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逍遙當然也沒見過鬼修,他看出對方的鬼修身份,完全得益于曾經從強盜散修身上得到的記載了修仙界各種奇聞秘史的玉筒,其中對于鬼修門派及鬼修分類有一個大致的描述。
鬼修,顧名思義與鬼有關,屬于修仙界所說的邪修,鬼修輔助修煉的方法有吞噬魂魄、吸收尸氣或吸收血液能量,與正道修仙者大相徑庭,所以也不需要正道修仙者的丹藥,也不會到正道修仙坊市,更不會去參加靈藥園試煉,自然龍逍遙從未遇到過鬼修。
鬼修對敵的輔助手段有御尸、御魂和御血、御毒等︰
御尸是指煉尸,修仙者可以將人煉制成受控制的各種僵尸,僵尸的等級與被煉制者的修為緊密相關,例如普通凡人和練氣期修士只能煉制普通僵尸,築基期修仙者的軀體則可煉制出銅甲尸,被煉制者的修為越高,煉尸的等級也越高。
當然,因為煉尸過程中,煉制者需要控制被煉制者的魂魄,這就要求鬼修的修為必須高于煉尸,否則就會遭到神識反噬,或煉尸月兌離控制。
由于煉尸是以活人煉制,殘忍無比。而就算是收服現成的僵尸,以之用于作戰也顯得太過邪惡,這也是鬼修被稱為邪修的重要原因;
御魂是指以特定法器收取魂魄,在交戰時控制魂魄對敵人進行攻擊,並可影響對手的神智。不過,收魂需要屠殺活人,而且,被收魂者將失去輪回轉世的機會,這就顯得過于殘忍,為修仙界所禁忌。
御血是指以血液作為媒介交戰;御毒則指以尸毒等毒物進行攻擊。
由于鬼修擁有眾多的詭異手段輔助作戰,讓中、低階鬼修的實力一般都勝于同級正道修仙者,除了修煉克制邪魔功法的修仙者,很少能佔到便宜。故而正邪之戰中,正道修仙者反而死傷更加嚴重。
龍逍遙知道鬼修並不好惹,但對方的行徑讓他怒不可遏,而對方又只是築基初階,他當然要管一管。
龍逍遙當即飛向那人,並仔細打量了一番那個鬼修,既然那鬼修正在收取生魂,肯定屬于依靠吞魂輔助修煉的鬼修。由于鬼修不可能擁有萬獸令這種可以淨化、提純魂魄的仙寶,鬼修的身上散發著陰魂特有的氣息,讓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這人是一名鬼修。
龍逍遙飛至那人身邊數十米處,那鬼修也就發現了他的存在。鬼修以神識掃視了他一下,陰鷙的臉上竟露出了一絲微笑道︰「今天運氣不錯,沒想到竟能遇到一個修仙者,既然來了就不要走了,把你的魂魄送給我吧,我的魂旗威力又能提高一些了。」
龍逍遙此時施展了九尾天狐傳承的幻化神通,那鬼修當然將他看做了築基初階的修士。而相對來說,只要不是佛修或修煉了儒修的浩然正氣等克制邪魔功法的修士,就算是築基中階的對手,那鬼修也自信可以應付,故而才會如此說。
龍逍遙冷冷的道︰「你竟敢隨意屠殺凡人百姓,今天我要替無辜死去之人討一個公道。」
鬼修喋喋狂笑道︰「那些凡人不過是螻蟻,死了也就死了,公道?修仙界的公道就是實力,你的魂魄也將成為我魂旗中的一部分,連轉世投胎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麼公道?簡直是幼稚。」
龍逍遙聞言也不再多言,極品靈器七星劍立即飛射向那鬼修,既然已經是你死我活的處境,多說無益,還是先下手為強的好。
那鬼修發現龍逍遙動手,立即招出一面上品神器白布幡,白布幡迎風展開,在他身外形成桶狀,將他保護在其中;接著,他又招出一柄飛刀狀法器,卻是上品靈器陰風刀,向著龍逍遙飛射而去;最後,他指訣向收魂所用的那面黑色旗子一點,無數魂魄從旗子中蜂擁而出,漫天飛舞著撲向龍逍遙,卻是極品靈器魂旗。
龍逍遙見狀,立即招出了下品神器靈火罩。根據記載,火屬性對邪魔鬼魂都有克制作用,而雷屬性當然更是天生克制一切鬼魔。他同時施展出明雷訣,一道淡金色的雷電激射向那鬼修。
明雷訣是築基高階的雷屬性技法,威力又遠在驚雷訣之上,原本明雷訣是亮白色,但龍逍遙的明雷訣融合了電鰻的雷電和的天賦神雷,自然呈現出淡金色,威力也更強大。
七星劍飛刺在白布幡上,炙熱的氣息立即讓白布幡一陣亂抖,白布幡上飄散出一些灰色的煙氣,白布幡似乎立即就要不支。
到底白布幡只是上品靈器,而且又被火屬性所克制,自然在強大的劍陣攻勢之下難以抵擋。鬼修臉上顏色大變,意識到自己遇到的絕不是什麼築基初階的修仙者,忙又招出一面上品靈器鬼面盾,一個浮現著鬼臉的盾牌出現在他的身前,迎向七星劍。
鬼修的陰風刀飛射在靈火罩上,陰風刀上的陰寒氣息,完全被靈火罩上附著的火焰所散發的炙熱氣息消融,靈火罩竟然連晃都沒晃動一下。而漫天飛舞的魂魄,更是畏懼的躲在距離靈火罩近兩米以外的半空中,不敢越雷池一步。
那鬼修雖然收取了數百的魂魄,但那些魂魄基本都是凡人的魂魄,只有十幾個是修仙者的魂魄,卻也都是練氣期的低階修士,這些低等魂魄遇到下品神器靈火罩的炙熱火焰必然會魂飛魄散,它們當然只能畏懼躲避。
龍逍遙的明雷訣激射在鬼修的白布幡上,白布幡立即明滅閃爍了一下,就回復了法器本型,墜落向著地面。
龍逍遙此時控制著七星劍從四面向著那鬼修展開了圍攻,同時,指訣一點,再次施展出明雷訣。
那鬼修見自己的攻勢根本無法撼動龍逍遙的防御,而他的白布幡被擊落後,七星劍從四面攻來,可他卻僅剩一個中品靈器陰風罩,根本無法抵御七星劍的攻勢,忙大喊道︰「住手,我的師叔就在附近,你若殺我,他必然立即就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