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制造 正文 11

作者 ︰ 阿耐

這時候楊巡電話過來,請他和汪總去豪園飯店見面。

柳鈞出于禮貌,將手機遞給汪總,讓汪總先與他老板談。他听汪總推說很累了,不肯赴宴。他接回電話,就告訴楊巡他最好朋友的爸爸昨天去世,他今晚沒法見面,改天他請楊總吃飯。

汪總等柳鈞放下電話,推心置月復地道︰「這是一個好機會,為什麼不跟你朋友請假兩個小時赴宴?」

柳鈞奇道︰「什麼機會?」

「你來市一機,不是與楊總談合作?不管怎樣,楊總資金實力還是有的。」

「不,不是,我有四處看同行的愛好。所以非常感激楊總和汪總的盛情款待,將市一機對我完全開放。」

汪總驚訝,卻看著柳鈞笑了,伸手拍拍柳鈞肩背,道︰「難得,難得,不過怎樣把興趣愛好堅持下去,才是更難得的。有機會還是好好跟楊總交流交流,即使做技術的,也需要學會七分做人,三分做事。」

「謝謝汪總提醒。我們那邊也講究溝通,講究團隊協作,但是把七分時間精力花在做人上,會不會太多?」

「不會太多,在國內做事,你以後慢慢會知道的。回家吧。以後有好玩的想法盡管找我,我回家整理一些目前市場需求但是市一機不肯下決心上研的項目給你。」

「謝謝汪總,您太好了。」

「不用謝我,學了這個,誰不想做點兒什麼出來。你有精力,又有自家財力可以支配,多讓人羨慕。」

「汪總,以後遇到問題,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

汪總點頭,但關切地道︰「這條路不好走啊。」

柳鈞心里冒出那個一年之期,可是面對汪總的殷殷期盼,他心虛起來,他又何嘗不是抱著打一槍就走的短期心理?他忽然感覺自己比較可恥,他這明擺著是在不負責任地利用汪總的希望汪總的熱血。他一時心里非常矛盾。

錢宏明想不到自己會收到楊四小姐主動打來的慰問電話,要他節哀順變。原來是楊邐在大哥辦公室听說柳鈞好友的父親去世,她立刻想到那個好友肯定是昨晚臉色忽然大變的錢宏明,還幫柳鈞對大哥做了解釋。

錢宏明心說柳鈞真熱門,連他這個做朋友的都沾光。一會兒柳鈞打來電話,他就搶先道︰「楊邐剛才打電話慰問我,你告訴她的?看不出她原來是個周到人。」

「我沒跟她說。他們一家人很不錯,今天市一機幾乎敞開了讓我參觀,還有一位很好的總工一路陪我講解,我從來沒有得到過這麼好的待遇。」

「他們一家都很看重你。」

「我的榮幸。」柳鈞當作不知道錢宏明話中有話,「晚上需要我做什麼,盡管吩咐。」

「唉,你知道我在哪兒?還是醫院。我媽听聞噩耗,也進醫院了。既然你送上門來,趕緊拿出紙筆來,我有很多事要你做。我家沒米了,你幫我去市買一袋,一定要買泰國米,而且得是標明原產地泰國的;半升裝牛女乃,必須是光明牌的;兩種綠葉蔬菜;野生海魚,一斤左右。唉,最好你還會燒菜,嘉麗最近聞不得油煙味……」

「方便,我家里傅阿姨燒一手好菜,我搬去給嘉麗。明天的菜我也可以留條給傅阿姨,讓做兩樣綠色蔬菜,一樣野生海魚,最好還有一些肉,是不是?早餐除了牛女乃,我再幫嘉麗買點兒面包蛋糕。哈哈,宏明,你真是個好丈夫。你自己的呢?」

「我在醫院食堂隨便吃點兒,嘉麗情況特殊,麻煩你,誰讓你有車。建議你有機會請楊家兄妹吃個飯。」

「當然會,但是不是有比吃飯更好的辦法?比如我可以對他們目前在做的一個產品提一點兒建議,那也是報答的一個途徑。」

「飯桌上說,不是很融洽自然?」

「國內的吃飯很浪費,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浪費食物……」

「你听我的,這是國情。」

「好吧。我怎麼覺得有《圍城》里借書還書的味道。還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

「不用了,柳鈞,很感謝,你已經做了足夠多。」錢宏明頓了頓,電話兩頭的人都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而且我們不打算大操大辦,生前盡孝,人死燈滅,就這樣了。」

但放下電話的時候,錢宏明長長地嘆了口氣。誰說他不想操辦?因為窮,他從小到大吃盡多少白眼。而今他小有家產,正是遍告眾人的時候。可是,他不能隨心所欲。他太清楚人性,世人普遍見不得別人得意。他若敢不低調一下,家里不知道多少老底會被挖出來曝曬。而他,有被曝曬的底氣嗎?

他打完電話回到母親病床邊,靜靜注視母親枯槁的臉。醫生早在若干年前已經通知他,母親不過是算著過日子,能捱到今天已經是奇跡。可不管怎樣,只要父母有一口氣在,做兒女的怎可能不盡心盡力。比如姐姐,真可謂燈油耗盡。

他還想到昨晚姐姐交給他一筆錢,讓他照著相似的牌子買一件西裝還給柳鈞。那時候姐姐身上還披著柳鈞的西裝,一直連連嘆息,第一次開口說對不起柳鈞,說她披過的西裝柳鈞肯定不會再要。可錢宏明想到,若不是父母的病弱,姐姐原本是學校的尖子生,她原可以上最好的大學,可以驕傲地做人,何須活得如此卑微。姐姐心里只有比他更不敢大操大辦父親的喪事。他不知道,姐姐的心里怨不怨。

可是,只要母親還有一口氣在,即使醫生說他母親這樣活著是生不如死,可血緣,這說不清道不明的血緣,錢宏明即使耗盡財力人力也要奉養著病母。只是,這一年年來,醫藥費幾乎是直線地往上飛漲,讓他倍感吃力。他拼命工作,拼命上進,也不過是趕著剛剛夠付醫藥費。

他對著病床,又是一聲嘆息。

柳石堂出差回來,帶來三單生意,據說可以緊著做上半年。對此,柳石堂是很滿意的。雖然即使兒子不在他也拿得下這三單,可是他回來卻將功勞歸于兒子頭上,不管兒子要還是不要。回來當天,他就將老黃老徐等召集起來,將工作安排下去。其實是一切照舊。

柳鈞冷眼旁觀,這回再也不插一句嘴。只是他心里升起一個大大的疑問,爸爸其實完全可以自己應付得很好,問題並不是爸爸在病床上所憂慮的那麼嚴重。可是想到爸爸在病床上的慘樣,他又沒法多想。而且他也在心里問自己,是不是在給自己一年之期找借口。

等他爸爸忙完,他才捧一大堆資料抓住爸爸說他的打算。

「爸,這些是市一機的汪總工程師借給我的資料……」

「你認識市一機汪總?」柳石堂驚訝地打斷兒子的話。

「我原先是認識市一機楊總的妹妹,楊小姐是我鄰居,很巧。在她和她大哥的安排下汪總帶我參觀了市一機。我們不……」

「等等,你說的可是楊巡?」

「是的。」

「楊巡給你這麼大好處,你有沒有表示一下感謝?」

「口頭謝了,回頭準備另外……」

「趕緊給我電話,我們請楊總吃飯。哎喲……太巧了。」

又是吃飯!柳鈞莫名其妙地看著爸爸興奮的臉,「爸,我跟你說事呢,你別打岔。請客的事我早跟楊小姐說了,回頭等我幫他們解決一個產品質量問題,再一並吃飯。爸,看這張圖。」

柳石堂點頭,心里默念著「楊小姐,楊小姐」,得意洋洋地上下打量一表人才的兒子,眉開眼笑。楊巡,楊小姐,還有汪總工,這是隨隨便便就能見的嗎?一定有最最深刻的原因。直到兒子敲打他,他才回過神來,可他雖然兩只耳朵听著兒子的說話,人卻心不在焉的。楊老板啊!

柳鈞終于忍不住了,「爸,你听著沒?」

柳石堂連忙道︰「听著,听著,你不是想做這幾個高難度產品嗎?我先幫你打听打听市場,行,咱就上。」

柳鈞橫他爸一眼,「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這張計劃,爸你看看,大約需要多少研資金。」

柳石堂笑眯眯接了一疊紙,但是稍微仔細一看,他笑不起來了。「阿鈞,怎麼要這麼多特種鋼?這種的國內不能生產,貴得要死。還有這個,這個,要這麼多干什麼?」

「剛才我就是在跟你說嘛,你沒用心听。這個產品是一個系列,汪總說目前國內用的都是進口,市場不會小。市一機曾經想做,但是一直滿足了尺寸,就滿足不了強度,產品總沒法過老外檢測關。我之所以選這個,因為正好我接觸過這種產品,算是投機了,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用材,和大致處理步驟,不用再像汪總他們從無到有地模索。而且我知道產品在國外的市場很不錯。但是我需要獲得一系列的試驗數據,這些數據都無法投機取巧,只能一次次地試,並結合數學分析,拿出材料在不同溫度處理後的拉伸、壓縮、扭轉數據,並分析晶相,在模擬工作環境下測試疲勞強度。只有掌握這一系列數據,我們才能做出最適合的設計。」

「阿鈞,好是好,不,一定是好,但是費用也大啊。你……這不是你們德國公司,錢多。」

「我已經考慮了,所以我取樣點設得比我們常做的少很多,分析計算的工作反正是我做,不需要計算額外支出,我因此添加了好多。至于開支,我願意投入我這幾年的所有積蓄。但是我需要跟爸爸簽個合同,按照我們的投入比例確定未來的利潤分配。」

柳石堂被兒子所有的話搞得一愣一愣的,但顯然有個關鍵問題他可以非常輕易地解決。「阿鈞你不用跟爸爸談分配,我的都是你的,只要你拿著爸爸就開心,一樣。明天我就可以把所有產業全轉到你名下。」柳石堂太了解兒子,早知道這小子有良心得不得了,所以他完全可以大方到底,慈父到底。

柳鈞的臉卻變得黑里透紅,爸爸這一說,就顯得他小人之心了。柳石堂見此忙替兒子開解,「當然你說的也是有道理,我知道外國人都是親兄弟明算賬。但我們是父子,打死也是父子,我們沒帳可算。」

柳鈞收起愧疚,嚴肅地道︰「爸爸,我繼續說。我們相對市一機已經有相當大的優勢,那就是我們能保證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雖然研耗費高,耗時長,投入精力多,可我們一定有出路。有出路就有高回報。爸爸,別人做不了的產品,我們能做,這就叫技術門檻。門檻,是利潤的保證。我們再不能做這種按照原材料重量計算價錢的低附加產品了,那沒出路,只要遇到經濟環境變化,先覆滅的總是這種企業。」

正經工作面前,柳石堂也變得一臉嚴肅。「阿鈞,你給爸時間,我得好好調查調查你說的產品的市場。那麼爸明天繼續出差,這邊廠里的生產你看著。其實也不用多管,都打電話給爸爸就行。」

「爸,如果市場不錯,雖然研費用很高,可是這筆投資值得,你會不會支持我?」

柳石堂痛苦地揉了半天臉,才道︰「爸砸鍋賣鐵都支持你。只要這個廠的殼子還在就行了。」

「爸,謝謝你。這將是我第一次獨立試制產品,我一定做好。」

柳鈞一激動,給他老爸就是一個大擁抱。柳石堂被搞得面紅耳赤的,卻得故作鎮靜地道︰「跟爸還說謝,說什麼謝,呵呵。」可是柳石堂心里卻是滴著血地盤算計劃上的費用。粗算下來,他所有的積蓄,兒子所有的積蓄,加起來都還不夠,他還得賣掉一些資產,甚至借債,才夠這筆研費用。可是,他決定相信兒子,兒子的選擇一定有兒子的理由。有什麼辦法,他是老爸。

--------------------------------------------------------------

難得寫個前言

我寫文章比較隨心所欲,沒有提綱,當然也沒有前言後語。今天算是破例,為《艱難的制造》寫個前言。

寫完《大江東去》之後,我其實很不願寫後十年。原因在以前的博客里寫過,前十年,是經濟改革的十年,中十年是經濟提升的十年,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86年提出的政改設想無限推遲了。所以這後十年實在是沒什麼好寫的,大家都已經經歷了這後十年,實在是精神墮落的十年。

因此即使《大江東去》簽約了,而出版社一直跟我說要後十年,包括洽談影視版權的公司也都眾口一致提出一定要有後十年才簽約,我雖然答應,可一直沒興趣動手。你們都知道,碼字只是我的業余愛好而已,既然是業余愛好,如果沒興趣愛好的話,當然不肯擠出寶貴業余時間給它。相對我其他營生,碼字的性價比實在是大大的不高。

然而今年是越來越看不下去了。

本以為經濟泡沫破滅,政府應該會好好反思前段時間投機對正當投資的傷害,反思這幾年我們經濟基礎的畸形。但是很可惜,從四萬億扶持政策推出的方向,和眼下的十大振興規劃的內容,我都不想點評了,但我實在不吐不快。

一個草民能做多少事呢?不多,但也不少。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一份子。

《艱難的制造》才開寫,第三天起就開始有不少網站和出版社出版商與我接洽。但我都實實在在地告訴他們,這一篇注定是小眾的,不推薦給你們,免得你們投資泡湯。

小眾的原因自然是與題材有關。制造業,尤其是機械制造業,自從八十年代老鄧提出的「引進」成為關鍵詞代替「創新」之後,地位越來越低,處境越來越冷僻。不說別的,現在有多少家庭幾千幾萬地培養孩子多才多藝,又有幾家在孩子十歲時候送他一套工具;現在還有多少人大學的第一志願選在讀得最辛苦的機械或者近機專業;畢業多年的工科人士不妨回頭調查一下,你們班還有多少人還在從事專業技術。

社會的不重視,注定機械制造業成為小眾。那麼,我自討苦吃地寫這個小眾,自己早有思想準備。而我有思想準備,卻並不想拖人下水。有出版商在看我博客的話,您可以放棄了。

讓我們自得其樂,玩兒自己。

只要有一千個人看到,我就影響了一千個人。謝謝堅持看這篇實在是不夠娛樂的文章的網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艱難的制造最新章節 | 艱難的制造全文閱讀 | 艱難的制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