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聖上明斷,拘拿燕王。」兵部尚書齊泰奏道。
朱允文眉頭緊鎖,眼望丹陛下班列的朝臣,道︰「眾位卿家,如何看待此事?」
左都御史出列奏道︰「此信真偽令人懷疑,以此為證,恐招致冤情,還請皇上明查。」
「此信筆跡已經鑒定,確是臨川侯所書。」太常卿黃子澄出列奏道。
「縱是陳宣禮所書,信中王爺也不能斷定就是燕王。」
齊泰道︰「陳遠山當年在燕王帳下听令,陳家歷來跟燕王有往來。據杭州錦衣衛都指揮使報告,多次現燕王府僧人道珩出入听月山莊,這些都證明陳宣禮暗中與燕王有勾結。」
黃子澄道︰「挖掘黑宮寶藏,歷時數年,前後勞力近千人,如此浩大工程,沒有燕王暗中指使,以陳宣禮區區一個侯爺身份,能俏無聲息地辦到嗎?」
「但單憑一封書信就拘拿顧命親王,恐難服天下。」
齊泰怒道︰「若有真憑實據,一個‘反’可定奪身家性命,何況白紙黑字!燕王叵測之心,昭然若揭,如何不能拘拿?」
左都御使不敢再爭,緘口退回朝列。
黃子澄奏道︰「下臣肯齊尚書所言,燕王多行不法情事,其顧命郡內,朝令不行,為官為民只知有燕王而不知朝廷天威,今有此明證,請皇上下令拘拿燕王,交宗人府處置,以肅朝綱。」
朱允文嘆口氣,道︰「李卿家,有否進言?」
曹國公李景隆面上猶豫一下,出列道︰「滋事體大,燕王擁兵百萬,坐鎮北疆,遽然拘拿,恐天下大亂,以微臣之見,可以著錦衣衛先行拘拿陳宣禮,查證此事,然後定奪。」
朱允文默然半晌,道︰「朕本欣賞臨川侯才干,統領民眾抗御倭寇,替朝廷分憂,沒想為此大逆之事。就以李卿家所言,緝拿陳宣禮,交大理寺查辦。」
黃子澄奏道︰「皇上,陳宣禮羅織麾下的山林草莽,多為幫派徒眾,歷來目無法紀,好勇斗狠,今行此大逆反事,正合一並肅清。」
文淵閣學士方孝儒出列奏道︰「現今江浙百姓街談巷議,傳誦的俱是這般草莽英雄抗倭的事跡。以茲案的體大,陳宣禮行此大逆反事,怎敢容手下人知悉。以卑臣所見,此案尚未明了,鉤連牽纏,攪的天下洶洶,與朝政有礙。所以待大理寺查清此案,再行定奪不遲。」
朱允文點頭道︰「方師傅所言合朕意。江湖中人雖鹵莽,很多人還是有血性的,不能一概而論。」
黃子澄欲言又止,齊泰大聲道︰「皇上,為作亂的燕王應該馬上拘拿。」
朱允文眼望著丹陛下喃喃道︰「我看還是不要拘拿吧……方師傅,你看如何處置?」他這句話問向方孝儒。
方孝儒沉吟道︰「陛下若是一時難定,以卑臣之見不若暫罷黜燕王兵權,使其無能為亂,待此案查明,再行處置。」
朱允文點點頭,長舒口氣,半晌道︰「燕王……勞碌征戰多年,傷病困擾,不宜擔當軍務,詔削其兵權,以北平布政使張丙,都指揮使謝貴、張信分掌。諸位卿家,如此可否?」
齊泰尚要進言,黃子澄拉了拉他朝服,使個眼色。
齊泰見朱允文以手支額,面上頗有疲倦神色,只好忍下。
「皇上,臣有本啟奏。」
戶部侍郎出列道︰「太祖開國以來,海疆駐兵防倭,江浙賦獨重,支撐軍國大事,今匆匆三十余載,畝田納租已過兩斗,民不堪其重,臣恐常此以往,盡毀江浙膏腴良田,驅民外逃,壞我海疆,請聖上定奪減賦事宜。」
「畝田全國均數幾何?」
「回皇上,魚鱗圖冊所載,田分五等,然者全國均數,畝田納租不愈一斗。」
「那就……詔悉與減免,畝毋愈一斗。眾位卿家,尚有無本奏?」
滿殿文武默然,一聲「散朝!」眾大臣高呼「萬歲」中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