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一個簡潔的命令,在執行時卻十分的繁瑣麻煩。隨著我的諭令的出,整個瀛州城一片忙碌,若非有我這聲名遠播的一代帝王坐鎮在此,只怕不止是忙碌了,全城軍民一定會既忙且亂人心惶惶。我放眼四望,剛才人馬喧騰喊殺震天的瀛州城下,一片寂寂。目極天際我心里不禁暗暗思忖︰現在已經與叛軍相持半天了,怎麼四周的駐軍毫無動靜?滄州的哥舒瀚部距此有大半日的路程,猶可理解,瀛州城前後的封常清部和皇甫惟明、李光弼部近只三個時辰的路,怎麼還沒有到呢?叛賊們牽阻滯止的手段真的很是高明非常嗎?
當然,我絕對沒有懷疑這四大節度使的忠誠,我只是疑惑高尚、莊嚴之流到底思籌了什麼樣的計謀方法,他們竟然這麼自信能牽制住我大唐三路二十余萬大軍的回援!要知道,叛軍除去必須留下迷惑我軍的一定兵力外,現在可以投入瀛州戰役計劃的總兵力也只有十六萬左右。而想要盡快拿下有萬余部隊防守的瀛州城,按照常規情況來估算,最少也得調用八萬人馬來攻打,如此一來,阻滯大唐援軍的叛軍最多只有八萬人。可是,這區區八萬人馬縱然再是神勇非常,又怎麼能匹敵二十余萬曾同是大唐邊兵的精銳之師?
而叛軍既敢偷悄悄地在瀛州城東長時間地築壩蓄水,甚至可能已有一夜多的時間那麼長,在我方覺他們地一些蹤跡後。又以一二萬將士的舍命攻擊來吸引我方的注意力,他們一定在出之前就有了完整地計劃實施,有信心保證我方援軍一二日內決不會來到。否則,叛賊豈不是徒費時間
我自入唐朝以來,從沒有如此疑惑過,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而我的心里隨之更是沉甸甸的︰水漲敵攻之下,我一萬余人據著一道已不算多高的城牆,能否抵御叛賊一二日?我連忙傳下了四道命令︰一,重新分配兵力,多減少增,四面城樓各分兵兩千五百人駐守,余下的近三千豹騎將士由柴可然和張思揚統領。暫作預備隊,一百八十七位親衛隨我而行,職擔策應之責;二,所有箭矢炮石包括松明炬和脂油燭炬盡快堆在城牆之上,但見有物在水面上向瀛州而來,立即矢石以待,盡可能地不容其靠近;三,立即征集全瀛州城的強壯勞力協同官兵守衛瀛州城;四,盡快多送上飯食來!
因為現在一旦平原對陣,雙方兵力過于懸殊之下。我一定出師無功,加之不知道叛賊們幾時開始的結壩蓄水,所以我沒有派遣人馬前去阻止叛軍蓄水之舉,只在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惟恐我方尚未準備完全,叛軍便立時掘壩瀉水。隨著第一項和第二項命令的執行完畢,我才勉強穩定住了心神。忍不住輕輕地吁了口氣。
然而,就在瀛州城里征集強壯勞力的任務剛剛展開,猛然間有一聲巨大而又略顯沉悶地轟鳴聲,由東北方向傳來。我心里雖然猜知是叛敵放壩瀉水,卻仍然本能地注目而望。只見東方的遠處,一股雪白的河水張牙舞爪般地喧騰而來,並且在急疾的流奔中,撲扇著的水面漸漸越來越大。一付吞噬萬物的模樣。我方城頭上的將士縱然心里已經有所防備,突見之下也不禁有些色變。
我再次下令催促瀛州城刺史府的官員,盡快利用河水浸入城內的這段時間,盡量多地征召強壯漢子協助官軍守城;盡快供應各城門駐軍的飯食。以使將士們飽月復迎敵!援軍不知什麼原因遲遲未至,誰也難以料定援軍何時才來,這一戰下來,不知戰到何時,空月復作戰豈不影響將士們地戰斗力?
所謂水往低處流,未用多久,河水聚來已灌過了羊馬牆,漲距城頭不過三尺,遠處有無數個木筏隨水而來。「水因地而成勢,為源高於城,本大於末,可以遏而止,可以決而流,故晉水可以灌安邑,紛水可以浸平陽!」眼望著水漲而敵將至,我心頭掠過這段兵書上的言語,唉,真是水火無情啊!一著未慮便束手束腳,後世之人大可以再加一句︰漳水可以攻瀛州!
我忽地心中一動水火無情!我看看遠處漸近的木筏,當機立斷地下令道︰「各城頭即將原先卸下的竹立牌、木立牌和垂鐘板澆上松油和脂油,以叉竿、鉤竿固定在城牆三尺以外距離的水面上,若是叛賊兵臨其間,即擲以火炬燃之拒之,隨以箭矢射殺叛賊!」我想,漳津河的水既然漫不過城頭,而我軍豹騎又是6地上地雄師,我自不會舍長就短,讓他們屈為水軍,這撤下的竹立牌、木立牌和垂鐘板也不用作筏而使了,而叉竿和鉤竿的頂端都有鐵打的橫刃和曲鉤,定能固定住這些竹木之物的距離,這個火拒之法雖然不能支撐長久,但在更多射殺叛軍的同時,卻又可以贏得一段不短的待援時間,我又豈能不為呢!
原本,我的整個作戰計劃就是建立在「援軍」地基礎上,如果不設這等險謀,就很難盡快而又名正言順地徹底平滅叛賊,專心對付黑衣大食;而如果沒有「援軍」,我根本就是玩火**!所以,事已至此,我現在最正確的選擇,就是推延時間,以待「援軍」!我堅決相信,封常清、李光弼、哥舒瀚和皇甫惟明即便是遭遇特殊強敵、萬般凶險,只要思及我孤軍孤城,一定會排除一切困擾全力前來護駕的!
「擊射叛賊!」見及敵軍乘筏漸至炮車的射程以里,文若海大聲下令道。雖然在這個距離以外,就可以達到床弩地射程,但我卻暫時沒有射床弩的打算。原因無它,我這劍南精制的床弩,力可貫牆,如今群賊散零飄筏,還沒有集結到一處簇擁攻來,我若床弩射之,見不到穿葫蘆的景象,豈不浪費委屈了床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