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能女友 湊字數,大家不用看

作者 ︰ 三品狼

(1)解夢消愁

慶歷三年(公元1o43年),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覯下在江西南城十賢堂講學,忽听近處傳來少婦哭聲。李覯講完課,順著哭聲前往探視,見有婆媳二人正抱頭痛哭。原來老人的兒子出門經商,時值半載音訊全無,婆媳日夜思念。于是求神于山廟,祈求麻姑保佑。昨夜三更,媳婦忽得一夢,夢見麻姑仙子給他一把破扇,扇衣全都月兌落,只剩下幾根扇骨。今天一早,婆媳倆連忙請廟中和尚解夢。和尚說︰「扇衣月兌落,只剩扇骨,是個凶號,你兒子早已身亡,肉已腐爛,只剩枯骨!」婆媳倆听後,如晴天霹靂,悲痛欲絕。李覯听了,暗自思忖︰夢中之事,豈能當真,那和尚信口雌黃,害人不淺。我不如也來為之解夢,以消此婆媳無故之憂。便大笑說︰「和尚之言差矣。豈不聞,穿衣見父,月兌衣見妻,這是人之常情。今麻姑托夢,贈與月兌衣之扇,正是丈夫歸來與妻團聚之象。」婆媳二人听李覯解夢,覺得有理,于是轉悲為喜。過了不久,這老婦的兒子做完生意,回轉家門。合家歡喜帶上爆竹香煙,到十賢堂燒香點爆,作揖鳴謝。李覯大笑說︰「生意人回家,自是應當,並非作夢的緣故。我只是為你婆媳消愁罷了。」從此,李覯解夢消愁的故事,在鄉里廣為流傳。

余深(約年),字原仲,北宋時期羅源人,宋神宗元豐五年(1o82年)進士,官位太宰(副宰相),進拜少保,封豐國公,再封衛國公加太傅。《宋史》、《八閩通志》、《福州府志》、《羅源縣志》皆有傳。名列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宰相全傳》中。他因由奸臣蔡京引薦,故多遭時人非議,如《宋史》。但後人多給辯解,到了明朝的《大明一統志》就將他列入「人物傳」中,並稱其忠諫。作為名宦名人,他許多故事流傳民間或記載在各種史書志乘筆記中,這里選擇三則故事,從中也可算作對他的一生功過是非的評判。

一、修建余家塘

話說余深老家在羅源縣治西里許的地方,並建有聚書所,周環皆水,人稱玉環館,余深中進士,留在京城當官以後,很少回家,老房就住著他的父親余孟堅及家人余忠,不久余老太爺過世,他丁憂在家。第二年清明時節,余深帶著家人余忠並請了一位風水先生到他父親的墳上祭奠去了。他父親的墳就座落地縣南郊的蓮花山上,遠望對面席帽山、仙茅山,成三山對峙之勢,確是風水寶地,而且墳墓就修建在蓮花山的五虎下山之一的虎**里。按風水地理說法葬在這個寶**,後人必出貴人,而此時余深雖在京城官居著作佐郎,只是一個正八品的小小京官,因此這次趁著掃墓之機,特請了這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用羅盤測過後說,這**位沒錯,方位坐勢也對,虎本可以過山,過山後就可達。但目前問題在虎過山的路被五里渡的潮水給隔堵了,虎一躍就落海,不能到岸過山,虎過不了海,就上不了另一座山,老爺你就升不了官了,除非在海邊築一條大壩,讓虎過度堤壩然後上另一座山,那樣老爺你就可能會大達,不過這樣會破壞本縣的風水,如此以後羅源就出不了狀元郎了,除非老爺升官後再將大壩給毀了。余深听了點點頭,回家後不久,用京城里的積蓄,招募一批強壯勞工和族人,花了一年多時間在縣城的東隅海灘將大壩修成,但由于是海水灘涂,種不了蔬菜水果又養不了魚,只好引附近的幾條山水蓄成一個水塘,種一些荷花,這個荷花塘由于是余深造的,所以人們稱為余家塘,也就是現在「九大中心」所在的地方,這個名字沿用至今。

三年後,余深丁憂結束,上京就職去了,這一去真是猛虎過山,一路呼嘯而去。余深由著作佐郎歷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累官御史中丞兼侍讀,後結交蔡京,官封太宰(副宰相),進拜少保,封豐國公,再封衛國公加太傅。真是一帆風順,升官封爵,好不風光。

某一日,家人余忠忽然進京來了,送給余深一封家書,意思是說這幾年圍堤越圍越長,荷塘越來越大,山水越來越少,周邊許多地方積淤了沙土,已經生草長樹種不下荷花了,是不是引水改造為田,用于耕種作物,但目前水源缺少,可否請老爺修一封書予知縣老爺,請他網開一面允許引小西外河的水到余家塘來灌溉,只字不提毀堤的事。余深接到信後,想了又想,覺得若引小西外河的水要經小西門過後張街折學宮旁再出北門,定引起群眾不滿,俗語說「寧可犯天條,不可犯眾怒」,還是想想辦法。于是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後,來個文字游戲。給家人修兩封信,一封給知縣老爺的,信中只要求借水一尺,另一封交代家人等知縣老爺答應再行事。余忠回家後,即送達縣老爺一封信,知縣老爺信看後覺得太宰大人也太客氣了,借水一尺有何不可,就答應下。家人知道後,打開第二封信,依計行事,連夜組織大量勞力,一夜之間開鑿了一條由小西至余家塘的只有一尺寬的河?,將河水源源不斷地引到了余家塘的田地里,等到天亮,知縣老爺知道後傻眼了,也就無可奈何了,老百姓覺得生米煮成熟飯,也樂得用水方便,從此羅源城關有了一條穿城的瀉洪河溝,(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由于不斷城市改建才由明溝變成暗溝。)以後羅源城內不管多大的洪水,都不會積澇成災的。余家塘不再種荷花開始種水稻了,萬頃荷塘變成了萬畝良田。後人為了保住水田不斷地加固堤壩,只有大台風連著十五的潮水時,才偶爾淹沒稻田,只是羅源從此以後沒有出過狀元,也沒有一位的官職高過余深。為這事,老百姓沒有忘記風水先生的那句話,就編了一句讖語︰「水破余家塘,當立狀元坊」。想提醒余家的人,終究只成為俚語。至今余家塘未破,羅源也就出不了狀元,立不了狀元坊了。

但不管如何余家塘畢竟是羅源人民在九百多年前修建的,它是羅源圍海造田歷史的第一次,其功是不可沒的,其作用還福澤于今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二、舉士避親嫌

話說余深自從與蔡京結黨後,深得徽宗皇帝的寵信。大觀三年(9年)又是一次三年一考的大比之年,余深被舉薦擔任當年的主考官之一,為國家選拔棟梁之材。當筆試結束後,在禮部唱名時,一個熟悉的名字,跳入余深的耳朵,余光庭。這是他的叔伯兄弟啊,他知道光庭從小就聰明智睿,剛直不阿,又是一個孝子,是他們余家的又一齬?葉傲褐?模??絲套約荷砦? 脊僦?唬?思沂欠癖芟游也還埽?約旱男值芫駝駒諉媲澳訓啦懷腥下穡?謔撬?粵硪恢 脊偎擔?饌Ю俏沂で?值埽?業敝 脊 淼北芟櫻?灰寺既 ??鸕鬧 脊儼煌?猓??妥嗲牖實郟?揮杪既魑?值艿撓喙饌ュ?淙徽獯巫約渮且鑿羆嗑?萍霾渭涌際裕??儀傲星懊??站啃殖イ腦倒剩?幢宦既。?淥蕩聳幣?們鬃逯?繅丫?12小s瀉枚嗤饈忌??膳笥亞灼蕕耐萍觶?揮媒?┘際裕?憧傻玫焦僦埃??慰鱟約嚎賈辛恕5??斫廡殖イ淖齜 涂嘀浴R虼艘膊患穎緗猓?廖奘6庵?校??歡?椋?順梢歡渭鴉啊9?巳?曇然兆謖?投?輳?1o2年),光庭現次入試,禮部唱名又名列前茅,宋徽宗聞其名深為賞識。後官任光祿寺丞、出知南陽鄧州(今河南鄧縣)。宋高宗趙構建炎初,抗擊金兵,余光庭與城共亡,不屈而死,全家僅幼子隨乳母逃月兌,不知所終,余皆殉難。後人為了紀念此事,把這段歷史記在了《八閩通志》人物傳忠烈附死難傳中。

三、緣結荔枝深

余深當權之時,因與蔡京等結黨,深得徽宗皇帝寵信之外,也由于他的才華,得到徽宗皇帝的贊賞。徽宗皇帝不是一個治國的皇帝,卻是一個風流成性的皇帝,喜歡吟詩填詞、寫字作畫,經常秦樓彈琴楚館撫瑟過著倚紅醉綠的糜爛生活。宣和年間的一個夏天,徽宗皇帝高興之余,召集群臣于御花園,品嘗新進貢的閩南荔枝,並當場以十四寒賦詩一,其中有句「玉液乍凝仙掌露,絳紗初月兌水晶丸。」能參加這個盛宴,每個臣子都感到是一件千載難逢榮宗耀祖的事,且不說跟皇帝在一起品嘗他所賜的當時最貴重的水果,而且還能和詩一,盡展才華,你說余深能不高興。于是,詩意溢于筆端,詩潮涌現絲箋,搦墨揮毫寫下了《奉和御制頒賜荔枝》一詩︰

結實寧辭火後山,移根今照日華丹。

來從南海航千里,賜比西山藥一丸。

封值自憐依禁御,芬芳無復耀幽蘭。

萬年枝上風光到,嘗奉宣和燕暇看。

然而「萬年枝上風光到」卻只是一廂情願的事,榮華富貴就如曇花乍現一樣。官當大了不能說沒有人忌妒,更何況是與奸臣蔡京在一起,由結黨營私而圖得高位厚祿,得到的寵信,這本身名聲就不好。小人無朋,連自己一黨的人都忌妒,你說這樣的官當得能長久嗎?終于遭人彈劾,罷相了。但據後人考辯,余深也不是一個完全沒有良知的人,雖依附奸臣,但沒有違背良心,在職期間也為福建家鄉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曾奏請免除福建酒禁,得意皇帝恩準,並以己俸代福建繳納多年丁錢,民蒙其惠。宰相王黼欲議攻遼,余深反對,並上《論開邊》陳述利害,極言不可。最後因徽宗欲取福建花果,余深上書力言不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福州知府,住在福州西門自己的府第中,「余府巷」因而得名。(《宋史》和《中國宰相全傳》都因這將他誤為福州人。)在他的福州住宅里有一棵老荔枝樹,與余深感情很深。余深在家的那幾年,荔枝樹結的果實又大味道又非常的鮮美,余深給他取名「功亮」,「功亮」是余深的御書閣的名字,以書閣命名荔枝,可見余深對這棵荔枝樹有多麼的厚愛。到了靖康年間,余深再次遭貶任鎮江節度使。這年,這棵名叫「功亮」的荔枝樹就不再結果了。第二年,余深遇赦回到福州,荔枝又和從前一樣。荔枝樹的傳奇故事,廣為流傳,到南宋紹興年間,著名愛國詩人6游來閩在福州,可能還見過這棵荔枝樹,于是將這個傳奇寫入了他《老學庵筆記》。

歷史上沒有楊家將,歷史上的楊家,最有名的人是楊繼業楊令公,最初是北漢的名將,後來宋朝滅了北漢,楊令公投降了宋朝,開始很受趙匡胤以及後來的趙光義的重用,在對遼作戰中擔任重要職務。

另一個實際存在的人是楊宗保,長期擔任大宋北方邊境的中級將領,曾經打贏過幾次對遼邊境的小規模戰斗,受到過皇帝的接見和嘉獎,但也僅此為止,終其一生也只是一個邊境將領,沒參與過什麼重大戰役,這和宋朝,過度尊文抑武,武人地位低下,以及宋太宗北伐遼國失利後,大宋再沒有和遼國真正打過舉國之站有關。

至于其他的〈楊家將〉里出場的楊家人物,全部是虛構的,實際不存在,尤其是楊門女將,更不存在。整個宋朝,上戰場的女將只有梁紅玉是真實存在的。

北宋與遼的關系︰宋朝開國之初,很有統一中原的雄心,先是趙匡胤滅了受遼國保護的北漢,後來趙光義主持了舉傾國之力而失敗的北伐倆派國之戰。北伐失敗,宋朝和遼簽定了城下之盟,約為「兄弟之國」,每年向遼國繳納「歲幣」作為賠償,注意這里是兄弟之國,也就是說宋遼皇帝都是平等的,不過遼國皇帝是兄長,要更手尊敬,和後來金對宋的主臣關系是不同的,金宋關系是金是宋的宗主國,宋朝皇帝對金國皇帝是要自稱為臣的。

出河店之戰

金開國前一年(遼天慶四年,1114年),在金遼戰爭中,女真軍偷襲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西南),大敗遼軍的作戰。

天慶四年九月,女真軍攻遼寧江州之戰後,天祚帝耶律延禧正出慶州秋山,欲往顯州(今遼寧北鎮西南北鎮廟)冬山畋獵。途聞寧江州(今吉林省扶余北伯都納古城)已失,乃停止游獵。十月,遣殿前都點檢蕭嗣先充東北路都統,節度使蕭撻不野為副都統,中京虞侯崔公義為都押官,侍衛控鶴都指揮使邢穎副之,率領契丹、奚軍騎、中京路禁軍及土豪兵人,另選諸路武勇人,進趨出河店,欲扼制女真。十一月,遼諸軍會于鴨子河(今黑龍江松花江西段)北時,完顏阿骨打率騎疾趨混同江(今吉林第二松花江)上游,乘夜潛渡,黎明登岸,乘遼軍不備,偷襲出河店,借助風勢,結陣猛攻,擊敗蕭嗣先軍。繼追擊潰逃軍百余里,斬殺崔公義、邢穎等遼將,獲甲馬余匹。至斡鄰濼(今吉林大安南查干泡)東,又擊敗蕭敵里部,殺獲不可勝計。十二月,完顏阿骨打乘勝分兵轉攻遼咸(今遼寧省開原北老城鎮)、賓(今吉林省農安廣元店古城)、祥(今吉林省農安東北萬金塔古城)三州。擊敗遼將赤狗兒、蕭乙薛等,斬殺遼南軍統軍實婁,克降諸州。遼鐵驪和兀惹部亦降附。此役獲捷,女真實力驟增,兵勢更盛,為建國奠定了基礎。

澶州之戰

北宋景德元年(4年),在宋遼戰爭中,宋與遼在澶州(今河南濮陽)進行的最後一戰。

宋太宗趙光義,為爭奪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兩次攻幽州(今北京)失敗後,被迫轉攻為守……宋廷雖拒割地,但又恐遼乘黃河封凍過河,危及東京,乃答應歲輸銀1o萬兩、絹2o萬匹,達成撤軍協議。十二月初七,互換誓書,史稱「澶淵之盟」。

達魯古城之戰

金收國元年(遼天慶五年,1115年)正月,在金遼戰爭中,金軍于達魯古城(今吉林省扶余西北土城子)以少擊眾,大敗遼軍的作戰。

天慶四年,遼軍反擊女真起兵進攻,于寧江州(今吉林扶余北伯都納古城)、出河店(今黑龍江省肇源西南)兩戰皆敗後,天祚帝耶律延禧驚懼,急遣都統耶律斡里朵、左副都統蕭乙薛、右副都統耶律章奴等率號2o萬騎兵、7萬步卒馳趨達魯古城戍邊。次年正月初一,女真完顏部都勃極烈(金官名,大部長)完顏阿骨打稱帝(是為太祖),改名?,建大金國,年號收國。初五,金太祖率軍往攻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兵臨益州(今吉林省農安北小城子),遼益州守軍棄城逃往黃龍府。太祖聞遼重兵在達魯古城,遂轉兵迎戰。至寧江州西,遼遣僧家奴前來議和,未果。二十九日,金軍進逼達魯古城,搶佔高阜。太祖先登高觀察遼陣虛實,見遼兵雖多,但陣散情怯,乃結陣馳擊。令完顏宗雄率右翼先出,擊遼左軍。及遼軍稍卻,太祖乘完顏宗雄力戰之際,又命左翼迂回遼軍陣後,同時以完顏婁室、完顏銀術可軍直沖遼軍中堅。完顏婁室等九陷遼陣,力戰退出,太祖乃命完顏宗榮出中軍為疑兵,分遼軍兵勢。遼軍陣亂,完顏宗雄抓住戰機猛攻遼右軍,遼軍敗退,入城自保。次日黎明,遼軍突圍北逃。金軍逐北至阿婁岡,盡殲遼軍步卒後班師。

方臘起義

北宋宣和二年(年)至四年,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淳安西北)民方臘率領兩浙貧苦農民,奮起反抗宋朝官府黑暗統治的農民起義。

北宋末期,朝廷**,以屈辱出納銀絹向遼和西夏求和,加重對民眾盤剝。東南之民苦于「應奉局」、「造作局」和「花石綱」等搜刮奴役,賦稅繁重,甚久不得安居。宣和二年十月初九,青溪漆園佣工(一說漆園主)方臘,假托「得天符牒」,聚眾起義反抗。十一月初一,義軍佔據青溪西北幫源洞險峻山地,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方臘自稱聖公,年號永樂。以劫富濟貧,抗擊官府,得四鄉響應,旬日之間,眾至數萬。兩浙兵馬都監蔡遵、顏坦聞知,率兵前往鎮壓。二十二日,義軍以佯退誘伏之計,于青溪西北息坑,伏擊全殲蔡、顏所部。繼乘勝東進,攻克青溪,迫近睦州(今浙江省建德東北梅城鎮),知州張徽言棄城而逃。十二月初二,方臘率2萬眾入睦州,斬殺貪官,開倉濟貧,並分兵佔領分水(今浙江省桐廬西北分水鎮)、桐廬、壽昌(今浙江省建德西南大同鎮西)、遂安(今屬浙江)等縣。旋分東西兩路北上,東路進軍杭州(今屬浙江),西路攻打歙州(今安徽省歙縣)。二十日,歙州守將郭師中率軍出戰,被殲殆盡,代知州毛栗亦被民眾怒殺。婺源(今江西省婺源西北清華)、祁門、績溪(今屬安徽)等縣官吏聞風皆逃。方臘遂遣軍一部北攻寧國、宣城(今屬安徽),自率主力移師東路,攻克新城(今浙江省富陽西南)、富陽,直逼杭州,知府趙霆懼戰先逃。二十九日,方臘率眾攻破杭州城,殺兩浙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義軍勢盛,附者益眾,並得蘇州(今屬江蘇)石生、歸安(今浙江湖州)6行兒所領義軍響應,又分兵向南攻克婺州(今浙江金華)、衢州(今浙江省衢縣)等地,所向克捷,先後攻佔6州52縣。三年正月初,宋徽宗趙佶方與金太祖完顏?(即完顏阿骨打)約定聯合攻遼,以取燕雲(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故地。正欲兵,適聞杭州失陷,東南大亂,乃罷北伐。即命童貫為江浙淮南等路宣撫使、劉適慶為宣撫司都統制、譚稹為制置使、王稟為統制,率領京師禁軍及陝西蕃漢勁兵15萬出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分兩路兼程南下進剿。同時,急令撤銷蘇杭造作局,停運花石綱,以松懈義軍。二十四日,童貫率軍進至秀州(今浙江省嘉興),遇義軍大將方七佛率領6萬眾攻城,即與秀州守軍內外夾擊,義軍猝不及防,戰敗,退守杭州。二月初七,宋軍尾追至杭州城下,招降未果,遂佯退設伏,誘義軍出戰。義軍出擊中伏,喪眾2萬,再退城中被圍。方臘率眾苦戰數日,自度孤城難以久守,乃分批突圍南撤,杭州遂被宋軍佔領。時義軍四處攻打各地州縣,兵力分散,互不應援。三月,方七佛率眾復攻杭州,又被擊敗,後隨方臘率眾退入幫源洞,憑險固守。四月,宋軍分進合擊,收復歙、衢、婺、睦、青溪等州縣後,會師睦、歙間,合圍幫源洞。方臘率2o萬眾扼守險徑,宋軍久攻不下,乃分兵前後兩面夾攻,遣勁兵從間道強奪門嶺。義軍月復背受敵,7萬余人戰死,方臘被俘(參見幫源洞之戰)。分散于各地義軍仍轉戰浙東,與宋軍進行殊死戰斗,堅持至四年三月,起義告終。

護步達岡之戰

金收國元年(遼天慶五年,1115年),在金遼戰爭中,金軍追擊大敗遼軍主力于護步答岡(今黑龍江省五常西)的戰略決戰。

天慶四年,女真完顏部都勃極烈完顏阿骨打率族眾奮起抗遼,轉戰寧江州(今吉林扶余北伯都納古城)(參見寧江州之戰)、出河店(今黑龍江省肇源西南)(參見出河店之戰),連戰連捷。次年正月,完顏阿骨打稱帝(是為太祖),建大金國,爭得獨立。達魯古城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遼軍後,又攻佔黃龍府(今吉林農安),勢氣愈戰愈盛。九月,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聞知黃龍府陷落,甚為驚恐,決意親征,企圖一舉殲滅金軍。遂率蕃漢兵號7o萬出長春路,命樞密使蕭奉先為御營都統,耶律章奴副之,領精兵2萬為先鋒.余分五部為正軍,諸大臣貴族子弟千余人為硬軍,扈從百司為護衛軍;另以都點檢蕭胡靚姑為都統,樞密直學士柴士誼為副,率3萬漢軍步騎南出寧江州,攜數月糧,分道而進。十一月,天祚帝進至駝門,又遣附馬蕭特末,林牙蕭察剌等率5萬騎兵、4o萬步卒趨斡鄰濼(今吉林省大安南查干泡),欲以分進合擊獲勝。金太祖聞訊,明知遼鋒難擋,仍銳意迎戰。十二月初,親率2萬騎兵進至爻刺,遣完顏迪古乃、完顏銀術可鎮達魯古城(今吉林省扶余西北土城子),自留爻刺築壘待擊。初十,遼御營副都統耶律章奴率兵叛奔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預謀會耶律淳自立,天祚帝以內亂無心再戰,中途回撤。十二日,金太祖得知,遂乘怠督軍輕裝奔襲,及至護步答岡,集中兵力猛攻遼中軍,馳沖橫殺。遼軍大潰,死者甚眾,天祚帝棄軍而逃,一晝夜疾行里,退回長春州(今吉林大安東南他虎城)。

金滅北宋東京之戰

金天會三年至五年(宋宣和七年至靖康二年,11251127年),在宋金戰爭中,金軍南下攻佔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滅亡北宋王朝的作戰。

金滅遼後,洞知宋廷兵備廢弛,迅調整部署,準備滅宋。天會三年,為麻痹宋廷,不斷遣使至宋,以示「友好」。十月,金太宗完顏晟分兵兩路攻宋,拉開了宋金戰爭的帷幕。其東路軍以南京都統完顏宗望為帥,自南京(今河北盧龍)攻燕山府(今北京城西南);西路軍以左副元帥完顏宗翰為帥,自西京(今山西大同)攻太原。企圖分進合擊,滅亡北宋。戰爭初期,金軍進展順利,西路軍連克朔(今屬山西)、武(今山西神池)、代(今山西代縣)等州後,進圍太原,但遭宋軍頑強抗擊,遂改為長圍久困(參見太原之戰)。東路完顏宗望軍連克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薊縣)後,進逼燕山府,守城宋將郭藥師戰敗降金。爾後,完顏宗望以郭藥師為向導,兵鋒直逼東京。宋徽宗趙佶遣使向金乞和,同時急令三路宋軍部署抵御,以阻金軍南進,並傳位于太子趙桓(欽宗),即由親軍護衛南逃。四年正月,金軍進至黃河北岸,攻浚州(今河南浚縣),宋內侍梁方平奔潰,南岸守橋的河北制置副使何灌部亦不戰而潰。金軍進佔浚州後,用小船渡過黃河,進據東京城外牟駝崗,奪獲宋馬2萬匹及大量糧食。欽宗欲棄城西走,被兵部侍郎李綱力諫而止。遂命李綱任尚書右丞、東京留守。李綱受命後,積極營造戰具,迅作好城防守備事宜。正月初七,金軍6萬始猛攻東京城門,李綱率軍民依城據守,屢挫金軍進攻,斬俘數干人,重創金軍。旋宋2o萬勤王兵至,李綱等力主堅壁勿戰,待金軍糧盡師老之際動反擊。欽宗不納。二月,遣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夜襲金營失利,遂再與金軍議和。金完顏宗望見宋援兵已到,恐孤軍深入,與己不利,乃乘機迫宋欽宗接受屈辱條件,而撤兵北走。東京解圍後,宋徽宗回到東京,依靠主和派議和,不作軍事上的準備,又先後將李綱等主戰大臣罷免。是年八月,金軍再次大舉南下,宋欽宗竟將李綱充軍建昌軍(今江西南城)。金完顏宗翰率西路軍自西京攻太原;完顏宗望率東路軍自保州(今河北保定)攻佔真定(今河北正定)。宋廷令宣撫副使折彥質統兵12萬、僉書樞密院事李回率騎兵萬余,沿黃河南岸設防,以阻遏金西路軍;令河北、河東路宣撫使範訥統兵5萬,駐守滑州(今河南滑縣東)、浚州,以阻金東路軍。九月初,金西路軍攻破太原。隨後,乘勢南進至河陽(今河南孟縣南)宋守軍不戰而退。東路宗望軍見宋軍有備,遂移師恩州(今河北清河),經大名南下,由李固渡(今河北大名西)渡河。西路軍亦先後從孟津(今河南孟津西)、河陽等地相繼渡河。閏十一月,金軍對東京形成合圍之勢,是月二十五日,攻破東京。十二月初二,欽宗降。五年四月,金軍擄徽宗、欽宗、後妃、太子等數千人,將府庫洗劫一空北去,又建立張邦昌偽楚政權,北宋王朝滅亡。

金遼戰爭

金朝開國前一年至天會三年(遼天慶四年至保大五年,11141125年),遼代女真族奮起抗遼,創立金王朝,連年興兵征戰,至攻滅遼朝的戰爭。

女真族建立金王朝前,原分散聚居在長白山及黑龍江、松花江流域,是個多部落組成的民族共同體。昭祖石魯時,完顏部開始強大,兼並鄰近諸部,逐漸形成以其為核心的部落聯盟、軍事聯盟,但仍隸屬于遼朝。遼對女真人的奴役、壓迫、勒索與侮辱,加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展。遼天慶三年(1113年),完顏阿骨打繼任女真部都勃極烈後,決心擺月兌遼朝的束縛,尋求本民族展的新途徑,遂展開抗遼斗爭,並延續1o余年的對遼戰爭。

奮起抗遼,爭得獨立

四京交戰,遼軍衰落

金天輔元年(遼天慶七年,1117年)四月,天祚帝欲收復東京,命秦晉王耶律淳率軍反擊,被金軍擊敗。九月,為阻遏金軍西進,天祚帝再命耶律淳領所募遼東流民編成的8營「怨軍」戍守蒺藜山(今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北),以護衛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十二月,金軍果進攻顯州(今遼寧北鎮西南北鎮廟)。突破蒺藜山怨軍阻截,攻克顯州後,相繼收降徽、成(今遼寧阜新西北)、惠(今遼寧建平北)、乾(今遼寧北鎮西南)等七州,並廢除苛法,安撫降俘,爭取民心,鞏固佔領區。二年至三年,金遼和議未成,金軍再舉進攻,並于四年二月與宋議定夾攻遼的「海上盟約」。五月,金太祖突然出兵,三路奔襲遼都上京,及至,僅以半日即克外城,上京留守蕭撻不野以城降。五年五月,遼都統耶律余?因遭天祚帝嫉恨,叛遼投金,使太祖悉知遼兵源枯竭,內部空虛,決心南下。十二月,命完顏杲為內外諸軍都統,完顏昱、完顏宗翰為副都統,以耶律余睹隨先鋒軍為向導,進軍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翌年正月十五日,中京守軍未戰自潰,金軍繼進克澤州(今河北平泉南察罕城)。二月,佔領北安州(今河北承德西南),前鋒推進至松亭關(今河北遷西北喜峰口)、古北口(今北京密雲東北),直逼南京(今北京)。天祚帝見勢危,以耶律淳留守南京,自率衛兵逃往鴛鴦濼(今河北張北西北安固里淖)。旋聞金軍追兵將至,又以衛兵隨駕逃往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金軍尾追至西京,克降守軍,繼向西追擊天祚帝。八月,完顏宗望率輕騎至石輦驛(今山西大同西北),被遼軍2.5萬人包圍,天祚帝以金軍人少,立陣前觀戰,被金軍認出,金軍直沖其帳,天祚帝驚慌奔命,棄軍逃往夾山(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都統蕭特末等被擒,遼軍勢大衰。

進取南京,攻滅遼朝

天祚帝逃往夾山之際,耶律淳稱帝南京析津府,以耶律大石主軍事,以固守孤城。六年十二月,金太祖遣完顏宗望為前鋒,完顏迪古乃出得勝口(北京西北),完顏銀術可出居庸關(今北京昌平西北),兩路並進,直下南京,遼軍不戰而降。七年八月,金太祖病卒,弟完顏晟繼位(是為太宗)。金天會二年(遼保大四年,1124年)七月,遼天祚帝出夾山欲收復燕雲(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親率鐵騎取天德(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東勝(今內蒙古托克托)等州,南下武州(今山西神池),與金將完顏婁室遭遇,激戰敗績,逃往陰山(今山西山陰東南)。三年二月,完顏婁室擒獲天祚帝于應州(今山西應縣)新城東,遼朝滅亡。

寧江州之戰

金開國前一年(遼天慶四年,1114年),在金遼戰爭中,女真人起兵,攻克遼邊境重鎮寧江州(今吉林扶余北伯都納古城),開始金遼戰爭的次作戰。

天慶四年初,女真族都勃極烈(金官名,大部長)完顏阿骨打探知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沉溺畋獵,朝政廢弛,邊防守備懈怠,遂築城備械于拉林河(在今黑龍江哈爾濱南)畔,以遼人荒肆,號召諸部準備起兵攻遼。六月,遼帝聞知,遣東北統軍司節度使蕭撻不野赴寧江州戍邊。完顏阿骨打先制人,以完顏銀術可、完顏婁室等為將帥,召集移懶路完顏迪古乃兵及斡忽、急賽兩路女真甲馬進軍寧江州。九月,完顏阿骨打至寥晦城(今黑龍江雙城西南前對面古城)與諸路兵會合,得人,自淶流水(今拉林河)下游渡河,于石碑崴子屯(今吉林省扶余東)得勝陀之地誓師後,徑趨寧江州。時遼天祚帝游獵慶州,得東北統軍司使急報,不以介意,只遣海州刺史高仙壽統渤海子弟軍應援。女真兵進至扎只水(今名夾津溝,伯都納古城東),鏟平塹溝,方入遼境,與渤海軍遭遇。完顏阿骨打見渤海兵勢盛,不與爭鋒,令屬下佯退,誘其追擊。女真兵邊退邊戰,突然反擊,射殺其驍將耶律謝十,余眾倉皇潰逃,自相蹂踐,十死七八。完顏阿骨打乘勝直逼寧江州,填塹攻城。時守城軍惟四院統軍司與寧江州兵及渤海兵人,寧江州兵出東門迎戰,被斬殺殆盡。十月,完顏阿骨打攻克城池,俘獲防御使大藥師奴,旋又擊退蕭撻不野。女真人起兵反遼,戰獲捷,為爭得獨立奠定了基礎。

宋江起義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宋江聚眾梁山泊(又名梁山濼。今山東省梁山、鄆城間)起義,反抗官府,抗擊官軍鎮壓的作戰。

北宋末期,朝政**,對外獻幣乞和,對內恣意搜刮,農民苦于繁重賦稅盤剝,致流離失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聚眾起義。旋率眾攻打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南北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于青、齊(今山東省濟南)至濮州(今山東省鄄城北)間,攻陷十余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聞知,納知亳州侯蒙「赦過招降」建策,頒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蘊率軍往討。宋江避其鋒,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省臨沂),與官軍周旋年余。三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繼由沭陽(今屬江蘇)乘船進抵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鎮)。知州張叔夜遣使探察義軍所向,及知宋江以十余只鉅舟徑趨海濱,乃募敢死士干余人設伏近城,遣輕兵踞海誘戰。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伏擊,船只亦被焚,退路斷絕,戰敗被俘,起義遂被鎮壓。

宋金戰爭

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至南末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1234年),宋朝為抗擊金軍南攻,收復失地與金朝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遼天慶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領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舉兵反遼,並于次年建立金國。

太原之戰

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至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在宋金戰爭中,金軍在太原擊敗宋軍的一次戰斗。

七年二月,金滅遼後,洞知宋軍政**,內部空虛,遂決計大舉攻宋,奪取中原。十月,金太宗完顏晟兵1o余萬,分兩路攻宋。東路軍以完顏宗望為都統,完顏?母為副,由平州(今河北盧龍)出,攻河北諸地;西路軍由左副元帥完顏宗翰率領,自雲中(今山西大同)出,攻河東(治太原,今山西太原南晉源鎮)等地,企圖分進合擊,會攻東京(今河南開封)滅亡北宋。完顏宗翰以知太原府張孝純不受割讓太原詔書為由,留銀術可率部繼續圍攻,自還雲中府。五月,為解太原之圍,宋詔種師中率軍與姚古軍犄角進援。種師中至平定軍(今山西平定),相繼收復壽陽、榆次(今均屬山西)後,軍至壽陽石坑(今山西壽陽東南),遭金軍襲擊,五戰三勝,屯駐殺熊嶺(今山西壽陽西南)。姚古率軍至威勝軍(今山西沁縣),聞完顏宗翰軍將至,畏敵不前。種師中軍孤軍奮戰,陷入重圍,負傷力戰而死。,金軍集兵攻太原城,張孝純、副都總管王稟率軍堅守,多次擊退金軍的進攻,因外無救兵,內無糧草被金軍攻破。王稟投河而死,張孝純被俘。太原終為金軍攻破。

晏州之戰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宋軍在瀘南晏州(今四川省興文)地區攻討卜漏反叛的作戰。

宋瀘州(今屬四川省)南部少數民族久遭州官賈宗諒殘暴壓榨,積怨甚深。政和四年,賈宗諒枉殺夷人大領斗個旁等,激起諸夷人憤怒。五年正月,晏州多岡部大領卜漏利用部族民眾不滿,集瀘州長寧軍管下百余村及思峨(今四川省珙縣西北)之眾1o余萬,乘上元燈節分兵四出,攻圍樂共城(今四川省興文東北)、長寧(今四川省珙縣東)、武寧(今四川省長寧南)等寨堡,均不克,遂集兵攻陷梅嶺堡(今四川省興文北)。久安之蜀,聞驚騷動。梓州路轉運使趙?巡察至昌州(今四川省大足)聞訊,馳赴瀘州,督賈宗諒率兵趨江安(今屬四川),阻扼卜漏渡江北上。卜漏再攻武寧、樂共等地,賈宗諒出兵迎戰,敗績。趙?收攏余眾進據樂共城,明示招安,分化諸部族;暗築城寨,請調援兵,準備攻討。部族領斗崗、卜漏等先後接受安撫,但久怨未解,沖突依然不斷。宋廷納趙?請求,先後調涇原、環慶兩路兵數千赴瀘南,並署趙?為瀘南招討統制使,王育、馬覺為同統制。十月十三日,趙?率領3萬余眾由江安出,分路進攻。以王育出樂共城路,馬覺出長寧軍路,別將張思政自中路出梅嶺堡水蘆氈,期共會于晏州輪縛大囤(今四川省興文西南)。各路攻克晏州周圍各村囤後,于十一月上旬先後抵達輪縛大囤。時各囤逃亡者集聚陡峭大山之上,以巨石築壘為寨,外植木柵,扼守徑路,俯瞰山下,嚴謹防守。宋軍以強弩仰射,矢不及半,兵圍四周,連攻數日不能克。趙?現一最陡處無設防,遂命屬下捕猿猴數十只,以麻繩浸臘油縛于猴身,選善攀銳卒余人,乘夜暗攜猴攀雲梯潛登山頂,點燃油繩,放猴入寨。寨中竹木茅草廬舍頓時燃起大火,守軍驚亂。宋軍乘勢破寨而入,斬殺余人,卜漏突圍逃往山後輪多囤,旋被宋軍俘獲,瀘南平。

永樂城之戰

北宋元豐五年(西夏大安八年,1o82年),在宋與西夏的戰爭中,西夏軍進攻宋西北要地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北馬湖峪)的作戰。與李舜舉、沈括率?延副都部署曲珍、鈐轄高永能等1o余將、4萬步騎和近2o萬民夫赴永樂川築城……高永能、蕃部指揮馬貴等戰死,徐禧、李舜舉、轉運使李稷等死于亂軍之中,將校被殺余,喪師1.23萬,惟曲珍、王湛、李浦、呂整等四將幸免。夏軍破永樂後,進圍米脂,耀兵3日而還。

這些就是徽宗欽宗年間的一些重大的戰役

西夏︰

公元1o38年-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終于夏末帝,共1o帝。西夏是由黨項民族建立的國家,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最終被蒙古所滅。

景宗李元昊(4-1o48),1o38年稱帝,在位11年。李元昊的父李德明是西平王。李元昊襲位後,與1o38年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他接受宋的先進文化,由根據黨項的民族特點確立了一套政治軍事制度。李元昊與遼,宋之間進行了一些戰爭,取得勝利,形成宋,遼,夏鼎立局面。死于1o48年,時年45歲。

李元昊繼位後,實施了一系列提高民族意識的策略,會除唐,宋的賜姓,改姓「嵬名」,自號「兀卒」(青天子)。隨後,李元昊實行變式、定服飾、造文字、簡禮儀、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並升興州為興慶府,擴建宮城,準備建國稱帝。月兌宋建大夏帝國。元昊于大慶三年(宋寶元元年,1o38)十月十一日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又大封群臣,並派遣使臣到宋朝上表要求宋朝正式承認他的皇帝稱號。1o41年和1o42年,元昊的部隊在好水川和三川口相繼大敗宋軍,宋仁宗只好冊封元昊為夏國王。西夏疆域,東臨黃河,西界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小方盤城),南接蕭關(今甘肅環縣北),北抵大漠。盛時轄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寧夏及陝西北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實際上,當時的中國形成了宋、遼(金)、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毅宗(1o47-1o67),1o48年即位,在位2o年。毅宗李諒祚,景宗長子。元昊于1o48年被其親生太子寧令哥刺死。只有周歲的諒昨繼位,其母沒藏氏輔政。親政後,實行改革,使西夏進一步漢化。于1o67年病死,時年21歲。

惠宗(-1o86),1o67年即位,在位2o年。惠宗李秉常,毅宗長子,即位時8歲。死于1o86年,時年26歲。

崇宗(1o84-1139),1o86年即位,在位54年。崇宗李乾順,惠宗長子,即位時3歲。親政後,采取聯遼抗宋的策略,遼被金滅後,又聯金抗宋。死于1139年,時年56歲。

仁宗(1124-1193),1139年即位,在位55年。仁宗李仁孝,崇宗長子。仁宗指定《新法》,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力推行教育、提倡儒學、推行漢文,確立科舉制,封建制在西夏確立了。仁宗時是西夏的鼎盛時期。仁宗死于1193年,時年7o歲。

桓宗(1177-6),1193年即位,在位13年。桓宗李純佑,仁宗長子。以附金和宋為國策。5年,鐵木真開始進軍西夏,6年,桓宗暴卒,時年3o歲。

襄宗(1169-1211),6年即位,在位6年。襄宗李安全,崇宗孫,仁宗佷,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齊王李遵頊廢,同年死,時年43歲。

神宗(1162-1226)(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神宗李遵頊,齊王李彥宗子,博覽群書,3年西夏狀元,後統領西夏軍事,1211年,廢襄宗自立。他是以狀元當皇帝,在歷史上是無前例的。後,與蒙古,宋戰爭屢敗,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時年65歲。

獻宗(1181-1226),1223年即位,在位4年。獻宗李德旺,神宗次子。即位後,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連失數城,獻宗驚死,時年46歲。

夏末帝(生年不詳-1227),1226年即位,在位1年。夏末帝,獻宗佷。即位後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獻宗投降被殺。西夏亡。

金(1115年-1234年)

金國,後為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滅遼國、北宋。後為蒙古國所滅。

帝王次序為︰

太祖完顏阿骨打、太宗完顏晟、熙宗完顏(澶字,去三點水)、海陵王完顏亮、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衛紹王完顏永濟、宣宗完顏(王旬,二字合一字,左右結構)、哀帝完顏守緒、末帝完顏承麟

地方不夠了無奈

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攻北宋,宋徽宗退位,長子趙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繼位,後廟號宋欽宗,年號靖康。靖康元年正月同意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後反悔。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遭到十幾萬金軍攻打,于月底攻至開皇都開封,同時派康王等三路人往金軍,分別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河北,河東。被圍城十幾日後听信迷信,派郭京迎戰金軍,被攻破城門,破城後金軍隨意封鎖城內各地金銀為已。

仍保有大片國土時的大宋欽宗,十二月向金國正式投降。交付全城盡半兵器,搜括開封市內的金銀貢獻于金軍,承認割讓北方太原等三鎮。而此時康王並沒有去金營割地,而是借勤王之名擁兵自守一路南逃(此時正是岳飛出山在康王劉浩下效力時,曾隨宗澤與金開戰)。

靖康二年1127年宋欽宗和宋微宗本人及後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虜,另俘虜皇室少女,婦女、宮女、官女、民女等共一萬五千多人,運至大金國土,大部分作妓女。

宋欽宗趙恆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擄去,受盡折磨終身監禁達三十年之久。

通常歷史家公認北宋亡于1126年。此後徽欽二宗先後死于五國城。

恥辱啊,大宋朝當時文有李綱,武有宗澤,後有岳飛,但關鍵在大宋根底已**不堪,多數人想著如何保命,如何保官,同時又是重文輕武的朝代,對于猛烈的金朝攻勢,節節失利,又沒有好的組織起來抵抗。唉,可嘆!

宣和七年1125年冬,滅遼後金朝大舉進攻宋朝。四十四歲宋徽宗退位,二十六歲的長子趙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繼位,後廟號欽宗。時金對宋實行進攻和議和雙管齊下的方針。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兵臨國都開封城下。宋欽宗欲車駕南逃,被尚書右丞李綱勸阻。李綱在危難時刻主持開封防御,幾次打退攻城的金軍。陝西的老將種師道率軍入援。宋欽宗又希圖兵夜劫敵營,僥幸取勝。宋將姚平仲劫營失敗後,宋欽宗慌忙與金人訂立城下之盟,同意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東路金軍退走後,宋欽宗又翻悔割地。宋徽宗回到開封。

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七十六歲的種師道病卒,生前曾出四次關鍵建議︰第一次是二月初姚平仲夜劫金營失敗,種師道建議再次出兵劫營,或者每夜兵幾千人襲擾敵人,可以成功,宋欽宗不用。第二次是完顏斡離不退兵,種師道建議乘金軍半渡之際,動奇襲,否則必為他日之患,宋欽宗也不用。第三次是太原失守後,種師道急令調兵京城,第四次是臨終遺奏,建議皇帝退守關中,眾臣建議良臣李綱、宗澤代守開封,宋欽宗不用。在北宋立國一百六十年,養成一種濃重的重文輕武風氣,一時國中無大將可用。此時的宋朝內部由宋徽宗重用高俅、童貫,宋江方臘之亂後,被宋欽宗換掉一批舊朝,朝中緊急缺員的情況下,面臨金軍的進攻。失去種師道無疑讓宋欽宗更無助。

十一月宋欽宗讓宋徽宗勸說九弟康王割地太原、中山與河間出使金國,同時又派耿南仲和聶昌出使,割讓河北與河東。康王與金軍反方向行至河北的相州,與知州汪伯彥歌舞升平。同終日巡城的宋太宗的六世孫通判趙不試形成鮮明對比。後至磁州宗澤守地,宗澤勸其利用身份號召周圍五州兵力出師真定。圍魏救趙,分散金軍進攻開封注意力。康王不願出兵,只求自身安全,回到相州整日花天酒地。奉命割讓河北的耿南仲被衛州(今河南汲縣)人驅逐,也來到相州,與耿延禧父子團聚,而另一奉命割讓河東的聶昌卻被當地人殺死。至此割地計劃無一成功。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朝東路軍完顏斡離不率十萬屯兵城東北,十一月二十七日開始攻擊,由于救援太原,用兵河北河東,共出兵3o幾萬,而後種師道臨死前曾招二十六萬八千人,死後被議和派唐恪和耿南仲以財力不支為名撤銷,現正規軍僅七萬加上沖破阻截來援的南道總管張叔夜臨時率兵一萬三千人再加上臨時征調的開封附近保甲(民兵),在市井招兵,最後拼湊了十七萬人。

時監察御史張所的上奏。一、彈劾唐恪誤國無能;二、說王宗?自恃驕貴,不知軍事;三、建議召李綱回京,委以重任;四、舉薦諳熟兵機的正七品武功大夫吳革,提議破格用人,以吳革出任殿前都指揮使、兼守御副使;五、強調絕不能放棄河北與河東,應當下詔收回割地的命令,號召兩河民眾組織義兵,抵抗金兵。宋欽宗御筆︰唐恪罷少宰,改太宰。李綱復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回京師。仍重用王宗?,吳革當量才而用。

閏十一月宋欽宗迷信,命王宗?副都統郭京準備六甲神兵七千殺退金軍。

閏十一月十三日,宋欽宗召見金使,金使要求國相和皇帝親臨敝寨和談,宋欽宗不願親往,後改要求相前去議,太上皇,皇子,越王與鄆王為質,可退兵,候河北、河東兩路割地了畢,即送太上皇等歸城。宋欽宗亦不與。在攻城戰期間宋欽宗曾兩次上守城勞軍,期望振奮軍心。內殿對是死戰還是議和,眾說雲雲,宋欽宗也猶豫不絕。

閏十一月二十四日郭京率其新征六甲神兵代替守城軍,一開始後被大敗,郭京扔下宣化門只身逃跑。攻城金兵沖進並佔領宣化門,利用城樓設施對內,與城中軍民展開以此門為戰略的戰斗,死傷無數百姓。秦元、王宗?與劉延慶三軍數萬之眾出逃,此時宋欽宗仍以來神兵大勝,後得知城破,悲痛不以。

閏十一月二十六日景王和李若水出使議和,金軍要求河東河北河中割讓,並交付犒軍金銀。第二日宋欽宗親自出使達成協議。

十二月一日宋欽宗正式在城外上降表。一百萬錠和銀五百萬錠的犒軍費。被誘降至金帳,廢宋,至此北宋亡。與欽宗出降時康王用勤王之勢在相州開元帥府,副元帥汪伯彥,掛名宗澤。並擁兵與開封反方向行軍自守。

二月七日王時雍、徐秉哲和範瓊將宋徽宗和皇族、後妃等三千多人,或者乘轎,或者乘牛車,或者徒步,6續押送到金營。至十一日被金軍將帥選取女子達一萬五千六百多人,皇室女多被瓜分,仍不能湊足犒軍費,下令開封府搜刮金銀,此間金營每天都有非正常死亡事件。

三月七日金朝對張邦昌行冊命禮,國號為楚,以建康府為國都。在時百姓稱之為「偽楚」。後于四月四日宣布了自己遜位,請孟太後主持大政。

三月二十八日金軍撤離開封,押解宋欽宗金軍五月十七日到代州(治今山西代縣),六月二日抵達完顏粘罕的大本營,金朝西京大同府(治今山西大同)東路國五月一日,就將宋徽宗一行押解北上,於十三日到達燕京析津府,大群宋俘由外城東的迎春門入城,以「亡宋太上皇」的旗幟為導。這兩批宋俘于七月才得以團聚。皇室儲公,女等被送金朝大都會寧府,除去被搶佔的皇室女後,其余被分配到洗衣院當女奴,洗衣院其實是一個變相的妓院。

1161年,囚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欽宗趙桓在金國被馬踩死,終年五十七歲,葬處不明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攻北宋,宋徽宗退位,長子趙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繼位,後廟號宋欽宗,年號靖康。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同意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後反悔。

靖康元年十一月遭到十幾萬金軍攻打,于月底攻至皇都開封,同時派康王等三路人往金軍,分別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河北,河東。被圍城十幾日後听信迷信,派郭京迎戰金軍,被攻破城門,破城後金軍隨意封鎖城內各地金銀為已。

仍保有大片國土時的大宋欽宗,十二月向金國正式投降。交付全城盡半兵器,搜括開封市內的金銀貢獻于金軍,承認割讓北方太原等三鎮。而此時康王並沒有去金營割地,而是借勤王之名擁兵自守一路南逃(此時正是岳飛出山在康王劉浩下效力時,曾隨宗澤與金開戰)。

靖康二年(1127年)宋欽宗和宋徽宗本人及後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虜,另俘虜皇室少女,婦女、宮女、官女、民女等共一萬五千多人,運至大金國土,大部分作妓女。

宋欽宗趙恆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擄去,受盡折磨終身監禁達三十年之久。

通常歷史家公認北宋亡于1126年。此後徽欽二宗先後死于五國城。

恥辱啊,大宋朝當時文有李綱,武有宗澤,後有岳飛,但關鍵在大宋根底已**不堪,多數人想著如何保命,如何保官,同時又是重文輕武的朝代,對于猛烈的金朝攻勢,節節失利,又沒有好的組織起來抵抗。唉,可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異能女友最新章節 | 異能女友全文閱讀 | 異能女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