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因西周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關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卻說曹操、孫堅、公孫瓚、鮑信四人盡其本部兵馬,共約四萬于虎牢關前射定陣腳。關上守將見盟軍來勢洶洶,卻既不放出兵馬,也不放箭招呼,只是嚴陣以待,不知做何心思。
按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下兵攻城。可以說,戰況到了攻城這一步,已經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而好巧不巧的是,現在正是這不得已而為之的關鍵時刻。
尤其曹操心憂洛陽變故,根本無心勸降雲雲,大手一揮,就要攻城。其余三位也是這般心思,當下莫不吭氣。令旗一指,便攻將開了!
可讓曹操諸人有些犯蒙的是,還未待得盟軍四先鋒擺開攻勢……關上守將居然升起了白旗,竟是獻關了!
麻痹……莫非有詐?生性多疑的曹操不由如是想道。
然而才過片刻,虎牢關居然真的關門大開。再片刻,其中一將,領著數騎行至曹操諸人之前,下拜道︰「卑職董卓麾下部將趙岑,現任此關守將。然今董卓倒行逆施,火燒洛陽。在下願棄暗投明,獻關而降。」
若說再早幾日,有人主動投降,盟軍諸侯必定歡天喜地。然而現在四人卻沒半分愉悅之情,反被那句「火燒洛陽」,鬧得心尖猛跳!
壞菜,真的出事了!四大諸侯無不如是想道。
果然,在降將趙岑竹筒倒豆的招供後,四人才知道。原來僅隔半月之間,洛陽居然發生了如此變故……
話說,呂布自為夏侯瀾逼退後,又被董卓勒令遣返,于洛陽面壁思過。而後,軍師李儒暗揣董卓心思,料其已生怯意,便獻謀道︰「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于長安,以應童謠。」
董卓聞言大奇︰怎得軍國大事,還有迎合小兒童謠之理。
然而,李儒身為亂世早期最著名的毒士,自然深通自圓其說的本領,只听他道︰「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于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于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其實這些言論,真真兒扯淡至極,只要稍有頭腦之人都不會相信。然怎奈何,李儒已將董卓的心思模得極準,知他暗有退兵之心,卻苦無藉口,現在適時送上一個貌似合理的台階,自然是搔到了董卓的癢處。
果然,董卓聞言當即大喜︰「非汝言,吾實不悟。」旋又皺眉道︰「然關外十數萬反賊,虎視眈眈。若某退卻,豈不為敵所趁。」
李儒哈哈大笑︰「丞相勿憂。此事易耳!昔日孫臏巧施‘增兵減灶’之計,示敵以弱,騙過龐涓;然吾等今日大可反其道而行之,以‘減兵增爐’之法,先暗渡陳倉。屆時,必可騙過關東諸小。待吾等回洛陽之後,便可從容計議。」
董卓得計大喜,便令速速行之。于是,就有了之前數日里,每天關上旌旗移動,似兵馬換防,援兵大增的情形。
然而曹操四人在得悉詳情後,自是氣滿肺腑,怒不可遏。曹操喝道︰「汝言棄暗投明,又何不早來?現吾等兵臨城下,才姍姍而降。哼!汝待價而沽,當操不曉嘛?現見董賊逃命,留你在此,不得已而降,必非真心!且操最恨背主之人,夏侯瀾!」
「將軍饒命!將軍……啊!」
早知曹操想殺人泄憤的夏侯瀾,不待趙岑多說,便一劍斬飛其首。好在夏侯瀾反應極快,在揮劍之後,立即一腳將跪在地上的趙岑踹飛,這才避過了從那光禿禿的肩膀上,噴涌而出的血柱。
而曹操身旁孫堅、公孫瓚、鮑信,甚至跟在四人之後的劉關張等,見到夏侯瀾這般干淨利落的身手,無不暗生寒意︰這小子年紀輕輕,到是天生的劊子手!
豈知夏侯瀾若是知道旁人如此說他,只怕還會大為不屑︰切∼這有什麼了不起。哥在軍校里是解剖課的課代表!全校解剖紀錄的最快速度保持者。別說是切個頭了……就是把這‘東西’拆了,再全都裝回去,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不過曹操等人,即便知道夏侯瀾有此能耐,估計沒胃口看他表演。尤其眾人還在怒不可遏的當口,只听孫堅道︰「降降降!降你媽降!早不降晚不降的,早干什麼去啦?操!老子不要降兵!兒郎們!抄起家伙,干死丫的!」說罷,便率先揮師,沖進關去。
其實換作平時,孫堅必不會這般暴躁。不過也合該關上將士倒霉,孫堅這兩個月來,受盡了憋屈。
先是遭袁術使絆,致使兵馬無糧;隨即又被華雄殺敗,損愛將祖茂及兵馬無數;回營後,雖找袁術理論,但又不敢真的把這殺千刀的怎麼樣……而現在,不但知道自己已被李儒設計相騙,又見原本苦攻不下的虎牢關,居然不戰而破!這又怎能不使心中郁火難泄的孫堅,靈台大惱!
麻痹的,老子干死你們這幫狗娘養的,給大榮報仇!
于是乎,關上士卒徹底悲劇了。本就被董卓當作棄子的他們,已然兵無戰心;現在連長官趙岑也被砍了,更加乏人指揮。所以,才僅僅一頓飯功夫,孫堅所部便如砍瓜切菜一般,掛掉關西軍無數。
還好,總算有曹操等人苦苦相勸,孫堅才得罷手。
眾人一番合計,欲先收整降卒,然後進兵。可惜孫堅由于方才濫殺太過,關西士卒深以為懼,竟不敢降。倒是便宜了曹操、鮑信、公孫瓚,甚至劉備等人。
孫堅見此,雖然暗有悔意,卻也只得強自壓下。又見眾人忙得熱火朝天,便道︰「諸位先于此處收拾兵馬,吾先行一步趕赴洛陽查探情況。如諸位收拾妥當,當速來援之!」
三人聞言,自是應諾。于是,皆拱手稱善,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