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聚頂 正文 第五十七章︰所圖何物

作者 ︰ 陳觀魚

「好一個李青雲。」

長衫男子仰天大笑,隨後,一躍又進入黑夜之中,消失不見。

「奇怪。」

這個長衫男子,至今日中午,我就已感覺他的存在。只是卻不知,他找我所謂何意?李長安眉頭輕皺,又道,「難道自己的身份被發現了?」

可卻又不像,如果被發現了,我也不可能還在此處。恐怕是千軍萬馬,將他捉拿歸案。就算我是北斗境者,面對三軍,也只能奪路而逃。

「是了,就算他們沒發現自己的存在,也讓他們起了疑心。」

自從李長安打通七魄之後,凡事只要一思考,便能分出個完全。

「為今之計,這些天還是找個時機閃人。」

看著遠方消失的長衫人,李長安打定主意,這次是非走不可。但現在並不是閃人的時候,堂堂武聖在軍中坐鎮,整個軍營一有風吹草動,他哪能不清楚。莘正元一部暫時可能還沒有發現自己的身份,現在只能靜觀其變,不得鹵莽逃月兌。

清晨,就待李長安回至營中之時,一個士兵傳報,「大都統,董將軍召見。」

「我隨後便去。」

難道是昨晚之事?這個長衫男子,李長安雖然不知道他的身份,但李長安估計,他的地位,絕對在董將軍之上。現在叫我過去,難不成要將我拿下?不對,不對,昨日已然得知,他們只是試探于我。如果昨日我露出了什麼馬腳,我怕是早就被他所擒。

「去就去。」

不就是一個武聖麼,我命功修煉雖不如他,但若要逃跑,就算是武聖,又耐我何?

李長安喝退士兵,想了一會,就已決定前往董將軍帳下。

「參見董將軍。」

將軍帳中只有兩人,一人是董海川,另一人,卻是昨日試探李長安的長衫男子。

「李都統,這位是臨川郡王莘王爺。」

「臨川郡王。」

想不到,這位長衫男子,正是莘正元。

「參見王爺。」

李長安暗暗提防,若情況不是推測的那樣,李長安立即就考慮逃命。

「哈哈哈……李青雲,你不記得我麼?」

莘正元模著自己的八字胡,欣賞的看著李長安。

「昨日不知王爺駕凌,屬下多有冒犯,還望王爺恕罪。」

「哎,所謂不知者不罪。如果你知道本王來到,恐怕本王就看不到李都統的真正本領。」

莘正元並不怪罪李長安,反倒是越發的喜歡。

「李都統,今日王爺召你前來,是想派你前往臨川府,不知你可願意?」

臨川府,那是莘正元的地盤。雖然大理城也被莘正元所控,但遠遠達不到臨川一府,那里才是莘正元的本命所在。

「屬于願為王爺效犬馬之勞。」

李長安敢說不願意麼?但不知莘正元叫我去臨川做甚。而且,我與莘正元之女有過兩次踫面。我這一去,身份立馬揭穿。

「好,我能得到像李統領這樣的少年英豪,實乃是本王的榮幸。」

莘正元大是高興,次日一早,就帥領著李長安,一路前往臨川府。

為了表示對人才的愛惜,半個多月,莘正元與李長安共坐一趟馬車。不時大談治國之道,也有雲領軍之方,更指點起李長安命功修煉之法來。

如果不是莘正元心有反意,這份惜才之度,足可以當得一代霸王,難怪這麼多杰出之人,都甘願為他賣力。

只是這樣一來,弄得李長安更沒有機會離開。

「青雲賢佷,這里就是臨川了,感覺如何。」

一路相伴,莘正元為了拉攏李長安,連稱呼都變得親切了。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個不錯的地方。」

李長安回答之後,這時,一人走到莘正元耳旁,向莘正元悄然說了幾句。

李長安暗自叫遭,憑著直覺,李長安知道,他的身份已被發現,待要奪路而跑之時。莘正元卻開口說道,「怎麼,賢佷,不願意到本王府中一敘麼?」

「哪里,哪里,只是來到臨川,我卻想起了有位故人,準備前去探訪,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既然是故人,當然得去看望,我又有何不允的呢。來呀,給賢佷備馬。」

一會,一匹寶馬就牽到了李長安的面前。

「那王爺,我可就要走了。」

莘正元心里唱的哪出戲,李長安一時模不著頭腦。既然發現了自己的身份,為何卻不將他拿下。若是我這一走,你想留我,也留不住。

「賢佷盡管去,代我向你那位故人問聲好。」

說罷,莘正元就進入了府中,未再看李長安一眼。而李長安,騎著一匹寶馬,楊塵而去。

「王爺,此人為錦衣衛右統領,為何不將他拿下。」

身為錦衣衛右統領,莘正元這邊,哪能不展開調查。就在莘正元第一天接觸到李長安,莘正元就派人將李長安的底細察的一干二淨。這次卻不知莘正元打的什麼主意,明知道李長安是朝庭派過來的奸細,反而大方的放他回去。

「李長安只在長安城呆了不到一年,料定對朝庭沒有太多的忠心。我若要招得此人,只能以禮相待。若不然,他不會為我所用也。」

「王爺英明。」

……

話說李長安騎著一匹寶馬,一路離開了臨川府,行至久時,方才停下。

「好厲害的莘正元。」

直到這時,李長安才明白過來。

別看莘正元大方的放了李長安,說不定,這個消息肯定就傳到了北方的朝庭那邊。本來李長安就在錦衣衛沒多久,而莘正元這半個多月以來,又與李長安朝夕相處,以禮相待。說不定,郭子儀都要懷疑李長安是否被莘正元收買。

莘正元大方的將李長安放走,一來顯示自己的大方,二來令朝庭有所顧忌。李長安只要是個聰明人,此時就不會回到長安。

如果換做別人,說不定現在只有投奔莘正元。只是李長安卻不是凡人,朝庭對他的猜測干他何事?只是莘正元擺了他一道,李長安卻有些不服。

「既然如此,那我就投奔你好了。」

李長安心中計較,莘正元以為我無路可走,我就將計就計,先上得他府中住上一住。日後找個機會,再離開臨川。到時候看看莘正元,又會是什麼樣的表情?

三日之後,李長安騎著寶馬,來到了莘王府。

莘正元暗自微笑,一如繼往的對李長安以禮相待。又過了幾天,莘正元才派給李長安任務。任務很簡單,只是令李長安教習一干莘家子弟的武藝。

……

又是幾日過去,李長安的教習生涯,過的很是愜意。

這些莘家子弟,雖說都不是天資非凡之輩,但也馬馬虎虎,並不是愚笨之人。李長安隨便從古籍中找了些世俗修煉功法,傳授于這些莘家子弟,勉強可以應付。

平常時候,這二幾十個子弟,並不花李長安多少時間。除了每日中午的講解之外,大都時間,李長安皆一個人獨自修煉,偶爾也會出出莘王府。

最讓李長安奇怪的是,不管李長安在莘王府做些什麼,莘正元都從來沒有干涉,好似莘正元徹底的對李長安放心似的。

這一日,李長安正午教習完畢,就要回到住處獨自修煉。卻不想,有一人來到了正氣堂。

「王爺駕到,有失遠迎……」

不管如何,兩人現在並沒有鬧翻,李長安還是打著李青雲的身份叫著莘正元。

「堂堂御林軍右統領李長安,李賢佷,你客氣了,本王應該迎接你才是。」

莘正元這一次前來,立馬就揭穿了李長安的身份。

「哈哈,不錯,我確實是李長安。」

既然莘正元揭穿了自己,李長安就懶得再做掩飾。

「好一個少年英杰。」

莘正元是一人前來,也未帶什麼兵馬,這讓李長安稍稍放下心來。若要逃跑,莘正元就算是堂堂武聖,李長安也可轉眼即逝。

「哪里,哪里,王爺的一石二鳥之計,更是高明呀。」

身份暴露,兩人不再是遮遮掩掩。

「大丈夫若要成天下大事,有些計謀,就算非我所願,我也得用上一用,還望李賢佷不要怪罪。」

莘正元雙手扶著欄桿,遠跳著北方的長安城。

「如果謀朝篡位也是天下大事,那王爺的志向倒真不小。」

李長安雖然並不管這個天下是誰的天下,但李長安也並不喜歡謀朝竄位之人。

「是麼,縱觀歷朝歷代,又有哪一個皇帝,不是謀朝篡位而來?就如當今大楚國皇帝,不正是從李近淵手中奪來的麼。不說我朝,拿堂堂大漢朝來說,篡的也是大秦朝的皇位。之後又有魏晉篡漢,大楚篡隋之舉……」

莘正元冷哼一聲,將歷朝歷代的篡位之舉,全都說了出來。

李長安心口一悶,說不出話來。

莘正元說的正是事實,現在就算莘正元是篡位。但若是成功,當得了天下一代帝王。再過幾百來年,恐怕世人就會將認其為正統。

「王爺你說的不錯,只是天下大勢,現在並不在你這邊。」

天下大勢,說的就是天下人心。天下人心,仍是向于大楚國,向于朝庭。

此時大楚國物華正盛,百姓安康。就算莘正元有篡位之實力,也不敢輕易發動戰亂。而且,臨川不屬中原,更離長安甚遠。守成有余,攻取不足,這些都是莘正元不敢篡位之原因。

「李賢佷說的沒錯,天下人心,確實不在我處,本王也在等候這個時機的到來。」

「難怪王爺到處招兵買馬,就等這個時機了。」

「人生于世,若沒得一些資本,必將被人取代。就如我這個莘王府,若不是我手中有些兵馬,恐怕早就被移為平地。」

以莘正元現在的處境,若沒得一些兵馬,恐怕早被皇帝抄家滅族,但這並不是篡位的理由。堂堂名將郭子儀郭將軍,當年之風,比之現在的莘正元,威名更勝。若是當時郭子儀滅了「安平一部」之後,順手就可將朝庭取而代之。但郭子儀卻沒這麼做,而是將手中兵權,全部歸還于朝庭,真正做到了大忠。

正待李長安要回擊之時,卻又硬生生將話咽回了肚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郭子儀之般大忠無私。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郭子儀。」

「王爺如此想,並沒什麼錯,可亦沒什麼對。而真若真要分出個對錯,恐怕也就是這個世間,圖的只為一個字……」

「何字?」

「利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管是錯與對,只有利字當頭,就有人會去做。為利是對是錯,誰又知道的呢?

「李賢佷,你說的不錯,我所圖的,就是這一個字。但卻不知,李賢佷,你圖的又是何

物?」

莘正元反問一句,卻讓李長安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呀,我圖的又是何物?」

===========

PS︰一萬多字爆發,票票何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