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宮出來時,已是紅日西沉,三月的晚風依然有些涼意。穆剪燭搖了搖昏脹的腦袋道︰「這御酒就是不一樣。」
「你是不會放過一絲放縱的機會的。」平常在家穆耀庭管的嚴,她哪有機會喝酒。今天逮住這個機會她把宴席上的各種酒都品了一遍。穆耀庭怕她酒後口出狂言,再四目視她。
「我再說幾杯也沒問題。」穆剪燭似乎還在回味著酒的醇美。
穆家的大廳里堆滿了皇上賞賜的絹帛。府里的老男老少都在門口迎接。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不成氣的東西。」田夫人責怪兒子。
「放心吧,‘苟富貴,無相忘。」穆剪燭很有義氣的拍拍胸脯說道。
「你要是忘了我,我就把你小時候干的丑事抖出來。」她的事自己可記得一清二楚。
本來,穆剪燭等人應該是赴地方官的,可是皇上破格提拔穆剪燭,任為三司外史。王靖節趙文書分別為河陽、河東縣令。
穆剪燭穿上紫袍系上玉帶,戴著那頂烏沙帽,剛過五更就迷迷糊糊地跟著父親上朝。平常的這個時候,她還在溫暖的被窩里呢。天還沒亮的,肅穆的大殿上黑壓壓地站著等著上朝的官員們。
「今天,高太後可能會垂簾听政,你一定小心謹慎不可爭口舌之快,否則一旦讓太後對你有了成見以後必會有很多阻力。」父親悄悄地對他說道。那邊富仁富義一伙一直在密切地關注著他們這邊的動靜,穆耀庭微笑著過去和他們寒暄道。
「小佷初次上朝,如有不合禮儀之處,望大人賜教。」
「不敢不敢,令佷如此得皇上喜歡,以後定能平步青雲,恐怕到時,老夫還得請他多關照呢。」富仁陰陽怪氣的說道。
「過獎。」穆耀庭看話不投機便退了回來和司空群站在一起。
「上朝」大殿上一聲高呼,文武百官魚貫而入。
明宗端坐在朝堂上,他的旁邊懸著一道神秘的珠簾,在一珠簾的旁邊立著一位年過半百神色莊重的男子,這人就是高太後之弟高光復丞相。群臣們個個屏息凝氣。
「邊境來報,北狄二十萬大軍進犯河西,請眾卿各抒已見。」高光復沉聲說道。
「北狄騎兵凶悍、野蠻不化,陛下再多賜他們一些財物便可退敵。」富仁出列。
「請陛下以和為貴。」主和派的官員們跟著高呼。還一和為貴,穆剪燭鄙視地看了這些人一眼,又看看父親他好像習以為常了。
高光復微微一笑,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陛下請看,議和才是順應民心之舉啊。」高光復意味深長地說道。
「陛下,臣以為不可議和。每年送往北狄、西夷的歲幣都是我岳朝子民的血汗錢哪,我們是在以民脂民膏養敵,這樣的結果是敵國越來越強,而我朝越來越弱。」司空群出列反對,便和者寥寥,只有穆耀庭一人支持。
「我岳朝乃是天朝上邦,區區歲幣怎能說是民脂民膏?」高光復斥道。明宗表情神秘莫測地听著不置可否。
「自從南渡以後,我朝在邊境節節敗退,中原未復,陵寢不還,北方遺民年年南望王師。南方子民承受繁重的官稅徭役,內憂不斷。丞相還怎能說我岳朝是天朝上邦!還怎能說歲幣不是民脂民膏!」穆剪燭憤然說道,這個高光復若不是他一直鼓吹著議和,故都建梁豈會失陷敵手?
「這位是穆公子吧?」高光復盯著穆剪燭陰笑幾聲。
「你剛剛上朝第一天,就敢信口雌黃,可見穆大人教子有方啊。」穆耀庭剛要開口說話,就被穆剪燭搶先一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是拿朝廷俸祿的人。我決不會像某些人那樣,不思恢復大計,反倒畏敵如虎,助長虜廷氣焰,滅我大岳威風。否則我就不配是岳朝的子民。」穆剪燭的一段話讓群臣們面面相覷,他們太久沒有听到這種愛憎分明、擲地有聲的話。
「終究是年少氣盛啊。」珠簾猛地被掀開,高太後威嚴的目光巡視著百官。
「太後千歲千千歲。」百官猛地一驚立即拜倒在地。
「我就是想看看這個口出豪言壯語的年輕人。」她的目光嚴厲而挑剔地打量著穆剪燭,穆剪燭坦然和她對視。這個高太後看上去威嚴而有心機,非等閑之輩。
「皇兒,這就是你千挑萬選出來的新科狀元?」高太後看一眼正襟危坐的明宗。
「是的,穆狀元你把你的富國強兵的韜略向太後及諸位大臣一一陳述,供太後明斷。」
「請陛下和諸位大人先行議定議和之事。」高光復見明宗岔開話題,連忙提醒道。明宗神情一黯,隨後眉毛一揚道︰「難道除了議和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以我南岳富庶之地,百萬之師,竟然不能阻擋虜國的進攻,到底是為什麼?」明宗的神色有些激動,幾乎在質問道。
「微臣遍覽歷代興亡史實,卻以為南北自有定勢,吳楚之弱,不足以爭雄中原。」富仁得到高光復的授意連忙兜售高光復的「南弱北強」謬論。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吳蜀始終不能勝曹魏。西晉覆亡,東晉也未能爭雄中原。南北朝對峙百年,他陳終究還是被北方的隋朝所滅。如今,我岳朝不敵北狄,不是我朝天子不明,而是自古如此!」富義接過富仁的話頭,兩人一唱一和。
「依富大人之見,我朝只有苟安南方,終世而不言兵?」穆耀庭反問道。
「正是如此,臣等請皇上二十年不言兵,以和為貴。」高光復道。
「自東漢至六朝,都是北方吞並南方,不勝枚舉,而南方統一北方,卻聞所未聞,北強南弱,此乃命之定數。」
「請問,秦朝末年,是何人大破秦軍?是誰攻入函谷直搗咸陽?又是誰降二世,滅強秦,建立四百年大汗基業?」穆剪燭當頭棒喝。
「這……?」富仁富義不由一怔。
「是吳中難的項羽,是沛縣起兵的劉邦,他們率領的都是吳楚子弟。吳楚之弟,怎麼就不足以爭雄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