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漫之祖巫之力 道歉信及其它 國人的悲哀!空有唐刀無人識!

作者 ︰ 驚瑞

[[[cp|::::]]]

作品名稱︰手雕豪華銀裝金星紫檀鞘切刃造唐刀

祖先們留下的正在被盜版!被山寨取代!

縱觀中國歷史,與西方歷史相比較,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西方,君主們總是想盡量多地把武器放下去,並盡可能地保管好,以應付隨時可能生的戰爭。

而在中國,每一個新的朝代剛一建立,就想方設法地想把民間的武器收上來並加以銷毀。至今,在歐洲許多貴族的城堡中,還保留著大量古兵器,遠的甚至有千年的歷史。而在中國,保存完好的青銅兵器大多是出土文物,包括秦兵馬俑手中的兵器。而鐵質刀劍,則很少能保存下來。甚至連明朝的刀劍都很少。若非中國人真的是那麼愛好和平,以至于連刀劍都不想保留。不,歐洲大多為小國,君主們防備侵略比防備民變更用心。而在中國的古代王朝中,內部的威脅,往往大于外部的侵略。君主們寧可割地求和,也不想動民間力量,這樣大的國家,動輒數以十萬計的農民起義軍,足以讓君主們寢食難安,更不用說武裝平民了。也正因為此,從中國人開始使用鐵器的戰國時期開始到清王朝的覆滅,中國的冷兵器連同其鑄造技術,都在呈一個下滑曲線,除了,唐朝。

唐朝,那樣一個令人神往的時代。一個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時代,一個詩與酒、力與美的時代,一個中華民族從全盛走向衰弱的時代。就在唐朝,歷史見證了一段中華民族的傳奇,一個張揚而不驕橫,高貴而不奢侈,自信而不排外的民族氣質的熱烈激蕩。也見證了中國冷兵器史上絕無僅有的絕唱——唐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剛直不阿是一種美德,寧折不彎是一種氣質,勇往直前是一種精神,開拓進取是一種功績。而正是唐刀,將這四者以實物的形式盡情地展露出來,為中華民族大書特書了一段佳話。從漢朝開始,中**人開始使用刀。最初的刀是為了和匈奴的騎兵對抗而產生的馬刀。刀為直刀,即是因為便于制造,也是為了體現中**人的剛直。因為刀柄後為環形,故稱「大漢環刀」。這種樣式一直延續到隋唐。

漢族軍人都在用這種直刀和游牧民族的彎刀對抗。就戰術實用價值來說,直刀的效果並不如彎刀。可是漢族軍人還是在用。所不同的是,三國時蜀漢的刀比吳國的長,因為其工藝更好,可以達到一米二長度。而到了隋朝,雖然鋼鐵技術更好,可是刀的樣式並沒有多大改變。而唐刀則不然,即唐橫刀和儀刀,都更加細長,而刀柄則又加長,可以雙手持握,從而使雙臂力量都能用上,刀的威力就更大了。後來日本從唐朝進口了這兩種刀,稱為「唐樣大刀」。然後才照著打出了倭刀。可惜日本資源缺乏,沒有好鐵,在鑄造過程中刀身變形,反而造就了倭刀的弧度,日本人很快就現了弧度的好處,那就是克服了倭刀鋼質不好,太脆易折的缺點。可是,唐刀不彎,並不只是鋼質好,不易折斷的優點,而是,中**人,連同中**人的刀,中**人的脊梁,寧折不彎。這話不是我說的。在一九九三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開始使用指揮刀。在此之前,龍泉寶劍廠廠長和總工費了一年心血,仿效西方指揮刀制作了一把樣刀送到北京。可是被否決了。否決刀樣的是劉華清上將。否決的理由是︰「中**人,寧折不彎!」是的,對于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來說,太需要祖先那種寧折不彎的精神了。唐刀不彎,就如同唐朝軍人面對強敵至死不退一樣。唐軍中最傳奇的是陌刀隊。那是一種刃長一點五米,柄長一米的長刀。從唐太宗李世民創立唐軍玄甲軍開始,唐軍就使用陌刀。在四種唐刀中,儀刀主要用于儀仗,障刀為自衛武器,橫刀為騎兵武器,而這最長的陌刀,便是唐朝步兵對付騎兵的利器。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塊塊的鑌鐵,也就是唐朝時全球最好的大馬士革鋼,被波斯商人帶向中國。剛一進玉門關,就被唐朝官員用高出一般好鋼三倍的價錢全部收買。然後由唐軍專程護送到長安。在長安的官辦作坊里,一位老師傅認真地檢視了每一塊鋼。然後,把鋼投入火爐。鋼塊燒到通紅,取出來,放到鐵砧上,一錘一錘地鍛打成薄片,再折疊,再燒,再打,再折疊,再打。最後,在經過上百次反復鍛打之後,終于百煉成鋼。然後,拉直,扭曲,鍛打,再拉直、扭曲,鍛打。最後,打成了一把筆直的鋼刀的刀身。這還不夠,還要給刀身包鋼、覆土,然後燒紅,猛然放入水中。再從水中取出仔細研磨之後,那刀身上便形成了雲彩一樣的花紋,如行雲,如流水,燦爛奪目。隨後,刀身送到另一位工匠手中。那位能工巧匠挑出上好的木料,給這刀量體裁衣,做出最合適的刀鞘,刀柄,再給刀柄上、刀鞘上裹上皮革,最好是蛟皮,然後在刀鞘上裝好護環和掛鉤,在刀柄上纏上金絲銀線。再給刀柄裝上龍鳳環,在刀身上用黃金瓖嵌上七個大字︰「金銀鈿莊唐長刀」,四個小字︰「貞觀二年」。這時,刀終于鑄成了。將軍取過刀來,細細端詳。忍不住找一截木樁試刀,刀鋒過處,木樁應聲而斷,刀刃不卷。將軍嘆道︰「鬼斧神工!真利器也!」這是一把橫刀,是騎兵腰間的戰刀。而同這把刀一起送到唐軍大營的還有四千柄陌刀。那才是唐軍決勝千里的主力兵器。戰場上,草枯風勁,天高雲淡。遠方天邊,突厥鐵騎如烏雲般涌現。一聲胡角響過,那連綿直到天邊的烏雲向唐軍壓來。而唐軍軍陣整齊,一列列壯士目光如炬、巍然屹立。敵軍如疾風一般卷地而來,唐軍卻依然沒有動靜。中軍騎兵將軍已經不耐煩了。可是「李」字帥旗下,李靖正值壯年,英姿煥,雙眼微閉,手中羽扇,不動。敵近至四百步,帥旗下一面黃旗舞動。唐軍陣後一排大型伏遠弩一齊射,五尺長箭轉眼將敵軍前鋒成排射穿。可是突厥騎兵畢竟是久經戰陣,前後排拉開一定距離。前排倒下,後排戰馬一躍而過,進攻度絲毫不減。眼看離唐軍已不到二百步了。李靖羽扇揮動,唐軍勁弩齊,在紛紛箭雨下,敵軍如落葉般紛紛落馬。敵軍近至六十步時,弓箭開始連續射,箭箭取人性命。可是烏雲般的敵軍還是逼近了唐軍陣列。唐軍中軍綠旗揮舞,三排步兵齊聲呼喝,陌刀向前,劃出一道璀璨的圓弧,刀鋒雪亮,向前怒指。突厥騎兵頓時面如土色,逡巡不進。而唐步兵已經健步向前,如城牆般向騎兵逼近,長刀揮舞,刀光閃閃,轉眼間人仰馬翻,騎兵突破不了陌刀陣,而後排又不斷擠來,眼看人馬擁護在唐軍弓弩陌刀之下死傷慘重。而弓弩手射完箭支,立即拿起長刀,隨步兵突入敵陣。長刀如電,刺透胡騎鐵甲,血雨紛紛,四野天風浩蕩。胡騎鐵蹄欺凌漢人三百余年的歷史,至此而終。……史稱︰武德九年(626年),唐朝生玄武門兵變,李世民殺死當時太子李建成,並稱帝。八月,*伺機入侵,攻至距都長安僅4o里的涇陽(今陝西咸陽涇陽縣)。此時唐朝政局不穩,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又贈予金帛財物,並與之結盟,突厥兵退去。這就是渭水之盟,唐朝對突厥的戰事跌至谷底,此事也堅定了李世民反擊突厥的決心。面對*的威脅,唐太宗李世民,練兵習武,分化瓦解,準備反擊。然而僅僅三年後即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命兵部尚行軍總管,並州都督李(徐)世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檢校幽州都督衛孝節為恆安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共兵十余萬,皆受李靖節度,分六路進擊*(參見唐滅*之戰)。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驍騎乘夜襲佔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頡利未料到唐軍突至,率部北撤。李世績軍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敗突厥軍,頡利退屯鐵山(今內蒙古白雲鄂博一帶)。李靖與李世績合兵,于二月初在陰山突襲突厥軍,斬殺萬余人,俘男女1o余萬口,頡利可汗也于其後被抓獲,*汗國至此滅亡。也就是說,大唐以十萬軍隊就一舉消滅了擁有六十萬軍隊的突厥。而對付同樣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匈奴,漢武帝卻用了六十萬軍隊。大唐的輝煌,也許就來自于從創立者到繼承者都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尚武精神,來自于從西晉敗亡,長安被匈奴人攻破到五胡十六國,再到南北朝的三百年間,山河破碎、百姓流離,胡人皇帝任意欺壓漢族人的屈辱。來自于大唐建立之初,那每一寸山河都浸透的大唐軍人的鮮血。才造就了一個空前強大、富庶的唐朝。大唐王朝的富庶是舉世無雙的。即使是西方世界同樣傳奇的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也無法和其相比。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涌入大唐的商賈、文化和黃金,支撐起大唐雄厚的國力。可是,這個盛極一時的王朝之所以興盛,這個百年之中開疆擴土,使帝國威儀遠加萬里之外的國家之所以強大。卻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龐大的軍隊。相反,大唐的軍隊規模在中國歷代王朝中是比較小的。比大唐疆域小得多的秦朝,有軍隊百萬。宋朝,最多時擁有禁軍一百一十七萬人。而明朝的常備軍達到二百萬人。即使已經沒落的清朝,也曾經向英國使節夸耀他們有一百八十萬軍隊。而唐朝有多少呢?從李淵、李世民一手締造唐軍,到顯慶、天寶年間,唐王朝軍隊並沒有多過六十萬人。唐朝不僅軍隊少,官員也少,長安的全部官吏不過六百人。就是這六百人在管理著龐大的王朝和幾千萬人民。

而就是這六百人的小朝廷的六十萬唐軍,打敗了擁有同樣多軍隊的高句麗、擁有百萬之眾的突厥,擁有二十萬軍隊的吐谷渾,擁有六十萬軍隊的吐蕃,並向北展到西伯利亞,向西掃蕩了天竺,向東平定了朝鮮半島並在海上消滅了倭寇海軍。這些國家的軍隊加起來足有三百萬人。而每次唐朝出兵,都是以少數兵力迎戰強敵,卻常常動進攻戰甚至常常全殲、圍殲敵軍。只能說,唐軍無敵!書寫唐刀最後的傳奇的,是同樣傳奇的大唐安西都護府。不到三萬軍隊,統治著足有一個美國面積的地域。他們和突厥作戰,和吐蕃作戰,和阿拉伯人作戰,和一切敢于挑戰大唐尊嚴的敵人作戰,而且屢戰屢勝。即使是大唐中葉,在安西都護府,仍有四千名陌刀手,由安西都護副使李嗣業率領。曾經在中亞高原山地一舉擊敗八萬吐蕃軍隊。安西都護高仙芝在與阿拉伯聯軍作戰時,也是以兩萬人加一萬胡軍對陣二十七萬人且十戰十勝。李嗣業就曾經在此戰中,單騎殺入敵陣,以陌刀橫掃千軍,史稱「擋嗣業者,人馬皆碎」。後來雖然因為一萬胡軍背叛而失敗,高仙芝卻還要重新征調二萬四千人去報仇,然而,「安史之亂」爆了。安西都護軍全部調回用于平叛。使高仙芝失去了報仇的機會,也使中國永遠失去了中亞,而西域也逐漸被吐蕃和突厥瓜分。而就是這支安西軍,在唐軍失利,七萬敵軍騎兵逼近追擊時,在安西都護副使李嗣業的帶領下,以四千陌刀手排成橫列,如牆推進,一舉將敵軍擊退並反敗為勝。這是陌刀這種精兵利器最後一次光榮亮相,也是大唐長刀的最後絕唱。隨著高仙芝、李嗣業先後冤死,「安史之亂」徹底動搖了大唐的根基,唐王朝再也裝備不起這樣豪華貴重的武器了。以後的各個朝代的軍隊同樣不再使用陌刀,轉而使用更廉價的樸刀、長矛、大斧、掉刀等武器了。而隨著中國人重文輕武的思想越來越嚴重,唐刀就徹底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至今存在的實物少之又少,保存完好的是日本王宮里的那一柄「唐樣大刀」。

可惜在中國,已無唐刀蹤跡。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軍軍官拿著精良的唐刀的變形體倭刀(日軍軍官裝備的是倭刀的又一變形體,比倭刀寬而厚)進入中國,大肆屠殺中國平民,而中**人卻在用最粗劣的大刀片子和敵人血戰。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唐軍,不管他武器多麼精良,不管他兵法多麼精妙,無法否認的是,唐軍的戰馬從來沒有敵人的好,唐軍的士兵也常常是以步兵迎戰騎兵。這在冷兵器時代是致命的弱項。可是唐軍還是無敵!可以想象,當敵人敵後象烏雲一樣席卷而來的時候,那一排排的步兵眼中,要是有一點兒恐懼,哪怕一個人向後逃跑,給整個軍陣帶來的就是災難性的後果。可是唐軍沒有後退,而是以陌刀勇猛地向騎兵沖鋒。即使陌刀是那麼鋒利,面對鐵蹄,沒有鋼鐵的意志,我無法想象步兵如何打敗並消滅騎兵。唐刀鋒利,唐軍無敵!可是唐刀只有唐軍才用,也只有唐軍,才能將唐刀的傳奇書寫。因為,大唐軍人本身就是神兵利器,本身就是雪亮的刀鋒,那一個個豪俠勇猛的壯士心中,才是真正的唐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綜漫之祖巫之力最新章節 | 綜漫之祖巫之力全文閱讀 | 綜漫之祖巫之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