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聚頂 第二卷︰紫微帝君 第一百三一章︰琉璃世界,婆娑世界,極樂世界

作者 ︰ 陳觀魚

第一百三一章︰琉璃世界,婆娑世界,極樂世界

「李……李兄……」

這個青年道士見白衣書生回復了本來面目,哪還有不認識,心中激動,就要月兌口而出。只是一想,這稱呼卻是不對,又急忙改口,說道,「參見紫微帝君。」

「不必多禮。」

這個白衣書生,正是李長安。而那個青年道人,也正是當年與李長安有數面之緣的李希夷。沒想到,這個陳希夷當真了得。只是受了李長安一句指點,盡能悟透「大限」,「流年」之機,這份天賦,不在李長安之下。

「多年不見,想不到你卻做了算命先生。」

李長安也沒想到,當年只是區區一句話,便令他得以所悟。

「我之算命,實屬是悟道。」

這正是,算盡人間千百命,得出一個了全真。

就此之後,陳希夷便拜入李長安門下。

……

西域。

西域之路上,茫茫沒有半點人煙。此時,居然在一方小路之上,出現了兩個和尚。其中一個年少和尚看了看這地界,對著邊上的中年和尚說了一句。

「師父,這里便是西域地界了。」

「嗯。」

中年和尚點了點頭,細心的看著周招一切。隨後,兩人行至不久,便已來到一處小鎮。

這個小鎮名為「木苦」,至于「木苦」是為何意,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好一個外邦風情。」

「木苦」鎮與中原之地別來不同,這里的居民,家家信佛,人人念經。

只那看琉璃為地,城闕垣牆,門窗堂閣,柱梁斗拱,周匝羅網,皆七寶成。無女人形,離諸欲惡,亦無一切惡道苦聲,是為一處淨土。

「師父,這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麼?」

傳聞西方有極樂世界,那里沒有衰苦,一切極樂。如今來看,這個叫做木苦的小鎮,個個身體康健,無疾纏身。又不時燒香拜佛,諸多願力破頂而生。

中年和尚搖了搖頭,說道,「這里雖是一片極樂,但卻不是那西方極樂世界。」

這兩個和尚,正是李長安與陳希夷。兩人來到西域之時,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便化為兩個行走四方之和尚。

「老人家,敢問這里是為何地?」

這時,一個老人從他們身邊而過,李長安便問了起來。

「這里是為琉璃世界,乃我「藥師佛」所化成的淨土。」

這個老人向李長安行了一禮,便說出了此地之名。

「琉璃世界。」

傳聞西方有三世界,一為婆娑世界,二為極樂世界,三便是這琉璃世界。

李長安點點頭,謝過這位老人。然後又帶著陳希夷,穿過了木苦小鎮,來到了一座城池。

這座城池莊圓而又盛潔,一塵不染,平民善眾,個個禮佛。

兩人剛剛走進城池,便見一處廣場之中,正在做著一個法事。

只見廣場之內,已點燃七七四十九盞法燈,邊上掛著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而中間臥著一人,枯色已現。拿道教之說來講,便是已現天人五衰之相,大限即將到來。

「難道,這些個佛主是在做超渡法事?」

久聞西方世界神奇,李長安一直都不清楚,今朝來觀,卻是大開眼界。

如是我聞。

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一段,從這些個佛子口中念出。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此願與四十八願一樣,皆有無上願力。靠著這些願力之威,居然白骨生肌,生出無數神通。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涂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此願已然實現,此世界眾,個個衣著妙衣,隨心所玩,仿佛天境。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月兌一切憂苦。

刑殺之例,在這個琉璃世界之中,早已不知去向。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

總共十二大願,眾佛子念了七七四十九遍,那臥于正中的老人,突然五衰消失,坐立而起,微笑以對,向眾位佛子行了一個大禮。

好一個琉璃世界。

李長安看得明白,這個琉璃世界,乃大能人開闢的一個小千世界。聞得他法,可渡一切苦呃。正如那句,聞他名號,眾病悉除,身心安樂,證無上菩提。

「阿彌陀佛,貧僧有禮了。」

這時,場中的一位佛子,不知怎的,卻向李長安兩人喧了一個佛號。

此人左手持藥器,右手結三界印,身著袈裟,腳踏金蓮。左右兩邊,各有兩大菩薩。一個全身赤紅,如日月光明,另一個潔白無暇,月明萬千。身後,又有十二神將。

「不知大師從何方來,到何方去?」

「我從東土大楚國而來,去往西天極樂世界。」

「原來是大楚國來的高僧,我為藥師。」

「原來是藥師佛。」

琉璃世界之主,便是那藥師如來,他身邊的兩大菩薩,其一為日光菩薩,其二為月光菩薩。李長安只是聞得名號,沒想到,現在卻已見著。

幾人一翻客套,那「藥師佛」卻是邀請李長安兩人,一起來到一處大殿。

「我琉璃世界,為琉璃而成,不貪不懼,全身淨潔,沒有痛苦,是為淨土之地,不知比之大楚國如何?」

琉璃世界,便是這個藥師如來用大神通,開闢出來的一個世界。

聞著藥師如來之言,李長安卻是搖了搖頭,並不想過多做評價。

「我觀婆娑世界,有五濁惡世。五濁是為,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與,命濁,我這琉璃世界,便消卻了命濁,如此一來,除了「劫濁」不能消除之外,見濁,煩惱濁,眾生濁,便全部消去。此之世界,難道比不得大千世界麼?」

此中五濁,是為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劫濁是為不可抗拒之劫難,如量劫。

見濁是為個人見解不同引發之劫難,如門派之爭。

煩惱濁,是因個人引來之劫難,如私欲之難。

眾生濁,是為不識因果引為之劫難,此之謂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而命濁,是為壽命引來之劫難,如大限將到,你能奈何?

琉璃世界,第一消滅的,便是命濁。如此,既然壽命永固,自然諸多煩惱便不會再生。此之世界,便是琉璃世界。

「琉璃世界,雖不貪不懼,不嗔不痴,不怨不恨,沒有病痛,更延年益壽。只是,如此一來,卻消除了人之。即使是沒有痛苦,可也沒有歡樂。此之世界,雖如琉璃,內外光明。又有日夜菩薩,照遍萬人。但卻不歡不樂,不喜不憂,如畫中之城,雖如真實,卻又虛幻。」

眾人雖然安享其中,個個滿足,但卻不知滿足何意。如行尸走獸,雖號琉璃,但存之何意?

見「藥師佛」逼問,李長安才開口述說。

「大師果然了得。」

李長安此語,並沒有惱怒到藥師佛。反而卻是在細細量李長安的話語,這琉璃之地,是為他用大神通所化,只是近千年來,他卻感覺到這琉璃世界的不足之外。

「那敢問大師,我這琉璃世界,難道要重返如來所掌的婆娑世界麼?」

婆娑世界是為西天如來掌管的大千世界,此之世界,名為婆娑,意思是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皆是苦,只有堪忍,才能活下去。通俗的講,婆娑世界,也就是人的世界。因為人世間有五濁,而藥師佛便是看到婆娑世界的苦難,便用大佛法,消去了「命濁」,創造出了流璃世界。

李長安見此一問,心中也是震動。

婆娑世界只得堪忍,一生受盡磨難,仍超月兌不得。此中的琉璃世界,怎麼說都比婆娑世界強上一些。可冥冥之中,李長安卻不願意見到這樣的世界。但藥師佛問及,李長安卻又不知道從何回答。

只好搖搖頭,說道,「我從東土而來,便是要去西天極樂世界,如我下次回來,想必會有答案。到時藥師問起,我便全數相告。」

「如此甚好。」

藥師佛大喜,心道,那西天極樂世界,乃我教之最高世界,我之琉璃世界,雖也歡樂,但卻不知歡樂何意,比不得那西天極樂。只是他雖然踏遍極樂世界的每一個腳落,仍是沒有什麼感悟。若是這個大和尚能幫我解開此願,我便能踏出佛法當中的最後一步,位證周天聖人。

此後,李長安兩人告別藥師佛,一路向西前行。

「師父,那琉璃世界固然沒有歡樂,但卻少了痛苦,我等修真之人雖然不喜這個世界,但萬千之世人,卻未必如此。」

陳希夷久居世俗,見慣了世俗間的痛苦離別。若是告訴他人,琉璃世界已無命濁,也無痛苦,恐怕世人無不是爭先前往此地。

「為師也在尋找這個答案。」

李長安嘆了口氣,他之修煉,卻是到了最後一步。此之劫難,意為火劫。此火不是別火,是為心火,心藏神,神為神念。要渡得火劫,便要徹底的在大千世界中得到感悟,這也正是李長安要來西域的原因。他卻要,西天極樂世界,比之大千世界,又有何分別?

「前方之國,是為天竺國。」

李長安指著前方的城池說道,然後又說了一句,「天竺國,是為「如來」掌管之地,也稱之為婆娑世界,我與小乘佛教教主「如來佛」有一些恩怨,進入城池之後,希夷切記,只看不說,也就是了。」

西方佛門有兩教,其一為小乘佛教,其二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的教主,便是那多寶如來。而大乘佛教的教主,卻是接引道人與準提道人,兩人皆為天地聖人。

「是,師父。」

當年水陸大會時期,陳希夷卻是親眼見著了李長安將那些個佛徒,全部擊退。李長安這一說,他卻是份外明白,便依李長安所言,只是跟在李長安身後,不發一言。

如此,兩人進入了天竹國城池。

天竹國與大楚國相似,皆是人間世界,但遠遠比不得大楚國的繁華。好在這座城池甚大,百姓縱多,城池中心,卻也是一片熱鬧,人間疾苦之類,暫時還是看不到的。

「寶光剎。」

前方有一座寶塔,寶塔共有七層,寶光絕倫,上書二字,名曰「寶光」。其內佛音盛耳,又有高僧講佛,諸多善民,依言傾听,好一片人間安樂之境。

見寶光剎的神奇,李長安帶著陳希夷,進入到了剎中。

「我佛世界,西方萬萬里,有極樂世界,此之世界,內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頗梨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頗梨、車磲、赤珠、馬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若是修煉有成,便可往生極樂。」

寶塔之內,有一位高僧,此時正開壇講佛,述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妙處。

多寶如來雖說是婆娑世界之教主,但也知婆娑世界之疾苦,便將極樂世界介紹給人間眾生,以此布道教化。雖然下乘,但卻靠此功德,拉攏了億萬萬子民,當得了小乘佛教的教主。

「敢問大師,婆娑世界不知有何苦難,卻是要往那西天極樂之境?」

見那位高僧講壇完畢,李長安站于其下,卻是問了一句。

「婆娑世界有八苦,謂之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苦,煩惱人之一生,永不得月兌離。只有前往西天極樂世界,便可永離此八苦。」

極樂者,安隱也。安隱者,安泰而無任何隱憂。

極樂世界,便是天第一安隱之處。如此八苦,你還留戀人間什麼,還是盡早歸依我佛,證得無上道果,才能上得西天極樂世界。

「多謝高僧。」

李長安並不想與這些個和尚爭辯,他只是想了解一下西域外佛的教義。此中之八苦,最是迎合百姓之心。若是個個信佛,則超月兌有望。此之教義,難怪能傳承千百,永絕不斷。即便大多人等永不證佛,也經久不衰。

婆娑之地,倒沒什麼奇特的,就是一個人間界,只不過這里眾生信佛,願力昌盛罷了。

退出寶光塔後,李長安便開始游走于天竺國四方。

一路走來,只見那,三山遍野有寺廟,人間之路有香火。此之盛況,卻是大楚國不能比的。但除此之外,香火鼎盛之下,卻是那貧窮子民。寺院之外,又有大半是挨餓百姓。

真個是,挨餓之時也參佛,便是身死也無妨。

如那餓得瘦如骨柴之輩,皆都一心拜佛,只望自己死後,就能進入那西方極樂世界。

如此一看,這婆娑之地,還真只有堪忍,才能生活下來。

可惜呀,那西天極樂世界雖有,但並不是人人可以進得。那什麼佛家至理,只要人人參佛,人人便能成佛,實乃是一大謬論。

爾後,又有敬神佛之百姓,一家安樂,歡聲笑語。一遇豐收之時,皆頂禮膜拜,好一幅人間之景。

一邊是生離死別,一邊卻又是歡聲笑語。兩種絕然相反之景,無不是,時時刻刻的出現在這個婆娑之地。

「希夷,你覺是修道好,還是不修道好。」

看著眼前的一切,李長安卻是問起了身後的陳希夷。

「師父,這兩百年來,我以測算一道,進入修真之門,原本以為,這便是超月兌了人世間的八苦,可是跟著師父來到這里,看到婆娑之地的一切,卻又發現,雖然修道不錯,但卻可遇不可求。若是不能修道,當個凡人,雖然疾苦,但苦中有樂,也是好的。」

「苦中有樂。」

不錯,正是苦中有樂。便是大千世界當中,一生皆是疾苦,但苦中有樂。就是這一點點,在無盡痛苦之中的一點點樂趣,這便是真正的歡樂。沒有嘗過痛苦之人,他永遠不知道歡樂是何意。沒有身在痛苦之中,他永遠也不會求得那一份心中安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時之間,師徒兩卻是大笑起來。

世人都說神仙好,豈知人間更是妙。

苦中有樂勿錯過,神仙也把眼來妒。

大笑之聲,傳的很遠,很遠。

「希夷,那西天極樂世界,不去也罷。」

笑完,李長安再也不看得那西天一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