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聚頂 第二卷︰紫微帝君 第一百七一章︰存想之念存我神,一念之間化世界

作者 ︰ 陳觀魚

第一百七一章︰存想之念存我神,一念之間化世界

只看得坐于九品金蓮上的大勢至,頭頂之中,現無量光明。萬眾受其光明,皆一心向佛。爾後,大勢至盤坐于金蓮之上,口生蓮花,無上佛經妙言,卻是隨口而出。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此二句,是為大勢至教導萬萬千善眾念佛之方法。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借任何方法幫助,心開即與佛門大徹大悟相應。得心開是理一心不亂,入三摩地是證得首楞嚴大定。

念佛是方法,有智慧才能念佛。世間聰明人未必有智慧。聰明是世智辯聰,為八難之一,八難中任何一難均障礙修道,障礙出三界,障礙了生死、出輪回、成佛道。性體周遍為圓,妙用無礙為通。又妙智所證之理圓通。用念佛的方法,可以達到圓通的境界。

所以,佛門之中,便要有大勢至菩薩,開無量之國度智慧,使其念佛,達到圓通的境界。

此之所舉,這大勢至菩薩,便是萬千佛子入門的導師,可以說,地位無量。

「好一個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陳希夷也看得暗暗稱妙,這大勢至菩薩,渡化佛子,的確是有些法門。不像道家清淨無為,若是沒有慧根,管你生死。只是,大勢至用此法渡人,卻是有些強人化佛,不是道家之意。陳希夷雖然也看得此種手段快速方便,但卻不敢苟同。

就在無數子民的念佛之中,漫天的經卷願之力,卻是沖天而起,全部匯聚到了大勢至身體之中。爾後,大勢至睜開了雙眼。用他那高高在上,是為天佛之悲天憫人的慧眼,看著陳希夷。在這一刻,大勢至仿佛就是天地聖人。

他是獨一無二的佛門導師,他是高高在上的天地聖人。

「存想。」

陳希夷看著這一切,心中惑然明朗,就是大勢至這一個神情,使他讀懂了佛門功法的至理。此中的功法,便是道家初期所練的「存想」。

存想者,存我之神,想我之身。

這本是道家修煉的一道法門,沒想到,西方二聖至得鴻均那里學後,卻是將存想之境,發揮到了極至。每日打坐參禪,皆是以存想為主。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也是佛子心中所存想出來的。

便是三千大世界,又有無數小千世界,十方國度,十方世界,也都是以存想為主。

更有無數大宏願,也是以存想為主。以自己的思想,化為大願。

存想境界越高,佛法越是高深。

到了此時,陳希夷才算真正的明白,佛本是道,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勢而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厲害的存想之境。」

陳希夷大笑,卻是微笑的看著漫天大願之力。此時的他,似乎已進入佛門國度。這里之地,再沒有中土一分一地,環繞他的,便是萬萬國土佛子的懷抱。

「阿彌陀佛。」

大勢至神情一震,他簡直不敢相信。此時的陳希夷,似乎已沉靜在了佛門功法之中。那無量之願力,妙天之法光,皆是穿入其身。仿佛這個快要成就天地聖人的陳希夷,便是又一個佛子。也就是說,大勢至用他的無量智慧之光,便是將陳希渡化成佛。

看到此刻,大勢至卻是掩勢不住的激動。要知道,如果將陳希夷渡化,不說功德無量,恐怕這次天地大劫,佛門也就再也不用顧忌。

只是,就在大勢至心喜之時。那站于諸天國度中的了陳希夷,卻是突然一醒。之後,眼冒金光,說道,「八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演化一切……」

一剎那,似乎天地重開,地水火風齊聚,無數生靈出現,又有人類住于其中。日升月落,早出晚歸,好一個美妙世界。

「道友,且看這花。」

陳希夷手持一朵金蓮,卻是看著金蓮之中的一切,隨後送至大勢至眼前。

「啊……」

大勢至手中一顫,花朵卻是掉了下來。

因為在他眼里,卻是看到了花中的世界。所謂一花一世界,陳希夷居然在一念之間,便化了出來。

此種境界,便是天地聖人之境。

一念生世界,天地風火聚,這便是天地聖人才能擁用的力量。

西方佛門,雖說個個佛法驚人,有雲其佛法照遍十方世界者,又有雲,創出二十四國度者,更有八相示現,其一種種,無不是存法之功。

真正能開闢世界者,也就只有西方二聖。只有天地聖人,才能一指開闢地水火風。若不然,空中存想,只得其形,未得其意。何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就算是藥師如來之琉璃世界,也只是他心中所存想之世界。只不過,他的這種存想之功法,太過厲害,可以做到幻像成真實的地步。

陳希夷悟得西方佛門功法,卻是以純想為念,幻化天地世千,心中萬念之中,卻是一氣化為天地之道,在一朵金蓮之中,化出地水火風,開闢了一個世界。

此之世界,便是真正的世界。

就在這個時候,天地之間,齊聲轟動

六界內,雲彩飛揚。三清心動,西方二聖側耳,女媧道人不知何故,紫霞山紫微帝君,卻是微微一笑。便連三十三天外的鴻均道人,也都在仔細演算。

昆侖玉虛宮

「大師兄,你看這……」

元始問及太上老君,只是太上老君卻是搖頭不知。

西方極樂世界。

「師兄,這天地聖人之位,只有七位,怎麼剛才之間。」

天地之間,聖人之位,只有七位。這是至混沌初開到現在,一直定好了的。只是剛才陳希夷重演地水火風,卻是創出了一方世界。六界之中,現全文出異相。這個預召,便是天地聖人出現的祥瑞。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其中一線,便是誰也測不出的。」

河圖洛書當中,一共相加,有五十五,是為天地之數。金木水火土,是為五,是為小衍之數。天地之數減去小衍之數,便是大衍之數,得出五十。

是故,大道只有五十。

以一為體,四十九為用。

天道用的,便是四十九。

鴻均大道,便是天道,用的是為四十九。只是,其中之一,一本為體,又何止是四十九?所以不管如何測算,天地之間,任何事物,都會留出一線。這個一線,有可能是非常多,也有可能,只單單是一。

大勢至,你為西方佛子的導師,如今來我中土,卻是想渡我道門。今朝來得我紫霞道觀,卻是你天命所歸……

說罷,陳希夷一指伸出,便要點化于他。

大勢至見此,知道自己再劫難逃,九品金蓮卻是金光閃現,現九色之光。其光雖不明艷,但到底曾經是為先天至寶,威力非凡。陳希夷那一指,居然就此檔住。

「好一個九品金蓮,你為西方接引之物,若是再到此時糾纏,可別怪我不客氣了。」

大凡法寶通靈,更不用說先天至寶。陳希夷一指點向大勢至,卻是被九品金蓮攔住,心中不爽。本想破掉此寶,但卻要浪費一些時間,是以出聲提醒。

九品金蓮聞得陳希夷之言,卻是頓了頓,過後一會,九色光消失,便已往西飛去。

見九品金蓮離開,陳希夷伸手一指,大勢至周身之上的無量光,卻是全部消失,而後,漫天的佛門子弟,無數金蓮,還有那五百萬億寶光,也全都消散。

留下來的,卻是在打坐之中修煉的大勢至道人。

而那陳希夷,一指開出天地世界,瞬間卻是明白了天地聖人之真諦。只是,第九元會未到,陳希夷如今只有聖人之實,但卻無聖人之名。

紫霞山。

不知何時,卻是有一位老道士來到。

「鴻均前輩?」

這位老道士,居然是一直處于三十三天外的鴻均道人。

「不各可否向紫微道友借河圖洛書一觀。」

鴻均之道,是從造化玉碟中參悟得出,是為天之道,只是天道並不是大道。

其中一線之隔,便是千差萬別。是以,若論大道之勢,大道之形,大道之義,便只有從河圖洛書當中,才能測得。

「請。」

李長安並未藏私,卻是將二書送至鴻均道人之手。

「多謝。」

鴻均道人謝了一句,將兩書一翻,天地之數,卻是齊沖雲霄。無數的星辰之數,卻是擺出了河圖洛書之形。

也不知參悟了多久,鴻均道人,卻是睜開了雙眼。將兩書還回李長安,說道,「想不到,卻是這。隨後,又看了看李長安說道,人無永生時,能傳承的,便只有大道。

李長安沒有回話,將鴻均道人送出紫霞山。爾後,又看得長安城的陳希夷,心中暗道,「元會至極,第九元會,便在此次大劫之後,再度開啟。」

……

不說大勢至菩薩渡道不成,自己反被陳希夷所渡。

且說那位得到陳希夷指點之女孩兒,次日依著陳希夷所示,往前一直行走。大概是她行走之時,太過匆忙,居然在半路之中,便將一個老婦人撞倒于地。

女孩兒大驚,連忙將老婦人扶起,然後口中,一直說著對不起。只是老婦人顯然年跡老邁,被女孩兒一撞,居然就此動彈不得,只能依依啞啞,顯露痛苦之色。

這一看,可把女孩兒弄慌了。還好急中生智,知道往南之地,村中有個大夫,于是背起老婦人,便往南一路前行。只是走了許久,仍是沒有找到那家大夫所住的地方。

「這可怎麼辦?」

女孩兒一邊擔心著老婦人的傷勢,一邊又暗恨自己沒的把握機會,錯失了那位道長的指點。一時之間,卻是背著老婦人小聲哭泣。

「小姑娘,不用哭,我知道附近有一種蓮花,若是將這蓮花吃下去,便可緩解病情,你便帶我,去找得這種蓮花,到時我自然無事。」

「嗯。」

女孩兒嘆了口氣,若是天意如何,那就算了吧。于是,再未去想那算命道長之言,背著老婦人,依著老婦人的指點,尋得那蓮花之處。

「對,就是那朵蓮花。」

又行了一段路程,眼前現出一小山,山腳之下,有一彎清泉,清泉之上,長著一朵白蓮花。女孩兒見著此花,便輕輕的將老婦人放在地上。爾後,來得清泉邊,將白蓮花采了下來。然後便將這朵蓮花,拿至老婦人身前。

「好一朵白蓮花呀。」

老婦人接過此花,卻是說了一句。

「嗯,這朵白蓮花也不知道,怎麼就長在清泉之上。」

「我不是說這朵白蓮,而是說的小姑娘你。」

「我?」

「不錯,你心如明月,光彩照人,便如這朵白蓮。」

就在這時,這位老婦人,卻是站了起來,將白蓮花遞到女孩兒手中。說道,「這朵白蓮,我便送于給你,希望能給你帶來好運。」

「怎麼……怎麼,這不是用來治你的……」

見得老婦人突然之間,卻是變化甚大,女孩兒卻是不明所已,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哈哈,去吧,去吧。」

老婦人哈哈大笑,朝著女孩兒揮了揮,只是瞬間,女孩兒便回得了村子之中。過後,女孩兒才醒了過來。想起剛才之景,婉如一場大夢。只是手中之花,卻是一直存在。

而就在這時,遠方一位書生,卻在遠方看得手持白蓮花的女孩,不由的兩目發痴。

「我有花一朵,長在我心中,孤芳自賞無人問……」

一首唱詞,卻是飄然而過。

從此,這位書生,便與女孩兒結為了夫妻。百年過後,兒孫滿堂,哪有什麼克夫之相。

……

極樂世界。

「大勢至菩薩,已然東渡身化道人,看來,要渡得天庭之士化為佛門弟子,已然不行,爾等便下得人世,助北遼大軍南下。」

這時,西方兩聖,卻是下了命令。將多寶如來,燃燈古佛,彌勒及三藏法師,孫悟空,還有萬千佛門菩薩,全全招來,一同下得世俗。

「是,教主。」

爾後,萬千佛門弟子,卻是全部來得了幽雲十六州。

「玄奘,你為天命化忌星君,可領兵三萬,先亂天庭鋒芒。」

這時,多寶如來命令唐玄奘,暫且當先鋒大將,滅天庭威風。

「是。」

唐玄奘接得多寶如來之令,帶著三萬兵馬,直接殺到雁門關。

「報……北遼之士派先鋒大軍來襲,領兵之帥,是為唐玄奘。」

這時,有兵士來報。

雁門關守城之帥是為李靖與聞仲。

「聞相,我卻是對這個唐玄奘有些興趣,不如我先去會他一會。」

雖然洛陽一戰當中,天庭損私也很大,截教諸多神通之人,個個身死。只是天庭兵馬扔存,是以實力仍是不容小視。李靖听得唐玄奘帶兵來襲,第一個,便是想去會與會他。

「李天王小心,這唐玄奘是為一得道高僧,一生佛法,威力非凡。」

聞仲提醒著李靖說道。

「聞相不必擔心,有我天庭兵將,就算是不敵,也無大事。」

「也好。」

李靖用兵還是有些門道的,聞仲豈有不知,只是隨口一提,略表關心。

爾後,李靖點齊兵馬,打開城門,以迎唐玄奘。

「阿彌陀佛,敢問可是天庭托塔李天王李靖。」

這時,唐玄奘帥領大軍,卻是來到了雁門關處。

「正是。」

李靖大喝一聲,指頭回認,便反回一句,「唐玄奘,你一生皆為了中土之民,雖學得佛門功法,但故土之情,怎的就忘切,居然派大軍殺滅中土子民。」

嚴格來說,唐玄奘還真是中土人。

「阿彌陀佛,我本為金蟬子,是為我佛如來之徒,中土之地,只不過是我修行之地。

唐玄奘是為金蟬子轉世,如今拾回記憶,怎麼會對中土有什麼留戀。

「既然如此,我便不與你西方佛門再說什麼,你我便在沙場之中,分個高低。」

李靖懶得與唐玄奘再說什麼,帶著兵馬,便在沙場之中,布起天庭大陣。只看得天庭萬千兵將,排列有序,進退有渡。一前一後,皆是蘊含天地力量。更有無數天兵,組合的大陣,卻是與天庭氣運相連,雖沒有昊天鏡為引招得如此多的天地氣運,但也屬難得。

「久聞李天王用兵如神,今日我便會與會你。」

唐玄奘微微一笑,親帥兵馬,卻是來攻。

「找死。」

李靖冷笑一句,你唐玄奘佛法還行,但要說到帶兵打仗嘛,與那境界拼斗,卻不是一回事。不說你帶著三萬兵馬,便是三十萬,我也要你有來無回。想罷,卻是一連變了幾個陣法,想誘得唐玄奘深入大軍之中,最後將其掩殺。

眼看著北遼之兵一點一點深入,李靖便要發動大軍,全部將其拿下之時。唐玄奘卻是念了一句咒語,一時之間,他之頭頂之中,妙光破頂而出。悠悠然間,上得了星辰。

而就在這時,周天之上,一顆星辰大亮。

「化忌星。」

這顆星辰,名曰化忌星,掌管天下惡忌之事。此星一出,萬千天下好事,美事,福事,利事,全都會因這顆化忌星,從而失利,失美,失福。

可以說,這顆星,雖不屬煞星,但卻比煞星更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花聚頂最新章節 | 三花聚頂全文閱讀 | 三花聚頂全集閱讀