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樓8-11-282o:41作者
看到這個章節名真是親切!
有段日子天天看《唐律疏議》(《永徽律疏》)呢,現在手邊還放著《唐律疏議》(復印本)。話說《唐律疏議》真是偉大,中華法系的典範啊。日本的《大寶令》幾乎照抄《永徽疏議》,《養老律》也月兌不掉《永徽律疏》的影子。!(葉無塵)
===================================
回復︰哇,寫到《唐律疏議》了!
1樓8-11-2821:32作者︰夏雲霓
是啊!很佩服!這本書是長孫無忌所編纂的。如果不是研究長孫無忌,就不會知道《唐律疏議》。這是長孫無忌編的一本法律典範,據說是編于永徽四年十月,大概是為方便誅殺自己的政敵而編纂,誅殺李恪大概也是長孫無忌急于編纂的目的,因為他把「謀反」定位十惡之,他還制定什麼三權分立,那麼遇到謀反這種大案皇帝大概也無能為力,就得那三個政權共同決定,所以你也別很李治了,因為長孫無忌起的是決定作用!皇帝只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在誅殺李恪事情上決定作用並不大!不過我在李恪與李治這件事上有我自己的看法,我自己的理解。我很喜歡李恪,我會給他一個好的歸宿……
====================================
2樓8-11-2821:36作者︰夏雲霓
葉大幫看一下《唐律疏議》關于謀反罪主謀和從犯怎樣懲處?另外看一下謀反家屬子女如何懲處?像李恪這種皇親是否可以赦免?他的妻子和子女是被流放還是被賜死?我有點看不懂這本書,好像是說皇親可以有特權什麼的,又好像是十惡是不能赦免的。
==================================
3樓8-11-2822:5o作者
關于「謀反」,說來可就長了。我明天上午有課,不能熬夜太晚,就先簡單說一下。「謀反」為「十惡」之,所以懲罰最嚴厲。「十惡」這個罪名也不是長孫無忌明的,唐代法律承接北朝法律處較多,「十惡」的說法源自北朝。陳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淵源略論考》談到這個問題。
有一點需要指出,《永徽律疏》並不是長孫無忌為了對付李恪而定,是為了配合律學考試,讓律學考試能有個較為統一和標準的答案,也為了讓法官斷案時有具體可參的標準而為《永徽律》作「疏義」。《永徽律》的藍本是《貞觀律》,《貞觀律》接《武德律》而來。《永徽律》在內容上比前兩部律簡略很多,共三十卷條,廢除了一些刑名與法條,比前兩部律進步很多。而且,在《永徽律疏》里,唐代立法基礎「一準乎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得到具體和清晰地體現。
話說回來,「謀反」這罪名實在是最好安的。
卷一《名例》給「謀反」下了定義,卷十七《賊盜》規定了具體處罰方式。
《唐律疏議》規定︰謀反不必幾個人一起合謀,只要一人口稱「謀反」就可以定為「謀反」,處罰是流二千里。(卷十七《賊盜》,總第條「諸口稱欲反之言,心無真實之計,而無狀可尋者,流二千里。」)「即雖謀反,詞理不能動眾,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斬,父子母女妻妾並流三千里。」(卷四《名例》,總第3o條)妻妾女兒年紀在十一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可以免流放,贖銅一百斤。
卷十七《賊盜》第一條規定︰「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孫、兄弟、姊妹若部曲、資財、田宅並沒官,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十六及廢疾者並免(余條婦人應緣坐者,準此);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異同。」(具體內容還有很多)
這就是說只要定了謀反及謀逆罪,犯者斬,八十歲以下的父親和十六歲以上的兒子一律處以絞刑,女性親屬除了六十歲以上有嚴重疾病者可以免除,其余一律流三千里。不過,《唐律疏議》規定女性流放可以「加杖」、「居作」法來折抵。但是現實判例卻並非如此,謀反犯的女性親屬通常是配入掖庭。
任何特權,比如「八議」等,在「謀反」罪面前都是無效的。皇室宗親唯一可以享受優待的地方是死法可以體面些,不用公開處決,一般是在家里以飲鴆酒或是以白綾、匕自裁。如果一個親王、公主被公開處死,那是不可想象的!
關于「謀反」及具體處罰方法,在《唐律疏議》里多處提到,具體處罰細則有很多,這里只是簡單說一點,有空再詳細討論。(葉無塵)
====================================
4樓8-11-2918:31作者︰洛水之歌
當時李恪的四個兒子均不滿十六歲(據李千里墓志所載李千里生于大概貞觀二十年),所以流于嶺表。
從出土的信安縣主(李恪第四女)的墓志所寫,這位縣主當時被罰去守獻陵。
====================================
24樓8-11-2921:27作者︰洛水之歌
不相信李千里是史書中所寫的無才,他的墓志評價還是很好的。他曾在則天朝討嶺南,封金吾大將軍。
李千里不是武則天殺的,武則天大殺李唐宗室,獨對李千里兄弟網開一面。他是在中宗朝參加李重俊誅殺武三思時被中宗李顯賜死的,但後來李旦又恢復了他的官爵。
李琨在則天朝任六州剌史,有能名。後來他的兒子李?功成名就,被追為吳王。
四子李竟因李千里被貶後又###,一直做到宗正卿,後被追為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