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聚頂 正文 第五章︰太平廣記

作者 ︰ 陳觀魚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善。」

由一個飄然出塵的方外修真之士,念起這凡人書籍來,倒也朗朗順口,別是一翻風景。

「親,新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學教人的道理,在于彰顯人人自身所具有的品德,再推及給他人,使他人也能去除污穢從而自新,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一直保持不變。」

神宵道並不是普通門派,收徒很是嚴格。不是你有什麼慧根,更或者你有什麼驚人之質就會收你為徒。神宵道,還得考察個人的品性是否純正。若是有做傷天害理之事,一概不收。所以,神宵道雖然道法高明。但門派並不甚大,第十一代弟子中,也就幾十個人。不像別的門派,成千上百者,甚至萬萬千者也不稀奇。

所以,李長安入住神宵道來一個月,仍沒有正式拜師。而盧月雪教李長安這些聖人名言,就是在教李長安做人的道理。希望李長安在這些聖人之言的教誨中,能夠溫養出寬正博大的君子品德。修身明心,方乃見性。

這就是所謂的,若要修真,得先正其身。

盧月雪學問過人,隨口講解,倒是通俗易懂。李長安雖是七歲孩童,但在長安村時,也有些基礎。雖說听起來半通不通,但也不是完全弄不明白。

「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是接上文「止于善」而說下去的,能夠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後意志才會有定力。有了定力,心才能安靜。心安靜下來了,也就不會妄動,隨遇而安。隨遇而安之後,才會考慮的更多。慢慢的想了更多之後,才能做到至善的境界。

這與修真法門很相像。修真之法,最是講究心性。靜中取動,動中取靜之法,心性若未修至大成,有走火入魔之危。李長安方乃七歲,心性還未成熟。心中更存有蛇妖滅族的映像,若心生惡念,執念不消,恐教出一代魔君出來。

聖人之言,果然通天徹地,大合我修真心意。天下不管是道,儒,妖,鬼,一到最高境界,其實是一樣的。這就是常常說道的,殊途同歸。

「安兒,跟我一起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

九宵峰。

九宵峰,並不只有九座山峰,而是有無數座山峰。只是,這九宵峰,卻並不是隨便什麼道士就可以住的。只有那些修得「神宵引雷劍訣」的天師,才有資格入住。

傳說,天有九宵,是為︰太宵、紫宵、振宵、玉宵、景宵、丹宵、碧宵、青宵、神宵。九宵之內,有九宵神雷。如果有大法力者,就能引出神宵之中的天雷。

而朱方時之前引出的,乃是九宵之中的第一宵,太宵。所以,也稱為「太宵引雷劍訣」。而真正能引出第九宵者,也就是神宵殿中的神雷,則稱為神宵,是為「神宵引雷劍訣」。神宵道的名字,也就是因此而來。

「師兄,安兒在神宵道中已有三年,應該考察的差不多了吧。」

盧月雪與朱方時本是師兄妹,現在結為道侶,但卻一直以師兄妹相稱。

「三年,三年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只是我觀他,雖然平時讀著聖賢書,言舉心態為人剛正,也不失一正人君子。只是他心中還一直想著報仇,怕對修道不益呀。」

「如果報仇也算錯,那師兄多年斬妖除魔是否也是錯的呢?」

若不是長安村那老先生的臨別所言,怕是朱方時仍會惡妖如仇。直到離開長安村後,四位師兄弟皆有所悟。本來朱方時悟性就高,短短三年,隱隱約約有修得「天花」跡象。

修得天花,是為煉神還虛中最高境界,這個時候稱之為「地仙」也不為過。

「師妹說笑了。」

而此時,盧月雪數落朱方時,並不是說盧月雪的境界比朱方時高,而是盧月雪自小就待人和善。妖,鬼之類,雖非人族,但也不會如初時朱方時師兄弟一樣。

「你也知道,我輩十一代弟子,雖說出師多年,但現在仍沒有一位師兄弟收了徒兒。就拿大師兄來說吧,大師兄不可謂不是天才人物,頂上「天花」幾百年間就已修得,只待渡過雷劫,就能成地仙之體。只是到現在,仍未收一徒。我若第一個收下長安,也沒什麼不可,但這也太過于招搖。」

「師兄在凡間游歷多年,道法精深不說,連儒家中庸之道也學了過來。」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不偏不易,就是中庸了。不在人前,不為人後,意思也差不多。

「唉,師妹,你有所不知。並不是我不想收長安為徒,而是,現在是不能收的。」

神宵道派與他派不同,大都數修真門派,是以境界高低劃為輩份,這與妖族的弱肉強食之理並沒有分別。而神宵道,卻是以進門的先後次序劃分為輩份的。若朱方時現在收李長安為徒,那李長安就是神宵道第十二代開山大弟子。這個稱號,不可說不重。如果李長安是修真天才倒還罷了,如果只是平平凡凡,恐怕會惹其他門派笑話。

「我哪會不知你心里所想,不就是怕收下安兒後,如果安兒只是平庸之質,配不上神宵道第十二代開山大弟子的稱呼麼?」

「這個……這個……」

朱方時被盧月雪識破心思,有些尷尬。

「好,你不收,我收。你別忘了,我也是神宵道第十一代弟子。現在收個徒兒,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再說,安兒心里雖有執念,但這點執念算得了什麼?若一點執念也沒有,怕也對修道無益吧。若論品性,安兒我早就收下了。」

執念有無,從古至今就爭個不休。有說道法自然,無為而修者。又有遇山過山,遇海填海者。修道就是前方有刀山火海,也要一往無前。如果是這樣,這豈不也是一種執念麼?

「師妹,你……這樣,太不合……」

修道之士,早已超月兌凡塵,世俗理義,看的也較為淡薄。但盧月雪畢竟是朱方時的道侶,出嫁從夫之理,在修真界也是如世俗一樣的。盧月雪單獨收下李長安也無不可,但多少有些有違倫理。不知情者,可能就會說這夫妻二人,雖結為道侶,但本不是一心,同床異夢,平白受人冷視。

「這樣吧,再過二年。待安兒十二歲後,那我就正式收他為徒。至于到時候各位師兄弟有未收別的徒兒,我也不管了。」

「師兄,這可是你說的,我可沒逼你哦。」

盧月雪心中暗笑,這激將法還真管用。

「沒有,哪有逼迫呀。」

其實朱方時早就定下時間,也就是李長安十二歲後,到時正式收李長安為徒。十二歲,雖說心性也未成熟,但讀書讀的多了,多少明白些事理。對于修真道法,也理解的更快。這兩年,就再磨煉下他的心志吧。

朱方時故意勉強一笑,也只是裝給盧月雪看看而已。

……

落雁峰。

此峰不知多高,听其名字,連大雁都飛不過來的山峰,可見這山峰之高。而這一高山之上,每每清晨,就能听到一小孩童讀書背誦的聲音。雖然童音未去,但所誦讀者皆為聖人名篇。這超然月兌俗的人間仙境之中,不自然的又帶著一股讀書人的君子之氣。

這個孩童,就是李長安。

山中不知歲月,李長安也不記得來到神宵道有多久。李長安只記得,嬸嬸盧月雪已經三次從山下回來,而每次回來,都帶來許多書。說是老先生叫他帶來的,而其中有一本書的名字,名曰《太平廣記》。

好在李長安已識得大部分漢字,這些書籍中,也有老先生的注解,讀起來並不吃力。偶有不明意者,稍問嬸嬸便可理解。

「東海有蛇丘,地險,多漸洳,眾蛇居之,無人民,蛇或人頭而蛇身」。

人頭蛇身,想必那只金黃色巨蛇,就是來至東海的蛇妖。

李長安翻到《太平廣記》末三卷,該卷名為「蛇一」,介紹的都是一些有關于蛇的奇異故事。李長安就在這卷找到了人頭蛇身的蛇妖。書上寫著,他們來自東海。

初始,李長安心中還有著等將來長大了,煉就一身像嬸嬸一樣的本事。到時自己肯定會御著飛劍,出入東海,尋找那人頭蛇身之妖,斬其形體,以報家仇。只是,書看得多了,李長安那顆仇恨的心靈,亦慢慢變得通體靈光,不是那麼的記恨。

先生說過,人有好有壞,妖也是一樣。這人面蛇身的妖怪,說不定也有好妖怪在里面。我若踫到這些,怎麼可以認為他們是妖怪,或者這些妖怪的同類以前殺過自己的爹爹,娘親,妹妹還有全村人。然後我就一上去就殺了,如果這樣,我又和那些壞人有什麼分別。就像白蛇傳里的白娘子,還有青蛇,這也是兩只蛇妖。可是,他們卻是好妖怪。反觀那法海,李長安卻討厭的緊。

白蛇傳的故事,李長安自小就听過。若是沒有七歲那年的那場變故,可能,李長安還對蛇類有好感呢。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李長安安默默念道,雖然他現在還沒有達到這樣的品質,但多讀幾遍,也慢慢的使得李長安的心境變得舒泰安然。

先放下吧,就算現在我放不下,也沒有能力報仇雪恨。還是和嬸嬸說的那樣,多讀聖賢書,到時候,一切也就想通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