府的重視。畢竟同屬南美洲國家,巴西也曾經有過軍事獨裁的歲月。對于巴西政府的觀察家們甚至預言,一個在軍人統治之下的阿根廷只會日漸走向孤立和衰弱。對巴西的霸權更不構成威脅。但是在胡安.卡洛斯的領導之下,阿根廷卻經歷了月兌胎換骨的革新。而對智利壓倒性的軍事優勢,更令巴西感到事情已經無法在自己坐壁上觀的地步了。于是巴西一系列的外交和軍事措施開始秘密的展開了……。

注1︰拉戈斯1938年3月2日出生于聖地亞哥,16歲入讀大學,24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曾任智利大學教授、美國北加利福尼亞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就業計劃高級經濟顧問。年-6年擔任智利總統期間,在堅持政治民主化的同時,繼續推進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龍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節 | 龍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閱讀 | 龍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