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風雲譜 第五十五回 秦景公救鄭惹禍

作者 ︰ 笑傲江湖

第五十五回秦景公救鄭惹禍

自晉國大亂以後,秦、晉二國都在忙著處理自己國內之事,無暇他顧。轉眼間十一年過去了,秦晉在這十幾年的的時間里保持了和平。

且說那晉悼公自即位以來勤于政事,富國強兵,重用賢人,啟用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等人,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晉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絳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處融洽。聯宋納吳,九合諸侯,將晉國霸業推至巔峰。

秦景公自也不甘輸與別人,也對內強經濟,繕甲兵,對外積極結好楚國,力求和晉國抗衡,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奈何這晉國始終是秦國向中原展的一堵厚厚的牆,使秦國很難突破,這讓秦景公感到十分氣悶,但又無可奈何。明知晉國難以突破,秦景公采取了一種比較聰明的做法,韜光養晦,埋頭展經濟。這一展就是十幾年!

公元前562年,宋國伐滅曹國,鄭國為救曹國,###宋國。宋國急來向晉國求救,這晉國和宋國素來交好,晉國遂率魯、齊、宋、衛、曹、莒、邾、騰、薛、杞及小邾等十二國聯軍攻鄭,鄭君恐慌求和,盟于亳。

楚國見鄭國竟然敢和晉國結盟,遂攻打鄭國。鄭國又慌忙向楚國求和。晉國見鄭國又向楚國求和,勃然大怒,再次出兵攻打鄭國,因不久以前已聯合諸國攻鄭,不便再次起聯合,遂獨立###鄭國。鄭國見勢不好,忙向楚國求救,楚國見晉國勢大,不敢貿然應允。鄭國見求救楚國無望,只好轉而向秦國求救。

秦景公收到鄭國的告急文書,找諸大臣商議是否救鄭。

秦景公道︰「鄭國向我求救,是我國東進中原的一個契機,但目前晉國實力大增,又有中原諸國聯合,連楚國都不敢插手,救是不救,請大家給我拿個主意!」

庶長鮑上前道︰「鄭國向我求救,是出于對秦國的信任,秦國自立國以來,國土微小,以極少之軍力數抗強敵,取得今日的成就。想那晉國雖強,純土雞木狗而已,我大秦對百萬雄師尚且不怕,怕他何來?以我之見,正是因為連楚國都不敢出手,此時出手方顯我大秦之英雄本色!」

秦景公受他影響,豪氣頓生,仰天長笑道︰「愛卿之言,甚合我意,我大秦國逆境而上,數克強敵,怕過誰來!但此事體大不可輕率行事,你且帶精兵兩萬,將軍武為你先鋒,你二人需小心行事,趕走晉國,去回!」

庶長鮑、將軍武得令領兵向鄭國方向進。

庶長鮑、將軍武帶領人馬夾風帶沙,狂飆突進,如閃電般的殺向晉軍,晉軍還沒反應過來,就一敗涂地。

庶長鮑帶領人馬得勝而歸。

這鄭國長期居于晉楚兩大強國之間,左右逢源,已成牆頭之草,見晉國退兵,便又向晉國示好,晉鄭重修舊好,二國暫時無事。秦景公得知此事,一笑置之也不理他。沒成想他的這次進軍晉國卻給秦國惹下了大麻煩!

秦晉櫟之戰後,晉悼公對被秦國戰敗之事耿耿于懷,心知但憑晉國之力無法戰敗強悍的秦國。于是遍告諸侯,要求各國兵相助,聲稱誓報櫟之戰戰敗之仇。與此同時和楚國修好,取得了楚國在秦晉之間保持中立的承諾。

魯、齊、宋、衛、曹、莒、邾、騰、薛、杞及小邾等各諸侯晉國畏懼晉國之威,不敢不兵相助,兼之秦國是個地區強國,任其展早晚會給各國構成威脅,見楚國同意不出兵相助,于是各國同意兵助晉伐秦。

公元前559年,周靈王十三年,晉國聯合諸國以報復十年冬秦敗晉櫟之役戰敗之辱為名,率兵五十萬號稱百萬,向西進攻秦國(今陝西境)進。

听說晉國帶領聯軍來伐,秦國並不慌張,秦景公動員全國,枕戈待旦,等待晉國聯軍大到來。

兩軍交鋒,聯軍勢大,秦國不敵,逃往秦國月復地,度過涇水(水名,此指涇水渡口,在今陝西涇陽南),秦景公令人拆除吊橋,令聯軍無法過河。隨後秦軍退到域林以西,收拾殘軍。不提。

且說以晉國為的聯軍,見秦**隊已經渡河,渡橋已拆,追之不及,只得暫時停止追擊,商議對策。宋、齊兩國考慮本國尚有許多內患,亟待解決,且擔心秦國一旦覆滅,無人可以制約晉國,晉國中原獨大,各國豈不是更是雪上加霜?為此以宋、齊兩**隊反對渡過涇河。

欲知諸侯能否渡得河去,消滅秦軍,請听下回接著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史記人物風雲譜最新章節 | 史記人物風雲譜全文閱讀 | 史記人物風雲譜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