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董事長三十八年消極怠工,每天歌舞升平,花天酒地,不干一點正事。然而,大明帝國不是一條小船,由于慣**的作用,在很長的時間里朝廷這個國家機器並沒有停止下來,也沒有癱瘓。然而隨著時間的流失,大明朝漸漸露出敗像,像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一天不如一天了。
其實,萬歷皇帝並不是沒有雄心壯志,他也想做秦皇漢武,更想做成吉思汗,在青春年少時,曾以朱元璋老爺爺為榜樣,要把祖宗留下的基業揚光大。他的怠工,實在報復,默默的向那些
可惡的文官們戰斗,他要以這種形式表達他極度的不滿,你們這些文官不是愛管閑事嗎?你們不是勞動模範嗎?你們不是群起而攻之嗎?我不上朝,讓你們見不到我,看你們怎麼辦?
萬歷想三王並立,你們不同意,迫于壓力,只好打消讓常洵代替常洛,無奈的將常洵配到河南做他的福王去了,讓他唯一喜歡的女人郁郁寡歡。身心上受到極大的打擊,再也沒有工作的**,他誓以後決不讓官員找到他了。
雖然國家機器照常運行,高官們還在辛勤的工作,慢慢的朝廷的中層官員,那些部長、副部長們要想升官就很難了,吏部(組織部)報上去的任命名單,皇帝根本就不說行不行。官員們漸漸的無法執行皇帝的旨意,實在無法忍受了,已辭職來要挾,萬歷皇帝也置之不理,既不批準,又不說挽留,讓大臣們哭笑不得,無所適從。吏部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的生,啟奏皇帝捉拿逃走的官員,收押問罪,萬歷也置之不理,不做任何表達。你們看著辦!
有官員質問,我們的萬歷皇帝直氣壯,說他是在遵守道家的無為而治,何罪之有。
一場鬧劇開始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官員的自然減員不可避免。吏部在派遣或提拔干部,不是按工作的好壞,干得再好也沒有用,因為決定升遷是以抽簽來決定,所以只能等待命運的垂青,天上掉餡餅。最後吏部報到皇帝哪里,皇帝也不管,最多有小太監用朱筆胡亂批一下就算定下了。
時間長了,文官們心里的怨氣越來越重。忠心耿耿,鞠躬盡瘁,得到的回報是做出成績沒人表揚,出現錯誤也不會受到表揚,最可恨的多少年得不到升遷。他們也心灰意冷,再也不提忠心二字了。
也許是上行下效吧?反正大臣們失去了信心,像一場瘟疫,席卷了整個朝廷。沒有人在傻乎乎的賣命,在那樣做就是傻蛋,因為無論如何也不會得到回報的。
正像老人們說的︰「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瘟疫流行的時節竟然還有一些官員,立志要改變這一現狀,一定要力挽狂瀾,有點舍我其誰的感覺。歷史上稱他們為東林黨人,在萬歷的最後幾年中頗為盛行。他們從小熟讀《四書》和朱熹的注釋,確認一個有教養的君子決無消極退讓和放棄職責的可能,需要的是自強不息的奮斗。他們大都在吏部和都察院供職,對那些消極怠工的官員實施了大刀闊斧的辭退。對官場的風氣好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由于沒有皇帝的支持,先天**營養不良,沒有聖旨這個堅強的靠山,給他們帶來的必然是強烈的放抗,在官員引起震蕩。盡管他們的努力沒有成功,畢竟是一種嘗試,政治的官員畢竟做過努力,努力過後,他們就可以正視大明帝國的衰敗,因為他們已經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