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妒 第五章 封後立子 68.緩

作者 ︰ 老稻

原來劉邦從彭城逃出來後,成了光桿司令一個,跑到劉盈的大舅呂澤那里借了一些兵馬,重新樹起人氣,才把舊部召集起來,繼續跟項羽對抗。這時呂雉也是為他又進了項羽的大牢。他是善于開空頭支票的,因為沒有任何實質的東西可以拿出來感謝呂家,所以就把劉盈封了太子。那時他的腦袋都是說不準哪會掉的,說是為了讓太子將來接他的班,只有鬼才相信了。當然,劉邦那會也只有劉盈一個兒子,我們只當作欺騙別人、哄小孩玩是了。

話說到這一步,戚姬再找不出什麼理由逼劉邦,只能耍賴說︰「其他我不懂,反正我知道你要辦什麼事沒有辦不成的,你要真喜歡我們娘倆,就要封如意為太子。」

「知道了,我的甜心,我會為你們娘倆考慮的,只要封了如意為太子,你就是當然的皇後。」劉邦說這話的時候,還有下人在場。

或者是戚姬還不成熟,或者是她急于求成,故意把這些話透露了出來。那些下人們都是趨炎附勢慣了的,听了這話以為他們的主子就是皇後太子了,所以連稱呼都與時俱進的改了。戚姬听了,也不制止。有人向劉邦匯報此事,他也沒作任何的解釋。

經過數年的兵燹爭奪,洛陽已破舊得不成樣子。劉邦打算讓人整修一下,再簡單地蓋幾處宮室,就把這里作為永久的都城。在負責劉邦警衛的官兵中有一個儒生婁敬認為不妥,向劉邦上了一道奏書,陳述了自己的反對意見。他說︰「一是這里居于天下的中心,在和平年代可以作為國都,便于四方來朝,但在形勢還不穩定的情況下,卻容易遭到來自任何一方的攻擊。二是地勢過于平常,沒有可以憑恃的天險,不利于藏兵和調集部隊,在遇到危機時難以自保。三是物產不豐富,古不足以築室,糧不足以養兵,選擇這個地方建都,等于自絕後路。相反,如果把國都設在關中任何一個地方,這些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如……」他在疏中把建都關中的好處說了一大籮筐。

劉邦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從善如流,只要你說得對,不管出自什麼人之口,一般都能采納,絕不為顧忌自己的一點面子而固執己見。他看了婁敬的上疏,覺得有些道理,就把它說給眾大臣听,讓大家討論。這些大臣大都是豐沛蕭碭一帶跟隨劉邦一塊起義起家的,家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自然留戀故土,現在剛剛過上了幾天穩定的日子,誰也不會對到千里之外的關隘之地扎根感興趣,都說婁敬是︰「書生之見,一派胡言,斷不可取。」

正在劉邦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張良求見。劉邦正想他呢,便說︰「有一個普通士兵向我提了個遷都的意見,我認為有些道理,無奈說給眾大臣听後,都說不可。這是那書生的上疏,你看看如何?」

張良接過來仔細看了一下,當即對劉邦說︰「此議很有道理,我勸皇上就按這個意思辦,並且要爭取早日實現遷都。」

「既然你也這樣認為,一定很有必要。我馬上就安排蕭何、呂雉等人前往咸陽,選定宮室,籌備搬遷之事。」劉邦說,「這真是英雄所見略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那些公卿大臣,到了這個時候,往往隨大流的多,各人打各人的小算盤,你就別想指他們拿一個有利于江山社稷的好主意。」

「所以常言說,人心隔肚皮,莫不為自己,作為人主,在關鍵時候不能沒有自己的主意。」張良說。

「如子房這樣真心為朕著想,私毫不考慮個人得失的人太少了,我得子房,如魚得水,真須臾不能離也。」劉邦說。

張良說︰「皇上謬獎,哪有那麼好,我能揮點作用,也多虧了您的賞識。只有一點我不明白,現在外面有傳言,說你要立戚姬為皇後,立如意為太子。呂娘娘听了這個話,羞憤成病,已多日不起。听您剛才提到呂娘娘,好像還不知道她生病的事。這是您的意思嗎?不然這麼大的事,怎麼會傳得跟有影似的?」

「有這等事?我只是私下里和戚姬說過盈兒不像我,如意像我,如有可能的話,將來就立如意為太子,這話怎麼會傳到外邊去?我前幾天倒听說呂雉到戚宮去找我,沒見著就走了,我想她只不過想把奔喪的情況對我說一下,不會有別的事,怎麼忽然就病了呢,是不是傷心過度所致?」劉邦疑惑地問。

「這種事太敏感了,皇上雖然只是私下里說說,讓別有用心的人听了去,卻會利于它制造混亂。呂娘娘自從跟了您,出生入死,受盡磨難,現在剛有了出頭之日,卻听說有別的女人要取代她,怎麼不急火攻心,憂郁成疾,望皇上念在結夫妻份上,還是多眷顧她一些才是。」張良懇切地說。

劉邦見張良有埋怨他的意思,心里頓時有點不高興,況且封後立子是他的家事,外人不應多插言。但他知道張良從來是一個不多說話的人,像這樣的事是真心為他好才說的,所以還不能生氣。他不想就這個話題再扯下去,有意打住說︰「今天不議這個事,改天我去看看呂雉。」

臣二人的談話陷入冷場,張良準備起身告辭。這時內侍領著一個使者進來報告︰「臨江王共歡造反,只承認自己是項羽封的王,不接受漢朝封賜。」

「還有這樣不識時務、不知好歹的東西,他既不願意向漢朝稱臣,就叫他追隨烏江死賊去得了。」也是為了緩和剛才的氣氛,劉邦又對張良說︰「子房,你看派誰去制服這個反賊?」

張良听到劉邦果有封戚姬為後之意,正琢磨怎麼幫呂雉化解這個天大的災難,踫巧使者進來報告反情,他馬上有了主意,待皇上問他,乘機建議說︰「現諸侯將相都到各自的封國去了,剛剛就位,不宜馬上調動他們。留在都城的還有盧綰、劉賈、呂釋之等幾位將軍,可派他們去剿滅。」

劉邦說︰「可。」馬上傳令三位將軍到來,即刻兵二十萬圍攻臨江。

共歡是楚國貴族子弟,他爹共敖是楚懷王時期和項梁齊名的大將軍。項羽起兵反秦後,共敖率軍攻打南方的一些城市立了很大的功,因此被項羽封為臨江王。但因祖上的地位都差不多,共敖對項羽內心並不服氣,因此楚漢戰爭開始後,經劉邦一忽悠,他就倒向了漢軍一邊。劉邦坐了皇帝,共敖已死,念在共敖關鍵時候棄暗投明,為他最終打敗項羽作出了貢獻,因此封他的兒子共歡為臨江王。這小子也不知是腦子里少了哪根筋,或是犯了公子哥的脾氣,劉邦讓襲了他爹的王位,不但不感謝,反而說這臨江是項羽封給他家的,和姓劉的有什麼關系?還說當今世上只有項羽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之所以敗給劉邦,是不屑于干那些下九流的事,因此要為項羽反抗到底。

劉邦听了他的二大舅子呂釋之從前方傳來的共歡反叛的原因,既生氣又覺得可笑,罵了句︰「愚蠢,傳令前方,把這小給我活捉過來,我要親自對他講,叫他知道江山誰給他的。」

共歡既然和項羽穿一條褲子,二人某些方面當然會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政治上都少腦子,但都是將門虎子,打起仗來很有一套。盧綰、劉賈、呂釋之三員大將到了臨江,猛攻一陣,連圍三個月不下,劉邦又讓他們捉活的,雙方便在那里耗著。

因為剛剛開國,要做的工作千頭萬緒,劉邦又要論功行賞,又要準備遷都,又要睜大眼楮看著那些封疆大吏會不會成為共歡第二,天天被這些事情吵得頭腦脹。有人听說不在洛陽建都了,一些正在干的工作半途而廢,市民怨聲載道。劉邦思忖,這些事情不擺平,封後立子的事還不能著急,不然又要引起一場地震。想到遷都的事,他本打算讓戚姬到咸陽厘定內宮的布局,但權衡再三,還是覺得呂雉更合適一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欲?妒最新章節 | 欲?妒全文閱讀 | 欲?妒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