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梅斯,我已經順利的抵達了哥倫比亞,很抱歉不能在信中向你透露我們目前的具體位置。這里的情況遠沒有我們出前想象的那麼糟糕。我們連目前依舊處于戰線的後方這里相當的安全。哥倫比亞政府軍的推進度也很理想,我相信不久之後我們就可以凱旋回家……。」坐在潮濕而泥濘的指揮中心之內,來自阿姆斯特丹的荷蘭皇家海軍6戰隊第23傘兵連連長瓦爾斯上尉正用自己專用的電子手寫記事本之上寫著自己的鄉愁。
這已經是隸屬于歐盟聯合機動部隊南美洲先遣集群的荷蘭皇家海軍6戰隊第23傘兵連部署到哥倫比亞南部的第8天了。雖然應該在5天前抵達的法國外籍軍團第61兵團工兵混合營到目前為止還是藐無音訊。但是經過前期部署在這里的歐盟步兵一周以來的奮戰,圍繞著前進基地伊蒂基內斯野戰機場的環型防御體系還是已經基本成型了。在瓦爾斯上尉所統帥的荷蘭皇家海軍6戰隊第23傘兵連抵達之後,意大利6軍第6山地步兵團的一個戰斗連和一個山地偵察排也相繼抵達。此刻在以伊蒂基內斯野戰機場為核心的環行防御體系之上,荷蘭皇家海軍6戰隊第23傘兵連和意大利6軍第6山地步兵團第61山地步兵連分別駐守著東西兩側的防御陣地。
而最可能遭遇到攻擊的南部地區則交由西班牙第66山地步兵營的一個加強連守備,他們是3天前剛剛抵達伊蒂基內斯。與荷蘭人和意大利人相比,曾經是南美洲征服者的西班牙人顯然對哥倫比亞的雨林有著非同一般的親切感。當然這並不是他們被部署在最危險地段的全部理由。事實上抵達伊蒂基內斯的歐盟部隊都不希望被第一個送上火線,最終瓦爾斯上尉只能和他的意大利、西班牙同僚采取抽簽的方式決定誰最先被承擔南部地區的防御使命,最終西班牙人運氣不佳。不過三方也約定以一周為限進行調防,屆時三**隊將調換防區。
而相對安全的北部防區則由哥倫比亞6軍第18步兵旅的一個步兵營駐防。雖然表面上看哥倫比亞人佔了不小便宜。但是瓦爾斯上尉卻清楚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除了空中運輸之外,隨著伊蒂基內斯野戰機場內駐軍的增加。日常補給越來越依賴于地面運輸。伊蒂基內斯位于哥倫比亞南部一條「戰略公路」的盡頭。不過這條名義上的戰略公路,事實上僅是一條蜿蜒曲折于山巒和雨林之間的泥濘小道。連日以來負責運送補給品的哥倫比亞6軍車隊已經接二連三的在這條「戰略公路」之上遭到**武裝的襲擊。因此哥倫比亞6軍第18步兵旅不得不擔負起護路的任務,遠比駐守外圍的歐盟士兵來辛苦和危險的多。
在4o公里的外圍防區的中央地帶,曾經只是一片荒地的伊蒂基內斯野戰機場已經初具規模,經過比利時工兵連不懈的努力,兩條米長的簡易道面跑道已經鋪設完畢,並安裝了夜間輔助起降系統。而在跑道的周圍除了大片涂裝著叢林迷彩色的軍用帳篷之外,一所簡易野戰醫院和5個直升機停機坪也已經構建完成。此刻站在機場東側防御陣地核心的高地之上,瓦爾斯上尉可以清楚的看到又一架歐盟空軍的的型軍用運輸機正停放在跑道的盡頭,卸下剛剛從哥倫比亞北部轉運到了武器和士兵。一門門由意大利-防務公司生產的m56型1o5毫米山炮正由機場地勤部門所裝備的小型牽引車拉出機艙,拖向位于機場南側的預設陣地。今天西班牙6軍第1山炮營的先遣部隊將抵達這里,他們的炮火將會成為伊蒂基內斯未來防御或進攻的支柱。
雖然瓦爾斯上尉並不質疑自己的西班牙同僚的戰術素養,但是在21世紀還在使用半個世紀前所研制的武器卻多少讓他有些氣餒。但這又有什麼辦法呢?大多數歐盟國家在冷戰結束之後便停止了對武器系統的更新和采購。事實上在冷戰事情他們作的也不夠多。
「親愛的梅斯,我不得不承認,哥倫比亞之行讓我對戰爭產生了全新的理解……。」看過了機場跑道上的一片繁忙和喧囂,瓦爾斯上尉再次將目光收回到了自己手中的電子手寫記事本之上,此刻在那和普通寫字板相同大小的顯示屏之上,瓦爾斯上尉那擁有著性感雙唇的妻子西爾維.梅斯正在高清晰的電子影象之上對著自己的愛人展現出自己撩人的媚惑。
「我曾經以為我天生就是一個軍人、一個傘兵,我願意為保衛我的祖國和家園奉獻生命。而在我職業生涯的最初十年里,我也曾堅定不移的相信這一點。但是當我的部隊真的開赴戰場之時,我才清楚的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冷漠。」在信中瓦爾斯上尉終于選擇不再隱藏自己的軟弱,將所有的離仇和思念合盤托出。
據說冷戰時代在西方曾有一個相當經典的笑話︰據說某次五角大樓進行關于蘇聯方面先制人的兵棋推演,結果令美國總統難以接受。于是美國總統很不理解的向美國方面的高層軍官質疑道︰「北約和華約方面兵力對比的確處于劣勢,但也不至于如此不濟吧!我們的歐洲盟友呢?為什麼他們的部隊仿佛平空消失了一般。」結果美國五角大樓的官員不得不一臉可笑著回答道︰「因為這一次我們設定蘇聯人在周末進攻。」
美國政治學家、國際法學中「權力政治學派」締造者漢斯.摩根索曾經說過︰國家安全的前提是提高以軍事力量為主要成分的國力,其它因素經濟、地理政治、民族資源、科技、人力、意識形態都只起到加強或削弱軍事力量。根據這種邏輯,軍事力量對比的強弱決定一個國家整體國力的強弱。同樣根據這種理解,一個國家國力的增強必然要導致這個國家對于軍事力量的使用。在人類過往的歷史中,依靠軍事力量的強大而獲取和國力相適應的勢力範圍、土地、能源、特權等等的事件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外交和戰爭都是國家的工具。很多通過外交手段無法獲取的利益,可以用戰爭的手段獲取。
而在歐洲,從標志了法國民族國家勝利的3o年戰爭開始(16181648),經1652年的英荷戰爭,1689年的英荷反法戰爭,波蘭的王位繼承戰爭(1733)和波蘭的三次被瓜分,一直到拿破侖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國家交互使用外交和戰爭的工具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被納粹德國和英美盟軍所橫掃的西歐大6之上,大多數歐洲達國家都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扶植之下,進入了所謂福利社會的時代。事實上雖然同屬于資本主義國家,但是以法德為核心歐洲大6卻與英美背道而馳。
在英國模式之下後來通過英國的向外殖民而傳到了美國和澳洲而成為「英美模式」的社會是一種國有體系,資金來自于國家預算。國家根據立法采取行政措施,雇主和工人雖然可以通過大選來影響立法,但都不是制度和政策的直接決策者。但是歐洲大6模式實行的是社會共管制度,資金來自于保險費,又從保險基金中反還給繳費人。決策是通過社會伙伴︰雇主、工人和政府共同直接地作出,以體現的是一種「社會團結」的精神。
乍看上去社會保障模式與軍事和外交毫不相干,但在事實上卻對國家利益和性質有著根本性的影響。在英美模式之下,由于國民不直接參與養老金的政策制訂,所以,政府對于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和給付具有很大的決策權。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可以為了資本的利益而盡量地壓低福利支出,例如美國和英國的社會保障養老金替代率(佔工資的比例)都低于歐洲大6。這樣一來,在英美國家里,政府對于社會生活的干預就低于歐洲大6國家,特別是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核心國家。例如,75歲以上的老人收入來源于公共養老金的比重在瑞典是85%,在德國是75%,而在英國是54%,在美國只有45%。
與此相關聯,在英美等國里,人們更多地依賴市場來保障他們的收入安全,例如英國養老的46%和美國的55%來自于各種各樣的補充保險或養老金計劃。根據經合組織不完全的統計,美國私營養老金儲備從年的億美元展到1989年的1.836萬億美元。到了2o世紀9o年代,美國私營養老金的增長度加,到了1年,65歲以上的老人有35%享受社會保障以外的職業福利待遇,並獲得人均12187美元的支付,這還不算各種個人儲蓄計劃。在十幾年前數字就已經如此龐大的養老基金(相當于中國一年的)用于投資的托管基金佔到了2/3。而如此龐大的資本自然要去海外尋找增值的機會,推動著投資和股票市場的展,把社會上的個人與直接和間接的海內外投資聯系在一起,使資本的擴張成為一種民族的精神。而當資本輸入受到威脅之時,自然而然的轉化成外交乃至軍事的手段。
而與之相比歐洲大6人的社會生活方式︰居住在法國、德國、瑞典等國的國民們,他們向他們的政府交納高于在英美國家的所得稅,向社會保險基金交納較高的各種社會保障費,但是他們參與有關失業、養老、健康等方面待遇的決策,可以完全地依賴這個「社會團結」的制度來保證他們在收入遇到困難的時候生活水平不至于明顯降低。長期以來,他們中的多數人不需要投資私營的養老基金,或經營自己的個人帳戶。相應地,在歐洲大6上也沒有向英美那樣達的股票市場,人生活在一種新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合一的政體里,德國人把他們的制度稱為「社會市場經濟」。
雖然資本都是要擴張並攫取最大利潤的,但是「自由市場經濟」和「社會市場經濟」在擴張方式和擴張力度都會有所不同,代表著這兩種社會模式的國家行為也會有所不同。從政府開支來看︰美國在9o年代的社會保險與福利開支為28.5%,英國為3o.5%,德國是45.3%,法國為42.9%,瑞典高達5o%以上。而美國將2o%的政府支出,英國將1o%用于國防外交,而德國的這項支出僅為6.4%,法國為5.7%,而瑞典為5.6%。結果雖然都是西方國家,同樣實行資本主義,歐洲的高福利和低軍費開支從根本上決定了這些國家的利益所在和對外干預能力。
實行自由資本主義的美國需要一個全球化的、有利于自由資本擴張的世界秩序,同時有能力依靠軍事力量的強大來保證自由資本的最大限度擴張。而實行社會資本主義的歐洲需要的不是資本單獨擴張,而是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擴張。也正因為如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國家在工業生產領域的科研投入和回報都遠在美國之上。
但是在全球化的進程卻決定,未來畢竟將是一個資本、產品和人口的全球化時代,資本逃出稅務繁重的歐洲,廉價商品將沖擊歐洲的就業市場,難民和移民將享受歐洲的「社會團結」制度。這一切都預示經濟的要素將最終沖垮了歐洲政經社合一的體制,歐洲人的社會生活和政治決策方式都要受到威脅。因此歐洲並非不希望對外干預,將這種沖擊延緩甚至杜絕。但事實卻是在「社會市場經濟」的高福利之下,歐洲社會的普通人對以軍事手段推行外交政策缺乏興趣。
在美國加入軍隊意味著一份豐厚的收入,全世界各地「公費旅行」的機會。因此雖然擁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在美國國內每年依舊有不少的年輕人選擇加入軍隊,畢竟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在美國社會中永遠不乏剛剛加入美國的新鮮血液。但在歐洲這一情況卻截然不同,生活在福利社會中的歐洲人往往不願走入嚴酷的兵營。因此西歐達國家相繼廢除了征兵制。
軍事力量的孱弱決定歐盟雖然看似強大,卻總在國際社會之中扮演和事老的角色。畏懼動蕩,抗拒改變,這也就難怪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指責德法等核心歐洲國家為「古老的歐洲」,而英國學者則稱歐洲大6實行的是閉關自守的「新中世紀主義」。
如果說法國由于其外籍兵團的存在以及達的軍事工業還可以撐的起門面,德國借助著其歷史悠久的尚武精神仍足以保持軍隊的戰斗力,但是象荷蘭、意大利這樣的國家卻顯然在福利社會下已經徹底失去了自衛能力,即便是象瓦爾斯上尉所在荷蘭皇家海軍6戰隊第23傘兵連這樣的所謂精銳之師,本質也不堪一戰。雖然在歐盟和北約內部的諸多演習之中表現不俗,但剝去其華麗的外衣。本質上他們卻還是一群穿軍裝的平民。因為對于軍人而言,軍營就是他們的家園。但是對于這些福利國家的士兵而言,軍營只是他們工作的場所,周末他們還是要各自開車回家的。
而海外部署對于他們而言更無疑是一件苦差,因此雖然只是在伊蒂基內斯逗留了短暫的一周,不僅補給充足而且居住條件也相當的舒適。但是在荷蘭皇家海軍6戰隊第23傘兵連卻已經是怨聲載道了。大多數人都等不及要立即取得勝利回家,去擁吻自己的嬌妻愛子。此時瓦爾斯上尉多次有些理解美國6軍特種部隊阿爾法a小組的加德略軍士所謂歡迎來到地獄的說道。當然那些美國人此刻還在伊蒂基內斯,不過他們的身份已經從主人變成了客人。偶爾他們會前來「指導」一下,但是代價是他們肆無忌憚的佔用著荷蘭皇家海軍6戰隊第23傘兵連的補給品。
「這堆破爛就是歐盟遠征軍的前進據點?我一個晚上就可以摧毀他們。」但是瓦爾斯上尉顯然並不知道就在他在家書里向愛妻透露著相思之情時,一雙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正在高大的熱帶雨林植物之上俯視著整個伊蒂基內斯野戰機場。他屬于一個來自古巴的戰士「切.格瓦拉」旅最為年輕的戰場指揮官曾經在卡斯特羅領導之下遠征非洲安哥拉、埃塞俄比亞和莫桑比克的華人戰士阿曼都.蔡中校。
「中校同志,米哈因.洛佩斯上校說過要等他從委內瑞拉回來之後……。」此刻站在他的身邊,來自「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安東尼奧少校不無擔憂的提醒道。「我知道,老頭子的確說過等他帶來那些什麼中國的雇佣兵才能起進攻嘛!但是我想現在沒有這個必要了。」阿曼都.蔡中校輕輕的揮了揮手繼續說道︰「命令各突擊部隊準備吧!今夜起全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