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風神天下 第十三章 初聞龍門

作者 ︰ 七曄

「我說的玉尋,其實就是這個玉件」老者指著手里的那個玉件對我說道,「玉尋,對于一般人來說,它就是一個普通的玉制掛件,玉種呢,也就是一般的和田玉而已,只不過雕刻的稍微精細一些而已,它跟其他的玉石掛件沒有多大的區別,有時候也許會淪為擺設,但是」,老者頓了頓,看了我一眼,繼續說到「對于我們來說,玉尋的功用卻不向它的表面那麼簡單,它除了能夠強身健體,改善自身的小宇宙,鍛造自身的體質,保持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精力,而這,是它的自身蘊含神秘力量的的一種運用方法,更主要的是,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助手,尋龍點**的不二法寶,有了它,對于我們來說就像是有了一個顯微鏡,可以把握**位好壞的最佳向導,玉尋更是一個身份的象征,就像一個代言人一樣」老者拿著玉尋對我說

「大爺,我打斷下可以嗎,」我模了模頭,不好意思的對老者說,

「好的,你問吧,我知道你肯定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老者看了我一眼,認真的說到

「大爺,您說,我們是誰?再有尋龍點**是啥意思?另外,身份的象征有是啥意思?」我看了他一眼,小心的問著他,

「呵呵,這些都是我將要告訴你的,等我說完了,你就明白了」老者點點頭,對我說

「好的」,我拉了拉凳子,靠近了一些老者,認真的听他講

「我先自我介紹下,我姓賴,名清瀚,江西人,你可以叫我瀚叔。在歷史上,北宋年間著名的堪輿大師賴布衣是我的先祖。

我們,是指各位龍門中人,所謂龍門中人,也就是世俗所說的風水先生,而龍門就是所有風水先生的立命之所,古往今來有多少風水大家皆出身于龍門,就像和尚與少林寺的關系一樣。

尋龍點**呢,通俗的講,就是觀察大地山脈河流之走向,按照一定的方法尋找最佳的位置,業績也是一般人嘴里的看風水。關于這點,春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可以說是自東漢以來一直到現在風水師的雛形或者說是先驅吧。不過呢,那時候,因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所以,很多人只是限于了解但對于精通還是很少的,西漢初期,陰陽家這一學術流派依然存在,可是漢武帝劉徹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使得陰陽家這一學術流派慢慢的湮滅了,只有少數的思想流傳了下來,但也是分為了三個部分,一部分內容融入早期的儒家思想體系,一部分內容為原始道教所吸收,成為中國本土宗教的奠基思想,而還有一部分卻也流傳了下來,為後人所繼承,這也為龍門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學術基礎。

其實,在《史記》里就有關于風水的記載,如《史記?樗里子傳》就有‘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的記載,這也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關于風水的記載,而說這句話的樗里子被認為是後世風水的遠祖。

龍門始創于東晉時期,當時著名的堪輿大家郭璞郭大師創始人,並且是第一代掌門人,在他的努力下,龍門在當時具有很高的聲望,好多飽學之士都在一起探討、研究、學習和提高。

在當時,郭大師有感于風水這門學問的高深,為了給廣大的人民解憂,同時也是為了把自己的學說流傳下去,于是創建了龍門,大開門庭,廣收門人,把自己的滿月復經綸全部教授于自己的學生,《葬經》就是他的偉大著作,就是這本書,」

瀚叔邊說邊走到五斗櫥旁邊,從書架中抽出一本線裝書,走了過來遞給我,我接過來,打開一看,繁體字,我尷尬的看著瀚叔,

「不認識吧,小伙子」,瀚叔接過書,看了我一眼,開口念到︰「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

瀚叔停了一下,把書放在桌子上,喝了一口水,繼續對我說,「《葬經》這本書對于當時龍門中人以及後世的龍門傳人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後來郭大師去世後,龍門展的度因此有些慢了下來,一方面是因為郭大師雖然是個大家,但絕對不是一個好老師,所以他在堪輿方面的的學說沒有完全流傳下來,另一方面,保存這些思想的載體,也就是現在的紙張遠沒有現在如此普及,好多記錄在絲綢、絹帛包括竹木簡上的上的文字記錄都在當時以及後世遺失殆盡了,再加上當時那個時代兵荒馬亂、戰亂頻仍的,根本上就沒有沒有一個固定的居所來收集整理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也使的一些資料和典籍逐漸湮滅在歷史的長河里面,龍門也因此有些中落,這是龍門展的第一個階段也是一個由盛轉衰的階段。

到了唐朝和宋朝時期,經過百年的積澱和持續展,再加上當時的文禁不是很厲害,龍門獲得長足的展,從而人才輩出,當時的社會上涌現出了好多風水大家,如唐朝的楊公筠松(楊益),北宋時我的先祖賴公布衣(賴風岡),還有王公肇卿(王?)等人,都是當時名噪一時的風水大家。

尤其是楊公筠松,他直接秉承了郭璞公《葬書-原著》中"葬乘生氣"的主旨,創建了中國正統的,具有唯物辨證的,而且具有系統理論的,也可以具體實踐的,在操作上規範化的郭楊古法風水學,一直源遠流傳。

到了北宋時期,當時的風水大家,王公肇卿在游歷講學的時候,來到了江西中部後,在不斷的講學過程中,他結合了當地土著的風水文化,按照《葬經》中的理論,復活了八宅風水,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水體系。

到此,雖然都是龍門的傳人,但是,因為在理論上、實際操作、以及在實地運用中的差異,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學說,即"福建之法」和「江西之法」,雖然都屬于龍門一脈,但是中間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福建之法」也就是後世所稱的「閩派」,「理氣宗」,也被稱為「宗廟派」,他的創始人就是唐朝的楊公筠松,「宗廟派」主要理論以家宅、宗廟理氣為主,主要運用星卦定位,陽山陽向,陰山陰向,配合五行八卦,佐以黃道投影,來決定生克的道理「閩派」注重在時間序列上達到天地人合一;

而「江西之法」也就是現在的「贛派」,「形勢宗」,也被稱為「巒頭派」,他的創始人就是王公肇卿,主要以山巒形勢為主,從所起,從所止,以羅盤定位向,專門以龍、**、砂、水和相‘五訣’之間的相配為主,尤其注重在山川形勢的空間形象上達到天地人合一。

其實,這兩個流派的學說都是將郭公的理論中的其中一脈,加以揚,其實不管咋說,因為源出同門,所以,無論是「理氣宗」還是「形勢宗」,都遵循著‘天地人合一,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這三個龍門的基本法則,所以兩宗的學說雖然不同之處,歸根到底都是同根同源,因此,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共同展。

到了明清時期,江西「形勢宗」力壓福建「理氣宗」,以廖均卿等為代表的「形勢宗」風水大師運用風水理論為指導,協助營建了歷史上好多著名的建築,譬如現在的明十三陵,清東、西陵,南京城以及北京城,可見在當時,風水理論是多麼的興旺達。

明清後期,尤其是請後期,由于「理氣宗」和「形勢宗」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再加上當時中國社會的積弱,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當時的清政府對于風水的不了解,對于兩個宗派同時進行打壓,使得兩宗的生存都舉步維艱,更何談相互內訌,並且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兩宗都向海外展,向現在的韓國、日本,以及東那亞地區,甚至到美國的紐約,法國的巴黎都有龍門宗人活動的足跡,而且在海外苦難的展歷程,使得兩宗之間逐步有融合、歸並的趨勢,所以說,兩宗之間的統一也是大勢所趨呀。」

瀚叔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喝了口水,看了我一眼,我都已經被听到的這些往事驚呆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了,說,「瀚叔,那,那玉尋是啥呀?」

「玉尋,是當年郭公所用的兩件至寶,他的本名叫千尋玉,另外一樣是天星羅盤」瀚叔揚了楊揚手中的那個玉件,對我說道

「那,玉尋和那個天星羅盤都有啥用呀?」我繼續追問道

「千尋玉,在尋龍點**方面具有任何一件器物都無可比擬的功能,郭公是西晉時期建平太守郭爰的兒子,有一天,在和好友在郊外春游飲酒作賦時,一位農戶撿到一塊美玉獻給他,當時這塊美玉還有稜角,他捏在手里把玩,不小心把手給刮破,到家里後,他的母親問她咋回事,他把美玉遞給他的母親,不小心他母親的手也被劃破,奇怪的是,當母子倆的血融合後,血水都滲入那塊玉石里面,而玉石經過不斷的打磨和雕琢後,歷經無數歲月,最終就是現在的形狀了,這就是這塊千尋玉的最早的出處。

古時候的文人雅士,都喜好隨身佩戴一些玉器,一方面是用來彰顯身份,另一方面也是自身修德的表現,不是有‘玉有五德’這麼一說嗎,因此,郭母就將這塊美玉作為一塊玉佩讓郭公隨身佩帶了,從那以後,郭公在尋龍點**方面,得到了不少千尋玉給他的幫助,據說是如果出現在尋龍點**的過程中,如果出現絕頂好**,這塊千尋玉就會熱,來刺激他的擁有者,而外人是無法現它的這項功能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都市之風神天下最新章節 | 都市之風神天下全文閱讀 | 都市之風神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