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孀 第157章︰袁世凱邀請,孫中山進京

作者 ︰ 韓詠明

費盡千辛和萬苦做上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因為幾個月以來的南北兩派的爭執和不和,使南北統一之後的民國政局屢現危機,所以,他的心里也並不輕松,他的臨時大總統做得並不舒服,他不但為財政而愁,更為時局不穩而焦慮。于是,他為了穩固時局,便極度誠懇的邀請孫中山和黃興赴上北京,晤面會談,共商國計大事。

袁世凱之所以邀請孫中山和黃興進京晤面,是因為,在他袁世凱的眼里,孫中山和黃興雖然在野,但二人仍享有崇高威望,特別是在臨時參議院里中,同盟會的參議員仍然以他二人馬是瞻。現在,要想化解目前的南北茅盾和沖突,就必須在表面上與二人攜手共進,共渡建國初期的難關。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袁世凱派出以程克、張為專使,並讓海軍派出「海琛」號巡洋艦,到上海護艦迎接。

而南方的孫中山先生呢!他沒辭去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前,還對大總統這個位置戀戀不舍,還對把大總統這個職位拱手讓給袁世凱而心疼。並且,是想盡一切辦法來架空捆實接任他的袁世凱。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辭去臨時大總統的當天晚上,身心都像如釋重負一樣,竟然睡了第一個臨時大總統以來的安穩香甜覺。

睡醒之後的他,一把扯開絲絨落地窗簾,迎著帶有南方特色的春天朝陽,呼吸著清新而潮濕的空氣,想到以後再不也不用為臨時政府的財政赤貧而焦頭爛額了,再也不用為臨時政府的內外交困而走投無路,他頓感渾身輕松,頓感心情舒暢愉悅。

人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時,才有心情去玩山游水。卸去臨時大總統地孫中山,迫切想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于是,他在卸職的第三天,便帶著胡漢民、汪精衛等數人,環游南方各省,一路之上,他一邊考察各實情,一邊宣傳他的民生主義,受到各省官員的熱情接待和當人民的熱烈歡迎。

幾個月下來,中山他們走遍了大江南北,幾乎遍及半個中國。這個時候的孫中山,才真正有了領略到了祖國的大好江河和山川的切身體會。

孫中山先生之所以有這樣地體和感慨,是因為由于革命的原因,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長期流亡國外,對中國的具體情況並不了解,更沒有機會和心情來瀏覽祖國的山川河流。

在瀏覽山川河流的這幾月里,孫中山先生對交通生了巨大地興趣。于是,六月中旬回到上海的他,立即擬定了一份修建全國鐵路大干線的計劃,並不辭辛苦地積極向各界宣傳他的築路主張。

孫中所以對交通生了巨大地興趣。是因為。他在各省考察地這幾月期間。現了一個驚人地奇跡。那就是。凡是交通暢通無阻地地方。經濟就極度繁榮昌盛。當地地財政也相對比其它地充裕些。

孫中山先生驚喜地了這個奇跡之後。簡真是欣喜若狂。簡直對交通達了痴迷地程度。簡直對修路達到了顛狂地程度。所以。他才在奔波于各界。大力宣傳交通暢通無阻地重要性。

因為現了交通達與當地地經濟繁榮昌盛和當地財政充裕有緊密地關系。所以。面對袁世凱地盛請相邀。孫中山動心了。更何況他還想與袁世凱談談他地鐵路計劃。再加上袁世凱讓海軍派出「海琛」號軍艦。赴上海迎接孫中山。于是。經過商議之後。他和黃興同意了北上。並致決袁世凱。定于八月十七號起程北上。

二︰

可是。就在孫中山準備起程地前兩天。革命元老張振武。被袁世凱派出地人殺死在北京地事情。革命黨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袁世凱為什麼突然殺害了革命元老張振武

原來,在武漢革命勝利之後,共進會的孫武、文學社的蔣武和張振武,被人稱贊為三武。

張~武,湖北羅田人,原名堯鑫,字春山,生于

年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研究法律政治。武漢義時,眾軍擁黎元洪為湖北在在都督,黎元洪不從。當時,張振武對吳兆麟說︰「這次革命,雖將武昌全城佔領,而清朝大吏潛逃一空,未殺一個以壯聲威,未免太寬容。這個不識抬舉的黎元洪既然不贊成革命,不願意做這個大都督,我們不如將他斬示眾,來壯我們革命軍的聲威,讓那些不贊成革命的清臣聞之喪膽,豈不妙哉!」

張振武說的這番話,事後傳入了黎元洪耳中,因此,黎元洪的內心,對張振武深惡痛絕。盡管黎元洪在最後,被迫之下做了湖北大都督,可他仍然沒有改變對武漢革命起的「三武」,改變看法。而「三武」呢!也從內心里瞧不起黎元洪。之所以瞧不起他,是因為黎元洪在武漢起義暴時,逃離軍營之後,躲在了朋友家里,因為他在新軍中的威望很高,革命軍欲利用他的威望,讓他統領三軍,起到一呼萬人應的作用。可是,軍卻在他朋友

到他時,他正躲在床下躲著。再加上抓住他之後,絕做都督,所以,革命元老們也是從里瞧不起這個從床下拉出來的大督。

南北統一後,袁世凱立即邀請武漢的革命元老們進京,黎元洪為了拔掉眼中釘,肉中刺,黎元洪決定與袁世凱合作,對「三武」來個調虎離山。于是,在當年的五月,袁世凱以「革命義」的名義,將三武召進京,並封他們為總統府軍事顧問官。

對此,張振武仍為不滿,經常在袁的面前抱怨說︰「難道說我們這些革命元老就配做這顧問的閑官嗎!」

在張振武的一再要求之下,袁世凱只好又封他為蒙古屯墾使加以敷衍。張振武不知袁世凱在敷衍他,再加上他正年富力強,很想建功立業,便信以為真,並向袁世凱申請經費開辦專門機構。袁世凱本來就是敷衍于他,再加上國庫並不充裕,便不理會張振武的要求。

張振武一怒之下,擅自回了武漢,並利用以前在武漢的優勢公開設立屯墾事務所,準備募集一鎮精兵前往蒙古大干一場。于是,回一武漢地張振武又元洪催要經費。

黎元洪本來見武去而復返,心里就煩感透了,又見張振武重新聚集他的舊勢力,更是感到極大的威脅,再加上張振武以每個月一千元的要求向他索要開辦經費,便下決心除掉他。由于當時,張振武和孫武生了點茅盾,袁世凱特意派出湖北籍的參議員劉成禺、鄭萬瞻回武漢調解,並趁機電邀請張振武再次赴京。

于是,在八月初,張振武便著親信和來武漢的調解的參議員,再次赴京。臨行之前,黎元洪因為將要置張振武于死地而感到愧疚,便和顏悅色地贈送了張振武四千大洋作為旅費。

張振武人剛北京,黎元洪便致電袁世凱,經莫須有的罪名揭張振武的種種不法行為,並要求袁世凱將批振武就地正法。

八月中旬,在北京地張振武正在店里宴請北洋將領,以消除南北軍界隔閡,化解之前戰爭的敵意。可是,在酒宴散後,張振武在離開飯店的途中被潛伏的軍警攔截,捆綁押解到京畿軍政執法處,軍法處總長向張振武出示了黎元洪要求袁世凱殺他的電報之後,立即下令槍決張振武。

立時,張振武便蒙了,此時=刻的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黎元洪在他臨起程之時,送他地四千塊大洋,是給他的喪錢呀!他這次的進京,原來是條歸路呀!可他實在不甘心呀!他這個革命元老,沒有死在武漢起義中,沒有死在保衛武漢地戰斗中,卻死了和平的共和國里。于是,不甘心的他在臨死之前,呼天泣地,仰天長嘯︰「我張振武沒有死在浴血奮戰的起義中,卻死在了共和里,想不到共和國也如此黑暗呀!」

當晚,:同張振武一起進京地親信,也同時被抓,並于第二天凌晨在城外槍決。

張振武及他的親信被決事件生後,使湖北旅京人士大為憤怒。特別是張振武被李決的當天,奉袁命回武漢負責調解張振武和孫武茅的劉成禺等武漢籍參議員,感取被袁世凱愚開和利用了,便率領參議院中的革命人士,同赴總統府質問袁世凱。

袁世凱熱情地接見了他們,立即道歉說︰「我是根據黎副總統的來電辦理,當時吧,我袁某也知道這樣做對不起湖北人,可是,做為副總統提出來地要求,我又實在不好撥回呀!」

袁世凱說著,讓人把黎元洪的來電拿了出來。

劉成禺等人知道是黎元洪地主意,只得憤憤地離開了總統府。

黎元洪得知袁世凱已按他的要求將事情辦妥,也預感到袁世凱為了給自己開月兌會把他黎元洪給推出來,他在張振武等人死後地第二天,就急急忙忙地羅織了張振武的十大罪證︰「連日函電紛馳,詰難群起,前日致袁總統之倉促,尚未詳盡報告。槍決張振武,有罪可依,有證可查。罪一,擅自離開任所,返回武漢,以每人二十元至各營勾串募集六百人,如此擁兵自衛……;罪二,串謀~亂……;罪三,冒充軍統私夜橫行,沿途放槍,造成居民惶恐……;罪四,擅自搶兵站槍支糧米,藐視法紀……;罪五,強佔鐵路小火輪,勾串軍隊……;罪六,暗~義勇團……;罪七,革命後廣納良女為姬妾、內,如夫數十人,葉某某皆新女學生……」

在黎元洪拋出了張振武地十五大罪狀之後,袁世凱又以退為進的不停地道歉,張振武及他的親信被殺之事,就這樣給不了了之。

三︰

張振武在北京的被殺,正是孫中山將要起程赴北京之日。于是,很多同盟會會員紛紛勸阻孫中山取消與袁世凱定好的進京之約。就連《民權報》上也出現了一副名叫《行不得也,哥哥!》的漫畫。在畫中,只見灰蒙蒙的北京城頭張著一張巨大的網,正在捕捉即將進入網中的「海琛」號軍艦。

而此時地孫中山,面對

,因為築修鐵路之夢想,力排眾議,對極力勸阻他「我孫文只能讓袁世凱負我,我決不負他袁世凱。既然起程之日已經約定,無論如何,我也要按日期北上。別人都說他袁世凱善舞長,言談舉眉皆是戲,我倒要親自會會他袁世凱,看他可不可靠,同時,我也試試自眼光。」

為了抵防袁世凱,不至于讓他把孫中山和黃興二人一網打盡,同盟會經商議之後,決定先讓孫中山一人北上,而讓黃興以稱病為由,靜觀事情的變化而定。

于是,在八月十八日這一天,在袁世凱的專使陪同下,在「海琛」號巡洋艦~送下,在各界人士的送行下,孫中山與夫人盧慕貞、秘書宋)齡及數十名隨同人員,穿過人山人海的碼頭,登上了輪船招商局的「平安號」輪船,」

孫中山一行人抵達天津之後,在袁世凱地精心安排之下,由教育總長範源、工商總長劉一等人專程從北京趕到天津迎接,緊接著一行人乘花車專列天津,直達北京。

一時入北京車站,袁世凱的代表及總統府的秘書長早已帶著各部長在車站等候,再加上參議院的眾議員,工商界、學界、教育界、報界、外賓等近萬人的迎接,再加上雄壯的軍樂隊,孫中山立時被感動波濤所淹沒。于是,他月兌下遮陽帽,一邊沖迎接他地眾人揮舞,一邊微笑著點頭。此時此刻,他已感動的說不出話,他已感動的雙眼潮濕。

孫中山一行人:了車站,他坐上袁世凱特意為他孫中山準備好地豪華雙轅馬車,在軍警如林的護送下,暢通無阻的前往迎賓館。沿途之中,盡管有實槍荷彈的軍警維持秩序,但大街地兩側,圍觀人群仍然擁擠如潮,仍然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起一睹這位流亡海外、被議論紛紛的前任臨時大總統的風采。

孫中山不時探出身子,向情的人群揮舞著太陽帽,以示致意。

孫中山每一出身子的揮手,圍觀都報以海嘯般的歡呼。面對人山人海地眾人,面對眾人如海嘯般的歡呼,面對袁世凱給予自己這至高無上地待遇,孫中山不自在極了,不好意思極了。可在這種不自在之中,他仍然不好冷談圍群眾的熱情,豪華馬車每行走一段路程之後,他仍然探出身子向圍觀人潮揮手致意。

孫中山一行到達迎賓館地當天=上,袁世凱又派出高級官員將他們接至鐵獅子胡同總統官邸赴宴。

孫中山一行人來到的時,袁世凱早已率領眾陪同官員,站在大廳地台階上恭候孫中山。燈光如晝之中,皓月失色之下,當孫中山一行人一進入袁世凱的視角,他便一副驚心動魄的感動模樣,立即率領眾官員走下台階,急步而不失穩重地迎上去,在陪同官員的介紹下,他一把執起孫中山的手,熱情而誠懇地說︰「可盼到孫先生了,這一路勞困,本不應該在今晚相約,可我袁某實在是想快點見到先生呀!」

這是位巨人有生以來的第一次見面。

孫中山也立即回應著凱,說著見面之後地寒暄之語。

袁世凱熱情而不失穩重地與孫中山一行人寒暄過後,他並不松開孫中山的手,而是執起孫中山的手直到走進夜宴之中,這才戀戀不舍的松開,分別與孫中山入席坐定,並親自執盞,為孫中山敬上美酒,殷勤倍至地說;「我盼望先生與克強(黃興)很久了,今天克強未與先生同行,不能共聆偉論,實在是遺情憾呀!所幸先生然肯來,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呀!現在時局動蕩,連警迭至,我袁某又見識淺陋,能力有限,袁凱代表四萬萬同胞感謝先生,還望先生不教,大力匡助……」

袁世凱的謙遜和熱情,給孫中山一種沒有絲毫距離的親切感。

立時,他的心里,對以前的百般防備他袁世凱感到愧疚極了,再想起同盟會員對袁世凱的誤解,和對袁世凱的言論抨擊和言論羞辱漫罵,真是替面前的袁世凱抱不平呀!更是覺得袁世凱受了巨大的委屈和冤枉。于是,他面對袁世凱的熱情和親切,感動的急忙回應說︰「彼此彼此,袁總統素有帶兵之威名,又在民眾心目中有極高的威望,說不上賜教,我們可以共同切磋……」

……

就這樣,兩位巨人在夜宴之上,推杯換盞,交談甚歡。因為巨大的激動和欣喜,孫中山先生已經品不出吃到嘴里的飯菜是甜是酸,更品不出佳釀的甘醇和冽爽。如果說孫中山自海外回國時,在上海碼頭受到了革命代表和民眾的熱烈歡迎,可當時他還有一種踏上祖國土地的真實感覺。而此時此刻,孫中山面對袁世凱給予他的這種至高無上的禮遇,面對賓至如歸的親切場面,面對袁世凱那如春風拂面的熱切言詞,他放眼望著燈水通明、豪華豐盛的夜宴,竟然有一種天上人間的幻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遺孀最新章節 | 遺孀全文閱讀 | 遺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