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聚頂 第二卷︰紫微帝君 第六十八章︰大羅何意

作者 ︰ 陳觀魚

喝退了聶無雙,李長安稟報師父之後,即已向大羅天各處行走。

既然洞神道觀敢號稱「大羅天」,必有其玄妙之處,李長安在洞神道觀四處走動,即是為了尋找大羅天境的真正妙意。

「哎,這里有些奇怪。」

行走了半柱香的時間,李長安突然感覺「大羅天境」,與其他地方,似乎有些不同。為了更好的感知大羅天的妙境,李長安走到了一處高峰之上。展開神念,將心神融入于整個大羅天。

仔細的探察了很久,才明白,原來大羅天之上,比之各處,多了幾股奇妙的元氣。

這幾股元氣,李長安自修道以來,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仔細感知,這幾股元氣似乎有些像清靈之氣,再細細體會,又覺得像純陽之氣,直到後來,發現更像天地萬物之氣,神奇無比。

試著將這幾股元氣吸入體內,李長安卻發現,元嬰之中幾月沒見動靜的純陽之力,開始了慢慢的增長。李長安大喜,想不到在大羅天修煉,還有這種好處。也不管這里是在何處,即開始修煉起元嬰中的純陽之力。

一天過去,李長安才醒了過來,而此時,元嬰中的純陽之力已增長了一倍。

這個一倍說的挺夸張,其實就是增長了一丁點小火星,比一滴水珠還小。若要將整個元嬰修煉成純陽之境,就算在這個大羅天,也不知得用多少年。

「好一個大羅天境。」

就算是如此,大羅天已給了李長安成就元嬰純陽之機會。有些郁悶的是,大羅天境卻是洞神道派的地盤,李長安最多只得在這里呆個幾天,並不能天天在此。

「哈哈……小女圭女圭,不知這「大羅天」又好在哪里?」

李長安對面的山峰之上,突現一個老道士,須發長眉,笑意的看著李長安。

「晚輩神宵道派弟子李長安拜見前輩。」

修真之人,就算是遠隔千里,運起大神通,同樣能夠听到彼此說話。更不用說,只是相隔兩座山頭了。

這位老道人不知是誰,看起來雖在前方那座山峰之上,但仔細感知,似乎那位老者又不在那里。略而一想,李長安就將他當做是洞神道派的哪位前輩。

「小女圭女圭無需多禮,貧道倒很想知道,剛才你這一聲感慨卻是何意?」

「回前輩,我觀大羅天之上,比之別處大有不同,剛才晚輩仔細感知,似乎發現大羅天境,多了幾股世間少有的元氣。而且,這幾股元氣對人之修煉,比之天地間的清靈之氣,也不晃多讓。」

唯一有點遺憾的是,這幾股玄之又玄的元氣,卻是少了些,並不像清靈之氣,只要你學得吐納之術,便可將清靈之氣吸收于月復內。

「不錯,若是沒有這幾股元氣,那這個大羅天,也不敢稱之為大羅天了。」

這個小女圭女圭「天花」都沒修出,即能感受到大羅天境的玄妙之氣,著實了不得。何時神宵道派出了一個天資如此之高的弟子?

在這位老道士的眼中,神宵道派雖然名聲響亮,但這派鎮教之寶,卻是神宵引雷劍訣,威力大是大了,卻是術法一道,不入長生之門,老道人並未放在心上。眾觀無數神宵道派弟子,三花聚頂者大有人在,但渡得三花大劫,成就地仙的卻沒有幾人。原因無他,卻是因為神宵道派少了一部鎮教經卷妙意,不得長生之術,所以「地仙」難成。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縱然是這樣,神宵道派仍可以在修真一界站穩腳根的原因,實乃是地仙一境著實難渡。千百年來,也就了了幾人。如此局面,也就造成了地仙之後,洞神觀稱霸。但地仙之前,卻是神宵道派顯威。

「那敢問前輩,大羅是為何意?」

听這個老道長一說,似乎大羅卻又另有深意,並不是僅僅代表大羅金仙而已。

「大羅何意?我記得以前有個小道士,也曾經問過我的。」

只是那個小道士,一心只想成就大羅,最後落得個灰灰而去,著實讓人可惜。老道士開始回憶起來,但隨之而後,卻將這個回憶一拋,接過話來,「天地未分之時,是為混沌。」

混沌之意,是為虛無不可明狀。

李長安修真多年,對于混沌之意,卻是明白的。

老道長說話很慢,一字一句,慢慢道來,接著又道,「混沌之名,又稱大羅。」

混沌即大羅,大羅即混沌。

看來,大羅金仙果然是至高無上之仙。

「大羅之氣,一化為三,是為始,玄,元。」

「原來如此。」

這位老道士的一翻話語,令李長安大開眼界。

「始氣是為混沌之始氣,玄氣是為混沌之化氣,而元氣是為天地萬物之氣。」

混沌破,天地生。嚴格的來講,天地萬物之氣,並不是混沌之氣,但卻月兌胎于混沌之氣。

「多謝前輩賜教。」

說到這里,李長安已明天大羅天境的妙意?

這位前輩所講之意,即是告訴了李長安,大羅天境之中,除了天地元氣之外,還有兩股氣機。一為始氣,二為玄氣。而大羅天境,恐怕就是因為存在這兩股氣機,始才得名。

「小女圭女圭,你好生記住,陽神未出,我不為「道」,切不可提大羅二字。」

說後,這位老道長就已消失不見,留下一團霧水的李長安。

陽神之意,李長安還是知道的。是為渡過人花,地花,天花三大劫之後,即可成就陽神。但是,我不為「道」,李長安卻是不明白了。

但老者之意,應該是善意的提醒李長安,大羅之境,不是那麼容易成得了的。別到時候境界一高,心兒就飄了,若是境界不夠,強行渡那九九無歸滅魂大劫。最終會與張道陵一般,落個灰灰的下場。

見老者消失不見,李長安盤坐于地,又開始修煉起來。在得知洞神道觀,有著始,玄二氣之後,李長安哪有不加緊修煉之理?若不然,以後可沒得機會了。

禹余天上清境

「禹余天上清境」是為洞神道觀的一個道場,也稱「上清境」,諸多重要的事情皆在此商討。這次洞神觀召集天下修真道門協商除妖之事,就是在「禹余天上清境」召開。

「好一個上清境。」

一位道人在進入上清境之後,情不自禁的大喝了一聲。

諸多修真門人,此時已然各相來到上清境。在他們踏入此境之後,無邊的元氣滾滾而來,就算不用刻意吐納,清靈之氣都灌注于身。在此修煉,勝過他處百倍。難怪洞神道派皆出天才之輩。怕是一個懶鬼在此修煉,不用多年,就可修得三花聚頂,位證半步地仙。

據說除了上清境之外,洞神道觀還有兩個神秘的道場,一為「青微天玉清境」,二為,「大赤天太清境」。兩大道場,玄妙無比,就連各大派的有道真君,都恨不得立即前去一觀。只是做為洞神道觀的絕秘道場,怎會輕易對他人開放。縱算諸多修真人士想去得一去,只能感嘆無緣于此。

「多謝張天師美言,然貴派的「天師堂」比之我洞神道的上清境,也是有過之而無不急呀。」

剛才說話那位道人姓張,號風楊,是為「天師道」的修真之士。

這個天師道說來復雜,不但在修真一界設有道場,就是在世俗一界,也立有道場。世俗之中的道場,號正一道。歷代掌教,都被朝庭奉為國之天師,在民間影響甚大。可以說,世俗道場,皆以正一道為尊。

「哪里,哪里,貴派若不是一分為三,說不定就有弟子證得混元大羅之境。」

洞神道派一分為三之事,修真之界,天下皆知。雖然當初在分派之時,鬧的不可開交,但千百年下來,三派弟子仍然各相來往,婉如一家。但卻不知為何,三派親則親余,但一直沒有合派之說。

「張天師說笑了。」

主持這場修真會議之人,是為洞神派的副掌門,也就是洞真道掌門的大弟子,號「清明」道長,與洞真派弟子「清雲」,「清虛」,「清陽」同輩。見張風楊說起一派三分之事,笑了笑,沒有過多解釋,即開始商討除妖之事。

「各位,我派得到可靠的消息,傳聞那位蘇醒的妖族大聖,是為上古之時的鯤鵬。」

「清明」道長剛一說完,各派修真之士,皆大驚失色。

鯤鵬是為上古妖族大聖,精于變化,通靈萬物。但傳聞上古之時的洪荒大亂,許多大能皆于死去,但去不知,鯤鵬何以獨善其身。但不管如何,現在這位妖族大聖醒了過來,恐怕又要學上古之時,鏟除他類,凳上天庭。

「不知清明道長,有何妙方,可以制住這個鯤鵬。」

坐在一邊的「太平道」的道人,這時問出了一句。

這位太平道的道人,名曰「通碧玄」,若論輩份,還在各位修真道人之上。

「碧玄師叔莫急,這位妖族大聖雖然蘇醒,但卻實力大降,傳聞仍是魚身,並未化鵬。」

鯤鵬其實是兩個名字,一為鯤,二為鵬。

傳聞「鯤鵬」最先只是「鯤」,乃是東海一條大魚,有記載,「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說的就是這條大魚。這條大魚經過多年修煉,最終化而為鳥,名號為鵬,同樣大的不可名狀。一怒飛去,其翼若垂天之雲。

若是真正的鯤鵬降世,恐怕洞神道觀躲還來不急,哪里會商討什麼除妖大事。

===============

PS︰周點擊爆漲,但會員點擊較少,還望沒有登陸起點帳號看書的朋友,順手登陸一下,將書收藏下來。多謝大家的支持,多謝各位的打賞,多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