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下一站是潼關。
眾人采納蘇枝若的意見。馬不停蹄的趕向潼關。之後仍舊晚上快馬行進,白天休息。兵分兩路,一路護著6風雷直抵潼關。另一路只有兩個人,就是蘇枝若與趙匡胤。兩人負責斷後和清理眼線、尾巴。
趙匡胤對于能與蘇枝若一組,非常高興。總是找話跟蘇枝若說。清理眼線和尾巴時,趙匡胤總是奮勇爭先。蘇枝若只說︰「你蠻力雖有,武功也還好。打仗還是要動腦子的。」
潼關是進入長安的門戶,過了潼關,長安便被踩在腳下。想當年安史之亂時,唐將哥舒翰統兵2o萬鎮守潼關,玄宗听信楊國忠讒言,迫使哥舒翰出關作戰,結果被反軍安祿山打敗。安祿山佔據潼關西進,失去屏障的長安便在叛軍的虎視之下,唐玄宗只好帶了少數寵妃和太子倉皇西逃。
潼關虎踞西關,北接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東門面依麒麟山角,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果然雄壯。
潼關盤查森嚴。莫說是手上有十萬雄兵難過此關,以6風雷數人之力就是長雙翅膀也難飛越。
曹放打開第二個錦囊,赫然寫著二個名字常慣、董。常慣是潼關一名守將,董正是長安城守將。
蘇枝若暗暗驚嘆,這確實是一項預謀得極其成熟的計劃。在皇宮中時,看皇上整日病怏怏的樣子,看似大權旁落,不問朝政,事實卻不是如此。他征戰一生,該有多少生死之交?他6姓的皇權豈容外人染指?縱使朝政被外姓把持,他也總有找到自己的心月復,安插到整個計劃的各個環節之中。
通過常慣,他們順利通過了潼關;在董的安排下,他們秘密進了長安。
離新帝登基還有三天時間。
錦秀宮中,一片繁忙景像。
書房。
韋皇後隨手翻著一卷《史記》,看似漫不經心的問站在下的陶家洛︰「老陶,莫非大唐皇帝對河南道、山南東道失去了興趣?怎麼一直不見你向我說起6風雷的事?」
「娘娘誤會了!我們一路劫殺6風雷,幾次雖讓他僥幸逃月兌,卻將他重傷。奇怪的是,他們出了江州境後,行蹤無常,一路上,我們的眼線盡被滅口。我想是我們遇到高手了!」
「本宮沒听錯吧?在我南燕眼線遍布的桃花會會對付不了屈屈幾個人?既然大唐皇帝對河南道、江南東道興趣不大,老陶不如將6風雷的行蹤告訴本宮。由本宮親自來辦。」
「不瞞娘娘,自從6風雷離開江州,我們便失去了他的行蹤。依我們的眼線被暗殺的情況來看。他極有可能己經潛入京城。」陶家洛誠惶誠恐。
為了防止韋皇後親自向6風雷下手,而失去得到江南東道部分地區還有整個河南道的機會,陶家洛一直隱瞞著韋皇後關于6風雷的行蹤。
「老陶,你在我皇兒即將登基的時候,告訴我6風雷從你的視線里消失了?你讓本宮以後還怎麼和你們合作?」韋皇後的視線離開書本,毫不客氣的說。
「娘娘息怒!這件事確實是我桃花會的責任。娘娘放心,六王爺登基那天,我桃花一定不會給他任何機會破壞娘娘的好事。」
「算了。事己至此,責怪你也沒有什麼用。只是本宮覺得,當初怎麼會用河南道、江南東道和你們做交易?」
韋皇後的言下之意正有看不起桃花會的味道。似乎她很慶幸桃花會沒有殺了6風雷,否則,她付出的代價太過沉重。
她根本不信,就算6風雷出現在皇宮,即使他能拿出真的帝詔,又有如何?只要她一句話,便可以隨意以一個罪名治6風雷死地,就可以將他手上的真帝詔變成假的,變成6風雷謀逆的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