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沒有想到神宗皇帝非常的薄情,辦完那事便一走了之,再也不回頭,但她的心里存在著希望,尤其是自己的肚子一天天的增大,她的希望也越來越大,每次想到不久她就要為皇帝生小孩了。她的孩子將成為皇家的皇長子、皇長女,心里就要說不出的高興。
她知道,等孩子一生出來,她本人的身份地位也將起到一個變化,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會是個宮女了,無論如何也會弄個嬪妃當當,就連她的家庭也會因此雞犬升天,所以這個付出還是值得的。
老太太既然已經猜到是兒子所為,知道王氏懷的是龍種,心里當然高興。盼孫心切的皇太後欣喜異常,便借神宗陪宴的機會,當眾問起這件事,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印證。歡歡喜喜的李太後,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皇兒卻態度冷漠,說不曾有過,一口咬定這件事不是他干的。
李太後這才明白,這個皇帝兒子根本沒把她的宮女和馬上就要出生的孫子放在心上,只是在尋歡作樂,圖一時之快,並未有絲毫為國家的江山社稷考慮的意思。皇帝既然否認,事情就弄大了。這件事必須有個印證,一定要有一個說法,這是必須的,印證以後對誰都好。大家想啊,一個未婚女子在宮中居然突然懷孕,而且還不是皇帝的種子,起碼皇帝否認這件事,哪還了得,深宮大內根本就不可能有其他人,王氏宮女也沒出過宮,這孩子是從哪里來的,難道這個孩子也像當年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們的老爺爺的身世一樣充滿了神秘,朱元璋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至今也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也將永遠成為一個謎,去讓那些沒事干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慢慢的去琢磨研究去吧,估計再過一千年也不會有任何成果,很有可能成就幾個大牌的學者,幾個人因此得到世人的追捧,就像于丹等因為百家講壇財的學者們一樣。李老太太只好令人取出《起居注》,當面驗對。這會兒,李老太太還是朝廷的當家人,這件事必須弄清楚,這既是對皇家聲譽負責,是對皇家的後繼有人負責,也是對王宮女負責,當然李太後也希望通過論證,能讓她有一個孫兒,從而,打她在深宮里的無限寂寞。李太後相信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的,因為按照明朝制度規定,皇上有私幸必有賞賚,這件事也一定要在《起居注》上記錄下來的。一會兒有太監將《起居注》拿來,有憑有據,鐵證如山,神宗皇帝知道瞞不過了,只好承認確有
此事,向李老太後做著檢討,說︰「母後,那是孩兒一時糊涂,做下的丑事,孩兒後悔莫及,請母後原諒孩兒。」老太後本來就沒有責怪的意思,這會兒見到既然事情已經查證,確實是神宗皇帝所為,王宮女肚里的孩子也確實是神宗的,是一個正兒八經的龍種,也就不再追究,趁機安慰說︰「皇上,我老了,到現在還沒有孫子。這次若生個皇子,你就立了一件大功,這也是宗社的福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事情已經至此,李太後不再追究這件事情了,按道理神宗皇帝應該高興才對,但李太後這一次極為反常,讓神宗皇帝忐忑不安,覺得不對頭。如果在平時神宗皇帝犯了錯誤,要求嚴格的李太後就對不會輕饒,一定要嚴厲處置,這一次,事情得到證實,說明皇上再說假話,王宮女懷孕確實是他所為,始亂終棄。神宗皇帝不但沒有受到處罰,老太後反而對他獎勵一番,讓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太太說︰「是你做的就是你做的嗎?你貴為皇帝,男子大漢,連著一點的責任都不敢負,將來如何把江山社稷交給你。蒼天有眼,這下子好了,終于給了我一個孫子,過不了多長時間我們朱家就有後了。你做了一件大好事,王氏也是我們朱家的有功之臣,皇兒以後一定要好好的對待她們母子才對。」老太太歡天喜地,不停的表揚著這件事的主人公。
其實,老太太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老太太剛剛二十幾歲就已經守寡,如今十年又過去了,在宮里雖然是錦衣玉食,享盡人間富貴,什麼事都不用愁,什麼東西也不缺,唯一缺的是愛情和親情,享受不到一點點人間的溫暖。她每天面對的不是宮女就是太監,沒有一個男人關懷體貼,也沒有一個親人的關懷,何等的寂寞,何等的無聊啊?作為一個正常的女人能夠經受如此的煎熬實屬不易。李太後也就是生活在深宮大內之中,如果在平常百姓家除了她堅決要守節以外,否則,說不定也會紅杏出牆,與別的男人愛的死去活來,成就一段佳話。既便如此,也有野史說李老太後和張居正如何如何,好像他們真的也有一腿,把一段史說得神乎其神,像真的一樣。實際胡說八道,完全是誹謗,別有用心。是張居正得罪了天下的文人,這些文人為他潑污水,原因就是因為李太後對張居正太信任了。這種說法是根本不可能的,你想啊!偌大一個宮廷,高宮深牆,門口及周圍有多少人守衛著,有多少大漢將軍、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特務,還有無數的太監宮女,他們如果真的有一腿不可能不被人現,甚至張居正連邊都沒有沾上,就會傳到萬歷皇帝的耳朵里,再說,張居正是何等人物,何等的精明,他在生活中也不缺一個女人,絕對不會像多爾袞一樣的痴情,不會辦這個蠢事。在張居正的心里政治就是他的生命,權利就是他的一切。如此一個視權勢為生命的政治家怎會授人以柄,自毀長城,在這些小事上被人打到,被人潑污,讓人家把自己說的一塌糊涂,狗屁不是。這個李太後也不是一個蠢人,更不會辦這種讓人唾罵的事情,所以野史上的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是對張居正的詆毀,是因為張居正的改革得罪了天下的權貴和文人才子,但是又迫于張居正的權威明里不敢造次,暗地里制造各種各樣的奇談怪論,誹謗張居正泄他們的憤恨。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的冤假錯案,陳世美被人說成是個被人唾棄的負心漢,實質上並非如此,他並沒有拋棄秦香蓮,而是得罪了一個文人,文人編出這段故事,讓他成為千古罪人。秦檜在歷史上雖然由他一些不對的地方,但他並不是一個賣國賊,也不是一個大**臣,他也曾想辦法救過岳飛,但是皇上要殺岳飛父子,他也抵擋不住。岳飛父子被害死在風波亭上以後,一些文人不好意思說皇上,就把罪過加在秦檜頭上,構成一大冤案。就連清朝的雍正皇帝因為嚴厲處罰了一大批權貴,再加上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而引的一系列的斗爭,雍正是個勝利者,在勝利之余也招來不少的罵名,甚至牽連到雍正的母親,以泄他們心中的怨氣。
現在李老太太盼孫兒心切,之所以急切的證實這個孩子的身份無非是想早點抱上孫子,合情合理,非常正常,普天下每一個即將當女乃女乃,當外婆的人都是這樣一種心態,都會有這個舉動,馬上就要見到下一代人了,那是何等的令人激動和向往啊?這件事《明史?光宗本紀》這樣說︰「吾年老矣,猶未及昇孫,倘生男,宗社福也,何必相諱。」如此經過一番對質,人證物證具在,神宗皇帝再也無法抵賴,無話可說,只好認下了這個還未出世的孩子。這還不算,李太後認為既然承認這件事情是皇帝所為,那麼孩子的母親就必須有個名分,龍子龍孫沒有一個有身份的母親就太不成體統了。李太後想身為皇帝也不能無情無義,把人家當成泄欲的工具和人家辦完那事,就當成一個破鞋子隨手就扔,顯得皇家人太不是東西了。李太後語重心長的說︰「孩子,做人要厚道,要講情義,孩子的母親還是要有個名分才行。」神宗皇帝是個听話的孩子,盡管心里不大願意,但既然老母親有旨意,沒有辦法,他就只好先將王氏封為才人,數月後又封為恭妃。王氏宮女終于如願以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一路跌跌撞撞,路走的很艱難,但還是成了半個主子,她一直愁苦的臉上也有了一絲的笑容。但是,還沒有等她笑出來,苦難便不斷的降臨到她的頭上,災難在她的身上一直不肯退去,纏繞了她一生的時間,一直到死都沒有擺月兌苦難的**影。
皇帝是金口玉言,正是神宗皇帝的一句話,讓這個可憐的小皇子幸運的活了下來,撿了一條**命。要是神宗皇帝死活不承認這個皇子,也許明朝的歷史就要改寫,歷史上就不會有這個朱常落,明朝的第十四代皇帝也就不會有光宗這個人,皇帝的一句話就讓歷史的塵埃落下來了,明朝的歷史就按照他本來的軌跡展下去,大明帝國走向衰亡已經變的不可避免了。
這就是歷史,這就是歷史前進的步伐,任何人也不乏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