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邊關文書如雪片般飛到紫禁城。
愛新覺羅滿洲國正在興起,日益壯大,窺視著關內的萬里河山;東瀛日本也在興起,侵略的野心膨脹,對大明屬國朝鮮垂涎已久,躍躍欲試;大明國內財政危機,國庫空虛,無力支付邊境軍隊的開支;雲南地震,黃河決堤,荷蘭海盜入侵台灣,種種噩耗,不斷傳來。
太子尚小,無力理政,大明帝國必須盡快確定得力的輔,力挽狂瀾,應付現在的局面。
高拱顯然不能重用,遲早是一個心月復大患,如不及早除掉會對兒子的政權形成大害。張居正雖是一個可用之材,但不願卷入官宦爭斗,冠冕堂皇的躲起來,如果不除掉高拱,他是不會出來的。皇後身邊就馮保一人能用,可惜是個太監不能承擔大任,還要應對高拱的進攻。
陳皇後極為不解,高拱已位極人臣享有國家的最高權力,為什麼還要犯上作亂?即是別人當政,能允許他專權嗎?他能做皇帝嗎?真是利令智昏!還是讓這一切快點結束吧!等太子登基後就罷掉他,讓張居正出任輔顧命大臣,我去享享清福,頤養天年。我又不做什麼女皇,也不做什麼武則天!當女皇又有什麼好下場?!
張巨正確實是個很好的輔人選,他不像高拱那樣專橫霸道,獨斷專行,脾氣溫良,性格敦厚,文質彬彬。用他輔佐太子,皇家放心,太子的皇權也有保障,一定能夠使國家長治久安的。
太子朱翎均,年僅十歲,還沒有那麼多的想法。他並不願意做這個皇帝,認為這是個苦差事,但不做又不行,父親傳下的江山只能由他來坐,別人來坐,他就會掉腦袋。母後和大伴都騙他,等辦完父親的喪事後再登基,他信以為真,固執的堅持著。現在他明白了,這是高拱不想讓他當皇帝,是想要他的腦袋。被罰的這個官員才是忠于自己的,登基後一定要重重獎賞他。他一想起即將做皇帝,很興奮,大伴給他說了做皇帝的諸多好處,做了皇帝就沒人管了,擁有無限的權力!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想獎誰就獎,想罰誰就罰誰,他的心情又變得歡快起來。
馮保此時最得意,他對手即將垮台,最憤恨的人即將被罷官。他得意地想︰這可不願我啊,是你高拱自找的!
她們進入大殿,在大臣們一陣山呼之後,朝會進入正題。
馮保高聲說︰
「太子有喻,各位大臣由事早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高拱站出來說︰
「微臣有事啟奏。」
太子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事情,還是端著樣子說︰
「有話講吧!」
高拱這幾天的心情也極為不好。專權奪位的處處受挫,阻力重重,夢想難以實現。各項安排進展都很不順利,屢屢失敗,覺得很窩囊又無可奈何。他盡管不甘心,但還要遮人耳目,做做樣子,為隆慶的事情奔忙。阻止太子登基,他沒想到朝中沒有皇帝言官的奏章根本沒人看,起不到任何效果。他只好轉變了態度,極力促成太子繼位,以洗刷自己篡位奪權的惡名。
他在想等新皇帝繼位後,他還是輔顧命大臣,仍然大權在握,逼小皇帝除掉馮保,專權奪位的事慢慢來也不遲。
「先皇英年早逝,太子是個直孝之人。先皇一日不入土就一日不登基,安慰先皇的在天之靈。今十幾日過去,張居正還在為先皇尋找仙**,先皇的後事正在進行之中。可是邊境不斷告急,鄰邦異族,虎視眈眈,朝廷無人主事,將士人心浮動,事關國家安危不能再拖延。臣等奏請太子及早登基繼位,以安群臣及百姓之心。」
經過十幾天的磨練,小太子已經成熟一些,听完此話,故意裝著有點怒的樣子說︰
「輔大人,此事我已說過多次,父皇未入土之前不要再提此事,難道你忘了?」
「微臣不敢,太子以前說過的不會忘記。只是微臣是先皇托孤之臣,不得不替社稷著想。太子的孝心已舉國共知,太子之德將流芳百世。眼前還是以國事為重盡快登基,以安軍心,以定民心。太子登基後,臣民有了主心骨,一切事情就會慢慢地理順,這也是國事的需要啊!」
下邊開始吵吵起來,有人在下邊小聲議論,還有幾個高聲地說︰
「臣等,奏請太子繼位!」
劉顯出班,高聲奏道︰
「微臣近日接到報告,土彝趁大明無主聚集五萬人欲揭竿造反,大舉向官府進攻。官兵人心渙散,無心戀戰,屢屢失利。關外,滿清國已經興起,窺視中華,虎視眈眈,不斷在邊境上襲擾。太子登基後四夷得到安撫,臣民也得到安慰,為大明的千秋基業著想,請太子盡早登基!」
他說完又向太子叩了三個頭,起身回到隊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